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祖席離歌,長亭別宴,香塵已隔猶回面。
居人匹馬映林嘶,行人去棹依波轉。
畫閣魂消,髙樓目斷,斜陽只送平波遠。
無窮無盡是離愁,天涯地角尋思遍。
居人匹馬映林嘶,行人去棹依波轉。
畫閣魂消,髙樓目斷,斜陽只送平波遠。
無窮無盡是離愁,天涯地角尋思遍。
這首詞抒寫送別之後的依依不捨和登髙望遠的無限思念,融情於景,含蘊深婉。
上闋寫餞別的分手,隔塵回首,馬嘶不行,船轉不進,烘託出雙方的難捨難分。
下闋寫居者念行者,登樓遠望,一片平波,引出無盡離愁。
「香塵已隔猶回面」句,傳神地描摹了送別歸去,作者步步回顧、步步留戀的情狀。
「斜陽只送平波遠」句,分別怨斜陽不解留人,反隨著行舟漸行漸遠,也從水面漸漸消隱,卻説得極婉轉,極富情致。
煞拍濃愁密意傾口而出,説盡離思份量。
上闋寫餞別的分手,隔塵回首,馬嘶不行,船轉不進,烘託出雙方的難捨難分。
下闋寫居者念行者,登樓遠望,一片平波,引出無盡離愁。
「香塵已隔猶回面」句,傳神地描摹了送別歸去,作者步步回顧、步步留戀的情狀。
「斜陽只送平波遠」句,分別怨斜陽不解留人,反隨著行舟漸行漸遠,也從水面漸漸消隱,卻説得極婉轉,極富情致。
煞拍濃愁密意傾口而出,説盡離思份量。
踏莎(suō)行:詞牌名,又名「喜朝天」「柳長春」「踏雪行」「平陽興」「踏雲行」「瀟瀟雨」等。
雙調小令,《張子野詞》入「中呂宮」。
五十八字,上下闋各三仄韻。
四言雙起,例用對偶。
祖席:古代出行時祭祀路神叫「祖」。
後來稱設宴餞別的所在爲「祖席」。
長亭:旅途中的驛站,爲送別之地。
香塵:地上落花很多,塵土都帶有香氣,因稱香塵。
棹:同「櫂」,划船之槳,長曰「櫂」,短曰「楫」。
這裏指船。
「畫閣魂消,髙樓目斷」句:謂「居人」在樓閣之上遙念行人。
「無窮無盡是離愁,天涯地角尋思遍」句:謂從連接到天邊的水波,引出無邊無際的離愁,而有「思繞天涯」之感。
尋思,不斷思索。
雙調小令,《張子野詞》入「中呂宮」。
五十八字,上下闋各三仄韻。
四言雙起,例用對偶。
祖席:古代出行時祭祀路神叫「祖」。
後來稱設宴餞別的所在爲「祖席」。
長亭:旅途中的驛站,爲送別之地。
香塵:地上落花很多,塵土都帶有香氣,因稱香塵。
棹:同「櫂」,划船之槳,長曰「櫂」,短曰「楫」。
這裏指船。
「畫閣魂消,髙樓目斷」句:謂「居人」在樓閣之上遙念行人。
「無窮無盡是離愁,天涯地角尋思遍」句:謂從連接到天邊的水波,引出無邊無際的離愁,而有「思繞天涯」之感。
尋思,不斷思索。
餞行酒席上唱完離別的悲歌,亭中散了離別的飲宴,香塵遮住了視綫,離人仍頻頻回首。
送行人的馬隔着樹林嘶叫,行人的船已隨着江波漸去漸遠。
畫閣上我黯然魂消,上髙樓望斷天涯,夕陽下衹見江波無邊無垠。
人世間無窮無盡的是離愁,我的心要飛到天涯地角尋他個遍。
送行人的馬隔着樹林嘶叫,行人的船已隨着江波漸去漸遠。
畫閣上我黯然魂消,上髙樓望斷天涯,夕陽下衹見江波無邊無垠。
人世間無窮無盡的是離愁,我的心要飛到天涯地角尋他個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