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固
〔汉〕 32 - 92 年
东汉扶风安陵人,字孟坚。
班彪子。
博学能文,续父所著《史记后传》未竟之业,被诬私修国史,下狱。
弟班超上书力辩,乃获释。
明帝重其学,除兰台令史,迁为郎,典校秘书,奉诏续成其父书。
潜心二十余年,至章帝建初中修成《汉书》,当世重之。
迁玄武司马,撰《白虎通德论》。
和帝永元元年,随窦宪征匈奴,为中护军。
宪败,受牵连,死狱中。
善辞赋,有《两都赋》、《幽通赋》、《典引》等。
后人辑有《班兰台集》。
夫人宵天地之貌,怀五常之性,聪明精粹,有生之最灵者也。
爪牙不足以供耆欲,趋走不足以避利害,无毛羽以御寒暑,必将役物以为养,用仁智而不恃力,此其所以为贵也。
故不仁爱则不能群,不能群则不胜物,不胜物则养不足。
群而不足,争心将作,上圣卓然先行敬让博爱之德者,众心说而从之。
从之成群,是为君矣;归而往之,是为王矣。
《洪范》曰:“天子作民父母,为天下王。
”圣人取类以正名,而谓群为父母,明仁、爱、德、让,王道之本也。
爱待敬而不败,德须威而久立,故制礼以崇敬,作刑以明威也。
圣人既躬明哲之性,必通天地之心,制礼作教,立法设刑,动缘民情,而则天象地。
故曰:先王立礼,“则天之明,因地之性”也。
刑罚威狱,以类天之震曜杀戮也;温慈惠和,以效天之生殖长育也。
《书》云“天秩有礼”,“天讨有罪”。
故圣人因天秩而制五礼,因天讨而作五刑。
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中刑用刀锯,其次用钻凿;薄刑用鞭扑。
大者陈诸原野,小者致之市朝,其所繇来者上矣。
自黄帝有涿鹿之战以定火灾,颛顼有共工之陈以定水害。
唐、虞之际,至治之极,犹流共工,放讠雚兜,窜三苗,殛鲧,然后天下服。
夏有甘扈之誓,殷、周以兵定天下矣。
天下既定,戢臧干戈,教以文德,而犹立司马之官,设六军之众,因井田而制军赋。
地方一里为井,井十为通,通十为成,成方十里;成十为终,终十为同,同方百里;同十为封,封十为畿,畿方千里。
有税有赋。
税以足食,赋以足兵。
故四井为邑,四邑为丘。
丘,十六井也,有戎马一匹,牛三头。
四丘为甸。
甸,六十四井也,有戎马四匹,兵车一乘,牛十二头,甲士三人,卒七十二人,干戈备具,是谓乘马之法。
一同百里,提封万井,除山川沈斥,城池邑居,园囿术路,三千六百井,定出赋六千四百井,戎马四百匹,兵车百乘,此卿大夫采地之大者也,是谓百乘之家。
一封三百一十六里,提封十万井,定出赋六万四千井,戎马四千匹,兵车千乘,此诸侯之大者也,是谓千乘之国。
天子畿方千里,提封百万井,定出赋六十四万井,戎马四万匹,兵车万乘,故称万乘之主。
戎马、车徒、干戈素具,春振旅以搜,夏拔舍以苗,秋治兵以狝,冬大阅以狩,皆于农隙以讲事焉。
五国为属,属有长;十国为连,连有帅;三十国为卒,卒有正;二百一十四为州,州有牧。
连师比年简车,卒正三年简徒,群牧五载大简车、徒,此先王为国立武足兵之大略也。
周道衰,法度堕,至齐桓公任用管仲,而国富民安。
公问行伯用师之道,管仲曰:“公欲定卒伍,修甲兵
孝元之世,亡王子侯者,盛衰终始,岂非命哉!元始之际,王莽擅朝,伪褒宗室,侯及王之孙焉;居摄而愈多,非其正,故弗录。
旋踵亦绝,悲夫!【表略】
自书契之作,先民可得而闻者,经传所称,唐、虞以上,帝王有号谥。
辅佐不可得而称矣,而诸子颇言之,虽不考虖孔氏,然犹著在篇籍,归乎显善昭恶,劝戒后人,故博采焉。
孔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又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未知,焉得仁?”“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因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又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
”“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传曰:譬如尧、舜,禹、稷、卨与之为善则行,鮌、讠雚兜欲与为恶则诛。
可与为善,不可与为恶,是谓上智。
桀、纣,龙逢、比干欲与之为善则诛,于莘、崇侯与之为恶则行。
可与为恶,不可与为善,是谓下愚。
齐桓公,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
可与为善,可与为恶,是谓中人。
因兹以列九等之序,究极经传,继世相次,总备古今之略要云。
【表略】
自古帝王之兴,曷尝不建辅弼之臣所与共成天功者乎!汉兴自秦二世元年之秋,楚陈之岁,初以沛公总帅雄俊,三年然后西灭秦,立汉王之号,五年东克项羽,即皇帝位。
八载而天下乃平,始论功而定封。
讫十二年,侯者百四十有三人。
时大城名都民人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裁什二三,是以大侯不过万家,小者五六百户。
封爵之誓曰:“使黄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存,爰及苗裔。
”于是申以丹书之信,重以白马之盟,又作十八侯之位次。
高后二年,复诏丞相陈平尽差列侯之功,录弟下竟,臧诸宗庙,副在有司。
始未尝不欲固根本,而枝叶稍落也。
故逮文、景四五世间,流民既归,户口亦息,列侯大者至三四万户,小国自倍,富厚如之。
子孙骄逸,忘其先祖之艰难,多陷法禁,陨命亡国,或亡子孙。
讫于孝武后元之年,靡有孑遗,耗矣。
罔亦少密焉。
故孝宣皇帝愍而录之,乃开庙臧,览旧籍,诏令有司求其子孙,咸出庸保之中,并受复除,或加以金帛,用章中兴之德。
降及孝成,复加恤问,稍益衰微,不绝如线。
善乎,杜业之纳说也!曰:“昔唐以万国致时雍之政,虞、夏以之多群后飨共己之治。
汤法三圣,殷氏太平。
周封八百,重译来贺。
是以内恕之君,乐继绝世;隆名之主,安立亡国。
至于不及下车,德念深矣。
成王察牧野之克,顾群后之勤,知其恩结于民心,功光于王府也,故追述先父之志,录遗老之策,高其位,大其,爱敬饬尽,命赐备厚。
大孝之隆,于是为至。
至其没也,世主叹其功,无民而不思。
所息之树且犹不伐,况其庙乎?是以燕、齐之祀与周并传,子继弟及,历载不堕。
岂无刑辟,繇祖之竭力,故支庶赖焉。
迹汉功臣,亦皆割符世爵,受山河之誓,存以著其号,亡以显其魂,赏亦不细矣。
百余年间而袭封者尽,或绝失姓,或乏无主,朽骨孤于墓,苗裔流于道,生为愍隶,死为转尸。
以往况今,甚可悲伤。
圣朝怜闵,诏求其后,四方欣欣,靡不归心。
出入数年而不省察,恐议者不思大义,设言虚亡,则厚德掩息,遴柬布章,非所以视化劝后也。
三人为众,虽难尽继,宜从尤功。
”于是成帝复绍萧何。
哀、平之世,增修曹参、周勃之属,得其宜矣。
以缀续前记,究其本末,并序位次,尽于孝文,以昭元功之侯籍。
表略。
是时既灭两粤,粤人勇之乃言:“粤人俗鬼,而其祠皆见鬼,数有效。
昔东瓯王敬鬼,寿百六十岁。
后世怠嫚,故衰耗。
”;乃命粤巫立粤祝祠,安台无坛,亦祠天神帝百鬼,而以鸡卜。
上信之,粤祠鸡卜自此始用。
公孙卿曰:“仙人可见,上往常遽,以故不见。
今陛下可为馆如缑氏城,置脯枣,神人宜可致。
且仙人好楼居。
”于是上令长安则作飞廉、桂馆,甘泉则作益寿、延寿馆,使卿持节设具而候神人。
乃作通天台,置祠具其下,将招来神仙之属。
于是甘泉更置前殿,始广诸宫室。
夏,有芝生甘泉殿房内中。
天子为塞河,兴通天,若有光云,乃下诏:“甘泉房中生芝九茎,赦天下,毋令复作。

其明年,伐朝鲜。
夏,旱。
公孙卿曰:“黄帝时,封则天旱,干封三年。
”上乃下诏:“天旱,意干封乎?其令天下尊祠灵星焉。

明年,上郊雍五畤,通回中道,遂北出萧关,历独鹿,鸣泽,自西河归,幸河东祠后土。
明年冬,上巡南郡,至江陵而东。
登礼灊之天柱山,号曰南岳。
浮江,自浔阳出枞阳,过彭蠡,礼其名山川。
北至琅邪,并海上。
四月,至奉高修封焉。
初,天子封泰山,泰山东北止古时有明堂处,处险不敞。
上欲治明堂奉高旁,未晓其制度。
济南人公玉带上黄帝时明堂图。
明堂中有一殿,四面无壁,以茅盖。
通水,水圜宫垣。
为复道,上有楼,从西南入,名曰昆仑,天子从之入,以拜祀上帝焉。
于是上令奉高作明堂汶上,如带图。
及是岁修封,则祠泰一、五帝于明堂上如郊礼。
毕,燎堂下。
而上又上泰山,自有秘祠其颠。
而泰山下祠五帝,各如其方,黄帝并赤帝所,有司侍祠焉。
山上举火,下悉应之。
还幸甘泉,郊泰畤。
春幸汾阴,祠后土。
明年,幸泰山,以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日祀上帝于明堂,毋修封。
其赞飨曰:“天增援皇帝泰元神策,周而复始。
皇帝敬拜泰一。
”东至海上,考入海及方士求神者,莫验,然益遣,几遇之。
乙酉,柏梁灾。
十二月甲午朔,上亲禅高里,祠后土。
临勃海,将以望祀蓬莱之属,几至殊庭焉。
上还,以柏梁灾故,受计甘泉。
公孙卿曰:“黄帝就青灵台,十二日烧,黄帝乃治明庭。
明庭,甘泉也。
”方士多言古帝王有都甘泉者。
其后天子又朝诸侯甘泉,甘泉作诸侯邸。
勇之乃曰:“粤俗有火灾,复起屋,必以大,用胜服之。
”于是作建章宫,度为千门万户。
前殿度高未央。
其东则凤阙,高二十余丈。
其西则商中,数十里虎圈。
其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余丈,名曰泰液,池中有蓬莱、方丈、瀛州、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
其南有玉堂璧门大鸟之属。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16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