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有光
〔明〕 1506 - 1571 年
归有光,明代官员、散文家。
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汉族,江苏昆山人。
嘉靖十九年举人。
会试落第八次,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60岁方成进士,历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与修《世宗实录》,卒于南京。
归有光与唐顺之、王慎中两人均崇尚内容翔实、文字朴实的唐宋古文,并称为嘉靖三大家。
由于归有光在散文创作方面的极深造诣,在当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著有《震川集》、《三吴水利录》等。
自昆山城水行七十里,曰安亭,在吴淞江之旁。
盖图志有安亭江,今不可见矣。
土薄而俗浇,县人争弃之。
予妻之家在焉,予独爱其宅中闲靓,壬寅之岁,读书于此。
宅西有清池古木,垒石为山;山有亭,登之,隐隐见吴淞江环绕而东,风帆时过于荒墟树杪之间;华亭九峰,青龙镇古刹、浮屠,皆直其前。
亭旧无名,予始名之曰“畏垒”。
《庄子》称,庚桑楚得老聃之道,居畏垒之山。
其臣之画然智者去之,其妾之絜然仁者远之。
臃肿之与居,鞅掌之为使。
三年,畏垒大熟。
畏垒之民,尸而祝之,社而稷之。
而予居于此,竟日闭户。
二三子或有自远而至者,相与讴吟于荆棘之中。
予妻治田四十亩,值岁大旱,用牛挽车,昼夜灌水,颇以得谷。
酿酒数石,寒风惨栗,木叶黄落;呼儿酌酒,登亭而啸,欣欣然。
谁为远我而去我者乎?谁与吾居而吾使者乎?谁欲尸祝而社稷我者乎?作《畏垒亭记》。
女二二,生之年月,戊戌戊午,其日时又戊戌戊午,予以为奇。
今年,予在光福山中,二二不见予,辄常呼予。
一日,予自山中还,见长女能抱其妹,心甚喜。
及予出门,二二尚跃人予怀中也。
既到山数日,日将晡,余方读《尚书》,举首忽见家奴在前,惊问曰:“有事乎?”奴不即言,第言他事,徐却立曰:“二二今日四鼓时已死矣!”盖生三百日而死,时为嘉靖己亥三月丁酉。
余既归为棺敛,以某月日,瘗于城武公之墓阴。
呜呼!予自乙未以来,多在外,吾女生而既不知,而死又不及见,可哀也已!
浮图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
亟求余作《沧浪亭记》,曰:“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
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余曰:“昔吴越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南园于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孙承祐,亦治园于其偏。
迨淮海纳土,此园不废。
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
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馀: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
夫古今之变,朝市改易。
尝登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阖闾、夫差之所争,子胥、仲、蠡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
庵与亭何为者哉?虽然,钱镠因乱攘窃,保有吴越,国富兵强,垂及四世。
诸子姻戚,乘时奢僭,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
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所钦重如此。
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不与其澌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
文瑛读书喜诗,与吾徒游,呼之为沧浪僧云。
婢,魏孺人媵也。
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葬虚丘。
事我而不卒,命也夫!
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
一日,天寒,爇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余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
魏孺人笑之。
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
孺人又指予以为笑。
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
吁!可悲也已!
吴、长洲二县,在郡治所,分境而治;而郡西诸山,皆在吴县。
其最高者: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而灵岩,吴之故宫在焉。
尚有西子之遗迹;若虎丘、剑池及天平、尚方、支硎,皆胜地也;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沉浸其间,则海内之奇观矣。
余同年友魏君用晦为吴县,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
君之为县有惠爱,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
夫令之于民诚重矣。
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
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
异时吾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固宜。
而君则亦既去矣,何复惓惓于此山哉。
昔苏子瞻称韩魏公去黄州四十余年,而思之不忘,至以为《思黄州》诗;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
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
君今去县已三年矣。
一日,与余同在内庭,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
噫!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20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