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昫
〔五代十国〕 888 - 947 年
刘昫(888年-947年),字耀远,涿州归义(今河北雄县西北)人。
中国五代时期政治家。
刘昫少负文名,后唐庄宗时为太常博士、翰林学士。
明宗时,迁端明殿学士,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后唐末帝时,曾令其监修国史。
刘昫为相时,兼理盐铁、户部、度支三司,廉洁严肃,改革弊政,整顿财政,减轻人民负担,引起了一些官僚贵族的不满。
后晋初年,任东都(今河南开封)留守。
后晋出帝时,官拜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判财政三司事。
开运四年(947年),病卒。
刘昫监修的《旧唐书》为历代正史之一。
《旧唐书》虽然成书仓促,但保存了唐代实录、国史、诏令、行状等大量原始资料,展现了唐朝政治、经济、外交、民族、法律等方面的真实面貌,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系统记录唐朝历史的著作。
颜真卿,字清臣,秘书监师古五世从孙。
少孤,母殷躬加训导。
既长,博学,工辞章,事亲孝。
开元中,举进士,又擢制科。
调醴泉尉。
再迁监察御史,使河、陇。
时五原有冤狱久不决,天且旱,真卿辨狱而雨,郡人呼“御史雨”。
复使河东,劾奏朔方令郑延祚母死不葬三十年,有诏终身不齿,闻者耸然。
迁殿中侍御史。
时御史吉温以私怨构中丞宋浑,谪贺州,真卿曰:“奈何以一时忿,欲危宋璟后乎?”宰相杨国忠恶之,讽中丞蒋冽奏为东都采访判官,再转武部员外郎。
国忠终欲去之,乃出为平原太守。
安禄山逆状牙孽,真卿度必反,阳托霖雨,增陴浚隍,料才壮,储廥廪。
日与宾客泛舟饮酒,以纾禄山之疑。
果以为书生,不虞也。
禄山反,河朔尽陷,独平原城守具备,使司兵参军李平驰奏。
玄宗始闻乱,叹曰:“河北二十四郡,无一忠臣邪?”及平至,帝大喜,谓左右曰:“朕不识真卿何如人,所为乃若此!”
李希烈陷汝州,卢杞乃建遣真卿:“四方所信,若往谕之,可不劳师而定。
”诏可,公卿皆失色。
李勉以为失一元老,贻朝廷羞,密表固留。
至河南,河南尹郑叔则以希烈反状明,劝不行,答曰:“君命可避乎?”既见希烈宣诏旨希烈养子千余拔刃争进诸将皆慢骂将食之真卿色不变希烈乃拘真卿守以甲士掘方丈坎于廷传将坑之。
兴元后,王师复振,贼虑变,遣将辛景臻、安华至其所,积薪于廷曰:“不能屈节,当焚死。
”真卿起赴火,景臻等遽止之。
希烈弟希倩坐朱泚诛,希烈因发怒,使阉奴等害真卿,曰:“有诏。
”真卿再拜。
奴曰:“宜赐卿死。
”曰:“老臣无状,罪当死,然使人何日长安来?”奴曰:“从大粱来。
”骂曰:“乃逆贼耳,何诏云!”遂缢杀之,年七十六。
嗣曹王皋闻之,泣下,三军皆恸,因表其大节。
淮、蔡平,子頵、硕护丧还,帝废朝五日,赠司徒,谥文忠,赙布帛米粟加等。
真卿立朝正色,刚而有礼,非公言直道,不萌于心。
天下不以姓名称,而独曰鲁公。
善正、草书,笔力遒婉,世宝传之。
  • 1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21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