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才子傳 · 吳筠
筠,字貞節,華陰人。
通經義,美文辭。
舉進士不中,隱居南陽倚帝山爲道士。
天寶中,玄宗遣使召至京師,與語甚悅,敕待詔翰林。
獻《玄綱》三篇。
帝問道,對曰:"深於道者,惟《老子》五千言,其餘徒費紙札耳。
"復問神仙治煉之術,曰:"此野人之事,積歲月求之,非人主所宜留意。
"筠每陳設名教世務,帝重之。
初,筠愛會稽山水,往來天台、剡中,與李白、孔巢父相遇酬唱,至是因薦於朝,帝即遣使召之。
筠性高鯁,其待詔翰林時,恃承恩顧。
高力士素奉佛,嘗短筠於上前。
筠故多着賦文,深詆釋氏,頗爲通人所譏雲。
後知天下將亂,苦求還嵩山,詔爲立道觀。
大曆間卒。
弟子諡爲宗元先生。
善爲詩。
有集十卷,權德輿序之。
通經義,美文辭。
舉進士不中,隱居南陽倚帝山爲道士。
天寶中,玄宗遣使召至京師,與語甚悅,敕待詔翰林。
獻《玄綱》三篇。
帝問道,對曰:"深於道者,惟《老子》五千言,其餘徒費紙札耳。
"復問神仙治煉之術,曰:"此野人之事,積歲月求之,非人主所宜留意。
"筠每陳設名教世務,帝重之。
初,筠愛會稽山水,往來天台、剡中,與李白、孔巢父相遇酬唱,至是因薦於朝,帝即遣使召之。
筠性高鯁,其待詔翰林時,恃承恩顧。
高力士素奉佛,嘗短筠於上前。
筠故多着賦文,深詆釋氏,頗爲通人所譏雲。
後知天下將亂,苦求還嵩山,詔爲立道觀。
大曆間卒。
弟子諡爲宗元先生。
善爲詩。
有集十卷,權德輿序之。
暂无
暂无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