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
仆非敢如是也。
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
顾自以为身残处秽,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是以独郁悒而无谁语。
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盖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何则?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
若仆大质已亏缺矣,虽才怀随和,行若由夷,终不可以为荣,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
书辞宜答,会东从上来,又迫贱事,相见日浅,卒卒无须臾之间,得竭指意。
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仆又薄从上雍,恐卒然不可讳。
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
请略陈固陋,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仆闻之:修身者,智之符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与者,义之表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
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列于君子之林矣。
故祸莫憯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而诟莫大于宫刑。
刑馀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世也,所从来远矣。
昔卫灵公与雍渠同载,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同子参乘,爰丝变色。
自古而耻之。
夫以中才之人,事有关于宦竖,莫不伤气,而况于忼慨之士乎!如今朝虽乏人,奈何令刀锯之馀荐天下豪隽哉!
仆赖先人绪业,得待罪辇毂下,二十馀年矣。
所以自惟,上之,不能纳忠效信,有奇策才力之誉,自结明主;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招贤进能,显岩穴之士;外之,不能备行伍,攻城野战,有斩将搴旗之功;下之,不能累日积劳,取尊官厚禄,以为宗族交游光宠。
四者无一遂,苟合取容,无所短长之效,可见于此矣。
乡者,仆亦尝厕下大夫之列,陪外廷末议。
不以此时引维纲,尽思虑。
今以亏形为扫除之隶,在阘茸之中,乃欲卬首信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嗟乎!嗟乎!如仆,尚何言哉!尚何言哉!
且事本末未易明也。
仆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主上幸以先人之故,使得奉薄技,出入周卫之中。
仆以为戴盆何以望天,故绝宾客之知,忘室家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材力,务壹心营职,以求亲媚于主上。
而事乃有大谬不然者。
夫仆与李陵俱居门下,素非相善也。
趣舍异路,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欢。
然仆观其为人,自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予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
其素所畜积也,仆以为有国士之风。
夫人臣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赴公家之难,斯已奇矣。
今举事壹不当,而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藉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袒右,称大楚。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攻大泽乡,收而攻蕲。
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
行收兵。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
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
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乃以吴叔为假王,监诸将以西击荥阳。
令陈人武臣、张耳、陈馀徇赵地,令汝阴人邓宗徇九江郡。
当此时,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
葛婴至东城,立襄彊为楚王。
婴后闻陈王已立,因杀襄彊,还报。
至陈,陈王诛杀葛婴。
陈王令魏人周市北徇魏地。
吴广围荥阳。
李由为三川守,守荥阳,吴叔弗能下。
陈王徵国之豪杰与计,以上蔡人房君蔡赐为上柱国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
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
是故其哀心感者,其声以杀。
其乐心感者,其声噍以缓。
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
其怒心感者,其声粗以厉。
其敬心感者,其声直以廉。
其爱心感者,其声和以柔。
六者,非性也,感于物而后动。
是故先王慎所以感之者。
故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
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声成文,谓之音。
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
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
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声音之道,与政通矣。
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征为事,羽为物。
五者不乱,则无怗懘之音矣。
宫乱则荒,其君骄。
商乱则陂,其官坏。
角乱则忧,其民怨。
征乱则哀,其事勤。
羽乱则危,其财匮。
五者皆乱,迭相陵,谓之慢。
如此,则国之灭亡无日矣。
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比于慢矣。
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诬上行私而不可止也。
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
乐者,通伦理者也。
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
唯君子为能知乐。
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
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
知乐则几于礼矣。
礼乐皆得,谓之有德。
德者得也。
是故乐之隆,非极音也。
食飨之礼,非致味也。
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叹,有遗音者矣。
大飨之礼,尚玄酒而俎腥鱼,大羹不和,有遗味者矣。
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
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
物至知知,然后好恶形焉。
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
夫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
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
于是有悖逆诈伪之心,有淫逸作乱之事。
是故强者胁弱,众者暴寡,知者诈愚,勇者苦怯,疾病不养,老幼孤独不得其所,此大乱之道也。
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人为之节;衰麻哭泣,所以节丧纪也;钟鼓干戚,所以和安乐也;昏姻冠笄,所以别男女也;射乡食飨,所以正交接也。
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则王道备矣。
乐者为同,礼者为异。
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
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
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
聘礼,上公七介,侯、伯五介,子、男三介,所以明贵贱也。
介绍而传命,君子于其所尊弗敢质,敬之至也。
三让而后传命,三让而后入庙门,三揖而后至阶,三让而后升,所以致尊让也。
君使士迎于竟,大夫郊劳,君亲拜迎于大门之内而庙受,北面拜贶,拜君命之辱,所以致敬也。
敬让也者,君子之所以相接也。
故诸侯相接以敬让,则不相侵陵。
卿为上摈,大夫为承摈,士为绍摈。
君亲礼宾,宾私面、私觌、致饔饩、还圭璋、贿赠、飨食燕,所以明宾客君臣之义也。
故天子制诸侯,比年小聘,三年大聘,相厉以礼。
使者聘而误,主君弗亲飨食也。
所以愧厉之也。
诸侯相厉以礼,则外不相侵,内不相陵。
此天子之所以养诸侯,兵不用而诸侯自为正之具也。
以圭璋聘,重礼也;已聘而还圭璋,此轻财而重礼之义也。
诸侯相厉以轻财重礼,则民作让矣。
主国待客,出入三积,饩客于舍,五牢之具陈于内,米三十车,禾三十车,刍薪倍禾,皆陈于外,乘禽日五双,群介皆有饩牢,壹食再飨,燕与时赐无数,所以厚重礼也。
古之用财者不能均如此,然而用财如此其厚者,言尽之于礼也。
尽之于礼,则内君臣不相陵,而外不相侵。
故天子制之,而诸侯务焉尔。
聘射之礼,至大礼也。
质明而始行事,日几中而后礼成,非强有力者弗能行也。
故强有力者,将以行礼也。
酒清,人渴而不敢饮也;肉干,人饥而不敢食也;日莫人倦,齐庄正齐,而不敢解惰。
以成礼节,以正君臣,以亲父子,以和长幼。
此众人之所难,而君子行之,故谓之有行;有行之谓有义,有义之谓勇敢。
故所贵于勇敢者,贵其能以立义也;所贵于立义者,贵其有行也;所贵于有行者,贵其行礼也。
故所贵于勇敢者,贵其敢行礼义也。
故勇敢强有力者,天下无事,则用之于礼义;天下有事,则用之于战胜。
用之于战胜则无敌,用之于礼义则顺治;外无敌,内顺治,此之谓盛德。
故圣王之贵勇敢强有力如此也。
勇敢强有力而不用之于礼义战胜,而用之于争斗,则谓之乱人。
刑罚行于国,所诛者乱人也。
如此则民顺治而国安也。
子贡问于孔子曰:「敢问君子贵玉而贱玟者何也?为玉之寡而玟之多与?」孔子曰:「非为玟之多故贱之也、玉之寡故贵之也。
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队,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
天下莫不贵者,道也。
《诗》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故君子贵之也。」
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
其日甲乙。
其帝大皞,其神句芒。
其虫鳞。
其音角,律中大簇,其数八。
其味酸,其臭膻,其祀户,祭先脾。
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鸿雁来。
天子居青阳左个。
乘鸾路,驾苍龙,载青旂,衣青衣,服仓玉;食麦与羊,其器疏以达。
是月也,以立春。
先立春三日,大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春,盛德在木。
”天子乃齐。
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
还反,赏公卿大夫于朝。
命相布德和令,行庆施惠,下及兆民。
庆赐遂行,毋有不当。
乃命大史守典奉法,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贷,毋失经纪,以初为常。
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
乃择元辰,天子亲载耒耜,措之于参保介之御间,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帝藉。
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诸侯九推。
反,执爵于大寝,三公九卿诸侯大夫皆御,命曰劳酒。
是月也,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和同,草木萌动。
王命布农事,命田舍东郊,皆修封疆,审端经术。
善相丘陵阪险原隰土地所宜,五谷所殖,以教道民,必躬亲之。
田事既饬,先定准直,农乃不惑。
是月也,命乐正入学习舞。
乃修祭典。
命祀山林川泽牺牲毋用牝。
禁止伐木。
毋覆巢,毋杀孩虫、胎、夭、飞鸟、毋麛、毋卵。
毋聚大众,毋置城郭。
掩骼埋胔。
是月也,不可以称兵,称兵必天殃。
兵戎不起,不可从我始。
毋变天之道,毋绝地之理,毋乱人之纪。
孟春行夏令,则雨水不时,草木蚤落,国时有恐。
行秋令则民其大疫,猋风暴雨总至,藜莠蓬蒿并兴。
行冬令则水潦为败,雪霜大挚,首种不入。
仲春之月,日在奎,昬弧中,旦建星中。
其日甲乙,其帝大皞,其神句芒,其虫鳞。
其音角,律中夹钟。
其数八。
其味酸,其臭膻。
其祀户,祭先脾。
始雨水,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
天子居青阳大庙,乘鸾路,驾仓龙,载青旂,衣青衣,服仓玉,食麦与羊。
其器疏以达。
是月也,安萌芽,养幼少,存诸孤。
择元日,命民社。
命有司省囹圄,去桎梏,毋肆掠,止狱讼。
是月也,玄鸟至。
至之日,以大牢祠于高禖。
天子亲往,后妃帅九嫔御。
乃礼天子所御,带以弓韣,授以弓矢,于高禖之前。
是月也,日夜分。
雷乃发声,始电,蛰虫咸动,启户始出。
先雷三日,奋木铎以令兆民曰:“雷将发声,有不戒其容止者,生子不备,必有凶灾!”日夜分,则同度量,钧衡石,角斗甬,正权概。
是月也,耕者少舍。
乃修阖扇,寝庙毕备。
毋作大事,以妨农之事。
是月也,毋竭川泽,毋漉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
仲尼之叹,盖叹鲁也。
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
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
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
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
如有不由此者,在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奔丧之礼:始闻亲丧,以哭答使者,尽哀;问故,又哭尽哀。
遂行,日行百里,不以夜行。
唯父母之丧,见星而行,见星而舍。
若未得行,则成服而后行。
过国至竟,哭尽哀而止。
哭辟市朝。
望其国竟哭。
至于家,入门左,升自西阶,殡东,西面坐,哭尽哀,括发袒,降堂东即位,西乡哭,成踊,袭绖于序东,绞带。
反位,拜宾成踊,送宾,反位;有宾后至者,则拜之,成踊、送宾皆如初。
众主人兄弟皆出门,出门哭止;阖门,相者告就次。
于又哭,括发袒成踊;于三哭,犹括发袒成踊。
三日,成服,拜宾、送宾皆如初。
奔丧者非主人,则主人为之拜宾送宾。
奔丧者自齐衰以下,入门左中庭北面哭尽哀,免麻于序东,即位袒,与主人哭成踊。
于又哭、三哭皆免袒,有宾则主人拜宾、送宾。
丈夫妇人之待之也,皆如朝夕哭,位无变也。
奔母之丧,西面哭尽哀,括发袒,降堂东即位,西乡哭,成踊,袭免绖于序东,拜宾、送宾,皆如奔父之礼,于又哭不括发。
妇人奔丧,升自东阶,殡东,西面坐,哭尽哀;东髽,即位,与主人拾踊。
奔丧者不及殡,先之墓,北面坐,哭尽哀。
主人之待之也,即位于墓左,妇人墓右,成踊尽哀括发,东即主人位,绖绞带,哭成踊,拜宾,反位,成踊,相者告事毕。
遂冠归,入门左,北面哭尽哀,括发袒成踊,东即位,拜宾成踊。
宾出,主人拜送;有宾后至者则拜之成踊;送宾如初。
众主人兄弟皆出门,出门哭止,相者告就次。
于又哭,括发成踊;于三哭,犹括发成踊。
三日成服,于五哭,相者告事毕。
为母所以异于父者,壹括发,其余免以终事,他如奔父之礼。
齐衰以下不及殡:先之墓,西面哭尽哀,免麻于东方,即位,与主人哭成踊,袭。
有宾则主人拜宾、送宾;宾有后至者,拜之如初。
相者告事毕。
遂冠归,入门左,北面哭尽哀,免袒成踊,东即位,拜宾成踊,宾出,主人拜送。
于又哭,免袒成踊;于三哭,犹免袒成踊。
三日成服,于五哭,相者告事毕。
闻丧不得奔丧,哭尽哀;问故,又哭尽哀。
乃为位,括发袒成踊,袭绖绞带即位,拜宾反位成踊。
宾出,主人拜送于门外,反位;若有宾后至者,拜之成踊,送宾如初。
于又哭,括发袒成踊,于三哭,犹括发袒成踊,三日成服,于五哭,拜宾送宾如初。
若除丧而后归,则之墓,哭成踊,东括发袒绖,拜宾成踊,送宾反位,又哭尽哀,遂除,于家不哭。
主人之待之也,无变于服,与之哭,不踊。
自齐衰以下,所以异者,免麻。
凡为位,非亲丧,齐衰以下,皆即位哭尽哀,而东免绖,即位,袒、成踊、袭,拜宾反位,哭成踊,送宾反位,相者
子言之:归乎!君子隐而显,不矜而庄,不厉而威,不言而信。
子曰: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是故君子貌足畏也,色足惮也,言足信也。
《甫刑》曰:“敬忌而罔有择言在躬。

子曰:裼袭之不相因也,欲民之毋相渎也。
子曰:祭极敬,不继之以乐;朝极辨,不继之以倦。
子曰:君子慎以辟祸,笃以不掩,恭以远耻。
子曰:君子庄敬日强,安肆日偷。
君子不以一日使其躬亻焉,如不终日。
子曰:齐戒以事鬼神,择日月以见君,恐民之不敬也。
子曰:狎侮,死焉而不畏也。
子曰:无辞不相接也,无礼不相见也,欲民之毋相亵也。
《易》曰:“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

子言之:仁者,天下之表也;义者,天下之制也;报者,天下之利也。
子曰:以德报德,则民有所劝;以怨报怨,则民有所惩。
《诗》曰:“无言不仇,无德不报。
”《大甲》曰:“民非后无能胥以宁;后非民无以辟四方。

子曰:以德报怨,则宽身之仁也;以怨报德,则刑戮之民也。
子曰:无欲而好仁者,无畏而恶不仁者,天下一人而矣。
是故君子议道自己,而置法以民。
子曰:仁有三,与仁同功而异情。
与仁同功,其仁未可知也;与仁同过,然后其仁可知也。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畏罪者强仁。
仁者右也,道者左也。
仁者人也,道者义也。
厚于仁者薄于义,亲而不尊;厚于义者薄于仁,尊而不亲。
道有至,义有考。
至道以王,义道以霸,考道以为无失。
子言之:仁有数,义有长短小大。
中心憯怛,爱人之仁也:率法而强之,资仁者也。
《诗》云:“丰水有芑,武王岂不仕,诒厥孙谋,以燕翼子,武王哉。
”数世之仁也。
《国风》曰:“我今不阅,皇恤我后。
”终身之仁也。
子曰:仁之为器重,其为道远,举者莫能胜也,行者莫能致也,取数多者仁也,夫勉于仁者,不亦难乎?是故君子以义度人,则难为人;以人望人,则贤者可知已矣。
子曰:中心安仁者,天下一人而已矣。
《大雅》曰:“德如毛,民鲜克举之,我仪图之,惟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

《小雅》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子曰:诗之好仁如此,乡道而行,中道而废,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数之不足,亻免焉日有孳孳,毙而后已。
子曰:仁之难成久矣!人人失其所好;故仁者之过易辞也。
子曰:恭近礼,俭近仁,信近情,敬让以行,此虽有过,其不甚矣。
夫恭寡过,情可信,俭易容也,以此失之者,不亦鲜乎?《诗》曰:“温温恭人,惟德之基。

子曰:仁之难成久矣,惟君子能之。
是故君子不以其所能者病人,不以人之所不能者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
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
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子曰:「道其不行矣夫。」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
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子路问强。
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
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
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
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
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君子之道费而隐。
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
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
《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
』言其上下察也。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子曰:「道不远人。
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18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