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儀第十七
聞始見君子者,辭曰:「某固願聞名於將命者。」不得階主。
敵者曰:「某固願見。」罕見曰:「聞名」。
亟見曰:「朝夕」。
瞽曰:「聞名」。
適有喪者曰:「比」。
童子曰:「聽事」。
適公卿之喪,則曰:「聽役於司徒」。
君將適他,臣如致金玉貨貝於君,則曰:「致馬資於有司」;敵者曰:「贈從者」。
臣致禭於君,則曰:「致廢衣於賈人」;敵者曰:「襚」。
親者兄弟不,以襚進。
臣爲君喪,納貨貝於君,則曰:「納甸於有司」。
賵馬入廟門;賻馬與其幣,大白兵車,不入廟門。
賻者既致命,坐委之,擯者舉之。
主人無親受也。
受立,授立不坐。
性之直者則有之矣。
始入而辭,曰:「辭矣」。
即席,曰:「可矣」。
排闔說屨於戶內者,一人而已矣。
有尊長在則否。
問品味曰:「子亟食於某乎?」問道藝曰:「子習於某乎?」、「子善於某乎?」不疑在躬,不度民械,不願於大家,不訾重器。
泛掃曰掃,掃席前曰拚;拚席不以鬣。
執箕膺鬛。
不貳問。
問卜筮曰:「義與?志與?」義則可問,志則否。
尊長於己逾等,不敢問其年。
燕見不將命。
遇於道,見則面,不請所之。
喪俟事不特吊。
侍坐弗使,不執琴瑟,不畫地,手無容,不翣也。
寢則坐而將命。
侍射則約矢,侍投則擁矢。
勝則洗而以請,客亦如之。
不角,不擢馬。
執君之乘車則坐。
僕者右帶劍,負良綏,申之面,拖諸幦,以散綏升,執轡然後步。
請見不請退。
朝廷曰退,燕遊曰歸,師役曰罷。
侍坐於君子,君子欠伸,運笏,澤劍首,還屨,問日之蚤莫,雖請退可也。
事君者量而後入,不入而後量;凡乞假於人,爲人從事者亦然。
然,故上無怨,而下遠罪也。
不窺密,不旁狎,不道舊故,不戲色。
爲人臣下者,有諫而無訕,有亡而無疾;頌而無諂,諫而無驕;怠則張而相之,廢則掃而更之;謂之社稷之役。
毋拔來,毋報往,毋瀆神,毋循枉,毋測未至。
士依於德,遊於藝;工依於法,遊於說。
毋訾衣服成器,毋身質言語。
言語之美,穆穆皇皇;朝廷之美,濟濟翔翔;祭祀之美,齊齊皇皇;車馬之美,匪匪翼翼;鸞和之美,肅肅雍雍。
問國君之子長幼,長,則曰:「能從社稷之事矣」;幼,則曰:「能御」,「未能御」。
問大夫之子長幼,長,則曰:「能從樂人之事矣」;幼,則曰:「能正於樂人」,未能正於樂人」。
問士之子長幼,長,則曰:「能耕矣」;幼,則曰:「能負薪」、「未能負薪」。
執玉執龜策不趨,堂上不趨,城上不趨。
武車不式;介者不拜。
婦人吉事,雖有君賜,肅拜。
爲屍坐,則不手拜,肅拜;爲喪主則不手拜。
葛絰而麻帶。
取俎進俎不坐。
執虛如執盈,入虛如有人。
凡祭於室中堂上無跣,燕則有之。
未嘗不食新。
僕於君子,君子升下則授綏;始乘則式;君子下行,然後還立。
乘貳車則式,佐車則否。
貳車者,諸侯七乘,上大夫五乘,下大夫三乘。
有貳車者之乘馬服車不齒。
觀君子之衣服,服劍,乘馬,弗賈。
其以乘壺酒,束脩,一犬賜人,若獻人,則陳酒執修以將命,亦曰乘壺酒,束脩,一犬。
其以鼎肉,則執以將命。
其禽加於一雙,則執一雙以將命,委其餘。
犬則執紲;守犬,田犬,則授擯者,既受,乃問犬名。
牛則執紖,馬則執靮,皆右之。
臣則左之。
車則說綏,執以將命。
甲若有以前之,則執以將命;無以前之,則袒櫜奉胄。
哭則執蓋。
弓則以左手屈韣執拊。
劍則啓櫝蓋襲之,加夫橈與劍焉。
笏、書、修、苞苴、弓、茵、席、枕、幾、穎、杖、琴、瑟、戈有刃者櫝、策、龠,其執之皆尚左手。
刀卻刃授穎。
削授拊。
凡有刺刃者,以授人則闢刃。
乘兵車,出先刃,入後刃,軍尚左,卒尚右。
賓客主恭,祭祀主敬,喪事主哀,會同主詡。
軍旅思險,隱情以虞。
燕侍食於君子,則先飯而後已;毋放飯,毋流歠;小飯而亟之;數毋爲口容。
客自徹,辭焉則止。
客爵居左,其飲居右;介爵、酢爵、僎爵皆居右。
羞濡魚者進尾;冬右腴,夏右鰭;祭膴。
凡齊,執之以右,居之於左。
贊幣自左,詔辭自右。
酌屍之僕,如君之僕。
其在車則左執轡右受爵,祭左右軌範乃飲。
凡羞有俎者,則於俎內祭。
君子不食圂腴。
小子走而不趨,舉爵則坐祭立飲。
凡洗必盥。
牛羊之肺,離而不提心。
凡羞有湇者,不以齊。
爲君子擇蔥薤,則絕其本末。
羞首者,進喙祭耳。
尊者以酌者之左爲上尊。
尊壺者面其鼻。
飲酒者、禨者、醮者,有折俎不坐。
未步爵,不嘗羞。
牛與羊魚之腥,聶而切之爲膾;麋鹿爲菹,野豕爲軒,皆聶而不切;麇爲闢雞,兔爲宛脾,皆聶而切之。
切蔥若薤,實之酰以柔之。
其有折俎者,取祭肺,反之,不坐;燔亦如之。
屍則坐。
衣服在躬,而不知其名爲罔。
其未有燭而有後至者,則以在者告。
道瞽亦然。
凡飲酒爲獻主者,執燭抱燋,客作而辭,然後以授人。
執燭不讓,不辭,不歌。
洗盥執食飲者勿氣,有問焉,則辟咡而對。
爲人祭曰致福;爲己祭而致膳於君子曰膳;祔練曰告。
凡膳告於君子,主人展之,以授使者於阼階之南,南面再拜稽首送;反命,主人又再拜稽首。
其禮:大牢則以牛左肩、臂臑、折九個,少牢則以羊左肩七個,特豕則以豕左肩五個。
國家靡敝,則車不雕幾,甲不組縢,食器不刻鏤,君子不履絲屨,馬不常秣。
敵者曰:「某固願見。」罕見曰:「聞名」。
亟見曰:「朝夕」。
瞽曰:「聞名」。
適有喪者曰:「比」。
童子曰:「聽事」。
適公卿之喪,則曰:「聽役於司徒」。
君將適他,臣如致金玉貨貝於君,則曰:「致馬資於有司」;敵者曰:「贈從者」。
臣致禭於君,則曰:「致廢衣於賈人」;敵者曰:「襚」。
親者兄弟不,以襚進。
臣爲君喪,納貨貝於君,則曰:「納甸於有司」。
賵馬入廟門;賻馬與其幣,大白兵車,不入廟門。
賻者既致命,坐委之,擯者舉之。
主人無親受也。
受立,授立不坐。
性之直者則有之矣。
始入而辭,曰:「辭矣」。
即席,曰:「可矣」。
排闔說屨於戶內者,一人而已矣。
有尊長在則否。
問品味曰:「子亟食於某乎?」問道藝曰:「子習於某乎?」、「子善於某乎?」不疑在躬,不度民械,不願於大家,不訾重器。
泛掃曰掃,掃席前曰拚;拚席不以鬣。
執箕膺鬛。
不貳問。
問卜筮曰:「義與?志與?」義則可問,志則否。
尊長於己逾等,不敢問其年。
燕見不將命。
遇於道,見則面,不請所之。
喪俟事不特吊。
侍坐弗使,不執琴瑟,不畫地,手無容,不翣也。
寢則坐而將命。
侍射則約矢,侍投則擁矢。
勝則洗而以請,客亦如之。
不角,不擢馬。
執君之乘車則坐。
僕者右帶劍,負良綏,申之面,拖諸幦,以散綏升,執轡然後步。
請見不請退。
朝廷曰退,燕遊曰歸,師役曰罷。
侍坐於君子,君子欠伸,運笏,澤劍首,還屨,問日之蚤莫,雖請退可也。
事君者量而後入,不入而後量;凡乞假於人,爲人從事者亦然。
然,故上無怨,而下遠罪也。
不窺密,不旁狎,不道舊故,不戲色。
爲人臣下者,有諫而無訕,有亡而無疾;頌而無諂,諫而無驕;怠則張而相之,廢則掃而更之;謂之社稷之役。
毋拔來,毋報往,毋瀆神,毋循枉,毋測未至。
士依於德,遊於藝;工依於法,遊於說。
毋訾衣服成器,毋身質言語。
言語之美,穆穆皇皇;朝廷之美,濟濟翔翔;祭祀之美,齊齊皇皇;車馬之美,匪匪翼翼;鸞和之美,肅肅雍雍。
問國君之子長幼,長,則曰:「能從社稷之事矣」;幼,則曰:「能御」,「未能御」。
問大夫之子長幼,長,則曰:「能從樂人之事矣」;幼,則曰:「能正於樂人」,未能正於樂人」。
問士之子長幼,長,則曰:「能耕矣」;幼,則曰:「能負薪」、「未能負薪」。
執玉執龜策不趨,堂上不趨,城上不趨。
武車不式;介者不拜。
婦人吉事,雖有君賜,肅拜。
爲屍坐,則不手拜,肅拜;爲喪主則不手拜。
葛絰而麻帶。
取俎進俎不坐。
執虛如執盈,入虛如有人。
凡祭於室中堂上無跣,燕則有之。
未嘗不食新。
僕於君子,君子升下則授綏;始乘則式;君子下行,然後還立。
乘貳車則式,佐車則否。
貳車者,諸侯七乘,上大夫五乘,下大夫三乘。
有貳車者之乘馬服車不齒。
觀君子之衣服,服劍,乘馬,弗賈。
其以乘壺酒,束脩,一犬賜人,若獻人,則陳酒執修以將命,亦曰乘壺酒,束脩,一犬。
其以鼎肉,則執以將命。
其禽加於一雙,則執一雙以將命,委其餘。
犬則執紲;守犬,田犬,則授擯者,既受,乃問犬名。
牛則執紖,馬則執靮,皆右之。
臣則左之。
車則說綏,執以將命。
甲若有以前之,則執以將命;無以前之,則袒櫜奉胄。
哭則執蓋。
弓則以左手屈韣執拊。
劍則啓櫝蓋襲之,加夫橈與劍焉。
笏、書、修、苞苴、弓、茵、席、枕、幾、穎、杖、琴、瑟、戈有刃者櫝、策、龠,其執之皆尚左手。
刀卻刃授穎。
削授拊。
凡有刺刃者,以授人則闢刃。
乘兵車,出先刃,入後刃,軍尚左,卒尚右。
賓客主恭,祭祀主敬,喪事主哀,會同主詡。
軍旅思險,隱情以虞。
燕侍食於君子,則先飯而後已;毋放飯,毋流歠;小飯而亟之;數毋爲口容。
客自徹,辭焉則止。
客爵居左,其飲居右;介爵、酢爵、僎爵皆居右。
羞濡魚者進尾;冬右腴,夏右鰭;祭膴。
凡齊,執之以右,居之於左。
贊幣自左,詔辭自右。
酌屍之僕,如君之僕。
其在車則左執轡右受爵,祭左右軌範乃飲。
凡羞有俎者,則於俎內祭。
君子不食圂腴。
小子走而不趨,舉爵則坐祭立飲。
凡洗必盥。
牛羊之肺,離而不提心。
凡羞有湇者,不以齊。
爲君子擇蔥薤,則絕其本末。
羞首者,進喙祭耳。
尊者以酌者之左爲上尊。
尊壺者面其鼻。
飲酒者、禨者、醮者,有折俎不坐。
未步爵,不嘗羞。
牛與羊魚之腥,聶而切之爲膾;麋鹿爲菹,野豕爲軒,皆聶而不切;麇爲闢雞,兔爲宛脾,皆聶而切之。
切蔥若薤,實之酰以柔之。
其有折俎者,取祭肺,反之,不坐;燔亦如之。
屍則坐。
衣服在躬,而不知其名爲罔。
其未有燭而有後至者,則以在者告。
道瞽亦然。
凡飲酒爲獻主者,執燭抱燋,客作而辭,然後以授人。
執燭不讓,不辭,不歌。
洗盥執食飲者勿氣,有問焉,則辟咡而對。
爲人祭曰致福;爲己祭而致膳於君子曰膳;祔練曰告。
凡膳告於君子,主人展之,以授使者於阼階之南,南面再拜稽首送;反命,主人又再拜稽首。
其禮:大牢則以牛左肩、臂臑、折九個,少牢則以羊左肩七個,特豕則以豕左肩五個。
國家靡敝,則車不雕幾,甲不組縢,食器不刻鏤,君子不履絲屨,馬不常秣。
暂无
暂无
查閱典籍:《禮記》——「禮記·少儀」原文
聽說古人相見之禮,如果是第一次拜訪君子,就要說:“某某很希望把賤名報告給您的傳達。
”不可指名道姓地求見主人。
如果是拜訪與自己地位相等的人,就說:“某某特地前來拜會。
”平時難得見面的,就說:“某某很希望將賤名通報給您的傳達。
”常常見面的,就說:“某某常常麻煩您的傳達通報。
”瞎子求見,其所致辭與平時難得見面者相同。
到有喪事的人家去求見,應說:“特來與您的傳達一齊效勞。
”未成年的孩子則說:“特來聽候使喚。
”到有喪事的公卿之家去求見,應說:“特來聽候府上總管的差遣。
”
國君將到他國出訪,臣下如果要向國君贈送金玉貨幣等物,應該謙讓地說:“這是一點送給陛下隨從的養馬費用。
”如果是贈給地位相當的人,就應該說:“送點微薄的禮品供您的從者使用。
”臣下送斂衣給國君,應該說:“臣某來給賈人送點廢置不用的衣服。
”如果是送斂衣於地位相當的人,就應該說:“特來爲死者送斂衣。
’{如果是大功以上的親屬贈送斂衣,那就不必客套,直接把斂衣送去就是。
臣卞爲國君的喪事向國君進獻貨幣,應該說:“這是向有關部門進獻一點田野之物、”送給死者的馬可以進入廟門。
送給喪主料理喪事的馬和禮品,以及插有大白旗幟的兵車,、就不宜進入廟門。
贈送喪主禮品的人在弔唁以後,要跪着將禮品放在地上,然後由幫助喪主接待賓客的人從地上拿起來,加以收藏,喪主是不親自接受的。
一般情況下,受授禮物的雙方都採取立姿,不採取跪姿,這樣比較方便。
但是,如果生來就是個身材高大的人,那就得采取跪姿受授禮物,以避免造成居高臨下之勢。
客人剛剛入門,擯者要提醒主人向客人說:“請您先進。
”等到賓主雙方都來到席前時,擯者就說:“請各位落座”。
如果座席是鋪設在室內,賓主在推門進去以後,只有地位最尊或年齡最大的一位可以脫鞋於室內席側,其他人都脫於戶外。
如果室內原來已經坐有尊長,則後來的人都要將鞋子脫在戶外。
賓主之間如果詢間對方的口味嗜好,要說:“您經常吃某種食品嗎?”如果詢問對方的道藝,要說:“您經常研究某一方面的學問嗎?”或者說:“足下是某一方面的專家吧?”不要做事讓人懷疑自己,不要估量人家器械的多少,不要羨慕富貴人家,不要亂說人家的貴重物品不好。
室內室外都進行打掃叫掃,只打掃席前一片地方叫拚。
打掃席前不可使用掃帚,拿備箕時要把箕舌對住自己的胸口。
問卜的時候必須專心致志。
在卜笠以前先要打心自問:“我來求卜籤是爲了公家正事呢?還是爲了個人目的?”如果是爲了公家正事,纔可以問;爲了個人目的,就不可以問。
對於爵位或輩分高於自己的尊長,不應該詢問他們的年齡。
在尊長閒暇時前去拜見,可以不用傳達通報。
在路上遇到尊長,如果被尊長看見了,就上前問好,沒有被看到就算了。
在路上遇到尊長,不要問他到哪裏去。
去尊長家裏弔喪,要等到朝夕哭時,不要獨自隨便闖進去弔喪。
在陪侍尊長坐談時,如果尊長沒有發話,就不要拿起琴瑟彈奏,不要在地上畫來畫去,不要玩弄手指,不要搖動扇子。
尊長如果是躺着,卑幼者就應跪着爲他傳話。
在陪侍尊長射箭時,要讓尊長先取箭,然後自己再一次取過四箭。
在陪侍尊長投壺時,,要把自己要投的四支箭都拿在手裏,不可放到地上。
在射箭和投壺時,如果是卑幼者獲勝,不可像通常那樣讓尊長吃罰酒,而要洗好杯子,斟好酒,端到他席前請他喝。
如果是主人和客人比賽而客人輸了,主人也要以這樣的禮數對待客人。
請尊長吃罰酒,不可使用吃罰酒的專用杯子。
投壺時儘管卑幼者佔據優勢,但也不能按照摧馬規則辦事。
在國君尚未登車時,駕車人手執馬繆,跪在車中央。
駕車人要把劍佩在身體右側,把良綏搭在左肩,繞過背後,從右腋下穿出而至於面前,使其末稍搭在車軾的覆蓋物上,準備讓國君拉着登車。
駕車的人拉着散綏登車,一手執馬鞭,一手握馬堰,然後試車。
卑幼者可以請求進見尊長,但在既見之後不可主動請求退下,須待尊長示意方可告辭。
從朝廷上下來叫作“退”,從宴席上或遊玩後回家叫“歸’,,從軍隊上、從工地上下來叫“罷”。
陪侍君子坐着說話、如果看到君子打哈欠,伸懶腰,轉動茹板,撫摩劍柄,旋轉鞋頭的朝向,訊問時間的早晚,這都是君子睏倦的表示,看到這種情形,主動請退是完全可以的。
向國君提建議,應該在考慮成熟以後再提,不要在提出以後才進行考慮。
凡是向人借東西,或者替別人辦事,也要這樣。
唯其這樣,纔可以既不招致國君怪罪,自己也不至於得罪。
不要窺探他人的隱私祕密,不要隨便地與別人套近乎,不要揭露他人的老底,不要有嬉笑侮慢的神態。
作爲臣子,對國君的過失可以當面勸諫,但不可以背後汕謗;國君如果不接受勸諫,作臣子的可以離他而去,但不可以心存怨恨。
國君有美德,臣子可以稱頌,但不可流於謅媚。
國君接受了臣子的勸諫,臣子切切不可得意忘形。
國君如果怠於政事,臣子應當鼓勵他幫助他;國政如果敗壞,臣子應當掃除弊政,更創新政。
有旨夠這樣,就叫做社櫻之臣。
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只憑一時衝動,否則也就只有三分鐘的熱度。
不可襲讀神明,不可重蹈覆轍,不可妄測未來。
作爲士,應當以道德爲依歸,沈潛於六藝之中。
\作爲工匠,應當以規矩爲依歸,鑽研有關的理論。
不要低毀別人的衣服和製成的器皿。
對於可疑的傳聞只可姑妄聽之,不可妄加證實。
言語之美,在於語氣平和,言簡意深。
朝廷之美,在於端莊整齊,舉動合禮。
祭祀之美,在於謹慎誠懇,心繫鬼神。
車馬之美,在於行進整齊。
鶯和之美,在於鈴聲的清脆和諧。
別人問及國君兒子的年齡,如果已經長大,就回答說“已經能夠從事國家的政事了”;如果還沒有長大,就回答說“已經能夠辦理小事了”;如果尚未成童,就回答說叮還不能夠辦理小事”。
別人間及大夫兒子的年齡,如果已經長大,就回答說:“已經大學畢業了”;如果尚未長大,就回答說“正在大學求學呢”;如果尚未成童,就回答說“還沒有進大學受教育呢”。
別人問及士的兒子的年齡,如果已經長大,就回答說“已經會耕地了”;如果尚未長大,就回答說“已經會背柴禾了”;如果尚未成童,就回答說“還不會背柴禾呢”。
手中拿着玉器,手中拿着龜甲菩草,不要快步走。
在堂上不要快步走,在城上不要快步走。
在兵車上,不需要憑軾行禮。
身穿愷甲的將士不行拜禮。
婦女在行吉禮時,即令是拜謝國君之賜,也是用肅拜。
在充當祖姑之屍時,雖取坐姿,但不用手拜,而用肅拜。
如果爲丈夫或長子的喪主,則不行手拜禮,而行稽顆禮。
婦人在既虞、卒哭以後,頭上改戴葛紐,而腰間仍用麻帶。
祭祀時,無論是從姐上取肉還是把肉放到姐上,都不用跪下。
手中拿着空的器皿,要像拿着裝滿東西的器皿那樣小心謹慎。
進入無人的房間,要像進入有人的房間那樣恭敬。
大凡祭祀,不管在室中還是堂上,都不脫鞋;但在燕飲時,升堂之前可得脫鞋。
在沒有把當令食品先獻祭宗廟之前,任何人都不得吃。
爲尊長駕車,尊長上下車時,要把登車索遞給他,使他有所把持。
始乘之時,尊長尚未出來,駕車人要俯首憑軾,敬候尊長上車。
尊長下車步行離開之後,駕車人然後將車轉往一旁,下車站着守候。
乘貳車要憑軾行禮,乘佐車就不必了。
貳車的數量,諸侯是七輛,上大夫是五輛,下大夫是三輛。
對於大夫以上的階層,對於他們所乘之車及駕車之馬,不要隨便評論其新舊老幼。
觀看尊長的衣服、佩劍、駕車之馬,不要議論其價值。
如果以四壺酒、十條幹肉、一隻食用狗賜給下屬,或者下屬以同樣的物品獻給尊長,都是把酒和狗留到門外,只拿着乾肉進去察報,但察報辭卻要把所獻物品全部表述出來:“送來四壺酒、十條幹肉、一隻食用狗。
”如果贈送的是已經切割好的肉,那就拿着肉進去通報。
如果贈送的是家禽而且數量超過一雙,那就只拿着一雙進去通報,其餘的都留在門外。
當然,通報時要有多少雙就說多少雙。
贈犬時,要牽着系狗的繩子。
如果是贈送看家犬、田獵犬,就要交給主人家負責接待賓客的擯者;擯者接受之後,要詢問這些狗的名字。
如果是贈牛,就要牽着牛鼻繩;如果是贈馬,就要牽着馬僵繩。
牛和馬之類,都用右手牽繩;如果所送的是俘虜,就要用左手牽,空着右手以備其反抗。
如果是贈車,只要將車上的綏解下來拿着進去通報就可以了。
贈送盔甲時,如果有其他較輕的禮物需要先獻,那就拿着此較輕禮物進去通報;如果沒有較輕的禮物需要先獻,那就打開放盔甲的袋子,取出頭盔,拿着它進去通報。
贈送笨重的盒子,可以只拿着它的蓋子進去通報。
贈弓時要把弓套褪下,左手抓着中央把手。
贈劍時要打開劍匣的蓋,把匣蓋合在劍匣底部,然後把劍套墊在匣內,壓在劍下。
凡是贈送翁、書、乾肉、蘆葦包着魚肉、弓、褥子、席、枕、小几、警枕、手杖、琴、瑟、用木盒裝着的有刃的戈、着草、籬等物,在拿的時候都以用左手爲敬。
送刀給人時,要讓刀刃向後,遞給對方刀環。
遞送曲刀時,要把刀把遞給對方。
凡是把有鋒刃的東西遞給別人時,都不要把鋒刃正對着別人。
出先刃,入後刃。
軍尚左,卒尚右①。
鄭玄注云:“左,陽也。
陽主生。
右,陰也。
陰主殺。
”在戰車上的人;出城時刀刃向前,入城時刀刃向後。
的行列,將軍以居左爲上,示戰無不勝;士卒以居右爲上死之志。
軍隊中,示必
接待賓客,要強調的是外貌之恭。
舉行祭祀,要強調的是內心之敬。
辦理喪事,要強調的是內心悲哀。
國際交往,要強調的是揚我國威量敵方意圖。
行軍作戰,要留心險阻之處,不泄露自己的祕密,估
陪着尊長吃便飯時,要先動手吃,但要在尊長吃飽後才住手。
不要把多取的飯再放回食器,不要大口大口地喝湯以致於湯汁順着嘴角外流。
要小口吃飯,但要迅速嚥下。
咀嚼要快,不要滿嘴都是飯.’弄得腮幫子都鼓起來。
飯後,客人想自己收拾餐具,這時主人要加以勸阻,客人也就住手。
舉行鄉飲酒禮時,主人酬賓的爵,賓接過以後不飲,放在自己席前的左邊。
主人獻給介的爵,賓回敬主人的爵,主人獻給撰的爵,這都是必飲之爵,都放在各自席前的右邊。
平常吃魚,如果上的是燒好後又澆上汁的魚,就要叫魚尾朝前。
冬天上魚時讓魚腹在右,夏天上魚時讓魚脊在右,這樣便於用右手取食。
祭先的時候,要用嫵。
凡使用鹽、梅等調味品,要用右手拿着而把要調製的羹飯放在左手上。
擯者在代表國君授人禮品時,要從國君的左邊出;在爲國君傳達命令時,要從國君的右邊出。
給爲屍駕車的人酣酒,其禮數與給君駕車的人酣酒相同。
如果駕車人在車上,則以左手抓住僵繩,右手接過酒杯獷先用酒祭車軸兩頭和車軾前面,然後自飲。
凡上菜,如有用姐盛的,就在姐內祭之。
君子不吃豬大的腸胃。
弟子輩參預宴會,只能匆忙奔走而供役使,不能要求他們的步伐合禮中節;.若舉杯喝酒,可以和尊長一樣跪着祭酒,但飲時卻要起立。
凡是洗杯子以前,一定先要洗手。
牛羊的肺,切割時要留着中央的一點相連,到吃的時候再用手拉斷,以便祭而後食。
凡有汁的菜餚,就不用再加什麼調料。
爲君子擇蔥、蓬時,要把不能吃的根鬚和枯葉掐掉。
凡上牲頭,要把牲嘴對着尊者;尊者以牲耳來祭。
陳設酒尊的人,要以斟酒人的左方爲上尊之位。
陳設酒壺的人,要使壺嘴朝外向着人。
平常飲酒、洗頭之後飲酒、向始冠者敬酒,在折姐未被撤下之前不敢落座。
在宴會尚未進行到無算爵時,不吃菜餚。
生的牛肉、羊肉、魚肉,切成薄片以後再加細切就成爲膾。
糜肉、鹿肉切得較粗,”月做值;野豬肉也切得較粗,叫做軒;都是切成薄片後不再細切。
糜肉切得較細,叫作闢雞;兔肉切得較細,那叫宛脾;都是切成薄片以後再加細切。
蔥和燕都要切碎,和肉拌在一起浸到醋裏,使肉變軟和除去腥氣。
如果有折姐,賓客就從折姐中取肺而祭,祭畢再放回姐內,取祭與放回時都不坐。
取炙肉祭與放回時也不坐。
做這些事情時,屍可以坐。
衣服穿在身上而對有關衣服的知識講不出個道道,就是無知。
如果天色已晚,尚未掌燈,這時又有人來參加集會,主人就要把已經在坐的人介紹給後來者。
作盲人嚮導時也是這樣。
凡飲酒時爲主人者,看到天色已晚,就應該一手執着點然的火把,一手抱着尚未點燃的火把,以表示自己的熱情好客。
客人看到這種情況要站起來表示謝意,然後主人把已點燃、未點燃的火把都交給自己的下人。
夜晚的宴會,賓主之禮就不十分講究了:不必過多謙讓,不必更相辭謝,不必交替歌詩。
爲長者倒水洗腳、洗手和拿取吃的喝的,不要讓口中之氣直衝長者和食品。
長者如果有所垂問,幼者要側着頭回答,以免口氣衝及長者。
代人主持祭祀,祭畢將炸肉送人時,要說:“把祭祀之福送給您。
”主持自家祭祀,祭畢將昨肉送人時,要說:“送點好吃的請品嚐。
”如果是舉行襯、練之祭,祭畢送肺肉時,要說:“我剛剛舉行了襯、練之祭,特來某告。
”凡是送昨肉給國君,主人要親自加以檢視,在昨階南面交給使者一,面向南再拜稽首以送使者出發;使者完成使命歸來,主人又面向南再拜稽首,以接受使者帶回的君命。
致送炸肉的禮數是:如果是太牢而祭,那就送牛的左肩、臂、蠕蘭個部位,每個部位折爲三段,共九段鄉如果是少牢而祭,那就送羊的左肩,折爲七段;如果是用一隻豬而祭,那就送豬的左肩尹折爲五段。
國家財政緊張時,車子就不要雕刻花紋,愷甲也不用組帶緣飾,食器也不用刻鏤,有身份的人也不要穿絲鞋,馬也不經常喂以穀物。
聽說古人相見之禮,如果是第一次拜訪君子,就要說:“某某很希望把賤名報告給您的傳達。
”不可指名道姓地求見主人。
如果是拜訪與自己地位相等的人,就說:“某某特地前來拜會。
”平時難得見面的,就說:“某某很希望將賤名通報給您的傳達。
”常常見面的,就說:“某某常常麻煩您的傳達通報。
”瞎子求見,其所致辭與平時難得見面者相同。
到有喪事的人家去求見,應說:“特來與您的傳達一齊效勞。
”未成年的孩子則說:“特來聽候使喚。
”到有喪事的公卿之家去求見,應說:“特來聽候府上總管的差遣。
”
國君將到他國出訪,臣下如果要向國君贈送金玉貨幣等物,應該謙讓地說:“這是一點送給陛下隨從的養馬費用。
”如果是贈給地位相當的人,就應該說:“送點微薄的禮品供您的從者使用。
”臣下送斂衣給國君,應該說:“臣某來給賈人送點廢置不用的衣服。
”如果是送斂衣於地位相當的人,就應該說:“特來爲死者送斂衣。
’{如果是大功以上的親屬贈送斂衣,那就不必客套,直接把斂衣送去就是。
臣卞爲國君的喪事向國君進獻貨幣,應該說:“這是向有關部門進獻一點田野之物、”送給死者的馬可以進入廟門。
送給喪主料理喪事的馬和禮品,以及插有大白旗幟的兵車,、就不宜進入廟門。
贈送喪主禮品的人在弔唁以後,要跪着將禮品放在地上,然後由幫助喪主接待賓客的人從地上拿起來,加以收藏,喪主是不親自接受的。
一般情況下,受授禮物的雙方都採取立姿,不採取跪姿,這樣比較方便。
但是,如果生來就是個身材高大的人,那就得采取跪姿受授禮物,以避免造成居高臨下之勢。
客人剛剛入門,擯者要提醒主人向客人說:“請您先進。
”等到賓主雙方都來到席前時,擯者就說:“請各位落座”。
如果座席是鋪設在室內,賓主在推門進去以後,只有地位最尊或年齡最大的一位可以脫鞋於室內席側,其他人都脫於戶外。
如果室內原來已經坐有尊長,則後來的人都要將鞋子脫在戶外。
賓主之間如果詢間對方的口味嗜好,要說:“您經常吃某種食品嗎?”如果詢問對方的道藝,要說:“您經常研究某一方面的學問嗎?”或者說:“足下是某一方面的專家吧?”不要做事讓人懷疑自己,不要估量人家器械的多少,不要羨慕富貴人家,不要亂說人家的貴重物品不好。
室內室外都進行打掃叫掃,只打掃席前一片地方叫拚。
打掃席前不可使用掃帚,拿備箕時要把箕舌對住自己的胸口。
問卜的時候必須專心致志。
在卜笠以前先要打心自問:“我來求卜籤是爲了公家正事呢?還是爲了個人目的?”如果是爲了公家正事,纔可以問;爲了個人目的,就不可以問。
對於爵位或輩分高於自己的尊長,不應該詢問他們的年齡。
在尊長閒暇時前去拜見,可以不用傳達通報。
在路上遇到尊長,如果被尊長看見了,就上前問好,沒有被看到就算了。
在路上遇到尊長,不要問他到哪裏去。
去尊長家裏弔喪,要等到朝夕哭時,不要獨自隨便闖進去弔喪。
在陪侍尊長坐談時,如果尊長沒有發話,就不要拿起琴瑟彈奏,不要在地上畫來畫去,不要玩弄手指,不要搖動扇子。
尊長如果是躺着,卑幼者就應跪着爲他傳話。
在陪侍尊長射箭時,要讓尊長先取箭,然後自己再一次取過四箭。
在陪侍尊長投壺時,,要把自己要投的四支箭都拿在手裏,不可放到地上。
在射箭和投壺時,如果是卑幼者獲勝,不可像通常那樣讓尊長吃罰酒,而要洗好杯子,斟好酒,端到他席前請他喝。
如果是主人和客人比賽而客人輸了,主人也要以這樣的禮數對待客人。
請尊長吃罰酒,不可使用吃罰酒的專用杯子。
投壺時儘管卑幼者佔據優勢,但也不能按照摧馬規則辦事。
在國君尚未登車時,駕車人手執馬繆,跪在車中央。
駕車人要把劍佩在身體右側,把良綏搭在左肩,繞過背後,從右腋下穿出而至於面前,使其末稍搭在車軾的覆蓋物上,準備讓國君拉着登車。
駕車的人拉着散綏登車,一手執馬鞭,一手握馬堰,然後試車。
卑幼者可以請求進見尊長,但在既見之後不可主動請求退下,須待尊長示意方可告辭。
從朝廷上下來叫作“退”,從宴席上或遊玩後回家叫“歸’,,從軍隊上、從工地上下來叫“罷”。
陪侍君子坐着說話、如果看到君子打哈欠,伸懶腰,轉動茹板,撫摩劍柄,旋轉鞋頭的朝向,訊問時間的早晚,這都是君子睏倦的表示,看到這種情形,主動請退是完全可以的。
向國君提建議,應該在考慮成熟以後再提,不要在提出以後才進行考慮。
凡是向人借東西,或者替別人辦事,也要這樣。
唯其這樣,纔可以既不招致國君怪罪,自己也不至於得罪。
不要窺探他人的隱私祕密,不要隨便地與別人套近乎,不要揭露他人的老底,不要有嬉笑侮慢的神態。
作爲臣子,對國君的過失可以當面勸諫,但不可以背後汕謗;國君如果不接受勸諫,作臣子的可以離他而去,但不可以心存怨恨。
國君有美德,臣子可以稱頌,但不可流於謅媚。
國君接受了臣子的勸諫,臣子切切不可得意忘形。
國君如果怠於政事,臣子應當鼓勵他幫助他;國政如果敗壞,臣子應當掃除弊政,更創新政。
有旨夠這樣,就叫做社櫻之臣。
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只憑一時衝動,否則也就只有三分鐘的熱度。
不可襲讀神明,不可重蹈覆轍,不可妄測未來。
作爲士,應當以道德爲依歸,沈潛於六藝之中。
\作爲工匠,應當以規矩爲依歸,鑽研有關的理論。
不要低毀別人的衣服和製成的器皿。
對於可疑的傳聞只可姑妄聽之,不可妄加證實。
言語之美,在於語氣平和,言簡意深。
朝廷之美,在於端莊整齊,舉動合禮。
祭祀之美,在於謹慎誠懇,心繫鬼神。
車馬之美,在於行進整齊。
鶯和之美,在於鈴聲的清脆和諧。
別人問及國君兒子的年齡,如果已經長大,就回答說“已經能夠從事國家的政事了”;如果還沒有長大,就回答說“已經能夠辦理小事了”;如果尚未成童,就回答說叮還不能夠辦理小事”。
別人間及大夫兒子的年齡,如果已經長大,就回答說:“已經大學畢業了”;如果尚未長大,就回答說“正在大學求學呢”;如果尚未成童,就回答說“還沒有進大學受教育呢”。
別人問及士的兒子的年齡,如果已經長大,就回答說“已經會耕地了”;如果尚未長大,就回答說“已經會背柴禾了”;如果尚未成童,就回答說“還不會背柴禾呢”。
手中拿着玉器,手中拿着龜甲菩草,不要快步走。
在堂上不要快步走,在城上不要快步走。
在兵車上,不需要憑軾行禮。
身穿愷甲的將士不行拜禮。
婦女在行吉禮時,即令是拜謝國君之賜,也是用肅拜。
在充當祖姑之屍時,雖取坐姿,但不用手拜,而用肅拜。
如果爲丈夫或長子的喪主,則不行手拜禮,而行稽顆禮。
婦人在既虞、卒哭以後,頭上改戴葛紐,而腰間仍用麻帶。
祭祀時,無論是從姐上取肉還是把肉放到姐上,都不用跪下。
手中拿着空的器皿,要像拿着裝滿東西的器皿那樣小心謹慎。
進入無人的房間,要像進入有人的房間那樣恭敬。
大凡祭祀,不管在室中還是堂上,都不脫鞋;但在燕飲時,升堂之前可得脫鞋。
在沒有把當令食品先獻祭宗廟之前,任何人都不得吃。
爲尊長駕車,尊長上下車時,要把登車索遞給他,使他有所把持。
始乘之時,尊長尚未出來,駕車人要俯首憑軾,敬候尊長上車。
尊長下車步行離開之後,駕車人然後將車轉往一旁,下車站着守候。
乘貳車要憑軾行禮,乘佐車就不必了。
貳車的數量,諸侯是七輛,上大夫是五輛,下大夫是三輛。
對於大夫以上的階層,對於他們所乘之車及駕車之馬,不要隨便評論其新舊老幼。
觀看尊長的衣服、佩劍、駕車之馬,不要議論其價值。
如果以四壺酒、十條幹肉、一隻食用狗賜給下屬,或者下屬以同樣的物品獻給尊長,都是把酒和狗留到門外,只拿着乾肉進去察報,但察報辭卻要把所獻物品全部表述出來:“送來四壺酒、十條幹肉、一隻食用狗。
”如果贈送的是已經切割好的肉,那就拿着肉進去通報。
如果贈送的是家禽而且數量超過一雙,那就只拿着一雙進去通報,其餘的都留在門外。
當然,通報時要有多少雙就說多少雙。
贈犬時,要牽着系狗的繩子。
如果是贈送看家犬、田獵犬,就要交給主人家負責接待賓客的擯者;擯者接受之後,要詢問這些狗的名字。
如果是贈牛,就要牽着牛鼻繩;如果是贈馬,就要牽着馬僵繩。
牛和馬之類,都用右手牽繩;如果所送的是俘虜,就要用左手牽,空着右手以備其反抗。
如果是贈車,只要將車上的綏解下來拿着進去通報就可以了。
贈送盔甲時,如果有其他較輕的禮物需要先獻,那就拿着此較輕禮物進去通報;如果沒有較輕的禮物需要先獻,那就打開放盔甲的袋子,取出頭盔,拿着它進去通報。
贈送笨重的盒子,可以只拿着它的蓋子進去通報。
贈弓時要把弓套褪下,左手抓着中央把手。
贈劍時要打開劍匣的蓋,把匣蓋合在劍匣底部,然後把劍套墊在匣內,壓在劍下。
凡是贈送翁、書、乾肉、蘆葦包着魚肉、弓、褥子、席、枕、小几、警枕、手杖、琴、瑟、用木盒裝着的有刃的戈、着草、籬等物,在拿的時候都以用左手爲敬。
送刀給人時,要讓刀刃向後,遞給對方刀環。
遞送曲刀時,要把刀把遞給對方。
凡是把有鋒刃的東西遞給別人時,都不要把鋒刃正對着別人。
出先刃,入後刃。
軍尚左,卒尚右①。
鄭玄注云:“左,陽也。
陽主生。
右,陰也。
陰主殺。
”在戰車上的人;出城時刀刃向前,入城時刀刃向後。
的行列,將軍以居左爲上,示戰無不勝;士卒以居右爲上死之志。
軍隊中,示必
接待賓客,要強調的是外貌之恭。
舉行祭祀,要強調的是內心之敬。
辦理喪事,要強調的是內心悲哀。
國際交往,要強調的是揚我國威量敵方意圖。
行軍作戰,要留心險阻之處,不泄露自己的祕密,估
陪着尊長吃便飯時,要先動手吃,但要在尊長吃飽後才住手。
不要把多取的飯再放回食器,不要大口大口地喝湯以致於湯汁順着嘴角外流。
要小口吃飯,但要迅速嚥下。
咀嚼要快,不要滿嘴都是飯.’弄得腮幫子都鼓起來。
飯後,客人想自己收拾餐具,這時主人要加以勸阻,客人也就住手。
舉行鄉飲酒禮時,主人酬賓的爵,賓接過以後不飲,放在自己席前的左邊。
主人獻給介的爵,賓回敬主人的爵,主人獻給撰的爵,這都是必飲之爵,都放在各自席前的右邊。
平常吃魚,如果上的是燒好後又澆上汁的魚,就要叫魚尾朝前。
冬天上魚時讓魚腹在右,夏天上魚時讓魚脊在右,這樣便於用右手取食。
祭先的時候,要用嫵。
凡使用鹽、梅等調味品,要用右手拿着而把要調製的羹飯放在左手上。
擯者在代表國君授人禮品時,要從國君的左邊出;在爲國君傳達命令時,要從國君的右邊出。
給爲屍駕車的人酣酒,其禮數與給君駕車的人酣酒相同。
如果駕車人在車上,則以左手抓住僵繩,右手接過酒杯獷先用酒祭車軸兩頭和車軾前面,然後自飲。
凡上菜,如有用姐盛的,就在姐內祭之。
君子不吃豬大的腸胃。
弟子輩參預宴會,只能匆忙奔走而供役使,不能要求他們的步伐合禮中節;.若舉杯喝酒,可以和尊長一樣跪着祭酒,但飲時卻要起立。
凡是洗杯子以前,一定先要洗手。
牛羊的肺,切割時要留着中央的一點相連,到吃的時候再用手拉斷,以便祭而後食。
凡有汁的菜餚,就不用再加什麼調料。
爲君子擇蔥、蓬時,要把不能吃的根鬚和枯葉掐掉。
凡上牲頭,要把牲嘴對着尊者;尊者以牲耳來祭。
陳設酒尊的人,要以斟酒人的左方爲上尊之位。
陳設酒壺的人,要使壺嘴朝外向着人。
平常飲酒、洗頭之後飲酒、向始冠者敬酒,在折姐未被撤下之前不敢落座。
在宴會尚未進行到無算爵時,不吃菜餚。
生的牛肉、羊肉、魚肉,切成薄片以後再加細切就成爲膾。
糜肉、鹿肉切得較粗,”月做值;野豬肉也切得較粗,叫做軒;都是切成薄片後不再細切。
糜肉切得較細,叫作闢雞;兔肉切得較細,那叫宛脾;都是切成薄片以後再加細切。
蔥和燕都要切碎,和肉拌在一起浸到醋裏,使肉變軟和除去腥氣。
如果有折姐,賓客就從折姐中取肺而祭,祭畢再放回姐內,取祭與放回時都不坐。
取炙肉祭與放回時也不坐。
做這些事情時,屍可以坐。
衣服穿在身上而對有關衣服的知識講不出個道道,就是無知。
如果天色已晚,尚未掌燈,這時又有人來參加集會,主人就要把已經在坐的人介紹給後來者。
作盲人嚮導時也是這樣。
凡飲酒時爲主人者,看到天色已晚,就應該一手執着點然的火把,一手抱着尚未點燃的火把,以表示自己的熱情好客。
客人看到這種情況要站起來表示謝意,然後主人把已點燃、未點燃的火把都交給自己的下人。
夜晚的宴會,賓主之禮就不十分講究了:不必過多謙讓,不必更相辭謝,不必交替歌詩。
爲長者倒水洗腳、洗手和拿取吃的喝的,不要讓口中之氣直衝長者和食品。
長者如果有所垂問,幼者要側着頭回答,以免口氣衝及長者。
代人主持祭祀,祭畢將炸肉送人時,要說:“把祭祀之福送給您。
”主持自家祭祀,祭畢將昨肉送人時,要說:“送點好吃的請品嚐。
”如果是舉行襯、練之祭,祭畢送肺肉時,要說:“我剛剛舉行了襯、練之祭,特來某告。
”凡是送昨肉給國君,主人要親自加以檢視,在昨階南面交給使者一,面向南再拜稽首以送使者出發;使者完成使命歸來,主人又面向南再拜稽首,以接受使者帶回的君命。
致送炸肉的禮數是:如果是太牢而祭,那就送牛的左肩、臂、蠕蘭個部位,每個部位折爲三段,共九段鄉如果是少牢而祭,那就送羊的左肩,折爲七段;如果是用一隻豬而祭,那就送豬的左肩尹折爲五段。
國家財政緊張時,車子就不要雕刻花紋,愷甲也不用組帶緣飾,食器也不用刻鏤,有身份的人也不要穿絲鞋,馬也不經常喂以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