王梵志
〔唐〕 ? - 約670 年
唐初白话诗僧,原名梵天,卫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南)人,字、号、生平、家世均不详,约唐初数十年间(隋明帝杨广至唐高宗李治年间前后)在世。
幼时家境尚殷富,多读诗书,曾有妻室儿女,中年后家业败落,遂皈信佛教。
晚况萧条,享年逾七十。
喜作诗宣弘佛理劝诫世人,以说理议论为主,对世态人情多讽刺和揶揄。
其诗语言浅近,多用村言俚语,在唐时民间流传颇广,人谓「不守经典,皆陈俗语,非但智士回意,实易愚夫改容,远近传闻,劝惩令善」。
约在八、九世纪间传入日本。
对唐代诗人寒山等创作有较大影响,王维、顾况、白居易、皎然等也有风格近似的诗作。
宋代还有仿作。
明清以后因作品不容于正统,大部已佚,《全唐诗》未收。
敦煌藏经洞发现其诗手抄本后,才又获国内外重视。
后人的辑本有1925年刘复校录本,1935年郑振铎校补本。
张锡厚《王梵志诗校辑》,收集敦煌本王梵志诗集以及散见的佚诗,比较完备。
兄弟须和顺,叔侄莫轻欺。
财物同箱匮,房中莫畜私。
兄弟相怜爱,同生莫异居。
为人欲得别,此则是兵奴。
昔日田真分,庭荆当即衰。
平章却不异,其树复还滋。
黄金未是宝,学问胜珠珍。
丈夫无伎艺,虚沾一世人。
男年七十八,莫遣倚街衢。
若不行奸盗,相构即榻蒲。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79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