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味
粟芽:苦、温、无毒。
麦芽:咸、温、无毒。
谷芽:甘、温、无毒。
主治
粟芽:消积食,开胃。
除烦,除热。
谷芽:快脾开胃,下气和中,消食化积。
麦芽:
快膈进食。
用麦蘖四两,神曲二两,白术、桔皮各一两,共研为末,加蒸饼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三、五十丸,人参汤送下。
谷劳病(四肢无力,想睡,饭后精神更差)。
有大麦蘖一升、椒一两,一起炒过,加干姜三两,共捣为末,每服一匙,白开水送下。
一天服三次。
腹中虚冷,消化不良。
有大麦蘖五升、小麦面半斤、豉五保、杏仁二升,共熬至黄香,捣碎筛过,加糊做丸,如弹子大。
每服一丸,开水送下。
产后便秘。
不宜妄服药丸。
宜用大麦芽炒黄为末。
每服三钱,开水调下。
与粥交替饮服。
妊振后欲去胎。
用麦蘖一升、蜜一升,合服。
又方:有大麦芽一升。
加水三升煮至二升,分三次服,有特效。
回乳(妇女无子食乳,乳不消散,令人发热恶寒)。
用大麦蘖二两,炒为末。
每服五钱,开水送下。
释名
小蒜、茆蒜、荤菜。
气味
(根)辛、温、有小毒。
主治
时气温病(初起头痛壮热,脉大)。
用小蒜一升捣汁三合,一次服下。
不愈,可再服一次。
干霍乱(不得吐泻)。
用小蒜一升,水三升煮取一升,一次服下。
长年心痛,用小蒜煮成浓汁,勿沾盐,饱食,有效。
疟疾。
用小蒜不定量,研为泥,加黄丹少许,做成丸子,如芡子大。
每服一丸,新汲水送下。
恶核肿结。
用小蒜、吴茱萸等分,捣烂敷患处。
小儿白秃(头上团团白色)。
有蒜切细每日擦患处。
蛇蝎螫人。
有小蒜捣汁内服,外以蒜渣敷伤处。
气味
甘、咸、寒、有小毒。
主治
和脾胃、消胀满、下大肠浊气、清热散血。
释名
酒母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米谷食积。
炒曲末,以开水调服二钱。
一天服三次。
赤白痢。
用曲熬粟米粥吃,每次一匙。
一天吃四、五次。
酒毒下血。
用曲一块,包湿纸中,煨为末空心服二钱,米汤送下。
极效。
胎动不安。
用生曲饼研为末,加水绞汁服三升。
释名
玉高粱。
气味
(米)甘、平、无毒。
主治
(玉蜀黍米)调中开味,(根、叶)治沙淋。
附方
玉蜀黍,理在亦通称“玉米”,其花柱及柱头称为玉米须近年临床上用来治疗糖尿病、高血压、肝炎、胆道结石、鼻炎及哮喘等症。
释名
龙爪粟、鸭爪稗。
气味
甘、涩、无毒。
主治
补中益气,厚肠胃。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小儿淋(小儿尿频量少)。
用蒸饼、大蒜、淡豆豉合捣成丸,连服三日可愈。
积年下血。
用蒸饼、乌龙尾中一两、皂角(去皮,酥炙)七个,共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
每服二十丸,米汤送下。
赤白痢。
用干蒸饼(蜜拌炒)二两、御米壳(蜜炒)四两,共研为严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芡子大。
每服一丸,以水一碗煎化热服。
崩中下血。
用陈年蒸饼烧存性,米汤冲服二钱。
盗汗、自汗。
每夜卧时,带饥吃蒸饼一枚。
几天这后即可止汗。
折伤。
把蒸饼研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甚验。
汤火伤。
用馒头饼烧存性,研为末,加油调匀涂伤处。
释名
名粕。
气味
酒糟:甘、辛、无毒。
大麦醋糟:酸、微寒、无毒。
干饧糟:基、温、无毒。
主治酒糟:
手足皲裂。
用酒糟、狸油、姜汁盐等分,研烂,炒热搽患处裂肉甚痛,但不久即合口,再搽数次,冻伤即愈。
鹤膝风。
用酒糟四两、肥皂荚一个(去子)、硭硝一两、五味子一两、砂糖一两、姜汁半瓶,研匀,每日涂搽。
加一点烧酒更好。
打伤青肿。
用湿纸铺伤处。
纸上厚摊一块捣烂的酒糟(先烧过),过一阵,痛处如蚁行,热气上升,肿即消散。
大麦醋糟:气滞风雍、手背脚膝痛。
炒热布裹熨,三、两换可愈。
干饧糟:
反胃、呕吐不止。
用干饧糟六两、生姜四两,是捣作饼,或焙或晒,加炙甘草末二两,盐少许,煎汤服下。
此方“甘露汤”。
脾胃虚弱。
用平胃散一斤加干饧糟(炒)二斤半、生姜一斤半、红枣三百个(煮取肉,焙干),一起研为末,逐日煎汤服。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宽中下气,利大肠,消水胀肿毒。
研末,调热水,涂痘后痈。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11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