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 · 夜登小閣,憶洛中舊遊
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
長溝流月去無聲。
杏花疏影裏,吹笛到天明。
二十餘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
閒登小閣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長溝流月去無聲。
杏花疏影裏,吹笛到天明。
二十餘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
閒登小閣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此詞是北宋文人陳與義晚年追憶洛中朋友和舊遊而作的。
上闋寫對已經淪落敵國之手的家鄉以及早年自在快樂生活的回顧。
下闋宕開筆墨回到現實,槪括詞人從踏上仕途所經歷的顛沛流離和國破家亡的痛苦生活,結句將古今悲慨、國恨家愁,都融入「漁唱」之中,將沉摯的悲感化爲曠達的襟懷。
上闋寫對已經淪落敵國之手的家鄉以及早年自在快樂生活的回顧。
下闋宕開筆墨回到現實,槪括詞人從踏上仕途所經歷的顛沛流離和國破家亡的痛苦生活,結句將古今悲慨、國恨家愁,都融入「漁唱」之中,將沉摯的悲感化爲曠達的襟懷。
臨江仙:詞牌名,又稱《鴛鴦夢》、《雁後歸》、《庭院深深》。
雙調,上闋五句,押三平韻,三十字;下闋同,共六十字。
午橋:在洛陽南面。
「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句:想從前在午橋橋頭飲宴,在一起喝酒的都是英雄好漢。
長溝流月:月光隨著流水悄悄地消逝。
此句即杜甫《旅夜書懷》「月涌大江流」之意,謂時間如流水般逝去。
去無聲:表示月亮西沉,夜深了。
「杏花疏影裏,吹笛到天明。」句:在杏花稀疏的影子裏吹起短笛,一直歡樂到天明。
疏影,稀疏的影子。
二十餘年:二十多年來的經歷(包括北宋亡國的大變亂)。
「二十餘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句:二十多年好像一場春夢,我親身經歷了亡國的變亂,自己雖然還活著,回想起來總是膽戰心驚。
漁唱:打魚人編的歌兒。
三更:古代漏記時,自黃昏至指曉分爲五刻,即五更,三更正是午夜。
「閒登小閣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句:百無聊賴地登上小樓,看看雨後初晴的月夜景色。
古往今來多少大事,也不過讓打魚的人編作歌兒在三更半夜裏唱唱罷了。
雙調,上闋五句,押三平韻,三十字;下闋同,共六十字。
午橋:在洛陽南面。
「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句:想從前在午橋橋頭飲宴,在一起喝酒的都是英雄好漢。
長溝流月:月光隨著流水悄悄地消逝。
此句即杜甫《旅夜書懷》「月涌大江流」之意,謂時間如流水般逝去。
去無聲:表示月亮西沉,夜深了。
「杏花疏影裏,吹笛到天明。」句:在杏花稀疏的影子裏吹起短笛,一直歡樂到天明。
疏影,稀疏的影子。
二十餘年:二十多年來的經歷(包括北宋亡國的大變亂)。
「二十餘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句:二十多年好像一場春夢,我親身經歷了亡國的變亂,自己雖然還活著,回想起來總是膽戰心驚。
漁唱:打魚人編的歌兒。
三更:古代漏記時,自黃昏至指曉分爲五刻,即五更,三更正是午夜。
「閒登小閣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句:百無聊賴地登上小樓,看看雨後初晴的月夜景色。
古往今來多少大事,也不過讓打魚的人編作歌兒在三更半夜裏唱唱罷了。
憶昔日洛陽橋聚會宴飲,到會在坐多是豪傑英雄。
月影好像河水靜靜流去。
在杏花稀疏的影子裏面,不停吹奏笛子直到天明。
二十多年歲月猶如一夢,身軀雖健在但令人心驚。
閒登上閣樓看雨後初晴。
想那古今多少興亡事,不如聽三更猶唱的漁歌。
月影好像河水靜靜流去。
在杏花稀疏的影子裏面,不停吹奏笛子直到天明。
二十多年歲月猶如一夢,身軀雖健在但令人心驚。
閒登上閣樓看雨後初晴。
想那古今多少興亡事,不如聽三更猶唱的漁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