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
〔周〕 前551 - 前479 年
孔子,名丘,字仲尼,東周時期魯國陬邑(今中國山東曲阜市南辛鎮)人,先祖爲宋國(今河南商丘)貴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創始人。孔子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時已被譽爲“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爲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萬世師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對中國和朝鮮半島、日本、越南等地區有深遠的影響。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
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無擇言,身無擇行
言滿天下無口過,行滿天下無怨惡
三者備矣,然後能守其宗廟
蓋卿、大夫之孝也
《詩》雲:「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子曰:「孝子之喪親也,哭不偯,禮無容,言不文,服美不安,聞樂不樂,食旨不甘,此哀慼之情也
三日而食,教民無以死傷生
毀不滅性,此聖人之政也
喪不過三年,示民有終也
爲之棺槨衣衾而舉之,陳其簠簋而哀慼之;擗踊哭泣,哀以送之;卜其宅兆,而安措之;爲之宗廟,以鬼享之;春秋祭祀,以時思之
生事愛敬,死事哀慼,生民之本盡矣,死生之義備矣,孝子之事親終矣
竭澤而漁,蛟龍不遊
覆巢毀卵,鳳不翔留
慘予心悲,還轅息鄹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爲政》)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
”(《爲政》)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爲政》)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賢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雍也》)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子罕》)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子罕》)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張》)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6.15s
Copyright ©2022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