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風
肅肅涼風生,加我林壑清
驅煙尋澗戶,捲霧出山楹
去來固無跡,動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靜,爲君起松聲
驅煙尋澗戶,捲霧出山楹
去來固無跡,動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靜,爲君起松聲
《詠風》是唐代詩人王勃的作品。這不僅是王勃詠物詩的代表作,也是歷代詠風詩中的佳作。此詩采用了託物言志的寫法,以風喩人,借風詠懷,贊美風的高尙品格和勤奮精神,抒寫了詩人普濟天下蒼生的情懷。全詩立意新穎,構思奇巧,抓住了秋風凉爽、令人愉悅、無所不在的特點,以擬人化的手法,把風寫得慷慨無私,獨具性靈。
肅肅:象聲詞。形容風聲。《後漢書·列女傳·董祀妻》:“處所多霜雪,胡風春夏起,翩翩吹我衣,肅肅入我耳。”
風:一作“景”。
加:給予。
林壑(hè):樹林和山溝,指有樹林的山谷。南朝宋·謝靈運《石壁精舍還湖中作》詩:“林壑斂暝色,雲霞收夕霏。”
驅:驅散,赶走。
尋:一作“入”。
澗戶:山溝裏的人家。
捲:捲走,吹散。
霧:一作“露”。
山楹:指山間的房屋。楹,堂屋前的柱子。
固:本來。
迹:行動畱下的痕迹。一作“際”。
動息:活動與休息。《隋書·天文志上》:“生靈因之動息,寒暑由其遞代。”
松聲:松樹被風吹動發出像波濤一樣的聲音。戰國楚·宋玉《高唐賦》:“俯視崢嶸,窐寥窈冥,不見其底,虛聞松聲。”
清涼的山風肅肅地吹過來,使我的林壑變得清爽涼快。
驅散煙雲尋到澗底的人家,捲走霧靄現出山間的房屋。
風的去來本就是沒有蹤跡,但動息之間卻仿似有情誼。
紅日西下山水等全都沉靜,風爲您吹響陣陣松濤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