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中三塔寺基,去湖面浅尺。
春时草长平湖,茸茸翠色,浮动波心,浴鹭狎鸥,飞舞惟适。
望中深惬素心,兀对更快青眼。
因思古诗“草长平湖白鹭飞”之句,其幽赏自得不浅。
西湖之泉,以虎跑为最;两山之茶,以龙井为佳。
谷雨前采茶旋焙,时激虎跑泉烹享,香清味冽,凉沁诗脾。
每春当高卧山中,沉酣新茗一月。
孤山旧址,逋老种梅三百六十,已废;继种者,今又寥寥尽矣。
孙中贵公补植原数,春初玉树参差,冰花错落,琼台倚望,恍坐玄圃罗浮。
若非黄昏月下,携尊吟赏,则暗香浮动,疏影横斜之趣,何能真见实际!
三月桃花,苏堤落瓣,因风荡漾,逐水周流,飘泊孤踪,多在西泠桥畔堆叠。
粉销玉碎,香冷红残,片片似对骚人泣别,豪举离樽,当为高唱渭城朝雨。
北高峰为湖山第一高处,绝顶环眺,目及数里。
左顾澄湖,匣开妆镜,金饼晶荧;右俯江波,绳引银河,玉虬屈曲,前后城郭室庐,郊原村落,眇若片纸画图。
鳞次黑白点点耳。
雄哉,目中之观哉!时间日晷将西,海云东起,恍见霄雾溟蒙,朝烟霏拂,泄泄萦纡,英英层迭,横截半空,混合无际,四野晚山,浮浮冥漠矣。
即此去地千尺、离俗数里,便觉足蹑天风,着眼处不知家隔何地。
矧吾生过客原无罣碍,何为受彼世缘束缚,不作尘外遐想。
旧闻莼生越之湘湖,初夏思莼,每每 彼采食;今西湖三塔基傍,莼生既多且美。
菱之小者,俗谓野菱,亦生基畔,夏日剖食,鲜甘异常,人少知其味者。
余每采莼剥菱,作野人芹荐,此诚金波玉液,清津碧荻之味,岂与世之。
羔烹兔炙较椒馨哉?供以水蔌,啜以松醪,咏《思莼》之诗,歌《采菱》之曲,更得呜呜牧笛数声,渔舟款乃相答,使我狂态陡作,两腋风生。
若彼饱膏腴者,应我辈寒淡。
山深幽境,真趣颇多。
当残春初夏之时,步入林峦,松竹交映。
遐观远眺,曲径通幽。
野花隐隐生香,而嗅味恬淡,非檀麝之香浓;山禽关关弄舌,而清韵闲雅,非笙簧之声巧。
此皆造化机局,娱目悦心,静赏无厌。
时抱焦桐,向松阴石上,抚一二雅调,萧然景会幻身,是即画中人物。
远听山村茅屋傍午鸣鸡,伐木丁丁,樵歌相答。
经丘寻壑,更出世外几层。
此景无竞无争,足力所到,何地非我传舍?又何必与尘俗恶界,区区较尺寸?
胜果寺左,山有石壁削立,中穿一窦,圆若镜然。
中秋月满,与隙相射,自窦中望之,光如合壁。
秋时当与诗朋酒友,赓和清赏,更听万壑江声,满空海色,自得一种世外玩月意味。
左为故宋御教 ,亲军护卫之所,大内要地,今作荒凉僻境矣!何如镜隙,阴晴常满,万古不亏,区区兴废,尽入此石目中,人世搬弄,窃为冷眼偷笑。
洞在烟霞岭下,岩石虚豁,谽 邃窈,山泉别流,从洞隙滴滴,声韵金石。
且泉味清甘,更得雨后泉多,音之清泠,真胜乐奏矣。
每到以泉沁吾脾,石嗽吾齿。
因思苏长公云:但向空山石壁下,受此有声无用之清流。
又云:不须写入熏风弦,纵有此声无此耳。
我辈岂无耳哉?更当不以耳听以心听。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9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