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向
〔漢〕 前77? - 前6 年
西漢沛人。本名更生,字子政。楚元王劉交四世孫,劉歆之父。治《春秋穀梁》,以陰陽休咎論時政得失,屢上書劾奏外戚專權。宣帝時,任散騎諫大夫給事中。元帝時,擢爲散騎宗正給事中。後以反對宦官弘恭、石顯專權,議欲罷退之,被譖下獄。成帝即位,得進用,更名向,遷光祿大夫,官至中壘校尉。校閱中祕羣書,撰成《別錄》,爲我國目錄學之祖。有《新序》、《說苑》、《列女傳》等。
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寡人慾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於先王,願終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說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於秦
秦王謂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爲長者,故不錯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於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對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於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爾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於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休祲降於天,與臣而將四矣
若士必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
”挺劍而起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於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臣不佞,不能奉承先王之教,以順左右之心,恐抵斧質之罪,以傷先王之明,而又害於足下之義,故遁逃奔趙
自負以不肖之罪,故不敢爲說
今王使使者數之罪,臣恐侍御者之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倖臣之理,而又不白於臣之所以事先王之心,故敢以書對
臣聞賢聖之君,不以祿私其親,功多者授之;不以官隨其愛,能當者處之
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論行而結交者,立名之士也
臣以所學者觀之,先王之舉措,有高世之心,故假節於魏王,而以身得察於燕
先王過舉,擢之乎賓客之中,而立之羣臣之上,不謀於父兄,而使臣爲亞卿
臣自以爲奉令承教,可以幸無罪矣,故受命而不辭
先王命之曰:“我有積怨深怒於齊,不量輕弱,而欲以齊爲事
”臣對曰:“夫齊,霸國之餘教,而驟勝之遺事也
閒於甲兵,習於戰攻
王若欲伐之,則必舉天下而圖之
舉天下而圖之,莫徑於結趙矣;且又淮北、宋地,楚、魏之所同願也
趙若許約,楚、魏盡力,四國攻之
齊可大破也
”先王曰:“善!”臣乃口受令,具符節,南使臣於趙,顧返命,起兵隨而攻齊
以天之道,先王之靈,河北之地,隨先王舉而有之於濟上
濟上之軍,奉令擊齊,大勝之
輕卒銳兵,長驅至國,齊王逃遁走莒,僅以身免
珠玉財寶,車甲珍器,盡收入燕,大呂陳於元英,故鼎返乎曆室,齊器設於寧臺,薊丘之植,植於汶篁
自五伯以來,功未有及先王者也
先王以爲順於其志,以臣爲不頓命,故裂地而封之,使之得比乎小國諸侯
臣不佞,自以爲奉令承教,可以幸無罪矣,故受命而弗辭
臣聞賢明之君,功立而不廢,故著於春秋;蚤知之士,名成而不毀,故稱於後世
若先王之報怨雪恥,夷萬乘之強國,收八百歲之蓄積,乃至棄羣臣之日,遺令詔後嗣之餘義
執政任事之臣
所以能循法令,順庶孽者,施及萌隸,皆可以教於後世
臣聞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終
昔者伍子胥說聽乎闔閭,故吳王遠跡至於郢,夫差弗是也,賜之鴟夷而浮之江
故吳王夫差不悟先論之可以立功,故沉子胥而弗悔
子胥不蚤見主之不同量,故入於江而不改
夫免身全功以明先王之跡者,臣之上計也;離毀辱之非,墮先王之名者,臣之所大恐也;臨不測之罪,以幸爲利者,義之所不敢出也
臣聞古之君子,交絕不出惡聲;忠臣之去也,不潔其名
臣雖不佞,數奉教於君子矣
恐侍御者之親左右之說,而不察疏遠之行也,故敢以書報,唯君之留意焉!
趙且伐燕
蘇代爲燕謂惠王曰:“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
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
’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禽之
今趙且伐燕,燕趙久相支,以敝大衆,臣恐強秦之爲漁父也
故願王之熟計之也
”王曰:“善
”乃止
信陵君殺晉鄙,救邯鄲,破秦人,存趙國,趙王自郊迎
唐雎謂信陵君曰:“臣聞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
”信陵君曰:“何謂也?”對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
人之有德於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於人也,不可不忘也
今君殺晉鄙,救邯鄲,破秦人,存趙國,此大德也
今趙王自郊迎,卒然見趙王,臣願君之忘之也
”信陵君曰:“無忌謹受教
戰勝而國危者
物不斷也
功大而權輕者
地不入也
騏驥之衰也
駑馬先之
孟賁之倦也
女子勝之
厲疾憐王
強者善
弱者不能自守
仁不輕絕
智不輕怨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4.66s
Copyright ©2022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