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白果、鸭脚子。
气味
(核仁)甘、苦、平、涩、无毒。
主治
寒嗽痰喘。
用白果七个煨熟以熟艾作成七丸,每果中放入艾丸一颗,纸包再次煨香,去艾吃下。
哮喘痰嗽。
用白果五个、麻黄二钱半、甘草(炙)二钱,加水一杯半,煎至领先成,临星时服。
此方名“鸭掌散”。
又方:白果二十一个(炒黄),麻黄三钱,苏子二钱,款冬花、法半夏、桑白皮(蜜炙)各二钱,杏仁(去皮尖)、黄芩(微炒)各一钱半,甘草一钱,加水三杯,煎成二杯,随时分作二次服下,不用姜。
咳嗽失声。
用白果仁四两,白茯苓、桑白皮各二两,乌豆半升(炒),蜜半斤,一起煮熟,晒干为还想,以乳汁半碗拌湿,九蒸九晒,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三、五十丸,开水送下。
极效。
小便频数。
用白果十四枚,一半生,一半煨,食之有效。
小便白浊。
用生白果仁十枚,擂水服。
一天服一次。
病愈为止。
赤白带下。
用白果、莲肉、江米各五钱,胡椒一钱半,共研为末,以乌云骨鸡一只,去肠填药,瓦器煮烂,空心服下。
肠风下血。
用白果煨熟,出火气后,米汤送服。
虫牙。
用生白果每饭后嚼一、二个,有效。
手足皲裂。
用生白果嚼烂,每夜涂搽。
头面癣疮。
用生白果仁切断,频频搽患处,直至病愈。
乳痈溃烂。
用银杏仁半斤,以四两研酒服,以四两研敷患处。
释名
离枝、丹荔。
气味
实:甘、平、无毒。
核:甘、温、涩、无毒。
主治
实:
痘疮不发。
有荔枝肉浸酒饮,肉亦吃下。
忌生冷。
风牙疼痛。
用荔枝连壳烧存性,研末擦牙即止。
呃送不止。
用荔枝七个,连皮核烧存性,研为末,开水调下,立止。
核:
脾痛。
用荔枝核为末,每服二钱,醋送下。
数服即愈。
疝气。
用荔枝核(炒黑)、大茴香(炒),等分为末。
每服一钱,温酒送下。
又方:用荔枝核四十九个、陈皮(连白)九钱、硫磺四钱,共研为末,加盐水调面糊成丸子如绿豆大。
遇痛时空心酒服九丸。
不过三服见效。
此方名“玉环来笑丹”。
睾热丸肿痛。
用荔枝核、青桔皮、茴等分,各炒过,研细,酒送服二钱,一天服三次。
释名
毗陵茄子。
气味
(实)辛、温、无毒。
主治
脾胃虚弱。
用毕澄茄为还想,加姜汁神曲、面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七十丸,姜汤送下。
一天服二次。
伤寒咳逆,呃噫日夜不定。
和毕澄茄、高良姜各等分,共研为末,每服二钱,加水六分,煮开几次后再加醋少许服下。
反胃,吐黑汁。
用毕澄茄研末,加米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三、四十丸,姜汤送下。
愈后,再服平胃散三百贴。
久病者亦可不发。
释名
杜兰、林兰、木莲、黄心。
气味
(皮)苦、寒、无毒。
主治
赤疱酒、痈疽水肿,治酒疸,利小便,疗重舌。
释名
辛、侯桃、房木、木笔、迎春(按:本吕为木兰的干燥花蕾)。
气味
辛、温、无毒。
主治
鼻渊、鼻塞。
用辛夷研末,加麝香少许,以葱白蘸入鼻中,几次即见效。
释名
赤瓜子、鼠楂、猴楂、茅楂、羊还球、棠球子、山里果。
气味
酸、冷、无毒。
主治
食肉不消防车。
用山楂肉四两,水煮食,并饮其汁。
偏坠疝气。
用山楂肉、茴香(炒)各一两,共研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一百丸,空心服,白开水送下。
老人腰痛及腿痛。
用山楂、鹿茸(炙),等分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百丸,一天服二次。
肠风下血。
用山楂(已干)研为末,艾汤调下,甚效。
痘疹不快。
用干山楂研为末,开水送服。
疹即出。
又方:用山楂五个,酒煎,加水温服。
释名
条、壶柑、自橙、朱栾。
气味
酸、寒、无毒。
主治
消食,解酒毒,去肠胃中恶气。
释名
香橼、佛手柑。
气味
(皮瓤)辛、酸、无毒。
主治
煮酒饮,治痰气咳嗽,煎汤,治心下气痛。
释名
龙目、圆眼、益智、亚荔枝、荔枝奴、骊珠、燕卵、蜜脾、鲛泪、川弹子。
气味
(实)甘、平、无毒。
主治
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健忘怔忡,虚烦不眠,自汗惊悸。
用龙眼肉、酸枣仁(炒)、黄芪(炙)、白术(焙)、茯神各一两,木香半两、炙甘草二钱半,切细。
各药配齐后,每服五钱,加姜三惩、枣一枚、水二盅煎成一盅,温服。
此方名“归脾汤”。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11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