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圣
〔汉〕 ? - ? 年
戴圣,生卒年不详,字次君,西汉梁国睢阳(今河南商丘睢阳区)人。
西汉官员、学者、汉代今文经学的开创者,世称小戴,与叔父戴德同学《礼》于后苍,宣帝时以博士参与石渠阁论议,任九江太守,今本《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即《小戴礼记》传为圣编。
《汉书》成书于汉建初七年(公元80年)。
天子玉藻,十有二旒,前后邃延,龙卷以祭。
玄端而朝日于东门之外,听朔于南门之外,闰月则阖门左扉,立于其中。
皮弁以日视朝,遂以食,日中而,奏而食。
日少牢,朔月大牢。
五饮,上水、浆、酒、醴、酏。
卒食,玄端而居。
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御瞽几声之上下,年不顺成,则天子素服,乘素车,食无乐。
诸侯玄端以祭,裨冕以朝,皮弁以听朔于大庙,朝服以日视朝于内朝。
朝,辨色始入。
君日出而视之,退适路寝,听政,使人视大夫,大夫退,然后适小寝,释服。
又朝服以食,特牲三俎祭肺,夕深衣,祭牢肉,朔月少牢,五俎四簋,子卯稷食菜羹。
夫人与君同庖。
君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
君子远庖厨,凡有血气之类,弗身践也。
至于八月不雨,君不举。
年不顺成,君衣布本,关梁不租,山泽列而不赋,土功不兴,大夫不得造车马。
卜人定龟,史定墨,君定体。
君羔{辟巾}虎直;大夫齐车,鹿{辟巾}豹直,朝车;士齐车,鹿{辟巾}豹直。
君子之居恒当户,寝恒东首,若有疾风迅雷甚雨,则必变,虽夜必兴,衣服冠而坐。
日五盥,沐稷而梁,栉用单栉,发用象栉,进礻几进羞,工乃升歌。
浴用二巾,上下出于履蒯席,连用汤,进蒲席,衣布身,乃屦进饮。
将适公所,宿齐戒,居外寝,沐浴,史进象笏,书思对命,既服,习容观玉声乃出。
揖私朝,如也,登车则有光矣。
天子正于天下也。
诸侯荼,前诎后直,让于天子也。
大夫前诎后诎,无所不让也。
侍坐,则必退席,不退,则必引而去君之党,登席不由前,为躐席。
徒坐不尽席尺,读书,食,则齐,豆去席尺。
若赐之食而君客之,则命之祭,然后祭,先饭,辩尝羞,饮而俟。
若有尝羞者,是俟君之食,然后食,饭饮而俟。
君命之羞,羞近者,命之品尝之,然后唯所欲。
凡尝远食,必顺近食。
君未覆手,不敢飧;君既食,又饭飧。
饭飧者,三饭也。
君既彻,执饭与酱,乃出授从者。
凡侑食,不尽食,食于人不饱。
唯水浆不祭,若祭,为已亻卑。
君若赐之爵,则越席再拜稽首受,登席祭之,饮卒爵而俟君卒爵,然后授虚爵。
君子之饮酒也,受一爵而色洒如也,二爵而言言斯,礼已三爵,而油油以退。
退则坐取履,隐辟而后履,坐左纳右,坐右纳左。
凡尊必上玄酒。
唯君面尊。
唯飨野人皆酒。
大夫侧尊用於,士侧尊用禁。
始冠缁布冠,自诸侯下达,冠而敝之可也。
玄冠朱组缨,天子之冠也。
缁布冠缋,诸侯之冠也。
玄冠丹组缨,诸侯之齐冠也。
玄冠綦组缨,士之齐冠也。
缟冠玄武,
礼:不王不禘。
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
诸侯及其大祖,大夫士有大事,省于其君,干祫,及其高祖。
牧之野,武王之大事也。
既事而退,柴于上帝,祈于社,设奠于牧室。
遂率天下诸侯,执豆笾,逡奔走;追王大王亶父、王季历、文王昌;不以卑临尊也。
上治祖祢,尊尊也;下治子孙,亲亲也;旁治昆弟,合族以食,序以昭缪,别之以礼义,人道竭矣。
圣人南面而听天下,所且先者五,民不与焉。
一曰治亲,二曰报功,三曰举贤,四曰使能,五曰存爱。
五者一得于天下,民无不足、无不赡者。
五者,一物纰缪,民莫得其死。
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
立权度量,考文章,改正朔,易服色,殊徽号,异器械,别衣服,此其所得与民变革者也。
其不可得变革者则有矣: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
同姓从宗,合族属;异姓主名,治际会。
名著,而男女有别。
其夫属乎父道者,妻皆母道也;其夫属乎子道者,妻皆妇道也。
谓弟之妻「妇」者,是嫂亦可谓之「母」乎?名者人治之大者也,可无慎乎?四世而缌,服之穷也;五世袒免,杀同姓也。
六世,亲属竭矣。
其庶姓别于上,而戚单于下,昏姻可以通乎?系之以姓而弗别,缀之以食而弗殊,虽百世而昏姻不通者,周道然也。
服术有六:一曰亲亲,二曰尊尊,三曰名,四曰出入,五曰长幼,六曰从服。
从服有六:有属从,有徒从,有从有服而无服,有从无服而有服,有从重而轻,有从轻而重。
自仁率亲,等而上之,至于祖,名曰轻。
自义率祖,顺而下之,至于祢,名曰重。
一轻一重,其义然也。
君有合族之道,族人不得以其戚戚君,位也。
庶子不祭,明其宗也。
庶子不得为长子三年,不继祖也。
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
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
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宗其继别子者,百世不迁者也。
宗其继高祖者,五世则迁者也。
尊祖故敬宗。
敬宗,尊祖之义也。
有小宗而无大宗者,有大宗而无小宗者,有无宗亦莫之宗者,公子是也。
公子有宗道:公子之公,为其士大夫之庶者,宗其士大夫之适者,公子之宗道也。
绝族无移服,亲者属也。
自仁率亲,等而上之,至于祖;自义率祖,顺而下之,至于祢。
是故,人道亲亲也。
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爱百姓故刑罚中,刑罚中故庶民安,庶民安故财用足,财用足故百志成,百志成故礼俗刑,礼俗刑然后乐。
《诗》云:「不显不承,无斁于人斯」,此之谓也。
三年之丧何也?曰:称情而立文,因以饰群,别亲疏贵践之节,而不可损益也。
故曰:无易之道也。
创巨者其日久,痛甚者其愈迟,三年者,称情而立文,所以为至痛极也。
斩衰苴杖,居倚庐,食粥,寝苫枕块,所以为至痛饰也。
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哀痛未尽,思慕未忘,然而服以是断之者,岂不送死者有已,复生有节哉?凡生天地之间者,有血气之属必有知,有知之属莫不知爱其类;今是大鸟兽,则失丧其群匹,越月逾时焉,则必反巡,过其故乡,翔回焉,鸣号焉,蹢躅焉,踟蹰焉,然后乃能去之;小者至于燕雀,犹有啁之顷焉,然后乃能去之;故有血气之属者,莫知于人,故人于其亲也,至死不穷。
将由夫患邪淫之人与,则彼朝死而夕忘之,然而从之,则是曾鸟兽之不若也,夫焉能相与群居而不乱乎?将由夫修饰之君子与,则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若驷之过隙,然而遂之,则是无穷也。
故先王焉为之立中制节,壹使足以成文理,则释之矣。
然则何以至期也?曰:至亲以期断。
是何也?曰:天地则已易矣,四时则已变矣,其在天地之中者,莫不更始焉,以是象之也。
然则何以三年也?曰:加隆焉尔也,焉使倍之,故再期也。
由九月以下何也?曰:焉使弗及也。
故三年以为隆,缌小功以为杀,期九月以为间。
上取象于天,下取法于地,中取则于人,人之所以群居和壹之理尽矣。
故三年之丧,人道之至文者也,夫是之谓至隆。
是百王之所同,古今之所壹也,未有知其所由来者也。
孔子曰:「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达丧也。
祭法: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祖颛顼而宗尧。
夏后氏亦禘黄帝而郊鲧,祖颛顼而宗禹。
殷人禘喾而郊冥,祖契而宗汤。
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
燔柴于泰坛,祭天也;瘗埋于泰折,祭地也;用骍犊。
埋少牢于泰昭,祭时也;相近于坎坛,祭寒暑也。
王宫,祭日也;夜明,祭月也;幽宗,祭星也;雩宗,祭水旱也;四坎坛,祭四时也。
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
有天下者,祭百神。
诸侯在其地则祭之,亡其地则不祭。
大凡生于天地之间者,皆曰命。
其万物死,皆曰折;人死,曰鬼;此五代之所不变也。
七代之所以更立者:禘、郊、宗、祖;其余不变也。
天下有王,分地建国,置都立邑,设庙祧坛墠而祭之,乃为亲疏多少之数。
是故:王立七庙,一坛一墠,曰考庙,曰王考庙,曰皇考庙,曰显考庙,曰祖考庙;皆月祭之。
远庙为祧,有二祧,享尝乃止。
去祧为坛,去坛为墠。
坛墠,有祷焉祭之,无祷乃止。
去墠曰鬼。
诸侯立五庙,一坛一墠。
曰考庙,曰王考庙,曰皇考庙,皆月祭之;显考庙,祖考庙,享尝乃止。
去祖为坛,去坛为墠。
坛墠,有祷焉祭之,无祷乃止。
去墠为鬼。
大夫立三庙二坛,曰考庙,曰王考庙,曰皇考庙,享尝乃止。
显考祖考无庙,有祷焉,为坛祭之。
去坛为鬼。
适士二庙一坛,曰考庙,曰王考庙,享尝乃止。
皇考无庙,有祷焉,为坛祭之。
去坛为鬼。
官师一庙,曰考庙。
王考无庙而祭之,去王考曰鬼。
庶士庶人无庙,死曰鬼。
王为群姓立社,曰大社。
王自为立社,曰王社。
诸侯为百姓立社,曰国社。
诸侯自立社,曰侯社。
大夫以下,成群立社曰置社。
王为群姓立七祀:曰司命,曰中溜,曰国门,曰国行,曰泰厉,曰户,曰灶。
王自为立七祀。
诸侯为国立五祀,曰司命,曰中溜,曰国门,曰国行,曰公厉。
诸侯自为立五祀。
大夫立三祀:曰族厉,曰门,曰行。
适士立二祀:曰门,曰行。
庶士、庶人立一祀,或立户,或立灶。
王下祭殇五:适子、适孙、适曾孙、适玄孙、适来孙。
诸侯下祭三,大夫下祭二,适士及庶人,祭子而止。
夫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菑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
是故厉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农,能殖百谷;夏之衰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
共工氏之霸九州岛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岛,故祀以为社。
帝喾能序星辰以着众;尧能赏均刑法以义终;舜勤众事而野死。
鲧鄣洪水而殛死,禹能修鲧之功。
黄帝正名百物以明民共财,颛顼能修之。
契为司徒而民成;冥勤其官而水死。
汤以
古者诸侯之射也,必先行燕礼;卿、大夫、士之射也,必先行乡饮酒之礼。
故燕礼者,所以明君臣之义也;乡饮酒之礼者,所以明长幼之序也。
故射者,进退周还必中礼,内志正,外体直,然后持弓矢审固;持弓矢审固,然后可以言中,此可以观德行矣。
其节:天子以《驺虞》为节;诸侯以《狸首》为节;卿大夫以《采苹》为节;士以《采繁》为节。
《驺虞》者,乐官备也,《狸首》者,乐会时也;《采苹》者,乐循法也;《采繁》者,乐不失职也。
是故天子以备官为节;诸侯以时会天子为节;卿大夫以循法为节;士以不失职为节。
故明乎其节之志,以不失其事,则功成而德行立,德行立则无暴乱之祸矣。
功成则国安。
故曰:射者,所以观盛德也。
是故古者天子以射选诸侯、卿、大夫、士。
射者,男子之事也,因而饰之以礼乐也。
故事之尽礼乐,而可数为,以立德行者,莫若射,故圣王务焉。
是故古者天子之制,诸侯岁献贡士于天子,天子试之于射宫。
其容体比于礼,其节比于乐,而中多者,得与于祭。
其容体不比于礼,其节不比于乐,而中少者,不得与于祭。
数与于祭而君有庆;数不与于祭而君有让。
数有庆而益地;数有让而削地。
故曰:射者,射为诸侯也。
是以诸侯君臣尽志于射,以习礼乐。
夫君臣习礼乐而以流亡者,未之有也。
故《诗》曰:「曾孙侯氏,四正具举;大夫君子,凡以庶士,小大莫处,御于君所,以燕以射,则燕则誉。」言君臣相与尽志于射,以习礼乐,则安则誉也。
是以天子制之,而诸侯务焉。
此天子之所以养诸侯,而兵不用,诸侯自为正之具也。
孔子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墙。
射至于司马,使子路执弓矢,出延射曰:「贲军之将,亡国之大夫,与为人后者不入,其余皆入。」盖去者半,入者半。
又使公罔之裘、序点,扬觯而语,公罔之裘扬觯而语曰:「幼壮孝弟,耆耋好礼,不从流俗,修身以俟死者,不,在此位也。」盖去者半,处者半。
序点又扬觯而语曰:「好学不倦,好礼不变,旄期称道不乱者,不,在此位也。」盖仅有存者。
射之为言者绎也,或曰舍也。
绎者,各绎己之志也。
故心平体正,持弓矢审固;持弓矢审固,则射中矣。
故曰:为人父者,以为父鹄;为人子者,以为子鹄;为人君者,以为君鹄;为人臣者,以为臣鹄。
故射者各射己之鹄。
故天子之大射谓之射侯;射侯者,射为诸侯也。
射中则得为诸侯;射不中则不得为诸侯。
天子将祭,必先习射于泽。
泽者,所以择士也。
已射于泽,而后射于射宫。
射中者得与于祭;不中者不得与于祭。
不得与于祭者有让,削以地;得与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15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