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泛若耶溪
幽意無斷絕,此去隨所偶。
晚風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際夜轉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煙飛溶溶,林月低向後。
生事且瀰漫,願爲持竿叟。
晚風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際夜轉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煙飛溶溶,林月低向後。
生事且瀰漫,願爲持竿叟。
全詩扣緊題目中的“泛”字,在曲折迴環的扁舟行進中,對不同的景物進行描摹,使寂靜的景物富有動感,恍惚流動,流露輕鬆舒適之感。
開首兩句以“幽意”點出了全詩的主旨,是幽居獨處,放任自適的意趣。
因此,駕舟出遊,任其自然,流露了隨遇而安的情緒。
接着寫泛舟的時間、路線和沿途景物,以春江、月夜、花路、扁舟等景物,創造出一種幽美、寂靜、迷濛的境界。
最後兩句寫心懷隱居之人,在此環境中,願作持竿垂釣的隱者,追慕“幽意”的人生。
開首兩句以“幽意”點出了全詩的主旨,是幽居獨處,放任自適的意趣。
因此,駕舟出遊,任其自然,流露了隨遇而安的情緒。
接着寫泛舟的時間、路線和沿途景物,以春江、月夜、花路、扁舟等景物,創造出一種幽美、寂靜、迷濛的境界。
最後兩句寫心懷隱居之人,在此環境中,願作持竿垂釣的隱者,追慕“幽意”的人生。
若耶溪:在今浙江省紹興市東南,相傳爲西施浣紗處。
《寰宇記》記載:“若耶溪在會稽縣東二十八里。
”《水經注》記載:“若耶溪水,上承嶕峴麻溪,溪之下孤潭週數畝,麻潭下注若耶溪。
水至清,照衆山倒影,窺之如畫。
”
幽意:尋幽的心意。
偶:遇。
劉熙《釋名·釋親屬》:“二人相對遇也。
”
晚:一作“好”。
花路:一路鮮花。
際夜:至夜。
壑(hè):山谷。
南斗:星宿名稱,夏季位於南方上空。
古以二十八宿與地理相應來劃分區域,稱分野,南斗與吳越相應。
潭煙:水潭上如煙的水汽夜霧。
煙,霧氣。
溶溶:形容汽霧柔和迷離。
生事:世事。
瀰漫:渺茫無盡。
持竿叟:持竿垂釣的老翁。
竿,指釣竿。
《寰宇記》記載:“若耶溪在會稽縣東二十八里。
”《水經注》記載:“若耶溪水,上承嶕峴麻溪,溪之下孤潭週數畝,麻潭下注若耶溪。
水至清,照衆山倒影,窺之如畫。
”
幽意:尋幽的心意。
偶:遇。
劉熙《釋名·釋親屬》:“二人相對遇也。
”
晚:一作“好”。
花路:一路鮮花。
際夜:至夜。
壑(hè):山谷。
南斗:星宿名稱,夏季位於南方上空。
古以二十八宿與地理相應來劃分區域,稱分野,南斗與吳越相應。
潭煙:水潭上如煙的水汽夜霧。
煙,霧氣。
溶溶:形容汽霧柔和迷離。
生事:世事。
瀰漫:渺茫無盡。
持竿叟:持竿垂釣的老翁。
竿,指釣竿。
我尋幽探勝的心意沒有定止,隨着一路看見的景色生髮不已。
晚風吹送我的行舟,沿着開滿鮮花的河岸蕩入溪口。
星夜又轉過西邊的山嶺,隔山仰望天上的南斗。
潭底升起溶溶的煙霧,林中月亮彷彿低落在行舟的背後。
世事何等地紛繁渺茫,不如做一名隱居的釣叟。
晚風吹送我的行舟,沿着開滿鮮花的河岸蕩入溪口。
星夜又轉過西邊的山嶺,隔山仰望天上的南斗。
潭底升起溶溶的煙霧,林中月亮彷彿低落在行舟的背後。
世事何等地紛繁渺茫,不如做一名隱居的釣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