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堂春
落紅鋪徑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園憔悴杜鵑啼,無奈春歸。
柳外畫樓獨上,憑欄手捻花枝,放花無語對斜暉,此恨誰知?
宋神宗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秦觀應禮部試,落第罷歸,賦《畫堂春》。
這首詞就是他落第後所寫的傷春之作。
上片寫殘春之景,暗寓情懷。
起拍二句以“落紅”、“小雨霏霏”烘托出迷惘、傷感的意緒,繼之以“憔悴”、“無奈”點明心事,由隱而顯,由景而情,層次分明。
下片以抒情爲主。
過拍“柳外畫樓獨上”二句以行爲描寫來傳達孤寂、落寞的情懷,“手捻花枝”四字尤其傳神。
“放花無語對斜暉”二句,一實一虛,將該詞的詞眼“恨”字徐徐推出,妙造天然。
畫堂春:最初見《淮海居士長短句》。
四十七字,前片四平韻,後片三平韻。
《山谷琴趣外篇》於兩結句各添一字。
水平池:池塘水滿,水面與塘邊持平。
弄晴:展現晴天。
霏霏:雨雪密也。
《詩·小雅·采薇》有“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亦狀雲氣之盛。
《楚辭·九嘆·遠逝》有“雲霏霏而隕集”。
杜甫《雨四首》之三:“寒雨下霏霏。

杏園:園林名,故址在今陝西西安大雁塔南。
杏園是唐時著名園林,在曲江池西南,爲新進士遊宴之地。
《秦中歲時記》:“進士杏花園初會謂之探花宴,以少俊二人爲探花使,遍遊名園,若他人先折得名花,則二使皆有罰。
”此處以杏園借指北宋汴京之瓊林苑,楊侃《皇畿賦》:“彼池之南,有苑何大。
既瓊林而是名,亦玉輦而是待。
其或折桂天庭,花開鳳城,則必有聞喜之新宴,掩杏園之舊名。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這裏形容暮春花事將盡的景象。
杏園憔悴,用杜牧《杏園》詩:“莫怪杏園憔悴去,滿城多少插花人。
”故知此詞寫落第心情。
手捻花枝:古人以爲表示愁苦無聊之動作。
“放花”二句:明沈際飛評日:“此恨亦知不得。
”因抒落第之恨,事關政治,故云“知不得”。
落花鋪滿了園中小徑,春水溢滿了池塘。
細雨霏霏,時停時下,乍晴乍陰,杏園裏春殘花謝只有杜鵑鳥的聲聲哀啼,好像在無可奈何地慨嘆春天已經歸去了。
楊柳那邊,她獨自登上了畫樓,手捻着花枝,倚靠在欄杆上。
對着這引人愁思的暮春之景,她默默無語,扔掉了手中的花兒,擡頭靜靜地凝望着斜陽,她這滿心的對春光的一往情深,對美好年華的無限眷戀之情,又有誰能知曉呢?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4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