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夜思
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靜夜思》是唐代詩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絕小詩。
此詩描寫了秋日夜晚,詩人於屋內擡頭望月的所感,表達客居思鄉之情,語言清新樸素而韻味含蓄無窮,歷來廣爲傳誦。
靜夜思:安靜的夜晚產生的思緒。
牀:此詩中的“牀”字,是爭論和異議的焦點。
今傳五種說法。
指井臺。
指井欄。
從考古發現來看,中國最早的水井是木結構水井。
古代井欄有數米高,成方框形圍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內,這方框形既像四堵牆,又像古代的牀。
因此古代井欄又叫銀牀,說明井和牀有關係,其關係的發生則是由於兩者在形狀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類同。
“窗”的通假字。
從意義上講,“牀”可能與‘窗’通假,而且在窗戶前面是可能看到月亮的。
但是,參照宋代版本,‘舉頭望山月’,便可證實作者所言乃是室外的月亮。
從時間上講,宋代版本比明代版本在對作者原意的忠誠度上,更加可靠。
取本義,即坐臥的器具,《詩經·小雅·斯干》有“載寐之牀”,《易·剝牀·王犢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之說,講得即是臥具。
馬未都等認爲,牀應解釋爲胡牀。
胡牀,亦稱“交牀”、“交椅”、“繩牀”。
古時一種可以摺疊的輕便坐具,馬紮功能類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類似物,兩邊腿可合起來。
現代人常爲古代文獻中或詩詞中的“胡牀”或“牀”所誤。
至遲在唐時,“牀”仍然是“胡牀”(即馬紮,一種坐具)。
疑:好像。
舉頭:擡頭。
明亮的月光灑在窗戶紙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層霜。
我禁不住擡起頭來,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輪明月,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遠方的家鄉。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3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