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惟我王,承运之衰,神武震发,群雄殄夷,拯民于下,登帝太微,德美旦、奭,功越彭、韦(1)。
九德光备,万国作师,寝疾不兴,圣体长归。
华夏饮泪,黎庶含悲,神翳功显,身沉名飞(2),敢扬圣德,表之素旗。
乃作诔曰:
于穆我王,胄稷胤周,贤圣是绍,元懿允休(3)。
先侯佐汉,实惟平阳,功成绩著,德昭二皇(4)。
民以宁一,兴咏有章。
我王承统,天资时生,
年在志学,谋过老成。
奋臂旧邦,翻身上京(5)。
袁与我王,兵交若神,张阵背誓,傲帝虐民(6)。
拥徒百万,虎视朔滨。
我王赫怒,戎车列阵(7);
武卒虓阚,如雷如震,搀抢北扫,举不浃辰。
绍遂奔北,河朔是宾。
振旅京师,帝嘉厥庸,乃位丞相,总摄三公(8),
进受上爵,君临魏邦,九锡招备,大路火龙(9),
玄监灵蔡,探幽洞微;下无伪情,奸不容非(10),
敦俭尚古,不玩珠玉,以身先下,民以纯朴(11)。
圣性严毅,平修清一,唯善是嘉,靡疏靡昵。
怒过雷霆,喜逾春日,万国肃虔,望风震栗(12)。
既总庶政,兼览儒林,躬著雅颂,被之瑟琴(13)。
茫茫四海,我王康之;微微汉嗣,我王匡之(14);
群杰扇动,我王服之;喁喁黎庶,我王育之(15)。
光有天下,万国作君,虔奉本朝,德美周文。
以宽克众,每征必举,四夷宾服,功逾圣武(16)。
翼帝王世,神武鹰扬,左钺右旄,威凌伊、吕(17)。
年逾耳顺,体愉志肃,乾乾庶事,气过方叔(18)。
宜并南岳,君国无穷,如何不吊,祸钟圣躬(19)!
弃离臣子,背世长终,兆民号啕,仰愬上穹(20)。
既以约终,令节不衰,既即梓宫,躬御缀衣。
玺不存身,维绋是荷;明器无饰,陶素是嘉(21);
既次西陵,幽闺启路,群臣奉迎,我王安厝(22)。
窈窕玄宇,三光不入,潜闼一扃,尊灵永蛰(23)。
圣上临穴,哀号靡及,群臣陪临,伫立以泣(24)。
去此昭昭,于彼冥冥,永弃兆民,下君百灵(25);
千代万叶,曷时复形(26)!
我皇之生,坤灵是辅。
作合于魏,亦光圣武。
笃生帝文,绍虞之绪。
龙飞紫宸,奄有九土。
详惟圣善,岐嶷秀出。
德配姜原,不忝先哲。
玄览万机,兼才备艺。
泛纳容众,含垢藏疾。
仰奉诸姑,降接俦列。
阴处阳潜,外明内察。
及践大位,母养万国。
温温其仁,不替明德。
悼彼边氓,未遑宴息。
恒劳庶事,兢兢翼翼。
亲桑蚕馆,为天下式。
樊姬霸楚,书载其庸。
武王有乱,孔叹其功。
我后齐圣,克畅丹聪。
不出房闼,心照万邦。
年逾耳顺,乾乾匪倦。
珠玉不玩,躬御纟弟练。
日昃忘饥,临乐勿燕。
去奢即俭,旷世作显。
慎终如始,蹈和履贞。
恭事神,昭奉百灵。
局天地,祗畏神明。
敬微慎独,执礼幽冥。
虔肃宗庙,蠲荐三牲。
降福无疆,祝云其诚。
宜享斯,蒙祉自天。
何图凶咎,不勉斯年。
尝祷尽礼,有笃无痊。
岂命有终,神食其言。
遗孤在疚,承讳东藩。
擗踊郊甸,洒泪中原。
追号皇妣,弃我何迁?昔垂顾复,今何不然。
空宫寥廓,栋宇无烟。
巡省阶途,仿佛棂轩。
仰瞻帷幄,俯察几筵。
物不毁故,而人不存。
痛莫酷斯,彼苍者天!遂臻魏都,游魂旧邑。
大隧开途,灵将斯戢。
叹息雾兴,挥泪雨集。
徘徊而柩,号兆弗及。
神光既幽,伫立以泣。
序:金瓠,余之首女。
虽未能言,固已授色知心⑴矣。
生十九旬⑵而夭折,乃作此辞。
辞曰:
在襁褓⑶而抚育,尚孩笑⑷而未言。
不终年⑸而夭绝,何见罚⑹于皇天?
信吾罪之所招,悲弱子之无愆⑺。
去父母之怀抱,灭微骸⑻于粪土。
天长地久,人生几时?先后无觉,从尔有期⑼。
有秦客问于东野主人曰:“闻之前论曰:‘治世之音安以乐,亡国之音哀以思。
’夫治乱在政,而音声应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乐之象,形于管弦也。
又仲尼闻韶,识虞舜之德;季札听弦,知众国之风。
斯已然之事,先贤所不疑也。
今子独以为声无哀乐,其理何居?若有嘉讯,今请闻其说。
”主人应之曰:“斯义久滞,莫肯拯救,故令历世滥于名实。
今蒙启导,将言其一隅焉。
夫天地合德,万物贵生,寒暑代往,五行以成。
故章为五色,发为五音;音声之作,其犹臭味在于天地之间。
其善与不善,虽遭遇浊乱,其体自若而不变也。
岂以爱憎易操、哀乐改度哉?及宫商集比,声音克谐,此人心至愿,情欲之所锺。
故人知情不可恣,欲不可极故,因其所用,每为之节,使哀不至伤,乐不至淫,斯其大较也。
然‘乐云乐云,锺鼓云乎哉?哀云哀云,哭泣云乎哉?因兹而言,玉帛非礼敬之实,歌舞非悲哀之主也。
何以明之?夫殊方异俗,歌哭不同。
使错而用之,或闻哭而欢,或听歌而戚,然而哀乐之情均也。
今用均同之情,案,“戚”本作“感”,又脱同字,依《世说·文学篇》注改补。
)而发万殊之声,斯非音声之无常哉?然声音和比,感人之最深者也。
劳者歌其事,乐者舞其功。
夫内有悲痛之心,则激切哀言。
言比成诗,声比成音。
杂而咏之,聚而听之,心动于和声,情感于苦言。
嗟叹未绝,而泣涕流涟矣。
夫哀心藏于苦心内,遇和声而后发。
和声无象,而哀心有主。
夫以有主之哀心,因乎无象之和声,其所觉悟,唯哀而已。
岂复知‘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已’哉。
风俗之流,遂成其政;是故国史明政教之得失,审国风之盛衰,吟咏情性以讽其上,故曰‘亡国之音哀以思’也。
夫喜、怒、哀、乐、爱、憎、惭、惧,凡此八者,生民所以接物传情,区别有属,而不可溢者也。
夫味以甘苦为称,今以甲贤而心爱,以乙愚而情憎,则爱憎宜属我,而贤愚宜属彼也。
可以我爱而谓之爱人,我憎而谓之憎人,所喜则谓之喜味,所怒而谓之怒味哉?由此言之,则外内殊用,彼我异名。
声音自当以善恶为主,则无关于哀乐;哀乐自当以情感,则无系于声音。
名实俱去,则尽然可见矣。
且季子在鲁,采《诗》观礼,以别《风》、《雅》,岂徒任声以决臧否哉?又仲尼闻《韶》,叹其一致,是以咨嗟,何必因声以知虞舜之德,然後叹美邪?今粗明其一端,亦可思过半矣。

秦客难曰:“八方异俗,歌哭万殊,然其哀乐之情,不得不见也。
夫心动于中,而声出于心。
虽托之于他音,寄之于余声,善听察者,要自觉之不使得过也。
昔伯牙理琴而锺子
植白:季重足下。
前日虽因常调,得为密坐。
虽燕饮弥日,其于别远会稀,犹不尽其劳绩也。
若夫觞酌凌波于前,箫笳发音于后,足下鹰扬其体,凤叹虎视,谓萧曹不足俦,卫霍不足侔也。
左顾右盼,谓若无人,岂非吾子壮志哉?过屠门而大嚼,虽不得肉,贵且快意。
当斯之时,愿举泰山以为肉,倾东海以为酒,伐云梦之竹以为笛,斩泗滨之梓以为筝,食若填巨壑,饮若灌漏卮,其乐固难量,岂非大丈夫之乐哉?
然日不我与,曜灵急节。
面有逸景之速,别有参商之阔。
思欲抑六龙之首,顿羲和之辔,折若木之华,闭蒙汜之谷。
天路高邈,良久无缘,怀恋反侧,如何如何?
得所来讯,文采委曲,晔若春荣,浏若清风,申咏反覆,旷若复面。
其诸贤所著文章,想还所治,复申咏之也。
可令熹事小吏,讽而诵之。
夫文章之难,非独今也,古之君子,犹亦病诸?家有千里,骥而不珍焉?人怀盈尺,和氏无贵矣。
夫君子而知音乐,古之达论,谓之通而蔽。
墨翟不好伎,何为过朝歌而回车乎?足下好伎,值墨翟回车之县,想足下助我张目也。
又闻足下在彼,自有佳政,夫求而不得者有之矣,未有不求而得者也。
且改辙易行,非良乐之御;易民而治,非楚郑之政,愿足下勉之而已矣。
适对嘉宾,口授不悉,往来数相闻。
曹植白。
瑜以凡才,昔受讨逆[1]殊特之遇,委以腹心,遂荷荣任,统御兵马,志执鞭弭,自效戎行。
规定巴蜀[2],次取襄阳[3],凭赖威灵,谓若在握。
至以不谨,道遇暴疾,昨自医疗,日加无损。
人生有死,修短命矣,诚不足惜,但恨微志未展,不复奉教命耳。
方今曹公在北,疆埸[4]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
天下之事,未知终始,此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
鲁肃[5]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傥或可采,瑜死不朽矣。
太祖一名吉利,小字阿瞒。
〔父〕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之叔父。
太祖于惇为从父兄弟。
太祖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其叔父数言之于嵩。
太祖患之,后逢叔父于路,乃阳败面口;叔父怪而问其故,太祖曰:“卒中恶风。
”叔父以告嵩。
嵩惊愕,呼太祖,太祖口貌如故。
嵩问曰:“叔父言汝中风,已差乎?”太祖曰:“初不中风,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
”嵩乃疑焉。
自后叔父有所告,嵩终不复信,太祖于是益得肆意矣。
太祖初入尉廨,缮治四门。
造五色棒,县门左右各十馀枚,有犯禁者,不避豪强,皆棒杀之。
后数月,灵帝爱幸小黄门蹇硕父夜行,即杀之。
京师敛迹,莫敢犯者。
近习宠臣咸疾之,然不能伤,于是共称荐之,故迁为顿丘令。
〔太祖与袁绍相拒,绍谋臣许攸来奔,〕公闻攸来,跣出迎之,抚掌笑曰:“子远,卿来,吾事济矣!”既入坐,谓公曰:“袁氏军盛,何以待之?今有几粮乎?”公曰:“尚可支一岁。
”攸曰:“无是,更言之!”又曰:“可支半岁。
”攸曰:“足下不欲破袁氏邪,何言之不实也!”公曰:“向言戏之耳。
其实可一月,为之奈何?”攸曰:“公孤军独守,外无救援而粮谷已尽,此危急之日也。
今袁氏辎重有万馀乘,在故市、乌巢[1],屯军无严备;今以轻兵袭之,不意而至,燔其积聚,不过三日,袁氏自败也。
”公大喜,乃选精锐步骑,皆用袁军旗帜,衔枚缚马口,夜从间道出,人抱束薪,所历道有问者,语之曰:“袁公恐曹操钞略后军,遣兵以益备。
”闻者信以为然,皆自若。
既至,围屯,大放火,营中惊乱。
大破之,尽燔其粮谷宝货,斩督将眭元进、骑督韩莒子、吕威璜、赵叡等首,割得将军淳于仲简鼻,未死,杀士卒千馀人,皆取鼻,牛马割唇舌,以示绍军。
将士皆怛惧。
时有夜得仲简,将以诣麾下,公谓曰:“何为如是?”仲简曰:“胜负自天,何用为问乎!”公意欲不杀。
许攸曰:“明旦鉴于镜,此益不忘人。
”乃杀之。
〔公将北征三郡乌丸[2],诸将皆谏不可,唯郭嘉劝行。
公遂出兵,败虏众于柳城。
〕时寒且旱,二百里无复水,军又乏食,杀马数千匹以为粮,凿地入三十馀丈乃得水。
既还,科问前谏者,众莫知其故,人人皆惧。
公皆厚赏之,曰:“孤前行,乘危以侥幸,虽得之,天所佐也,故不可以为常。
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之。

〔公西征,与马超等夹潼关而军[3]。
公潜遣徐晃、朱灵等夜渡蒲坂津[4],据河西为营。
公自潼关北渡。
〕公将过河,前队适渡,超等奄至,公犹坐胡床不起。
张郃等见事急,共引公
伊尹既复政厥辟,将告归,乃陈戒于德。
曰:“呜呼!天难谌,命靡常。
常厥德,保厥位。
厥德匪常,九有以亡。
夏王弗克庸德,慢神虐民。
皇天弗保,监于万方,启迪有命,眷求一德,俾作神主。
惟尹躬暨汤,咸有一德,克享天心,受天明命,以有九有之师,爰革夏正。
非天私我有商,惟天佑于一德;非商求于下民,惟民归于一德。
德惟一,动罔不吉;德二三,动罔不凶。
惟吉凶不僭在人,惟天降灾祥在德。
今嗣王新服厥命,惟新厥德。
终始惟一,时乃日新。
任官惟贤材,左右惟其人。
臣为上为德,为下为民。
其难其慎,惟和惟一。
德无常师,主善为师。
善无常主,协于克一。
俾万姓咸曰:‘大哉王言。
’又曰:‘一哉王心’。
克绥先王之禄,永厎烝民之生。
呜呼!七世之庙,可以观德。
万夫之长,可以观政。
后非民罔使;民非后罔事。
无自广以狭人,匹夫匹妇,不获自尽,民主罔与成厥功。

沃丁既葬伊尹于亳,咎单遂训伊尹事,作《沃丁》。
伊陟相大戊,亳有祥桑谷共生于朝。
伊陟赞于巫咸,作《咸乂》四篇。
太戊赞于伊陟,作《伊陟》、《原命》。
仲丁迁于嚣,作《仲丁》。
河亶甲居相,作《河亶甲》。
祖乙圯于耿,作《祖乙》。
惟一月壬辰,旁死魄。
越翼日,癸巳,王朝步自周,于征伐商。
厥四月,哉生明,王来自商,至于丰。
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丁未,祀于周庙,邦甸、侯、卫,骏奔走,执豆、笾。
越三日,庚戌,柴、望,大告武成。
既生魄,庶邦冢君暨百工,受命于周。
王若曰:“呜呼,群后!惟先王建邦启土,公刘克笃前烈,至于大王肇基王迹,王季其勤王家。
我文考文王克成厥勋,诞膺天命,以抚方夏。
大邦畏其力,小邦怀其德。
惟九年,大统未集,予小子其承厥志。
厎商之罪,告于皇天、后土、所过名山、大川,曰:‘惟有道曾孙周王发,将有大正于商。
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为天下逋逃主,萃渊薮。
予小子既获仁人,敢祗承上帝,以遏乱略。
华夏蛮貊,罔不率俾。
恭天成命,肆予东征,绥厥士女。
惟其士女,篚厥玄黄,昭我周王。
天休震动,用附我大邑周。
惟尔有神,尚克相予以济兆民,无作神羞!既戊午,师逾孟津。
癸亥,陈于商郊,俟天休命。
甲子昧爽,受率其旅若林,会于牧野。
罔有敌于我师,前途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
一戎衣,天下大定。
乃反商政,政由旧。
释箕子囚,封比干墓,式商容闾。
散鹿台之财,发钜桥之粟,大赉于四海,而万姓悦服。

列爵惟五,分土惟三。
建官惟贤,位事惟能。
重民五教,惟食、丧、祭。
惇信明义,崇德报功。
垂拱而天下治。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8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