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句四首(其三)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這首詩是杜甫廣德二年(764)春初回草堂時寫的,是杜詩寫景的佳作。
這首絕句一句一景,兩兩對仗,寫法精緻考究,但讀起來十分自然流暢,一點兒也不覺得有雕琢之感。
因爲一以貫之的是詩人的內在情感。
一開始寫草堂的春色,情緒是陶然的;而隨着視線的遊移、景物的轉換、江船的出現,觸動了他的鄉情。
四句景語完整表現了詩人這種複雜細緻的內心思想活動。
蘇軾曾經說過:“少陵翰墨無形畫”,此詩就像一幅絢麗生動的山水條幅:畫的中心是幾棵翠綠的垂柳,黃鶯兒在枝頭婉轉歌唱;畫的上半部是青湛湛的天,一行白鷺映於碧空;遠處高山明滅可睹,遙望峯巔猶是經年不化的積雪;近處露出半邊茅屋,門前一條大河,水面停泊着遠方來的船隻。
從顏色和線條看,作者把兩筆鵝黃點染在一片翠綠之中,在青淡的空間斜勾出一條白線。
點線面有機結合,色彩鮮明而又和諧。
這首絕句一句一景,兩兩對仗,寫法精緻考究,但讀起來十分自然流暢,一點兒也不覺得有雕琢之感。
因爲一以貫之的是詩人的內在情感。
一開始寫草堂的春色,情緒是陶然的;而隨着視線的遊移、景物的轉換、江船的出現,觸動了他的鄉情。
四句景語完整表現了詩人這種複雜細緻的內心思想活動。
蘇軾曾經說過:“少陵翰墨無形畫”,此詩就像一幅絢麗生動的山水條幅:畫的中心是幾棵翠綠的垂柳,黃鶯兒在枝頭婉轉歌唱;畫的上半部是青湛湛的天,一行白鷺映於碧空;遠處高山明滅可睹,遙望峯巔猶是經年不化的積雪;近處露出半邊茅屋,門前一條大河,水面停泊着遠方來的船隻。
從顏色和線條看,作者把兩筆鵝黃點染在一片翠綠之中,在青淡的空間斜勾出一條白線。
點線面有機結合,色彩鮮明而又和諧。
黃鸝:黃鶯。
白鷺:鷺鷥,羽毛純白,能高飛。
窗含。
是說由窗往外望西嶺,好似嵌在窗框中,故曰窗含。
西嶺:即成都西南的岷山,其雪常年不化,故云千秋雪。
這是想象之詞。
東吳:指長江下游的江蘇一帶。
成都水路通長江,故云長江萬里船。
白鷺:鷺鷥,羽毛純白,能高飛。
窗含。
是說由窗往外望西嶺,好似嵌在窗框中,故曰窗含。
西嶺:即成都西南的岷山,其雪常年不化,故云千秋雪。
這是想象之詞。
東吳:指長江下游的江蘇一帶。
成都水路通長江,故云長江萬里船。
黃鸝在新綠的柳條間叫着春天,成雙作對好喜慶;白鷺排成行迎着春風飛上青天,隊列整齊真優美。
那西嶺的雪峯啊,像一幅美麗的畫嵌在窗框裏;這門前的航船啊,竟是從萬里之外的東吳而來。
那西嶺的雪峯啊,像一幅美麗的畫嵌在窗框裏;這門前的航船啊,竟是從萬里之外的東吳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