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笑令 · 边草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
山南山北雪晴。
千里万里月明。
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词的前三句以咏草起兴,点明边地环境,又以“草尽”喻“兵老”,设喻新颖。
以下两对句依旧写景,以“雪晴”、“月明”衬托戍卒的乡思。
末句摹声,写胡笳声传入戍卒耳中后所引起的心理反应。
“愁绝”二字为词眼,将戍卒戍边的愁苦之情和盘托出。
这首词以比兴手法和明白如话的语言,将荒凉苦寒的边疆、戍边士兵无穷的愁怨寄于广漠夜空的凄凉胡笳声中,揭示了中唐边防吃紧的现实和民间以戍边为苦的社会心理。
《调笑令》原来是酒席上的酒令,作者用它来写边事,开了边塞词的先声。
调笑令:词牌名。
唐·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曰:“打嫌《调笑》易,饮讶《卷波》迟。
”自注:“抛打曲有《调笑令》,饮酒曲有《卷白波》。
”词调名盖本唐曲。
此调为单调,八句,三十二字。
第四、五句押平声韵,其余各句均押仄声韵。
其中第二句叠用第一句,第七句叠用第六句,第六句颠倒第五句末二字而成。
边草:边塞之草。
此草秋天干枯变白,为牛马所食。
尽:死。
雪晴:下过大雪后放晴。
月明:月色皎洁。
胡笳(jiā):一种流行于北方游牧民族地区的管乐器,汉魏鼓吹乐常用之。
绝:极,很,表示事物程度的副词。
边塞的野草啊,边塞的野草!野草枯尽时。
戍边的兵士已老。
山南山北雪后放睛,千里万里处处月明。
明月啊,明月!远处传来胡笳一声,令人肠断欲绝。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5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