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简体
繁體
登錄
中華詩詞
搜索
搜內容
搜標題
個人中心
所有
詩
詞
文
曲
賦
反饋
內容
標題
詩
詞
文
曲
賦
所有
商
周
秦
漢
三國
晉
南北朝
隋
唐
五代十國
宋
金
元
明
清
老子
〔周〕
? - ? 年
春秋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陽,或曰諡伯陽。籍貫等信息尚有爭議(籍貫苦縣厲鄉曲仁里,一說即今河南省鹿邑縣,一說為安徽省亳州市)。唐高宗乾封元年(666年)因與李唐皇室同姓而被追封爲圣祖太上玄元皇帝。其故里苦縣亦因之先後更名爲眞源縣、衞眞縣、鹿邑縣。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真偽亦尚存爭議),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辨證法,主張無爲而治,其學説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爲道祖。
作品(本站共收錄81作品)
道德經(第七十三章)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
此兩者,或利或害
天之所惡,孰知其故?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繟然而善謀
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道德經(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爲奇者,吾得執而殺之,孰敢?常有司殺者殺,夫代司殺者殺,是謂代大匠斫
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傷其手矣
道德經(第七十五章)
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
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爲,是以難治
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
夫唯無以生爲者,是賢於貴生
道德經(第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
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道德經(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猶張弓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
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
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是以聖人爲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1
...
13
14
15
16
17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存到桌面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59s
Copyright ©2022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