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 · 第九十七回 · 陳瓘諫官升安撫 瓊英處女做先鋒
話說當下吳用對宋江道:“城中軍馬單弱。
前日恃喬道清妖術。
今知喬道清敗困,外援不至,如何不驚恐。
小弟今晨上雲梯觀望,見守城軍士都有驚懼之色。
今當乘其驚懼,開以自新之路,明其利害之機。
城中必縛將出降。
兵不血刃,此城唾手可得。
”宋江大喜道:“軍師之謀什善。
”當下計議,寫成數十道曉諭的兵檄。
其詞雲:
"大宋徵北正先鋒宋示諭昭德州守城將士軍民人等知悉:田虎叛逆,法在必誅。
其餘脅從,情有可原。
守城將士能反邪歸正,改過自新,率領軍民開門降納,定行保奏朝廷,赦罪錄用。
如將士怙終不悛;爾等軍民,俱系宋朝赤子,速當興舉大義,擒縛將士,歸順天朝。
爲首的定行重賞,奏請優敘。
如執迷逡巡,城破之日,玉石俱焚,孑遺靡有。
特諭。

宋江令軍士將曉諭拴縛箭矢,四面射入城中。
傳令各門稍緩攻擊,看城中動靜。
次日平明,只聽得城中吶喊振天,四門豎起降旗。
守城偏將金鼎、黃鉞,聚集軍民,殺死副將葉聲、牛庚、冷寧,將三個首級,懸掛竿首,挑示宋軍。
牢中放出李逵、魯智深、武松、劉唐、鮑旭、項充、李兗、唐斌,俱用轎扛擡,大開城門,擁送出城。
軍民香花燈燭,迎接宋兵入城。
宋先鋒大喜。
傳諭各門將佐,統領軍馬,次第入城,兵不血刃。
百姓秋毫無犯,歡聲雷動。
宋江到帥府升坐。
魯智深等八人,前來參拜道:“哥哥,萬分不得相見了!今賴兄長威力,復得聚首,恍如夢中!”宋江等衆人,俱感泣淚下。
次後金鼎、黃鉞率領翁奎、蔡澤、楊春上前參拜。
宋江連忙答拜,扶起道:“將軍等興舉大義,保全生靈,此不世之勳也。
”黃鉞等道:“某等不能速來歸順,罪不可逭。
反蒙先鋒厚禮,真是銘心刻骨,誓死圖報。
”黃鉞等又將魯智深、李逵等罵賊不屈的事情,備細陳說。
宋江感泣稱讚。
李逵道:“俺聽得說那賊鳥道在百穀嶺,待俺去砍那撮鳥一百斧,出那口鳥氣!”宋江道:“喬道清被一清兄弟圍困百穀嶺,欲降伏他。
羅真人已有法旨,兄弟不可造次。
”魯智深對李逵道:“兄長之命,安敢不遵。
”李逵方纔肯住。
當下宋先鋒出榜安撫百姓,賞勞三軍將佐,標寫公孫勝、金鼎、黃鉞功次。
正在料理軍務,忽報神行太保戴宗自晉寧回。
戴宗入府參見。
宋行鋒忙問晉寧消息。
戴宗道:“小弟蒙兄長差遣到晉寧,盧先鋒正在攻打城池。
他道:'待盧某克了城池,卻好到兄長處報捷。
’因此留小弟在彼,一連住了三四日。
晉寧急切攻打不下。
到今月初六日,是夜重霧,咫尺不辨。
盧先鋒令軍士悄地囊土填積城下。
至三更時分,城東北守禦稍懈。
我兵潛上土囊,攀援登城,殺死守城將士一十三員。
田彪開北門衝突,捨命逃遁。
其餘牙將俱降。
獲戰馬五千餘匹,投降軍士二萬餘人,殺死者甚衆。
當下盧先鋒克了晉寧。
天明霧霽,正在安撫料理,忽報威勝田虎,差殿帥孫安,統領將佐十員,軍馬二萬,前來救援,離城十里下寨。
盧先鋒即令秦明、楊志、歐鵬、鄧飛,領兵出城迎敵。
盧先鋒親自領兵接應。
當下秦明與孫安戰到五六十合,不分勝負。
盧先鋒兵到,見孫安勇猛,盧先鋒令鳴金收兵。
孫安亦自收兵。
各立營寨。
盧先鋒回寨,說孫安勇猛,只可智取,不可力敵。
次日,分撥軍馬埋伏。
盧先鋒親自出陣,與孫安戰到五十餘合。
孫安戰馬忽然前失,把孫安顛下馬來。
盧先鋒喝道:'此非汝戰敗之罪,快換馬來戰。
'孫安換馬,又與盧先鋒鬥過五十餘合。
盧先鋒佯敗奔走,誘孫安趕到林子邊。
一聲炮響,兩邊伏兵齊出。
孫安措手不及,被兩邊拋出絆馬索,將孫安絆倒。
衆軍趕上,連人和馬,生擒活捉。
北陣裏秦英、陸清、姚約三將,齊出救奪孫安。
那邊楊志、歐鵬、鄧飛齊出接住。
六騎馬捉對兒廝殺,到間深處,只見楊志大喝一聲,只一槍將秦英搠下馬來。
陸清與歐鵬正鬥,被歐鵬賣個破綻,賺陸清一刀砍來,歐鵬把身一閃,陸清砍個空,收刀不迭,被歐鵬照後心一槍刺死。
姚約見二人落馬,撥馬望本陣便走。
被鄧飛趕上,舉鐵鏈當頭一下,把姚約連盔透頂,打個粉碎。
盧先鋒驅兵掩殺,北兵大敗,殺死四五千人。
北軍退十里下寨。
我兵得勝進城。
衆軍卒把孫安綁縛解來。
盧俊義親釋其縛,待以厚禮。
勸孫安歸順天朝。
孫安見盧先鋒如此意氣,情願降順。
孫安對盧先鋒說道:'城外尚有七員將佐,軍馬一萬五千。
容孫某出城招他來降。
'盧先鋒坦然無疑,放孫安出城。
孫安單騎到北寨,說降七將,都來參見盧先鋒。
盧先鋒大喜,置酒管待。
孫安說:'某與喬道清同領兵離威勝,喬道清往救壺關。
此人素有妖術,恐宋先鋒處罹其荼毒。
喬道清與孫某同鄉。
孫某感將軍厚恩,願往壺關探聽消息,說喬道清歸順。
'盧先鋒依允。
遂令小弟領孫安同來報捷。
盧先鋒令宣贊、郝思文、呂方、郭盛管領兵馬二萬,鎮守晉寧。
盧先鋒統領其餘將佐,兵馬二萬,望汾陽進徵。
戴某昨日於晉寧起程,替孫安也作起神行法。
今日於路,已聞得兄長兵圍昭德,喬道清被困。
比及到城外,又知兄長大兵進城。
特來參見哥哥。
孫安見在府門外伺候。

宋江大喜,令戴宗引孫安進見。
戴宗遵令,領孫安入府,上前參見。
宋江看孫安軒昂魁偉,一表非俗,下階迎接。
孫安納頭便拜道:“孫某抗拒大兵,罪該萬死。
”宋江答拜不迭,道:“將軍反邪歸正,與宋某同滅田虎。
回朝報奏朝廷,自當錄用。
”孫安拜謝起立。
宋先鋒命坐,置酒管待。
孫安道:“喬道清妖術利害,今幸公孫先生解破。
”宋江道:“公孫一清欲降服他,授以正法。
今圍困三四日,尚未有降意。
”孫安道:“此人與孫某最厚,當說他來降。
”當下宋先鋒令戴宗同孫安出北門,到公孫勝寨中。
相見已畢,戴宗、孫安將來意備細對公孫勝說了。
一清大喜,即令孫安入嶺尋覓喬道清。
孫安領命,單騎上嶺。
卻說喬道清與費珍、薛燦,與十五六個軍士,藏匿在神農廟裏,與本廟道人,借索些粗糲充飢。
這廟裏止有三個道人,被喬道清等將他累月募化積下的飯來都吃盡了。
又見他人衆,只得忍氣吞聲。
是日喬道清聽得城中吶喊,便出廟登高崖瞭望。
見城外兵已解圍,門內有人馬出入。
知宋兵已是入城。
正在嗟嘆,忽見崖畔樹林中,走出一個樵者,腰插柯斧,將扁擔做個柺杖,一步步捉腳兒走上崖來,口中念着個歌兒道:
“上山如挽舟,下山如順流。
挽舟常自戒,順流常自繇。
我今上山者,預爲下山謀。

喬道清聽了這六句樵歌,心中頗覺恍然,便問道:“你知城中消息私?”樵叟道:“金鼎、黃鉞殺了副將葉聲,已將城池歸順宋朝。
宋江兵不血刃,得了昭德。
”喬道清道:“原來如此。
”那樵者說罷,轉過石崖,望山坡後去了。
喬道清又見一人一騎,尋路上嶺,漸近廟前。
喬道清下崖觀看,吃了一驚。
原來是殿帥孫安。
”他爲何便到此處?”孫安下馬,上前敘禮畢。
喬道清忙問:“殿帥領兵往晉寧,爲何獨自到此?嶺下有許多軍馬,如何不攔當?”孫安道:“好教兄長得知。
”喬道清見孫安不稱國師,已有三分疑慮。
孫安道:“且到廟中,細細備述。
”二人進廟。
費珍、薛燦都來相見畢。
孫安方把在晉寧被獲投降的事說了一遍。
喬道淆默然無語。
孫安道:“兄長休要狐疑。
宋先鋒等十分義氣。
我等投在麾下,歸順天朝,後來亦得個結果。
孫某此來,特爲兄長。
兄長往時,曾訪羅真人否?”喬道清忙問:“你如何知道?”孫安道:“羅真人不接見兄長,令童子傳命,說你後來'遇德魔降'。
這句話有麼?”喬道清連忙答道:“有,有。
”孫安道:“破兄長法的這個人,你認得麼?”喬道清道:“他是我對頭。
只知他是宋軍中人,卻不知道他的來歷。
”孫安道:“則他便是羅真人徒弟,叫做公孫勝,宋先鋒的副軍師。
這句法語,也是他對小弟說的。
此城叫做昭德。
兄長法破,可不是合了'遇德魔降'的說話?公孫勝專爲真人法旨,要點化你同歸正道,所以將兵馬圍困,不上山來擒捉。
他既法可以勝你,他若要害你,此又何難。
兄長不可執迷。
”喬道清言下大悟。
遂同孫安帶領費珍、薛燦下嶺,到公孫勝軍前。
孫安先入營報知。
公孫勝出寨迎接。
喬道清入寨,拜伏請罪道:“蒙法師仁愛,爲喬某一人,致勞大軍,喬某之罪益深。
”公孫勝大喜,答拜不迭,以賓禮相待。
喬道清見公孫勝如此意氣,便道:“喬某有眼不識好人。
今日得侍法師左右,平生有幸。
”公孫勝傳令解圍。
樊瑞等衆將,四面拔寨都起。
公孫勝率領喬道清、費珍、薛燦入城,參見宋先鋒。
宋江以禮相待,用好言撫慰。
喬道清見宋江謙和,愈加欽服。
少頃,樊瑞、單廷珪、魏定國、林沖、張清都到。
宋江傳令,將軍馬盡數收入城中屯住。
當下宋江置酒慶賀。
席間公孫勝對喬道清說:“足下這法,上等不比諸佛菩薩累劫修來,證入虛空三昧,自在神通;中等不比蓬萊三十六洞真仙,準幾十年抽添水火,換髓移筋,方得超形度世,遊戲造化。
你不過憑着符咒,襲取一時,盜竊天地之精英,假借鬼神之運用。
在佛家謂之金剛禪邪法,在仙家謂之幻術。
若認此法便可超凡入聖,豈非毫釐千里之謬!”喬道清聽罷,似夢方覺。
當下拜公孫勝爲師。
宋江等聽公孫勝說的明白玄妙,都稱讚公孫勝的神功道德。
當日酒散,一宿無話。
次日,宋江令蕭讓寫表申奏朝廷,得了晉寧、昭德二府。
寫書申呈宿太尉報捷。
其衛州、晉寧、昭德、蓋州、陵川、高平六府州縣缺的官,乞太尉擇賢能堪任的,奏請速補,更替將領徵進。
當下蕭讓書寫停當。
宋江令戴宗齎捧,即日起程。
戴宗遵令,拴縛行囊包裹,齎捧表文書札,選個輕捷軍士跟隨。
辭別宋先鋒,作起神行法,鎰日便到東京。
先往宿太尉府中,呈遞書札。
恰遇宿太尉在府。
戴宗在府前尋得個本府楊虞候,先送了些人事銀兩,然後把書札相煩轉達太尉。
楊虞候接書入府。
少頃,楊虞候出來喚道:“太尉有鈞旨,呼喚頭領。
”戴宗跟隨虞候進府。
只見太尉正在廳上坐地,拆書觀看。
戴宗上前參見。
太尉道:“正在緊要的時節,來的恁般湊巧!前日正被蔡京、童貫、高俅在天子面前,劾奏你的哥哥宋先鋒,覆軍殺將,喪師辱國,大肆誹謗。
欲皇上加罪。
天子猶豫不決。
卻被右正言陳瓘,上疏劾蔡京、童貫、高俅誣陷忠良,排擠善類,說汝等兵馬已渡壺關險隘,乞治蔡京等欺妄之罪。
以此忤了蔡太師,尋他罪過。
昨日奏過天子說:'陳瓘撰尊堯錄,他尊神宗爲堯,即寓訕陛下之意。
乞治陳瓘訕上之罪。
'幸的天子不即加罪。
今日得汝報捷,不但陳瓘有顏,連我也放下許多憂悶。
明日早朝,我將汝奏捷表文上達。
”戴宗再拜稱謝,出府覓個寓所,安歇聽候,不在話下。
且說宿太尉次日早朝入內。
道君皇帝在文德殿朝見文武。
宿太尉拜舞山呼畢,將宋江捷表奏聞,說:“宋江等征討田虎,前後共克復六府州縣。
今差人齎捧捷表上聞。
”天子龍顏欣悅。
宿元景又奏道:“正言陳瓘撰尊堯錄,以先帝神宗爲堯,陛下爲舜。
尊堯何得爲罪?陳瓘素剛正不屈,遇事敢言,素有膽略。
乞陛下加封陳瓘官爵。
敕陳瓘到河北監督兵馬,必成大功。
”天子准奏。
隨即降旨:陳瓘於原官上加升樞密院同知,着他爲安撫,統領御營軍馬二萬,前往宋江軍膠督戰,並齎賞賜銀兩,犒勞將佐軍卒。
當下朝散,宿太尉回到私第,喚戴宗打發回書。
戴宗已知有了聖旨,拜辭宿太尉,離了東京。
作起神行法,次日已到昭德城中。
往返東京,剛剛四日。
宋江正在整點兵馬,商議進徵,見戴宗回來,忙問奏聞消息。
戴宗將宿太尉回書呈上。
宋江拆開看罷,將書中備細,一一對衆頭領說知。
衆人都道:“難得陳安撫恁般肝膽!我們也不枉在這裏出力。
”宋江傳令,待接了敕旨,然後進徵。
衆針遵令,在城屯住,不在話下。
卻說昭德城北潞城縣,是本府屬縣。
城中守將池方,探知喬道清圍困時,便星夜差人到威勝田虎處申報告急。
田虎手下僞省院官,接了潞城池方告急申文,正欲奏知田虎,忽報晉寧已失,御弟三大王田彪,止逃得性命到此。
說還未畢,恰好田彪已到。
田彪同省院官入內拜見田虎。
田彪放聲大哭,說:“宋兵勢大,被他打破晉寧城池,殺了兒子田實。
臣止逃得性命至此。
失地喪師,臣該萬死!”說罷又哭。
那邊省院官又啓奏道:“臣適才接得潞城守將池方申文,說喬國師已被宋兵圍困,昭德危在旦夕。

田虎聞奏大驚。
會集文武衆官,右丞相太師卞祥,樞密官範權,統軍大將馬靈等,當廷商議。
”即日宋江侵奪邊界,佔了我兩座大郡,殺死衆多兵將。
喬道清已被他圍困。
汝等如何處置?”當有國舅鄔梨奏道:“主上勿憂。
臣受國恩,願部領軍馬,剋日興師,前往昭德。
務要擒獲宋江等衆,恢復原奪城池。
”那鄔梨國舅,原是威勝富戶。
鄔梨入骨好使槍棒,兩臂有千斤力氣,開的好硬弓,慣使一柄五十斤重潑風大刀。
田虎知他幼妹大有姿色,便娶來爲妻。
遂將鄔梨封爲樞密,稱做國舅。
當下鄔梨國舅又奏道:“臣幼女瓊英,近夢神人教授武藝。
覺來便是膂力過人。
不但武藝精熟,更有一件神異的手段。
手飛石子,打擊禽烏,百發百中。
近來人都稱他做'瓊矢鏃'。
臣保奏幼女爲先鋒,必獲成功。
”田虎隨即降旨,封瓊英爲郡主。
鄔梨謝恩方畢,又有統軍大將馬靈奏道:“臣願部領軍馬,往汾陽退敵。
”田虎大喜,都賜金印虎牌,賞賜明珠珍寶。
鄔梨、馬靈各撥兵三萬,速便起兵前去。
不說馬靈統領偏牙將佐軍馬,望汾陽進發,且說鄔梨國舅領了王旨兵符,下教場挑選兵馬三萬,整頓刀槍弓箭,一應器械,歸第領了女將瓊英,爲前部先鋒,入內辭別田虎,擺佈起身。
瓊英女領父命,統領軍馬,逕奔昭德來。
只因這女將出徵,有分教:貞烈女報不共戴天之仇,英雄將成琴琴伉儷之好。
畢竟不知女將軍怎生搦戰?且聽下回分解。
暂无
暂无
暂无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4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