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
〔宋〕 1021 - 1086 年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
世人又称王荆公。
北宋抚州临川人(今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北宋丞相、新党领袖。
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龙之为物,能合能散,能潜能见,能弱能强,能微能章。
惟不可见,所以莫知其乡;惟不可畜,所以异于牛羊。
变而不可测,动而不可驯。
则常出乎害人,而未始出乎害人,夫此所以为仁。
为仁无已,则常至乎害己,而未始至乎丧己,夫此所以为智。
止则身安,曰惟知几;动则物利,曰惟知时。
然则,龙终不可见乎,曰:与为类者常见之。
晋陵张公治信之明年,皇祜二年也,奸强帖柔,隐诎发舒,既政大行,民以宁息。
夏六月乙亥,大水。
公徙囚于高狱,命百隶戒,不恭有常诛。
夜漏半,水破城,灭府寺,苞民庐居。
公趋谯门,坐其下,敕吏士以桴收民,鳏孤老癃与所徙之囚,成得不死。
丙子,水降。
公从宾佐按行隐度,符县调富民、水之所不至者钱夫,户七百八十六,收佛寺之积材一千一百三十有二。
不足,则前此公所命富民出粟以赒贫民者二十三人,自言日:“食新矣,愿输粟直以佐材费。

七月甲午,募人城水之所入,垣郡府之缺,考监军之室,立司理之狱。
营州之西北亢爽之墟,以宅屯驻之师,除其故营,以时教士刺伐坐作之法。
作驿曰饶阳,作宅曰回车。
筑二亭于南门之外,左曰仁,右曰智,山水之所附也。
筑一亭于州门之左,曰宴,月吉所以属宾也。
凡为城垣九千尺;为屋八,以楹数之,得五百五十二。
自七月九日,卒九月七日,为日五十二,为夫一万一千四百二十五。
中家以下,见城郭室屋之完,而不知材之所出,见徒之合散,而不见役使之及己。
凡故之所有必具,其所无也,乃今有之。
故其经费卒不出县官之给。
公所以救灾补败之政如此,其贤于世吏远矣。
今州县之灾相属,民未病灾也,且有治灾之政出焉。
弛舍之不适,裒取之不中,元奸宿豪舞手以乘民,而民始病。
病极矣,吏乃自喜,民相与诽且笑之,而不知也。
吏而不知为政,其重困民多如此。
此予所以哀民,而闵吏之不学也。
由是而言,则为公之民,不幸而遇害灾,其亦庶乎无憾矣。
十月二十日,临川王某记。

公讳易占,字不疑,姓曾氏,建昌南丰人。
公以端拱己丑生,卒时庆历丁亥也。
后卒之二年而葬,其墓在南丰之先茔。
子男六人,晔、巩、牟、宰、布、肇,女九人。
始公以文章有名,及试于事,又愈以有名。
临川之治,能而不以威,使恶人之豪帅其党数百人皆不复为恶。
庄献太后用道士言作乾明观,匠数百人,作数岁不成。
公语道士曰:“吾为汝成之。
”为之捐其费太半,役未几而罢。
如皋岁大饥,固请于州,而越海以籴,所活数万人。
明年稍已熟,州欲收租赋如常,公独不肯听,岁尽而泰之县民有复亡者,独如皋为完。
既又作孔子庙,讽县人兴于学。
后为信州知州诬,既仕不合,即自放,为文章十馀万言,而《时议》十卷尤行于世。
《时议》者,惩已事,忧来者,不以一身之穷而遗天下之忧。
“其志不见于事则欲发之于文,其文不施于世则欲以传于后。
后世有行吾言者,而吾岂穷也哉?”
宝元中,李元昊反,契丹亦以兵近边,天子忧之,诏天下有能言者皆勿讳。
于是言者翕然论兵以进,公独谓“天下之安危顾吾自治不耳。
吾已自治,夷狄无可忧者;不自治,忧将在于近,而夷狄岂足道哉?”即上书言数事,以为事不尔,后当如此,既而皆如其云。
公之遭诬,人以为冤,退而贫,人为之忧也。
而公所为十馀万言,皆天下事,古今之所以存亡治乱,至其冤且困,未尝一以为言。
夫谏者贵言人之难言,而传者则有所不得言。
读其略不失其详,后世其有不明者乎?公之事亲,心意几微,辄逆得之。
好学不怠,而不以求闻于世。
所见士大夫之丧葬二人,逆一人之柩以归,又育其孤;又一人者,宰相舅,尝为赞善大夫,死三十年犹殡,殡坏,公为增修,又与宰相书责使葬之。
公姓沈氏,字文通,世为杭州钱塘人。
初以祖荫补郊社斋郎,举进士于廷中为第一,大臣疑已仕者例不得为第一,故以为第二,除大理评事,通判江宁府。
当是时,公年二十,人吏少公,而公所为卓越已足以动人,然世多未知公果可以有为也。
祀明堂恩迁秘书省著作佐郎。
岁满召归,除太常丞、集贤校理。
于是校理八年矣,平居闭门,虽执政,非公事不辄见也,故虽执政初亦莫知其为材。
居久之,乃始以同修起居注,召试知制诰。
及为制诰,遂以文学称天下。
金部君坐免归,求知越州,又移知杭州。
锄治奸蠹,所禁无不改,崇奖贤知,得其欢心,两州人皆画像祠之。
英宗即位,召还,延见劳问甚悉。
居一月,权发遣开封府事。
公初至,开封指以相告曰:“此杭州沈公也。
”及摄事,人吏皆屏息。
既而以知审官院,遂以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
公旦昼视事,日中则廷无留人,出谢诸客,从容笑语。
客皆怪公独有馀日,而畿内翕然称治。
于是名实暴振发,贤临一时,自天子大臣皆论以为国之器,而闾巷之士奔走谈说,欢呼鼓舞,以不及为恐。
会母夫人疾病,请东南一州视疾,英宗曰:“学士岂可以去朝廷也?”公虽去开封,然皆以为朝夕且大用矣,而遭母夫人丧以去。
英宗闻公去,尤悼惜,时遣使者追赐黄金,而以金部君知苏州。
公居丧致哀,寝食如礼,以某年某月得疾杭州之墓次,某日至苏州,而以某日卒,年四十有三。
公平居不常视书,而文辞敏丽可喜,强记精识,长于议论。
世所谓老师宿学无所不读,通于世务者,皆莫能屈也。
于善良贫弱,抚恤之尤至。
在杭州,待使客多所阔略。
而州人之贫无以葬及女子失怙恃而无以嫁者,以公使钱葬嫁之,凡数百人。
于其卒,知与不知,皆为之叹惜。
予少时,客游金陵,浮屠慧礼者从予游。
予既吏淮南,而慧礼得龙兴佛舍,与其徒日讲其师之说。
尝出而过焉,庳屋数十椽,上破而旁穿,侧出而视后,则榛棘出入,不见垣端。
指以语予曰:“吾将除此而宫之。
虽然,其成也,不以私吾后,必求时之能行吾道者付之。
愿记以示后之人,使不得私焉。
”当是时,礼方丐食饮以卒日,视其居枵然。
余特戏曰:“姑成之,吾记无难者。
”后四年,来曰:“昔之所欲为,凡百二十楹,赖州人蒋氏之力,既皆成,盍有述焉?”噫!何其能也!
盖慧礼者,予知之,其行谨洁,学博而才敏,而又卒之以不私,宜成此不难也。
世既言佛能以祸福语倾天下,故其隆向之如此,非徒然也。
盖其学者之材,亦多有以动世耳。
今夫衣冠而学者,必曰自孔氏。
孔氏之道易行也,非有苦身窘形,离性禁欲,若彼之难也。
而士之行可一乡、才足一官者常少。
而浮屠之寺庙被四海,则彼其所谓材者,宁独礼耶?以彼之材,由此之道,去至难而就甚易,宜其能也。
呜呼!失之此而彼得焉,其有以也夫!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21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