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性德
〔清〕 1655年 - 1685年 年
清代政治人物、著名詞人、學者,葉赫納蘭氏(明末海西女眞四部之王族姓氏),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諱改名爲性德,字容若,號飲水、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康熙時期重臣納蘭明珠長子。 納蘭容若生於清順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曾祖父葉赫部貝勒金台石,曾姑祖母孟古哲哲(金台石妹、清太祖努爾哈赤妃),姑表祖父清太宗皇太極(孟古哲哲子)。母英親王阿濟格(多爾袞親兄)之女愛新覺羅氏,父納蘭明珠歷任內務府總管、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納蘭容若十七歲進太學,十八歲中舉,十九歲會試中試,因患寒疾,沒有參加殿試。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時二十二歲補殿試,中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康熙帝愛其才,又因他是八旗子弟,上代又與皇室沾親,與康熙長子胤禔生母惠妃也有親戚關係,所以被康熙留在身邊,授予三等侍衛的官職,後晉升爲一等侍衛,多次隨康熙出巡,並奉旨出使梭龍(其方位學界尚存分歧),考察沙俄侵邊情況。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公元1685年7月1日)患急病去世,年僅三十歲(虛齡三十二),死後葬於京西皂甲屯納蘭祖墳(今北京海淀區上莊皂甲屯)。《清史稿》有傳。 他的詩詞不但在清代詞壇享有很高的聲譽,在整個中國文學史上,也以「納蘭詞」在詞壇佔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之地。他生活於滿漢融合的時期,其貴族家庭之興衰具有關聯於王朝國事的典型性。他雖侍從帝王,卻嚮往平淡的經歷。這一特殊的生活環境與背景,加之他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的創作呈現獨特的個性特徵和鮮明的藝術風格。
德也狂生耳
偶然間、淄塵京國,烏衣門第
有酒惟澆趙州土,誰會成生此意
不信道、遂成知己
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盡英雄淚
君不見,月如水
共君此夜須沉醉
且由他、蛾眉謠諑,古今同忌
身世悠悠何足問,冷笑置之而已
尋思起、從頭翻悔
一日心期千劫在,後身緣、恐結他生裏
然諾重,君須記
風鬟雨鬢,偏是來無準
倦倚玉闌看月暈,容易語低香近
軟風吹遍窗紗,心期便隔天涯
從此傷春傷別,黃昏只對梨花
朔風吹散三更雪,倩魂猶戀桃花月
夢好莫催醒,由他好處行
無端聽畫角,枕畔紅冰薄
塞馬一聲嘶,殘星拂大旗
今古河山無定據,畫角聲中,牧馬頻來去
滿目荒涼誰可語?西風吹老丹楓樹
從來幽怨應無數?鐵馬金戈,青冢黃昏路
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
辛苦最憐天上月,一昔如環,昔昔都成玦
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爲卿熱
無那塵緣容易絕,燕子依然,軟踏簾鉤說
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認取雙棲蝶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2.61s
Copyright ©2022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