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岱
〔明〕 1597 - 1679 年
張岱,又名維城,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天孫,別號蝶庵居士,晚號六休居士,漢族,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爲富貴公子,精於茶藝鑑賞,明亡後不仕,入山著書以終。張岱爲明末清初文學家、史學家,其最擅長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夢憶》《西湖夢尋》《三不朽圖贊》《夜航船》等絕代文學名著。
山似芙蓉青百疊,隔住林巒,穿度輕如蝶
樹底疏疏時閃滅,依稀深淺湘裙摺
佇立高岡隨宛折,剡水歸帆,猶帶山陰雪
遮在人家林外堞,牆頭又露他山缺
餘生不辰,闊別西湖二十八載,然西湖無日不入吾夢中,而夢中之西湖,未嘗一日別餘也
前甲午、丁酉,兩至西湖,如涌金門商氏之樓外樓,祁氏之偶居,錢氏、餘氏之別墅,及餘家之寄園,一帶湖莊,僅存瓦礫
則是餘夢中所有者,反爲西湖所無
及至斷橋一望,凡昔日之弱柳夭桃、歌樓舞榭,如洪水淹沒,百不存一矣
餘乃急急走避,謂餘爲西湖而來,今所見若此,反不若保我夢中之西湖,尚得完全無恙也
因想餘夢與李供奉異
供奉之夢天姥也,如神女名姝,夢所未見,其夢也幻
餘之夢西湖也,如家園眷屬,夢所故有,其夢也真
今餘僦居他氏已二十三載,夢中猶在故居
舊役小?,今已白頭,夢中仍是總角
夙習未除,故態難脫
而今而後,餘但向蝶庵岑寂,蘧榻于徐,惟吾舊夢是保,一派西湖景色,猶端然未動也
兒曹詰問,偶爲言之,總是夢中說夢,非魘即囈也
因作《夢尋》七十二則,留之後世,以作西湖之影
餘猶山中人,歸自海上,盛稱海錯之美,鄉人競來共舐其眼
嗟嗟!金齏瑤柱,過舌即空,則舐眼亦何救其饞哉!
歲辛亥七月既望,古劍蝶庵老人張岱題
自馬臻開鑑湖,而由漢及唐,得名最早
後至北宋,西湖起而奪之,人皆奔走西湖,而鑑湖之淡遠,自不及西湖之冶艷矣
至於湘湖則僻處蕭然,舟車罕至,故韻士高人無有齒及之者
余弟毅孺常比西湖爲美人,湘湖爲隱士,鑑湖爲神仙
余不謂然
余以湘湖爲處子,目氐娗羞澀,猶及見其未嫁之時;而鑑湖爲名門閨淑,可欽而不可狎;若西湖則爲曲中名妓,聲色俱麗,然倚門獻笑,人人得而媟褻之矣
人人得而媟褻,故人人得而艷羨;人人得而艷羨,故人人得而輕慢
在春夏則熱鬧之至,秋冬則冷落矣;在花朝則喧哄之至,月夕則星散矣;在晴明則萍聚之至,雨雪則寂寥矣
故余嘗謂:「善讀書,無過董遇三餘,而善遊湖者,亦無過董遇三餘
董遇曰:『冬者,歲之餘也;夜者,日之餘也;雨者,月之餘也
』雪巘古梅,何遜煙堤高柳;夜月空明,何遜朝花綽約;雨色涳濛,何遜晴光灩瀲
深情領略,是在解人
」即湖上四賢,余亦謂:「樂天之曠達,固不若和靖之靜深;鄴侯之荒誕,自不若東坡之靈敏也
」其餘如賈似道之豪奢,孫東瀛之華贍,雖在西湖數十年,用錢數十萬,其於西湖之性情、西湖之風味,實有未曾夢見者在也
世間措大,何得易言遊湖
蘇軾《夜泛西湖》詩:
菰蒲無邊水茫茫,荷花夜開風露香
漸見燈明出遠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又《湖上夜歸》詩:
我飲不盡器,半酣尤味長
籃輿湖上歸,春風吹面涼
行到孤山西,夜色已蒼蒼
清吟雜夢寐,得句旋已忘
尚記梨花村,依依聞暗香
又《懷西湖寄晁美叔》詩:
西湖天下景,遊者無愚賢
深淺隨所得,誰能識其全
嗟我本狂直,早爲世所捐
獨專山水樂,付與寧非天
三百六十寺,幽尋遂窮年
所至得其妙,心知口難傳
至今清夜夢,耳目余芳鮮
君持使者節,風采爍雲煙
清流與碧巘,安肯爲君妍
胡不屏騎從,暫借僧榻眠
讀我壁間詩,清涼洗煩煎
策杖無道路,直造意所使
應逢古漁父,葦間自夤緣
問道若有得,買魚弗論錢
李奎《西湖》詩:
錦帳開桃岸,蘭橈系柳津
鳥歌如勸酒,花笑欲留人
鐘磬千山夕,樓臺十里春
回看香霧裏,羅綺六橋新
蘇軾《開西湖》詩:
偉人謀議不求多,事定紛紜自唯阿
盡放龜魚還綠淨,肯容蕭葦障前坡
一朝美事誰能繼,百尺蒼崖尚可磨
天上列星當亦喜,月明時下浴金波
周立勳《西湖》詩:
平湖初漲綠如天,荒草無情不記年
猶有當時歌舞地,西泠煙雨麗人船
夏煒《西湖竹枝詞》:
四面空波卷笑聲,湖光今日最分明
舟人莫定遊何外,但望鴛鴦睡處行
平湖竟日只溟濛,不信韶光只此中
笑拾楊花裝半臂,恐郎到晚怯春風
行觴次第到湖灣,不許鶯花半刻閒
眼看誰家金絡馬,日駝春色向孤山
春波四合沒晴沙,晝在湖船夜在家
怪殺春風歸不斷,擔頭原自插梅花
歐陽修《西湖》詩:
菡萏香消畫舸浮,使君寧复憶揚州
都將二十四橋月,換得西湖十頃秋
趙子昂《西湖》詩:
春陰柳絮不能飛,兩足蒲芽綠更肥
只恐前呵驚白鷺,獨騎款段繞湖歸
袁宏道《西湖總評》詩:
龍井饒甘泉,飛來富石骨
蘇橋十里風,勝果一天月
錢祠無佳處,一片好石碼
孤山舊亭子,涼蔭滿林樾
一年一桃花,一歲一白髮
南高看雲生,北高見月沒
楚人無羽毛,能得凡遊越
范景文《西湖》詩:
湖邊多少遊觀者,半在斷橋煙雨間
盡逐春風看歌舞,凡人著眼看青山
張岱《西湖》詩:
追想西湖始,何緣得此名
恍逢西子面,大服古人評
冶艷山川合,風姿煙雨生
奈何呼不已,一往有深情
一望煙光裏,蒼茫不可尋
吾鄉爭道上,此地說湖心
潑墨米顛畫,移情伯子琴
南華秋水意,千古有人欽
到岸人心去,月來不看湖
漁燈隔水見,堤樹帶煙熇
真意言詞盡,淡妝脂粉無
問誰能領略,此際有髯蘇
又《西湖十景》詩:
一峰一高人,兩人相與語
此地有西湖,勾留不肯去
(兩峰插雲)
湖氣冷如冰,月光淡於雪
肯棄與三潭,杭人不看月
(三潭印月)
高柳蔭長堤,疏疏漏殘月
蹩躠步松沙,恍疑是踏雪
(斷橋殘雪)
夜氣滃南屏,輕嵐薄如紙
鐘聲出上方,夜渡空江水
(南屏晚鐘)
煙柳幕桃花,紅玉沉秋水
文弱不勝夜,西施剛睡起
(蘇堤春曉)
頰上帶微酡,解頤開笑口
何物醉荷花,暖風原似酒
(曲院風荷)
深柳叫黃鸝,清音入空翠
若果有詩腸,不應比鼓吹
(柳浪聞鶯)
殘塔臨湖岸,頹然一醉翁
奇情在瓦礫,何必藉人工
(雷峰夕照)
秋空見皓月,冷氣入林皋
靜聽孤飛鴈,聲輕天正高
(平湖秋月)
深恨放生池,無端造魚獄
今來花港中,肯受人拘束?
(花港觀魚)
柳耆卿《望海潮》詞: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
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
雲樹繞堤沙
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
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佳,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
千騎擁高牙
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
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金主閱此詞,慕西湖勝景,遂起投鞭渡江之思

于國寶《風入松》詞:
一春常費買花錢,日日醉湖邊
玉驄慣識西湖路,驕嘶過、沽酒樓前
紅杏香中簫鼓,綠楊影裏鞦韆
暖風十里麗人天,花壓鬢雲偏
畫船載得春歸去,餘情付、湖水湖煙
明日重扶殘醉,來尋陌上花鈿
白樂天守杭州,政平訟簡
貧民有犯法者,於西湖種樹幾株;富民有贖罪者,令於西湖開葑田數畝
歷任多年,湖葑盡拓,樹木成蔭
樂天每於此地,載妓看山,尋花問柳
居民設像祀之
亭臨湖岸,多種青蓮,以象公之潔白
右折而北,爲纜舟亭,樓船鱗集,高柳長堤
遊人至此買舫入湖者,喧闐如市
東去爲玉鳧園,湖水一角,僻處城阿,舟楫罕到
寓西湖者,欲避囂雜,莫於此地爲宜
園中有樓,倚窗南望,沙際水明,常見浴鳧數百出沒波心,此景幽絕
白居易《玉蓮亭》詩:
湖上春來似畫圖,亂峯圍繞水平鋪
鬆排山面千層翠,月照波心一點珠
碧毯綠頭抽早麥,青羅裙帶展新蒲
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谷,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
昭慶寺,自獅子峯、屯霞石發脈,堪輿家謂之火龍
石晉元年始創,毀於錢氏乾德五年
宋太平興國元年重建,立戒壇
天禧初,改名昭慶
是歲又火
迨明洪武至成化,凡修而火者再
四年奉敕再建,廉訪楊繼宗監修
有湖州富民應募,摯萬金來
殿宇室廬,頗極壯麗
嘉靖三十四年以倭亂,恐賊據爲巢,遽火之
事平再造,遂用堪輿家說,闢除民舍,使寺門見水,以厭火災
隆慶三年復毀
萬曆十七年,司禮監太監孫隆以織造助建,懸幢列鼎,絕盛一時
而兩廡櫛比,皆市廛精肆,奇貨可居
春時有香市,與南海、天竺、山東香客及鄉村婦女兒童,往來交易,人聲嘈雜,舌敝耳聾,抵夏方止
崇禎十三年又火,煙焰障天,湖水爲赤
及至清初,踵事增華,戒壇整肅,較之前代,尤更莊嚴
一說建寺時,爲錢武肅王八十大壽,寺僧圓淨訂緇流古樸、天香、勝蓮、勝林、慈受、慈雲等,結蓮社,誦經放生,爲王祝壽
每月朔,登壇設戒,居民行香禮佛,以昭王之功德,因名昭慶
今以古德諸號,即爲房名
袁宏道《昭慶寺小記》:
從武林門而西,望保ㄈ塔,突兀層崖中,則已心飛湖上也
午刻入昭慶,茶畢,即掉小舟入湖
山色如娥,花光如頰,溫風如酒,波紋如綾,才一舉頭,已不覺目酣神醉
此時欲下一語描寫不得,大約如東阿王夢中初遇洛神時也
餘遊西湖始此,時萬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淨寺,覓小修舊住僧房
取道由六橋、岳墳歸
草草領略,未極遍賞
閱數日,陶周望兄弟至
張岱《西湖香市記》:
西湖香市,起於花朝,盡於端午
山東進香普陀者日至,嘉湖進香天竺者日至,至則與湖之人市焉,故曰香市
然進香之人市於三天竺,市於嶽王墳,市於湖心亭,市於陸宣公祠,無不市,而獨湊集於昭慶寺
昭慶寺兩廊故無日不市者,三代八朝之古董,蠻夷閩貊之珍異,皆集焉
至香市,則殿中邊甬道上下、池左右、山門內外,有屋則攤,無屋則廠,廠外又棚,棚外又攤,節節寸寸
凡胭脂簪珥、牙尺剪刀,以至經典木魚、伢兒嬉具之類,無不集
此時春暖,桃柳明媚,鼓吹清和,岸無留船,寓無留容,肆無留釀
袁石公所謂“山色如娥,花光如頰,溫風如酒,波紋如綾”,已畫出西湖三月
而此以香客雜來,光景又別
士女閒都,不勝其村妝野婦之喬畫;芳蘭薌澤,不勝其合香芫荽之薰蒸;絲竹管絃,不勝其搖鼓合?笙之聒帳;鼎彝光怪,不勝其泥人竹馬之行情;
宋元名畫,不勝其湖景佛圖之紙貴
如逃如逐,如奔如追,撩撲不開,牽挽不住
數百十萬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日簇擁於寺之前後左右者,凡四閱月方罷
恐大江以東,斷無此二地矣
崇禎庚辰三月,昭慶寺火
是歲及辛已、壬午氵存飢,民強半餓死
壬午虜鯁山東,香客斷絕,無有至者,市遂廢
辛已夏,餘在西湖,但見城中餓殍舁出,扛挽相屬
時杭州劉太守夢謙,汴梁人,鄉里抽豐者多寓西湖,日以民詞饋送
有輕薄子改古詩誚之曰:“山不青山樓不樓,西湖歌舞一時休
暖風吹得死人臭,還把杭州送汴州
”可作西湖實錄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58s
Copyright ©2022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