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阏逢摄提格,尽旃蒙单阏,凡二年。
孝成皇帝下绥和二年(甲寅,公元前七年)
春,正月,上行幸甘泉,郊泰畤。
二月,壬子,丞相方进薨。
时荧惑守心,丞相府议曹平陵李寻奏记方进,言:“灾变迫切,大责日加,安得但保斥逐之戮!阖府三百馀人,唯君侯择其中,与尽节转凶。
”方进忧之,不知所出。
会郎贲丽善为星,言大臣宜当之。
上乃召见方进。
还归,未及引决,上遂赐册,责让以政事不治,灾害并臻,百姓穷困,曰:“欲退君位,尚未忍,使尚书令赐君上尊酒十石,养牛一,君审处焉!”方进即日自杀。
上秘之,遣九卿册赠印绶,赐乘舆秘器、少府供张,柱槛皆衣素。
天子亲临吊者数至,礼赐异于它相故事。
臣光曰:晏婴有言:“天命不慆,不贰其命。
”祸福之至,安可移乎!昔楚昭王、宋景公不忍移灾于卿佐,曰:“移腹心之疾,寘诸股肱,何益也!”藉其灾可移,仁君犹不肯为,况不可乎!使方进罪不至死而诛之,以当大变,是诬天也;方进有罪当刑,隐其诛而厚其葬,是诬人也;孝成欲诬天、人而卒无所益,可谓不知命矣。
三月,上行幸河东,祠后土。
丙戌,帝崩于未央宫。
帝素强无疾病。
是时,楚思王衍、梁王立来朝,明旦,当辞去,上宿供张白虎殿;又欲拜左将军孔光为丞相,已刻侯印,书赞。
昏夜,平善,乡晨,傅绔袜欲起,因失衣,不能言,昼漏上十刻而崩,民间讙哗,咸归罪赵昭仪。
皇太后诏大司马莽杂与御史、丞相、廷尉治,问皇帝起居发病状;赵昭仪自杀。
班彪赞曰:臣姑充后宫为婕妤,父子、昆弟侍帷幄,数为臣言:“成帝善修容仪,升车正立,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临朝渊嘿,尊严若神,可谓穆穆有天子之容者矣。
博览古今,容受直辞,公卿奏议可述。
遭世承平,上下和睦。
然湛乎酒色,赵氏乱内,外家擅朝,言之可为于邑!”建始以来,王氏始执国命,哀、平短祚,莽遂篡位,盖其威福所由来者渐矣!
是日,孔光于大行前拜受丞相、博山侯印绶。
富平侯张放闻帝崩,思慕哭泣而死。
荀悦论曰:放非不爱上,忠不存焉。
故爱而不忠,仁之贼也!
皇太后诏南、北郊长安如故。
夏,四月,丙午,太子即皇帝位,谒高庙;尊皇太后曰太皇太后,皇后曰皇太后。
大赦天下。
哀帝初立,躬行俭约,省减诸用,政事由己出,朝廷翕然望至治焉。
己卯,葬教成皇帝于延陵。
太皇太后令傅太后、丁姬十日一至未央宫。
有诏问丞相、大司空:“定陶共王太后宜当何居?”丞相孔光素闻傅太后为人刚暴,长于权谋,自帝在襁褓,而养长教道至于成人,帝之立又有力;光
孝成皇帝下绥和二年(甲寅,公元前七年)
春,正月,上行幸甘泉,郊泰畤。
二月,壬子,丞相方进薨。
时荧惑守心,丞相府议曹平陵李寻奏记方进,言:“灾变迫切,大责日加,安得但保斥逐之戮!阖府三百馀人,唯君侯择其中,与尽节转凶。
”方进忧之,不知所出。
会郎贲丽善为星,言大臣宜当之。
上乃召见方进。
还归,未及引决,上遂赐册,责让以政事不治,灾害并臻,百姓穷困,曰:“欲退君位,尚未忍,使尚书令赐君上尊酒十石,养牛一,君审处焉!”方进即日自杀。
上秘之,遣九卿册赠印绶,赐乘舆秘器、少府供张,柱槛皆衣素。
天子亲临吊者数至,礼赐异于它相故事。
臣光曰:晏婴有言:“天命不慆,不贰其命。
”祸福之至,安可移乎!昔楚昭王、宋景公不忍移灾于卿佐,曰:“移腹心之疾,寘诸股肱,何益也!”藉其灾可移,仁君犹不肯为,况不可乎!使方进罪不至死而诛之,以当大变,是诬天也;方进有罪当刑,隐其诛而厚其葬,是诬人也;孝成欲诬天、人而卒无所益,可谓不知命矣。
三月,上行幸河东,祠后土。
丙戌,帝崩于未央宫。
帝素强无疾病。
是时,楚思王衍、梁王立来朝,明旦,当辞去,上宿供张白虎殿;又欲拜左将军孔光为丞相,已刻侯印,书赞。
昏夜,平善,乡晨,傅绔袜欲起,因失衣,不能言,昼漏上十刻而崩,民间讙哗,咸归罪赵昭仪。
皇太后诏大司马莽杂与御史、丞相、廷尉治,问皇帝起居发病状;赵昭仪自杀。
班彪赞曰:臣姑充后宫为婕妤,父子、昆弟侍帷幄,数为臣言:“成帝善修容仪,升车正立,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临朝渊嘿,尊严若神,可谓穆穆有天子之容者矣。
博览古今,容受直辞,公卿奏议可述。
遭世承平,上下和睦。
然湛乎酒色,赵氏乱内,外家擅朝,言之可为于邑!”建始以来,王氏始执国命,哀、平短祚,莽遂篡位,盖其威福所由来者渐矣!
是日,孔光于大行前拜受丞相、博山侯印绶。
富平侯张放闻帝崩,思慕哭泣而死。
荀悦论曰:放非不爱上,忠不存焉。
故爱而不忠,仁之贼也!
皇太后诏南、北郊长安如故。
夏,四月,丙午,太子即皇帝位,谒高庙;尊皇太后曰太皇太后,皇后曰皇太后。
大赦天下。
哀帝初立,躬行俭约,省减诸用,政事由己出,朝廷翕然望至治焉。
己卯,葬教成皇帝于延陵。
太皇太后令傅太后、丁姬十日一至未央宫。
有诏问丞相、大司空:“定陶共王太后宜当何居?”丞相孔光素闻傅太后为人刚暴,长于权谋,自帝在襁褓,而养长教道至于成人,帝之立又有力;光
起昭阳作噩,尽屠维单阏,凡七年。
孝元皇帝上初元元年(癸酉,公元前四八年)
春,正月,辛丑,葬孝宣皇帝于杜陵;赦天下。
三月,丙午,立皇后王氏,封后父禁为阳平候。
以三辅、太常、郡国公田及苑可省者振业贫民;赀不满千钱者,赋贷种、食。
封外祖父平恩戴侯同产弟子中常侍许嘉为平恩侯。
夏,六月,以民疾疫,令太官损膳,减乐府员,省苑马,以振困乏。
秋,九月,关东郡、国十一大水,饥,或人相食;转旁郡钱谷以相救。
上素闻琅邪王吉、贡禹皆明经洁行,遣使者征之。
吉道病卒。
禹至,拜为谏大夫。
上数虚已问以政事,禹奏言:“古者人君节俭,什一而税,亡它赋役,故家给人足。
高祖、孝文、孝景皇帝,宫女不过十馀人,厩马百馀匹。
后世争为奢侈,转转益甚;臣下亦相放效。
臣愚以为如太古难,宜少放古以自节焉。
方今宫室已定,无可奈何矣;其馀尽可减损。
故时齐三服官,输物不过十笥;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巨万,厩马食粟将万匹。
武帝时,又多取好女至数千人,以填后宫。
及弃天下,多藏金钱、财物,鸟兽、鱼鳖凡百九十物;又皆以后宫女置于园陵。
至孝宣皇帝时,陛下恶有所言,群臣亦随故事,甚可痛也!故使天下承化,取女皆大过度,诸侯妻妾或至数百人,豪富吏民畜歌者至数十人,是以内多怨女,外多旷夫。
及众庶葬埋,皆虚地上以实地下。
其过自上生,皆在大臣循故事之罪也。
唯陛下深察古道,从其俭者。
大减损乘舆服御器物,三分去二;择后宫贤者,留二十人,馀悉归之,及诸陵园女无子者,宜悉遣;厩马可无过数十匹,独舍长安城南苑地,以为田猎之囿。
方今天下饥馑,可无大自损减以救之称天意乎!天生圣人,盖为万民,非独使自娱乐而已也。
”天子纳善其言,下诏,令诸宫馆希御幸者勿缮治;太仆减谷食马;水衡省肉食兽。
臣光曰:忠臣之事君也,责其所难,则其易者不劳而正;补其所短,则其长者不劝而遂。
孝元践位之初,虚心以问禹,禹宜先其所急,后其所缓。
然则优游不断,谗佞用权,当时之大患也,而禹不以为言;恭谨节俭,孝元之素志也,而禹孜孜而言之,何哉!使禹之智足不以知,乌得为贤!知而不言,为罪愈大矣!
匈奴呼韩邪单于复上书,言民众困乏。
诏云中、五原郡转谷二万斛以给之。
是岁,初置戊己校尉,使屯田车师故地。
孝元皇帝上初元二年(甲戌,公元前四七年)
春,正月,上行幸甘泉,郊泰畤。
乐陵侯史高以外属领尚书事,前将军萧望之、光禄大夫周堪为之副。
望之名儒,与堪皆以师傅旧恩,天子任之,数
孝元皇帝上初元元年(癸酉,公元前四八年)
春,正月,辛丑,葬孝宣皇帝于杜陵;赦天下。
三月,丙午,立皇后王氏,封后父禁为阳平候。
以三辅、太常、郡国公田及苑可省者振业贫民;赀不满千钱者,赋贷种、食。
封外祖父平恩戴侯同产弟子中常侍许嘉为平恩侯。
夏,六月,以民疾疫,令太官损膳,减乐府员,省苑马,以振困乏。
秋,九月,关东郡、国十一大水,饥,或人相食;转旁郡钱谷以相救。
上素闻琅邪王吉、贡禹皆明经洁行,遣使者征之。
吉道病卒。
禹至,拜为谏大夫。
上数虚已问以政事,禹奏言:“古者人君节俭,什一而税,亡它赋役,故家给人足。
高祖、孝文、孝景皇帝,宫女不过十馀人,厩马百馀匹。
后世争为奢侈,转转益甚;臣下亦相放效。
臣愚以为如太古难,宜少放古以自节焉。
方今宫室已定,无可奈何矣;其馀尽可减损。
故时齐三服官,输物不过十笥;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巨万,厩马食粟将万匹。
武帝时,又多取好女至数千人,以填后宫。
及弃天下,多藏金钱、财物,鸟兽、鱼鳖凡百九十物;又皆以后宫女置于园陵。
至孝宣皇帝时,陛下恶有所言,群臣亦随故事,甚可痛也!故使天下承化,取女皆大过度,诸侯妻妾或至数百人,豪富吏民畜歌者至数十人,是以内多怨女,外多旷夫。
及众庶葬埋,皆虚地上以实地下。
其过自上生,皆在大臣循故事之罪也。
唯陛下深察古道,从其俭者。
大减损乘舆服御器物,三分去二;择后宫贤者,留二十人,馀悉归之,及诸陵园女无子者,宜悉遣;厩马可无过数十匹,独舍长安城南苑地,以为田猎之囿。
方今天下饥馑,可无大自损减以救之称天意乎!天生圣人,盖为万民,非独使自娱乐而已也。
”天子纳善其言,下诏,令诸宫馆希御幸者勿缮治;太仆减谷食马;水衡省肉食兽。
臣光曰:忠臣之事君也,责其所难,则其易者不劳而正;补其所短,则其长者不劝而遂。
孝元践位之初,虚心以问禹,禹宜先其所急,后其所缓。
然则优游不断,谗佞用权,当时之大患也,而禹不以为言;恭谨节俭,孝元之素志也,而禹孜孜而言之,何哉!使禹之智足不以知,乌得为贤!知而不言,为罪愈大矣!
匈奴呼韩邪单于复上书,言民众困乏。
诏云中、五原郡转谷二万斛以给之。
是岁,初置戊己校尉,使屯田车师故地。
孝元皇帝上初元二年(甲戌,公元前四七年)
春,正月,上行幸甘泉,郊泰畤。
乐陵侯史高以外属领尚书事,前将军萧望之、光禄大夫周堪为之副。
望之名儒,与堪皆以师傅旧恩,天子任之,数
起上章涒滩,尽玄黓阉茂,凡三年。
中宗孝宣皇帝中神爵元年(庚申,公元前六一年)
春,正月,上始行幸城甘泉,郊泰畤,三月,行幸河东,祠后土。
上颇修武帝故事,谨斋祀之礼,以方士言增置神祠;闻益州有金马、碧鸡之神,可醮祭而致,于是遣谏大夫蜀郡王褒使持节而求之。
初,上闻褒有俊才,召见,使为《圣主得贤臣颂》。
其辞日;“夫贤者,国家之器用也。
所任贤,则趋舍省而功施普;器用利,则用力少而就效众。
故工人之用钝器也,劳筋苦骨,终日矻矻;及至巧冶铸干将,使离娄督绳,公输削墨,虽崇台五层、延袤百丈而不溷者,工用相得也,庸人之御弩马,亦伤吻、敝策而不进于行;及至驾啮膝、骖乘旦,王良执靶,韩哀附舆,周流八极,万里一息,何其辽哉?人马相得也,故且絺绤之凉者,不苦盛暑之郁燠;袭貂狐之暖者,不忧至寒之忄妻怆。
何则?有其具者易其备。
贤人、君子,亦圣王之所以易海内也。
昔周公躬吐捉之劳,故有圉空之隆?黄牖干柰廌侵瘢视锌锖现戉镠S纱斯壑巠瑣君人者勤于求贤而逸于得人。
人臣亦然。
昔贤者之未遭遇也,图事揆策,则君不用其谋;陈见悃诚,则上不然其信;进仕不得施效,斥逐又非其愆。
是故伊尹勤于鼎俎,太公困于鼓刀,百里自鬻,宁子饭牛,离此患也。
及其遇明君、遭圣主也,运筹合上意,谏诤即见听,进退得关其忠,任职得行其术,剖符锡壤而光祖考。
故世必有圣知之君,而后有贤明之臣。
故虎啸而风冽,龙兴而致云,蟋蟀俟秋吟,蜉蝤出以阴。
《易》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诗》曰:‘思皇多士,生此王国。
’故世平主圣,俊艾将自至。
明明在朝,穆穆列布,聚精会神,相得益章,虽伯牙操递钟,逢门子弯乌号,犹未足以喻其意也。
故圣主必待贤臣而弘功业,俊士亦俟明主以显其德。
上下俱欲,欢然交欣,千载壹合,论说无疑,翼乎如鸿毛遇顺风,沛乎如巨鱼纵大壑。
其得意若此,则胡禁不止,曷令不行!行溢四表,横被无穷。
是以圣王不遍窥望而视已明,不殚倾耳而听已聪,太平之责塞,优游之望得,休征自至,寿考无疆,何必偃仰屈伸若彭祖,呴嘘呼吸如侨、松,眇眇绝俗离世哉!”是时上颇好神仙,故褒对及之。
京兆尹张敞亦上疏谏曰:“愿明主时忘车马之好,斥远方士之虚语,游心帝王之术,太平庶几可兴也。
”上由是悉罢尚方待诏,初,赵广汉死后,为京兆尹者皆不称职,唯敞能继其迹;其方略、耳目不及广汉,然颇以经术儒雅文之。
上颇修饰,宫室、车服盛于昭帝时;外戚许、史、王氏贵宠。
谏大夫王吉上疏曰:“陛下躬
中宗孝宣皇帝中神爵元年(庚申,公元前六一年)
春,正月,上始行幸城甘泉,郊泰畤,三月,行幸河东,祠后土。
上颇修武帝故事,谨斋祀之礼,以方士言增置神祠;闻益州有金马、碧鸡之神,可醮祭而致,于是遣谏大夫蜀郡王褒使持节而求之。
初,上闻褒有俊才,召见,使为《圣主得贤臣颂》。
其辞日;“夫贤者,国家之器用也。
所任贤,则趋舍省而功施普;器用利,则用力少而就效众。
故工人之用钝器也,劳筋苦骨,终日矻矻;及至巧冶铸干将,使离娄督绳,公输削墨,虽崇台五层、延袤百丈而不溷者,工用相得也,庸人之御弩马,亦伤吻、敝策而不进于行;及至驾啮膝、骖乘旦,王良执靶,韩哀附舆,周流八极,万里一息,何其辽哉?人马相得也,故且絺绤之凉者,不苦盛暑之郁燠;袭貂狐之暖者,不忧至寒之忄妻怆。
何则?有其具者易其备。
贤人、君子,亦圣王之所以易海内也。
昔周公躬吐捉之劳,故有圉空之隆?黄牖干柰廌侵瘢视锌锖现戉镠S纱斯壑巠瑣君人者勤于求贤而逸于得人。
人臣亦然。
昔贤者之未遭遇也,图事揆策,则君不用其谋;陈见悃诚,则上不然其信;进仕不得施效,斥逐又非其愆。
是故伊尹勤于鼎俎,太公困于鼓刀,百里自鬻,宁子饭牛,离此患也。
及其遇明君、遭圣主也,运筹合上意,谏诤即见听,进退得关其忠,任职得行其术,剖符锡壤而光祖考。
故世必有圣知之君,而后有贤明之臣。
故虎啸而风冽,龙兴而致云,蟋蟀俟秋吟,蜉蝤出以阴。
《易》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诗》曰:‘思皇多士,生此王国。
’故世平主圣,俊艾将自至。
明明在朝,穆穆列布,聚精会神,相得益章,虽伯牙操递钟,逢门子弯乌号,犹未足以喻其意也。
故圣主必待贤臣而弘功业,俊士亦俟明主以显其德。
上下俱欲,欢然交欣,千载壹合,论说无疑,翼乎如鸿毛遇顺风,沛乎如巨鱼纵大壑。
其得意若此,则胡禁不止,曷令不行!行溢四表,横被无穷。
是以圣王不遍窥望而视已明,不殚倾耳而听已聪,太平之责塞,优游之望得,休征自至,寿考无疆,何必偃仰屈伸若彭祖,呴嘘呼吸如侨、松,眇眇绝俗离世哉!”是时上颇好神仙,故褒对及之。
京兆尹张敞亦上疏谏曰:“愿明主时忘车马之好,斥远方士之虚语,游心帝王之术,太平庶几可兴也。
”上由是悉罢尚方待诏,初,赵广汉死后,为京兆尹者皆不称职,唯敞能继其迹;其方略、耳目不及广汉,然颇以经术儒雅文之。
上颇修饰,宫室、车服盛于昭帝时;外戚许、史、王氏贵宠。
谏大夫王吉上疏曰:“陛下躬
起著雍涒滩,尽昭阳赤奋若,凡六年。
孝成皇帝中永始四年(戊申,公元前一三年)
春,正月,上行幸甘泉,郊泰畤;大赦天下,三月,行幸河东,祠后土。
夏,大旱。
四月,癸未,长乐临华殿、未央宫东司马门皆灾。
六月,甲午,霸陵园门阙灾。
秋,七月,辛未晦,日有食之。
冬,十一月,庚申,卫将军王商病免。
梁王立骄恣无度,至一日十一犯法。
相禹奏“立对外家怨望,有恶言。
”有司案验,因发其与姑园子奸事,奏“立禽兽行,请诛。
”太中大夫谷永上书曰:“臣闻礼,天子外屏,不欲见外也。
是故帝王之意,不窥人闺门之私,听闻中冓之言。
《春秋》为亲者讳。
今梁王年少,颇有狂病,始以恶言按验,既无事实,而发闺门之私,非本章所指。
王辞又不服,猥强劾立,傅致难明之事,独以偏辞成罪断狱,无益于治道。
污蔑宗室以内乱之恶,披布宣扬于天下,非所以为公族隐讳,增朝廷之荣华,昭圣德之风化也。
臣愚以为王少而父同产长,年齿不伦;梁国之富足以厚聘美女,招致妖丽;父同产亦有耻辱之心。
案事者乃验问恶言,何故猥自发舒!以三者揆之,殆非人情,疑有所迫切,过误失言,文吏蹑寻,不得转移。
萌牙之时,加恩勿治,上也。
既已案验举宪,宜及王辞不服,诏廷尉选上德通理之吏更审考清问,著不然之效,定失误之法,而反命于下吏,以广公族附疏之德,为宗室刷污乱之耻,甚得治亲之谊。
”天子由是寝而不治。
是岁,司隶校尉蜀郡何武为京兆尹。
武为吏,守法尽公,进善退恶,其所居无赫赫名,去后常见思。
孝成皇帝中元延元年(己酉,公元前一二年)
春,正月,己亥朔,日有食之。
壬戌,王商复为大司马、卫将军。
三月,上行幸雍,祠五畤。
夏,四月,丁酉,无云而雷,有流星从日下东南行,四面燿燿如雨,自晡及昏而止。
赦天下。
秋,七月,有星孛于东井。
上以灾变,博谋群臣。
北地太守谷永对曰:“王者躬行道德,承顺天地,则五征时序,百姓寿考,符瑞并降;失道妄行,逆天暴物,则咎征著邮,妖孽并见,饥馑荐臻;终不改寤,恶洽变备,不复谴告,更命有德。
此天地之常经,百王之所同也。
加以功德有厚薄,期质有修短,时世有中季,天道有盛衰。
陛下承八世之功业,当阳数之标季,涉三七之节纪,遭《无妄》之卦运,直百六之灾厄,三难异科,杂焉同会。
建始元年以来,二十载间,群灾大异,交错锋起,多于《春秋》所书。
内则为深宫后庭,将有骄臣悍妾、醉酒狂悖卒起之败,北宫苑囿街巷之中、臣妾之家幽闲之处征舒、崔杼之乱;外则为诸夏下土,将
孝成皇帝中永始四年(戊申,公元前一三年)
春,正月,上行幸甘泉,郊泰畤;大赦天下,三月,行幸河东,祠后土。
夏,大旱。
四月,癸未,长乐临华殿、未央宫东司马门皆灾。
六月,甲午,霸陵园门阙灾。
秋,七月,辛未晦,日有食之。
冬,十一月,庚申,卫将军王商病免。
梁王立骄恣无度,至一日十一犯法。
相禹奏“立对外家怨望,有恶言。
”有司案验,因发其与姑园子奸事,奏“立禽兽行,请诛。
”太中大夫谷永上书曰:“臣闻礼,天子外屏,不欲见外也。
是故帝王之意,不窥人闺门之私,听闻中冓之言。
《春秋》为亲者讳。
今梁王年少,颇有狂病,始以恶言按验,既无事实,而发闺门之私,非本章所指。
王辞又不服,猥强劾立,傅致难明之事,独以偏辞成罪断狱,无益于治道。
污蔑宗室以内乱之恶,披布宣扬于天下,非所以为公族隐讳,增朝廷之荣华,昭圣德之风化也。
臣愚以为王少而父同产长,年齿不伦;梁国之富足以厚聘美女,招致妖丽;父同产亦有耻辱之心。
案事者乃验问恶言,何故猥自发舒!以三者揆之,殆非人情,疑有所迫切,过误失言,文吏蹑寻,不得转移。
萌牙之时,加恩勿治,上也。
既已案验举宪,宜及王辞不服,诏廷尉选上德通理之吏更审考清问,著不然之效,定失误之法,而反命于下吏,以广公族附疏之德,为宗室刷污乱之耻,甚得治亲之谊。
”天子由是寝而不治。
是岁,司隶校尉蜀郡何武为京兆尹。
武为吏,守法尽公,进善退恶,其所居无赫赫名,去后常见思。
孝成皇帝中元延元年(己酉,公元前一二年)
春,正月,己亥朔,日有食之。
壬戌,王商复为大司马、卫将军。
三月,上行幸雍,祠五畤。
夏,四月,丁酉,无云而雷,有流星从日下东南行,四面燿燿如雨,自晡及昏而止。
赦天下。
秋,七月,有星孛于东井。
上以灾变,博谋群臣。
北地太守谷永对曰:“王者躬行道德,承顺天地,则五征时序,百姓寿考,符瑞并降;失道妄行,逆天暴物,则咎征著邮,妖孽并见,饥馑荐臻;终不改寤,恶洽变备,不复谴告,更命有德。
此天地之常经,百王之所同也。
加以功德有厚薄,期质有修短,时世有中季,天道有盛衰。
陛下承八世之功业,当阳数之标季,涉三七之节纪,遭《无妄》之卦运,直百六之灾厄,三难异科,杂焉同会。
建始元年以来,二十载间,群灾大异,交错锋起,多于《春秋》所书。
内则为深宫后庭,将有骄臣悍妾、醉酒狂悖卒起之败,北宫苑囿街巷之中、臣妾之家幽闲之处征舒、崔杼之乱;外则为诸夏下土,将
起昭阳协洽,尽阏逢敦牂,凡十二年。
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下天汉三年(癸未,公元前九八年)
春,二月,王卿有罪自杀,以执金吾杜周为御史大夫。
初榷酒酤。
三月,上行幸泰山,脩封,祀明堂,因受计。
还,祠常山,瘗玄玉。
方士之候祠神人、入海求蓬莱者终无有验,而公孙卿犹以大人迹为解。
天子益怠厌方士之怪迂语矣,然犹羁縻不绝,冀遇其真。
自此之后,方士言神祠者弥众,然其效可睹矣。
夏,四月,大旱。
赦天下。
秋,匈奴入雁门。
太守坐畏忄耎弃市。
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下天汉四年(甲申,公元前九七年)
春,正月,朝诸侯王于甘泉宫。
发天下七科讁及勇敢士,遣贰师将军李广利将骑六万、步兵七万出朔方;强弩都尉路博德将万馀人与贰师会;游击将军韩说将步兵三万人出五原;因杅将军公孙敖将骑万、步兵三万人出雁门。
匈奴闻之,悉远其累重于余吾水北;而单于以兵十万待水南,与贰师接战。
贰师解而引归,与单于连斗十馀日。
游击无所得。
因杅与左贤王战,不利,引归。
时上遣敖深入匈奴迎李陵,敖军无功还,因曰:“捕得生口,言李陵教单于为兵以备汉军,故臣无所得。
”上于是族陵家。
既而闻之,乃汉将降匈奴者李绪,非陵也。
陵使人刺杀绪。
大阏氏欲杀陵,单于匿之北方。
大阏氏死,乃还。
单于以女妻陵,立为右校王,与卫律皆贵用事。
卫律常在单于左右;陵居外,有大事乃入议。
夏,四月,立皇子髆为昌邑王。
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下太始元年(乙酉,公元前九六年)
春,正月,公孙敖坐妻为巫蛊要斩。
徙郡国豪杰于茂陵。
夏,六月,赦天下。
是岁,匈奴且鞮侯单于死。
有两子,长为左贤王,次为左大将。
左贤王未至,贵人以为有病,更立左大将为单于。
左贤王闻之,不敢进。
左大将使人召左贤王而让位焉。
左贤王辞以病,左大将不听,谓曰:“即不幸死,传之于我。
”左贤王许之,遂立,为狐鹿姑单于。
以左大将为左贤王,数年,病死;其子先贤掸不得代,更以为日逐王。
单于自以其子为左贤王。
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下太始二年(丙戌,公元前九五年)
春,正月,上行幸回中。
杜周卒,光禄大夫暴胜之为御史大夫。
秋,旱。
赵中大夫白公奏穿渠引泾水,首起谷口,尾入栎阳,注渭中,袤二百里,溉田四千五百馀顷,因名曰白渠;民得其饶。
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下太始三年(丁亥,公元前九四年)
春,正月,上行幸甘泉宫。
二月,幸东海,获赤雁。
幸琅邪,礼日成山,登之罘,浮大海而还。
是岁,皇子弗陵生。
弗陵母曰河间赵婕妤,居钩弋宫,任身十四月而
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下天汉三年(癸未,公元前九八年)
春,二月,王卿有罪自杀,以执金吾杜周为御史大夫。
初榷酒酤。
三月,上行幸泰山,脩封,祀明堂,因受计。
还,祠常山,瘗玄玉。
方士之候祠神人、入海求蓬莱者终无有验,而公孙卿犹以大人迹为解。
天子益怠厌方士之怪迂语矣,然犹羁縻不绝,冀遇其真。
自此之后,方士言神祠者弥众,然其效可睹矣。
夏,四月,大旱。
赦天下。
秋,匈奴入雁门。
太守坐畏忄耎弃市。
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下天汉四年(甲申,公元前九七年)
春,正月,朝诸侯王于甘泉宫。
发天下七科讁及勇敢士,遣贰师将军李广利将骑六万、步兵七万出朔方;强弩都尉路博德将万馀人与贰师会;游击将军韩说将步兵三万人出五原;因杅将军公孙敖将骑万、步兵三万人出雁门。
匈奴闻之,悉远其累重于余吾水北;而单于以兵十万待水南,与贰师接战。
贰师解而引归,与单于连斗十馀日。
游击无所得。
因杅与左贤王战,不利,引归。
时上遣敖深入匈奴迎李陵,敖军无功还,因曰:“捕得生口,言李陵教单于为兵以备汉军,故臣无所得。
”上于是族陵家。
既而闻之,乃汉将降匈奴者李绪,非陵也。
陵使人刺杀绪。
大阏氏欲杀陵,单于匿之北方。
大阏氏死,乃还。
单于以女妻陵,立为右校王,与卫律皆贵用事。
卫律常在单于左右;陵居外,有大事乃入议。
夏,四月,立皇子髆为昌邑王。
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下太始元年(乙酉,公元前九六年)
春,正月,公孙敖坐妻为巫蛊要斩。
徙郡国豪杰于茂陵。
夏,六月,赦天下。
是岁,匈奴且鞮侯单于死。
有两子,长为左贤王,次为左大将。
左贤王未至,贵人以为有病,更立左大将为单于。
左贤王闻之,不敢进。
左大将使人召左贤王而让位焉。
左贤王辞以病,左大将不听,谓曰:“即不幸死,传之于我。
”左贤王许之,遂立,为狐鹿姑单于。
以左大将为左贤王,数年,病死;其子先贤掸不得代,更以为日逐王。
单于自以其子为左贤王。
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下太始二年(丙戌,公元前九五年)
春,正月,上行幸回中。
杜周卒,光禄大夫暴胜之为御史大夫。
秋,旱。
赵中大夫白公奏穿渠引泾水,首起谷口,尾入栎阳,注渭中,袤二百里,溉田四千五百馀顷,因名曰白渠;民得其饶。
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下太始三年(丁亥,公元前九四年)
春,正月,上行幸甘泉宫。
二月,幸东海,获赤雁。
幸琅邪,礼日成山,登之罘,浮大海而还。
是岁,皇子弗陵生。
弗陵母曰河间赵婕妤,居钩弋宫,任身十四月而
起昭阳太渊献,尽玄黓涒滩,凡十年。
中宗孝宣皇帝下神爵四年(癸亥,公元前五八年)
春,二月,以凤皇、甘露降集京师,赦天下。
颍川太守黄霸在郡前后八年,政事愈治;是时凤皇、神爵数集郡国,颍川尤多。
夏,四月,诏曰:“颍川太守霸,宣布诏令,百姓乡化,孝子、弟弟、贞妇、顺孙日以众多,田者让畔,道不拾遗,养视鳏寡,赡助贫穷,狱或八年亡重罪囚,其赐爵关内侯、黄金百斤、秩中二千石。
”而颍川孝、弟、有行义民、三老、力田皆以差赐爵及帛。
后数月,征霸为太子太傅。
五月,匈奴单于遣弟呼留若王胜之来朝。
冬,十月,凤皇十一集杜陵。
河南太守东海严延年为治阴鸷酷烈,众人所谓当死者一朝出之,所谓当生者诡杀之,吏民莫能测其意深浅,战栗不敢犯禁。
冬月,传属县囚会论府上,流血数里,河南号曰“屠伯”。
延年素轻黄霸为人,及比郡为守,褒赏反在己前,心内不服。
河南界中又有蝗虫,府丞义出行蝗,还,见延年。
延年曰:“此蝗岂凤皇食邪?”义年老,颇悖,素畏延年,恐见中伤。
延年本尝与义俱为丞相史,实亲厚之,馈遗之甚厚。
义愈益恐,自筮,得死卦,忽忽不乐,取告至长安,上书言延年罪名十事;已拜奏,因饮药自杀,以明不欺。
事下御史丞按验,得其语言怨望、诽谤政治数事。
十一月,延年坐不道,弃市。
初,延年母从东海来,欲从延年腊。
到洛阳,适见报囚,母大惊,便止都亭,不肯入府。
延年出至都亭谒母,母闭阁不见。
延年免冠顿首阁下,良久,母乃见之,因数责延年:“幸得备郡守,专治千里,不闻仁爱教化,有以全安愚民。
顾乘刑罚,多刑杀人,欲以立威,岂为民父母意哉!”延年服罪,重顿首谢,因自为母御归府舍。
母毕正腊,谓延年曰:“天道神明,人不可独杀。
我不意当老见壮子被刑戮也!行矣,支汝东归,扫除墓地耳!”遂去,归郡,见昆弟、宗人,复为言之。
后岁馀,果败,东海莫不贤智其母。
匈奴握衍朐鞮单于暴虐,好杀伐,国中不附。
及太子、左贤王数谗左地贵人,左地贵人皆怨。
会乌桓击匈奴东边姑夕王,颇得人民,单于怒。
姑夕王恐,即与乌禅幕及左地贵人共立稽侯犭册为呼韩邪单于,发左地兵四五万人,西击握衍朐鞮单于,至姑且水北。
未战,握衍朐鞮单于兵败走,使人报其弟右贤王曰:“匈奴共攻我,若肯发兵助我乎?”右贤王曰:‘若不爱人,杀昆弟、诸贵人。
各自死若处,无来污我!”握衍朐鞮单于恚,自杀。
左大且渠都隆奇亡之右贤王所,其民众尽降呼韩邪单于。
呼韩邪单于归庭;数月,罢兵,使各归故地,乃收其兄呼
中宗孝宣皇帝下神爵四年(癸亥,公元前五八年)
春,二月,以凤皇、甘露降集京师,赦天下。
颍川太守黄霸在郡前后八年,政事愈治;是时凤皇、神爵数集郡国,颍川尤多。
夏,四月,诏曰:“颍川太守霸,宣布诏令,百姓乡化,孝子、弟弟、贞妇、顺孙日以众多,田者让畔,道不拾遗,养视鳏寡,赡助贫穷,狱或八年亡重罪囚,其赐爵关内侯、黄金百斤、秩中二千石。
”而颍川孝、弟、有行义民、三老、力田皆以差赐爵及帛。
后数月,征霸为太子太傅。
五月,匈奴单于遣弟呼留若王胜之来朝。
冬,十月,凤皇十一集杜陵。
河南太守东海严延年为治阴鸷酷烈,众人所谓当死者一朝出之,所谓当生者诡杀之,吏民莫能测其意深浅,战栗不敢犯禁。
冬月,传属县囚会论府上,流血数里,河南号曰“屠伯”。
延年素轻黄霸为人,及比郡为守,褒赏反在己前,心内不服。
河南界中又有蝗虫,府丞义出行蝗,还,见延年。
延年曰:“此蝗岂凤皇食邪?”义年老,颇悖,素畏延年,恐见中伤。
延年本尝与义俱为丞相史,实亲厚之,馈遗之甚厚。
义愈益恐,自筮,得死卦,忽忽不乐,取告至长安,上书言延年罪名十事;已拜奏,因饮药自杀,以明不欺。
事下御史丞按验,得其语言怨望、诽谤政治数事。
十一月,延年坐不道,弃市。
初,延年母从东海来,欲从延年腊。
到洛阳,适见报囚,母大惊,便止都亭,不肯入府。
延年出至都亭谒母,母闭阁不见。
延年免冠顿首阁下,良久,母乃见之,因数责延年:“幸得备郡守,专治千里,不闻仁爱教化,有以全安愚民。
顾乘刑罚,多刑杀人,欲以立威,岂为民父母意哉!”延年服罪,重顿首谢,因自为母御归府舍。
母毕正腊,谓延年曰:“天道神明,人不可独杀。
我不意当老见壮子被刑戮也!行矣,支汝东归,扫除墓地耳!”遂去,归郡,见昆弟、宗人,复为言之。
后岁馀,果败,东海莫不贤智其母。
匈奴握衍朐鞮单于暴虐,好杀伐,国中不附。
及太子、左贤王数谗左地贵人,左地贵人皆怨。
会乌桓击匈奴东边姑夕王,颇得人民,单于怒。
姑夕王恐,即与乌禅幕及左地贵人共立稽侯犭册为呼韩邪单于,发左地兵四五万人,西击握衍朐鞮单于,至姑且水北。
未战,握衍朐鞮单于兵败走,使人报其弟右贤王曰:“匈奴共攻我,若肯发兵助我乎?”右贤王曰:‘若不爱人,杀昆弟、诸贵人。
各自死若处,无来污我!”握衍朐鞮单于恚,自杀。
左大且渠都隆奇亡之右贤王所,其民众尽降呼韩邪单于。
呼韩邪单于归庭;数月,罢兵,使各归故地,乃收其兄呼
起重光作噩,尽旃蒙大渊献,凡十五年。
显宗孝明皇帝下永平四年(辛酉,公元六一年)
春,帝近出观览城第,欲遂校猎河内;东平王苍上书谏;帝览奏,即还宫。
秋,九月,戊寅,千乘哀王建薨,无子,国除。
冬,十月,乙卯,司徒郭丹、司空冯鲂免,以河南尹沛国范迁为司徒,太仆伏恭为司空。
恭,湛之兄子也。
陵乡侯梁松坐怨望、县飞书诽谤,下狱死。
初,上为太子,太中大夫郑兴子众以通经知名,太子及山阳王荆因梁松以缣帛请之,众曰:“太子储君,无外交之义。
汉有旧防,蕃王不宜私通宾客。
”松曰:“长者意,不可逆。
”众曰:“犯禁触罪,不如守正而死。
”遂不往。
及松败,宾客多坐之,唯众不染于辞。
于窴王广德将诸国兵三万人攻莎车,诱莎车王贤,杀之,并其国。
匈奴发诸国兵围于窴,广德请降。
匈奴立贤质子不居征为莎车王,广德又攻杀之,更立其弟齐黎为莎车王。
东平王苍自以至亲辅政,声望日重,意不自安,前后累上疏称:“自汉兴以来,宗室子弟无得在公卿位者,乞上骠骑将军印绶,退就蕃国。
”辞甚恳切,帝乃许苍还国,而不听上将军印绶。
显宗孝明皇帝下永平五年(壬戌,公元六二年)
春,二月,庚戌,苍罢归籓。
帝以骠骑长史为东平太傅,掾为中大夫,令史为王家郎,加赐钱五千万,布十万匹。
冬,十月,上行幸鄴;是月还宫。
十一月,北匈奴寇五原;十二月,寇云中。
南单于击却之。
是岁,发遣边民在内郡者,赐装钱,人二万。
安丰戴侯窦融年老,子孙纵诞,多不法。
长子穆尚内黄公主。
矫称阴太后诏,令六安侯刘盱去妇,以女妻之。
盱妇家上书言状,帝大怒。
尽免穆等官,诸窦为郎吏者,皆将家属归故郡,独留融京师;融寻薨。
后数岁,穆等复坐事与子勋、宣皆下狱死。
久之,诏还融夫人与小孙一人居雒阳。
显宗孝明皇帝下永平六年(癸亥,公元六三年)
春,二月,王雒山出宝鼎,献之。
夏,四月,甲子,诏曰:“祥瑞之降,以应有德;方今政化多僻,何以致兹!《易》曰:‘鼎象三公,’岂公卿奉职得其理邪!其赐三公帛五十匹,九卿、二千石半之。
先帝诏书,禁人上事言圣,而间者章奏颇多浮词;自今若有过称虚誉,尚书皆宜抑而不省,示不为谄子蚩也。
”
冬,十月,上行幸鲁;十二月,还幸阳城;壬午,还宫。
是岁,南单于适死,单于莫之子苏立,为丘除车林鞮单于;数月,复死,单于适之弟长立,为湖邪尸逐侯鞮单于。
显宗孝明皇帝下永平七年(甲子,公元六四年)
春,正月,癸卯,皇太后阴氏崩。
二月,庚申,葬光烈皇后。
北匈奴犹
显宗孝明皇帝下永平四年(辛酉,公元六一年)
春,帝近出观览城第,欲遂校猎河内;东平王苍上书谏;帝览奏,即还宫。
秋,九月,戊寅,千乘哀王建薨,无子,国除。
冬,十月,乙卯,司徒郭丹、司空冯鲂免,以河南尹沛国范迁为司徒,太仆伏恭为司空。
恭,湛之兄子也。
陵乡侯梁松坐怨望、县飞书诽谤,下狱死。
初,上为太子,太中大夫郑兴子众以通经知名,太子及山阳王荆因梁松以缣帛请之,众曰:“太子储君,无外交之义。
汉有旧防,蕃王不宜私通宾客。
”松曰:“长者意,不可逆。
”众曰:“犯禁触罪,不如守正而死。
”遂不往。
及松败,宾客多坐之,唯众不染于辞。
于窴王广德将诸国兵三万人攻莎车,诱莎车王贤,杀之,并其国。
匈奴发诸国兵围于窴,广德请降。
匈奴立贤质子不居征为莎车王,广德又攻杀之,更立其弟齐黎为莎车王。
东平王苍自以至亲辅政,声望日重,意不自安,前后累上疏称:“自汉兴以来,宗室子弟无得在公卿位者,乞上骠骑将军印绶,退就蕃国。
”辞甚恳切,帝乃许苍还国,而不听上将军印绶。
显宗孝明皇帝下永平五年(壬戌,公元六二年)
春,二月,庚戌,苍罢归籓。
帝以骠骑长史为东平太傅,掾为中大夫,令史为王家郎,加赐钱五千万,布十万匹。
冬,十月,上行幸鄴;是月还宫。
十一月,北匈奴寇五原;十二月,寇云中。
南单于击却之。
是岁,发遣边民在内郡者,赐装钱,人二万。
安丰戴侯窦融年老,子孙纵诞,多不法。
长子穆尚内黄公主。
矫称阴太后诏,令六安侯刘盱去妇,以女妻之。
盱妇家上书言状,帝大怒。
尽免穆等官,诸窦为郎吏者,皆将家属归故郡,独留融京师;融寻薨。
后数岁,穆等复坐事与子勋、宣皆下狱死。
久之,诏还融夫人与小孙一人居雒阳。
显宗孝明皇帝下永平六年(癸亥,公元六三年)
春,二月,王雒山出宝鼎,献之。
夏,四月,甲子,诏曰:“祥瑞之降,以应有德;方今政化多僻,何以致兹!《易》曰:‘鼎象三公,’岂公卿奉职得其理邪!其赐三公帛五十匹,九卿、二千石半之。
先帝诏书,禁人上事言圣,而间者章奏颇多浮词;自今若有过称虚誉,尚书皆宜抑而不省,示不为谄子蚩也。
”
冬,十月,上行幸鲁;十二月,还幸阳城;壬午,还宫。
是岁,南单于适死,单于莫之子苏立,为丘除车林鞮单于;数月,复死,单于适之弟长立,为湖邪尸逐侯鞮单于。
显宗孝明皇帝下永平七年(甲子,公元六四年)
春,正月,癸卯,皇太后阴氏崩。
二月,庚申,葬光烈皇后。
北匈奴犹
起昭阳大渊献,尽著雍执徐,凡六年。
孝平皇帝下元始三年(癸亥,公元三年)
春,太后遣长乐少府夏侯籓、宗正刘宏、尚书令平晏纳采见女。
还,奏言:“公女渐渍德化,有窈窕之容,宜承天序,奉祭祀。
”大师光、大司徒宫、大司空丰、左将军孙建、执金吾尹赏、行太常事、大中大夫刘秀及太卜、太史令服皮弁、素积,以礼杂卜筮,皆曰:“兆遇金水王相,卦遇父母得位,所谓康强之占,逢吉之符也。
”又以太牢策告宗庙。
有司奏:“故事:聘皇后,黄金二万斤,为钱二万万。
”莽深辞让,受六千三百万,而以其四千三百万分予十一媵家及九族贫者。
夏,安汉公奏车服制度,吏民养生、送终、嫁娶、奴婢、田宅、器械之品,立官稷,及郡国、县邑、乡聚皆置学官。
大司徒司直陈崇使张敞孙竦草奏,盛称安汉公功德,以为:“宜恢公国令如周公,建立公子令如伯禽,所赐之品亦皆如之,诸子之封皆如六子。
”太后以示群公。
群公方议其事,会吕宽事起。
初,莽长子宇非莽隔绝卫氏,恐久后受祸,即私与卫宝通书,教卫后上书谢恩,因陈丁、傅旧恶,冀得至京师。
莽白太皇太后,诏有司褒赏中山孝王后,益汤沐邑七千户。
卫后日夜啼泣,思见帝面,而但益户邑。
宇复教令上书求至京师,莽不听。
宇与师吴章及妇兄吕宽议其故,章以为莽不可谏而好鬼神,可为变怪以惊惧之,章因推类说令归政卫氏。
宇即使宽夜持血洒莽第门,吏发觉之。
莽执宇送狱,饮药死。
宇妻焉怀子,系狱,须产子已,杀之。
甄邯等白太后,下诏曰:“公居周公之位,辅成王之主,而行管、蔡之诛,不以亲亲害尊尊,朕甚嘉之!”莽尽灭卫氏支属,唯卫后在。
吴章要斩,磔尸东市门。
初,章为当世名儒,教授尤盛,弟子千馀人。
莽以为恶人党,皆当禁锢不得仕宦,门人尽更名他师。
平陵云敞时为大司徒掾,自劾吴章弟子,收抱章尸归,棺敛葬之,京师称焉。
莽于是因吕宽之狱,遂穷治党与,连引素所恶者悉诛之。
元帝女弟敬武长公主素附丁、傅,及莽专政,复非议莽;红阳侯王立,莽之尊属;平阿侯王仁,素刚直;莽皆以太皇太后诏,遣使者迫守,令自杀。
莽白太后,主暴病薨;太后欲临其丧,莽固争而止。
甄丰遣使者乘传案治卫氏党与,郡国豪杰及汉忠直臣不附莽者,皆诬以罪法而杀之。
何武、鲍宣及王商子乐昌侯安,辛庆忌三子护羌校尉通、函谷都尉遵、水衡都尉茂,南郡太守辛伯等皆坐死。
凡死者数百人,海内震焉。
北海逄萌谓友人曰:“三纲绝矣,不去,祸将及人!”即解冠挂东都城门,归,将家属浮海,客于辽东。
莽召明礼少府宗伯凤
孝平皇帝下元始三年(癸亥,公元三年)
春,太后遣长乐少府夏侯籓、宗正刘宏、尚书令平晏纳采见女。
还,奏言:“公女渐渍德化,有窈窕之容,宜承天序,奉祭祀。
”大师光、大司徒宫、大司空丰、左将军孙建、执金吾尹赏、行太常事、大中大夫刘秀及太卜、太史令服皮弁、素积,以礼杂卜筮,皆曰:“兆遇金水王相,卦遇父母得位,所谓康强之占,逢吉之符也。
”又以太牢策告宗庙。
有司奏:“故事:聘皇后,黄金二万斤,为钱二万万。
”莽深辞让,受六千三百万,而以其四千三百万分予十一媵家及九族贫者。
夏,安汉公奏车服制度,吏民养生、送终、嫁娶、奴婢、田宅、器械之品,立官稷,及郡国、县邑、乡聚皆置学官。
大司徒司直陈崇使张敞孙竦草奏,盛称安汉公功德,以为:“宜恢公国令如周公,建立公子令如伯禽,所赐之品亦皆如之,诸子之封皆如六子。
”太后以示群公。
群公方议其事,会吕宽事起。
初,莽长子宇非莽隔绝卫氏,恐久后受祸,即私与卫宝通书,教卫后上书谢恩,因陈丁、傅旧恶,冀得至京师。
莽白太皇太后,诏有司褒赏中山孝王后,益汤沐邑七千户。
卫后日夜啼泣,思见帝面,而但益户邑。
宇复教令上书求至京师,莽不听。
宇与师吴章及妇兄吕宽议其故,章以为莽不可谏而好鬼神,可为变怪以惊惧之,章因推类说令归政卫氏。
宇即使宽夜持血洒莽第门,吏发觉之。
莽执宇送狱,饮药死。
宇妻焉怀子,系狱,须产子已,杀之。
甄邯等白太后,下诏曰:“公居周公之位,辅成王之主,而行管、蔡之诛,不以亲亲害尊尊,朕甚嘉之!”莽尽灭卫氏支属,唯卫后在。
吴章要斩,磔尸东市门。
初,章为当世名儒,教授尤盛,弟子千馀人。
莽以为恶人党,皆当禁锢不得仕宦,门人尽更名他师。
平陵云敞时为大司徒掾,自劾吴章弟子,收抱章尸归,棺敛葬之,京师称焉。
莽于是因吕宽之狱,遂穷治党与,连引素所恶者悉诛之。
元帝女弟敬武长公主素附丁、傅,及莽专政,复非议莽;红阳侯王立,莽之尊属;平阿侯王仁,素刚直;莽皆以太皇太后诏,遣使者迫守,令自杀。
莽白太后,主暴病薨;太后欲临其丧,莽固争而止。
甄丰遣使者乘传案治卫氏党与,郡国豪杰及汉忠直臣不附莽者,皆诬以罪法而杀之。
何武、鲍宣及王商子乐昌侯安,辛庆忌三子护羌校尉通、函谷都尉遵、水衡都尉茂,南郡太守辛伯等皆坐死。
凡死者数百人,海内震焉。
北海逄萌谓友人曰:“三纲绝矣,不去,祸将及人!”即解冠挂东都城门,归,将家属浮海,客于辽东。
莽召明礼少府宗伯凤
起柔兆执徐,尽著雍敦牂,凡三年。
孝哀皇帝中建平二年(丙辰,公元前五年)
春,正月,有星孛于牵牛。
丁、傅宗族骄奢,皆嫉傅喜之恭俭。
又,傅太后欲求称尊号,与成帝母齐尊;喜与孔光、师丹共执以为不可。
上重违大臣正议,又内迫傅太后,依违者连岁。
傅太后大怒,上不得已,先免师丹以感动喜。
喜终不顺。
硃博与孔乡侯傅晏连结,共谋成尊号事,数燕见,奏封事,毁短喜及孔光。
丁丑,上遂策免喜,以侯就第。
御史大夫官既罢,议者多以为古今异制,汉自天子之号下至佐史,皆不同于古,而独改三公,职事难分明,无益于治乱。
于是硃博奏言:“故事:选郡国守相高第为中二千石,选中二千石为御史大夫,任职者为丞相;位次有序,所以尊圣德,重国相也。
今中二千石未更御史大夫而为丞相,权轻,非所以重国政也。
臣愚以为大司空官可罢,复置御史大夫,遵奉旧制。
臣愿尽力以御史大夫为百僚率!”上从之。
夏,四月,戊午,更拜博为御史大夫。
又以丁太后兄阳安侯明为大司马、卫将军,置官属;大司马冠号如故事。
傅太后又自诏丞相、御史大夫曰:“高武侯喜附下罔上,与故大司空丹同心背畔,放命圮族,不宜奉朝请,其遣就国。
”
丞相孔光,自先帝时议继嗣,有持异之隙,又重忤傅太后指。
由是傅氏在位者与硃博为表里,共毁谮光。
乙亥,策免光为庶人。
以御史大夫硃博为丞相,封阳乡侯;少府赵玄为御史大夫。
临延登受策,有大声如钟鸣,殿中郎吏陛者皆闻焉。
上以问黄门侍郎蜀郡扬雄及李寻。
寻对曰:“此《洪范》所谓鼓妖者也。
师法,以为人君不聪,为众所惑,空名得进,则有声无形,不知所从生。
其《传》曰:‘岁、月、日之中,则正卿受之。
’今以四月日加辰、已有异,是为中焉。
正卿,谓执政大臣也。
宜退丞相、御史,以应天变。
然虽不退,不出期年,其人自蒙其咎。
”扬雄亦以为:“鼓妖,听失之象也。
硃博为人强毅,多权谋,宜将不宜相,恐有凶恶亟疾之怒。
”上不听。
硃博既为丞相,上遂用其议,下诏曰:“定陶共皇之号,不宜复称定陶。
尊共皇太后曰帝太太后,称永信宫;共皇后曰帝太后,称中安宫;为共皇立寝庙于京师,比宣帝父悼皇考制度。
”于是四太后各置少府、太仆,秩皆中二千石。
傅太后既尊后。
尤骄,与太皇太后语,至谓之“妪”。
时丁、傅以一二年间暴兴尤盛,为公卿列侯者甚众。
然帝不甚假以权势,不如王氏在成帝世也。
丞相博、御史大夫玄奏言:“前高昌侯宏,首建尊号之议,而为关内侯师丹所劾奏,免为庶人。
时天下衰粗,委政于丹,丹不深惟褒
孝哀皇帝中建平二年(丙辰,公元前五年)
春,正月,有星孛于牵牛。
丁、傅宗族骄奢,皆嫉傅喜之恭俭。
又,傅太后欲求称尊号,与成帝母齐尊;喜与孔光、师丹共执以为不可。
上重违大臣正议,又内迫傅太后,依违者连岁。
傅太后大怒,上不得已,先免师丹以感动喜。
喜终不顺。
硃博与孔乡侯傅晏连结,共谋成尊号事,数燕见,奏封事,毁短喜及孔光。
丁丑,上遂策免喜,以侯就第。
御史大夫官既罢,议者多以为古今异制,汉自天子之号下至佐史,皆不同于古,而独改三公,职事难分明,无益于治乱。
于是硃博奏言:“故事:选郡国守相高第为中二千石,选中二千石为御史大夫,任职者为丞相;位次有序,所以尊圣德,重国相也。
今中二千石未更御史大夫而为丞相,权轻,非所以重国政也。
臣愚以为大司空官可罢,复置御史大夫,遵奉旧制。
臣愿尽力以御史大夫为百僚率!”上从之。
夏,四月,戊午,更拜博为御史大夫。
又以丁太后兄阳安侯明为大司马、卫将军,置官属;大司马冠号如故事。
傅太后又自诏丞相、御史大夫曰:“高武侯喜附下罔上,与故大司空丹同心背畔,放命圮族,不宜奉朝请,其遣就国。
”
丞相孔光,自先帝时议继嗣,有持异之隙,又重忤傅太后指。
由是傅氏在位者与硃博为表里,共毁谮光。
乙亥,策免光为庶人。
以御史大夫硃博为丞相,封阳乡侯;少府赵玄为御史大夫。
临延登受策,有大声如钟鸣,殿中郎吏陛者皆闻焉。
上以问黄门侍郎蜀郡扬雄及李寻。
寻对曰:“此《洪范》所谓鼓妖者也。
师法,以为人君不聪,为众所惑,空名得进,则有声无形,不知所从生。
其《传》曰:‘岁、月、日之中,则正卿受之。
’今以四月日加辰、已有异,是为中焉。
正卿,谓执政大臣也。
宜退丞相、御史,以应天变。
然虽不退,不出期年,其人自蒙其咎。
”扬雄亦以为:“鼓妖,听失之象也。
硃博为人强毅,多权谋,宜将不宜相,恐有凶恶亟疾之怒。
”上不听。
硃博既为丞相,上遂用其议,下诏曰:“定陶共皇之号,不宜复称定陶。
尊共皇太后曰帝太太后,称永信宫;共皇后曰帝太后,称中安宫;为共皇立寝庙于京师,比宣帝父悼皇考制度。
”于是四太后各置少府、太仆,秩皆中二千石。
傅太后既尊后。
尤骄,与太皇太后语,至谓之“妪”。
时丁、傅以一二年间暴兴尤盛,为公卿列侯者甚众。
然帝不甚假以权势,不如王氏在成帝世也。
丞相博、御史大夫玄奏言:“前高昌侯宏,首建尊号之议,而为关内侯师丹所劾奏,免为庶人。
时天下衰粗,委政于丹,丹不深惟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