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论
天者。
旋也。
均也。
积阳为刚。
其体回旋。
羣生之所大仰。
北堂书钞天部。
太平御览天部
杨雄非浑天而作盖天圆。
其盖左转。
日月星辰随而东西。
桓谭难之。
雄不解。
此盖天者。
复难知也。
太平御览天部
元气皓大则称皓天。
皓天。
元气也。
皓然而已。
无他物也。
太平御览天部
儒家立浑天。
以追天形。
从车轮焉。
周髀立天(案天上应有葢字。
)言天气循边而行。
从磨石焉。
斗极。
天之中也。
言天者必拟之人。
故自脐以下。
人之阴也。
自极以北。
天之阴也。
所以立天地者。
水也。
成天地者。
气也。
水土之气升而为天。
(案水土句又见初学记天部。
)天者。
君也。
夫地有形而天无体。
譬如灰焉。
烟在上。
灰在下也。
浑天说天。
言天如车轮。
而日月旦从上过。
夜从下过。
故得出卯入酉。
或以斗极难之。
故作盖天。
言天左转。
日月不行。
皆缘边为道。
就浑天之说。
则斗极不正。
若用盖天。
则日月出入不定。
夫天。
元气也。
皓然而已。
无他物焉。
太平御览天部
自极以南。
天之阳。
自极以北。
天之阴。
北堂书钞天部
北极。
天之中。
阳气之北极也。
极南为太阳。
极北为太阴。
太阴则无光。
太阳则能照。
故为昏明寒暑之极也。
史记天官书索隐。
北堂书钞天部
日者。
太阳之精也。
夏则阳盛阴衰。
故昼长夜短。
冬则阴盛阳衰。
故昼短夜长。
气之引也。
行阴阳之道长。
故出入卯酉之北。
行阴阳之道短。
故出入卯酉之南。
春秋阴阳等。
故日行中平。
昼夜等也。
太平御览天部
月。
水之精。
潮有大小。
月有亏盈。
北堂书钞天部
上弦月从下侵。
北堂书钞天部
日月之□为星辰。
星辰。
辰生於地。
太平御览天部
京房说月与星。
至阴也。
有形无光。
日照之乃光。
如以影照日而有影见。
艺文类聚天部
星者。
元气之英也。
汉水之精也。
气发而升。
精华上浮。
宛转随流。
名之曰天河。
一曰云汉。
众星出焉。
诗小雅正义。
北堂书钞天部。
太平御览天部
星。
元气之精。
日精也。
二十八宿。
度数有数。
故谓恒星。
太平御览天部
斗极所以成寒暑。
北堂书钞天部
岁行一次谓之岁星。
则十二岁而星一周天也。
史记天官书索隐
岂有太乙之君坐于庶人之座。
魁罡之神存于匹妇之室。
意林
风者。
阴阳乱气激。
(案文选风赋注引作击。
)发而起者也。
犹人之内气。
因喜怒哀乐激越而发也。
故春气温。
其风温以和。
喜风也。
夏气盛。
其风熛以怒。
怒风也。
秋风劲。
其风淸以直。
淸风也。
冬气□。
其风惨以烈。
固风也。
此四正之风也。
又有四维之风。
东北明庶。
庶物出幽入明也。
东南融风。
以道以长也。
西南淸和。
万物备成也。
西北不周。
方潜藏也。
此八风者。
方土异气。
疾徐不同。
和平则顺。
违逆则凶。
非有使之者也。
气积自然。
怒则飞沙扬砾。
发屋拔树。
喜则不摇枝动草。
顺物布气。
天下之性。
自然之理也。
太平御览天部。
事类赋天部注
积风成雷。
北堂书钞天部。
初学记天部。
艺文类聚天部。
太平御览天部。
事类赋天部注
风。
淸热之气。
散为电。
北堂书钞天部。
太平御览天部(案北堂书钞引作热气散而为电。
)
轩辕。
主雷雨之神。
北堂书钞天部
云雨于是乎出。
霜雪于是乎降。
北堂书钞天部
畴昔神农始治农功。
正节气。
正寒温。
以为早晚之期。
故立历日。
艺文类聚岁时部。
事物纪原一(案事物纪原又引神农立历日。
)
正月朝四面黄气。
其岁大丰。
此黄帝用事。
土气均和。
四方并熟。
太平御览岁时部
阳盈而过。
故致旱。
艺文类聚灾异部。
太平御览咎徵部
地者。
底也。
底之言著也。
阴体下著也。
尔雅释文
地者。
卦曰坤。
其德曰母。
其神曰祗。
亦曰媪。
大而名之曰黄地祗。
小而名之曰神州。
亦曰后土。
初学记地部。
太平御览地部
其神曰祗。
祗。
成也。
百生万物备成也。
其卦为坤。
其德曰母。
地形有高下。
气有刚柔。
物有巨细。
味有甘苦。
鎭之以五岳。
积之以邱陵。
播之以四渎。
流之以四川。
盖气。
自然之体也。
地发黄泉。
周伏回转。
以生万物。
地者。
天之根本也。
形西北高而东南下。
东西长。
南北短。
其尽四海者也。
北堂书钞地理部。
太平御览地部
凡居地。
有大利而无小害者。
上地也。
初学记地理部。
太平御览地部
陆田者。
命悬于天。
人力虽修。
水旱不时。
则一年之功弃矣。
水田制之由人。
人力苟修。
则地利可尽。
意林
游浊为土。
土气合和而庶类自生。
太平御览地部
夫土地皆有形名。
而人莫察焉。
有龟龙体。
有麟凤皃。
有弓弩势。
有斗石象。
有张舒形。
有塞闭容。
有隐眞之安。
有累卵之危。
有膏英之利。
有塉埆之害。
此四形者。
气势之始终。
阴阳之所极也。
初学记地理部。
事类赋地部注
形有高下。
气有刚柔。
北堂书钞天部
炎气郁蒸。
地之张也。
秋风荡生。
地之闭也。
北堂书钞天部
定宁无不载。
广厚无不容。
北堂书钞天部
土精为石。
艺文类聚地部
石。
气之核也。
气之生石。
犹人筋络之生爪牙也。
初学记地理部
必得崐山之玉而后宝。
则荆璞无夜光之美。
必须南国之珠而后珍。
则隋侯无明月之称。
意林
所以立天地者。
水也。
夫水。
地之本也。
吐元气。
发日月。
经星辰。
皆由水而兴。
太平御览地部
九州之外。
皆水也。
余昔在会稽。
仰看南山。
见云如瀑练。
方数丈。
其声如硠礚。
须臾。
山下居民惊骇。
洪水大至。
太平御览地部
河色黄(案白帖引作黄赤象。
)者。
众川之流。
盖浊之也。
百里一小曲。
千里一曲一直矣。
水经注河水。
太平御览地部
尧世洪水。
民登木而栖。
悬釜而爨。
太平御览器物部
九州变易。
交错不同。
禹贡有梁州。
无幷州。
周官有幷州。
无梁州。
尔疋有营州。
无靑州。
汉兴。
武帝开拓三方。
立十三州。
通幷梁之数。
而增交益焉。
太平御览州郡部
买宅者先卜邻焉。
初学记居处部。
白帖。
太平御览州郡部
买邻之直。
贵于买宅。
太平御览州郡部
故人之在孕者。
总其名籍。
上之天府。
天子立金匮玉阁。
命司录以监省之。
太平御览居处部
夫齿者。
年也。
身之实也。
藏之斧凿。
调谐五味。
以安性气者。
太平御览人事部
咽喉者。
生之要孔。
太平御览人事部
肠胃。
五藏之府。
陶冶之大化也。
太平御览人事部
长人数丈。
身横十亩。
四臂共骨。
老人生角。
男女变化。
何益於贤愚耶。
意林
相者曰三亭九候。
定於一尺之面。
愚智勇怯。
形于一寸之目。
天仓金匮。
以别富贵贫贱。
意林
人含气而生。
精尽而死。
死犹澌也。
灭也。
譬如火焉。
薪尽而火灭。
则无光矣。
故灭火之余。
无遗炎矣。
人死之后。
无遗魂矣。
初学记礼部。
太平御览礼仪部
人之涉世。
譬如奕棋。
苟不尽道。
谁无死地。
但不幸耳。
意林
古者。
尊祭重神。
祭宗庙。
追养也。
祭天地。
报往也。
艺文类聚礼部
三皇贵道而尙德。
五帝先仁而后义。
三王先义而后辞。
意林
使民主养民如蚕母之养蚕。
则其用岂徒丝蚕而已哉。
太平御览资产部
语曰上不正。
下参差。
古者所以不欺其民也。
割剥富强。
以养贫弱。
何异饿耕牛乘马而饱吠犬。
弃干将而砺铅刃也。
意林
天地成岁也。
先春而后秋。
人君之治也。
先礼而后刑。
意林
奸与天地俱生。
自然之气也。
人主以政御人。
政宽则奸易禁。
政急则奸难绝。
文苑英华
威行法明。
漏呑舟之鱼。
法不明则类於细栉。
细栉则苟慝生也。
太平御览服用部
人之性如水焉。
置之圆则圆。
置之方则方。
澄之则渟而淸。
动之则流而浊。
先王知中流之易扰乱。
故随而教之。
谓其偏好者。
故立一定之法。
意林
塞一蚁孔而河决息。
施一车辖而覆乘止。
立法令者亦宜举要。
意林
秉纲而目自张。
执本而末自从。
善赏者。
赏一善而天下之善皆劝。
善罚者。
罚一恶而天下之恶皆除矣。
意林
止响以声。
逐影以形。
奸争流荡。
不知所止也。
意林
汉太宗除肉刑。
匹夫之仁也。
非天下之仁也。
不忍残人之体而忍杀人。
故曰匹夫。
意林
救婴孩之疾而不忍针艾。
更加他物。
以至死也。
今除肉刑者更众。
何异服他药也。
肉刑虽斩其足。
犹能生育也。
张苍除肉刑。
每岁所杀万计。
钟繇复肉刑。
岁生二千人也。
名肉刑者。
犹鸟兽登俎而作肉。
意林
今有弱子当陷大辟。
问其慈父。
必乞以肉刑代之。
苟可以生易死也。
有道之君。
能不以此加百姓乎。
蛇螫在手。
壮夫断其腕。
谓其虽断不死也。
意林
曹义(一作羲。
)曰絷驯驹以骖绊。
御悍马以腐索。
今制民以轻刑。
亦如此也。
意林
入粟补吏。
是卖官也。
罪人以赎。
是纵恶也。
意林
夫有公心。
必有公道。
爱己者不能不爱。
憎己者不能不憎。
民富则安鄕重家。
敬上而从教。
贫则危鄕轻家。
相聚而犯上。
饥寒切身而不行非者。
寡矣。
意林
妄进者若卵投石。
逃诛者若走赴深。
意林
吏者。
理也。
所以理万机。
(案理字北堂书钞引作助。
)平百揆也。
武士宰物。
犹使狼牧羊。
鹰养雏也。
是以人主务在审官择人。
艺文类聚职官部。
太平御览职官部羽族部
世质则官少。
时文则吏多。
有虞氏官五十。
夏后氏官一百。
殷有二百。
周有三百。
意林
国典之坠。
犹位丧也。
位之不建。
名理废也。
意林
高祖定天下。
置丞相。
以统文德。
立大司马。
以统武事。
为二府焉。
艺文类聚职官部。
广韵
但知管子借耳(案此下疑脱目字。
)于天下。
不知尧借人心而后用其耳目。
意林
构大厦者。
先择匠而后简材。
治国家者。
先择佐而后定民。
意林
在金石曰坚。
在草木曰紧。
在人曰贤。
千里一贤。
谓之比肩。
贤人为德。
体自然也。
故语曰黄金累千。
不如一贤。
艺文类聚人部。
太平御览人事部
夫淸忠之士乃千人之表。
万人之英。
得其人则事易于反手。
不得其人则难于拔筯。
太平御览人事部
龙舟整檝。
王良不能执也。
骥騄齐行。
越人不能御也。
各有所能。
意林
伊尹耕于有莘。
孰知非夏之野人。
吕尙钓于渭滨。
孰知非殷之渔者。
遇汤武文王。
然后知其非也。
意林
形之正。
不求影之直而影自直。
声之平。
不求响之和而响自和。
德之崇。
不求名之远而名自远。
意林
语曰士非玉璧。
谈者为价。
艺文类聚宝玉部
以誉取人。
则权势移于下。
而朋党之交用。
以功进士。
则有德者未必授。
而凡下之人或见任也。
君子内洗其心。
以虚受人。
外设法度。
立不易方。
今人称古多贤。
患世无人。
退不三思。
坐语一世。
岂不惑耶。
意林
公卿大夫刻石作碑。
镌石作虎。
碑虎崇伪。
陈于三衢。
妨功丧德。
异端并起。
撞亡秦之钟。
作郑卫之乐。
欲以兴治。
岂不难哉。
意林
赏不避疏贱。
罚不避亲贵。
贵有常名。
而贱不得冒。
尊有定位。
而卑不敢逾。
经之以道德。
纬之以仁义。
织之以礼法。
旣成而后用之。
谓有孝廉秀才之贡。
或千里望风承声而举。
故任实者渐消。
积虚者日长。
意林
夫欲定天下而任小人。
犹欲(案太平御览引作於。
)捕麋(案意林引作麞。
)鹿而兔苴不可得也。
(案四字从意林增。
)兔苴不能击麋鹿。
犹小人不能任大事。
意林。
太平御览资产部
赵尧。
锥钻之吏。
能探心致位丞相。
太平御览器物部
割地利己。
天下雠之。
推心及物。
天下归之。
以信接人。
天下信之。
不以信接人。
妻子疑之。
见疑妻子。
难以事君。
君子修身居位。
非利名也。
在乎仁义。
意林
人皆知涤其器。
莫知洗其心。
意林
君子审其宗而后学。
明其道而后行。
或云玄衡以善诗至宰相。
张禹以善论作帝师。
岂非儒学之荣乎。
傅子曰学以道逹荣。
不以位显。
意林
面歧路者。
有行迷之虑。
仰高山者。
有飞天之志。
或乘车马而至秦者。
所谓形异而实同也。
意林
辨上下者。
莫正乎位。
兴国家者。
莫贵乎人。
统内外者。
莫齐乎分。
宣德教者。
莫明乎学。
意林
人之学如渴而飮河。
大飮则大盈。
小飮则小盈。
大观则大见。
小观则小见。
意林
拟金人铭作口铭曰神以感通。
心由口宣。
福生有兆。
祸来有端。
情莫多妄。
口莫多言。
蚁孔溃河。
淄川倾山。
病从口入。
患自口出。
存亡之机。
开辟之术。
口与心谋。
安危之源。
枢机之发。
荣辱随焉。
意林
见虎一毛。
不见其斑。
道家笑儒者之拘。
儒者嗤道家之放。
皆不见本也。
意林
傅子曰圣人之道如天地。
诸子之异如四时。
四时相反。
天地合而通焉。
意林
夫五经则四海也。
传记则四渎也。
诸子则泾渭也。
至于百川沟洫畎浍。
苟能通阴阳之气。
逹水泉之流。
以四海为归者。
皆溢也。
北堂书钞艺文部。
太平御览学部
语曰能理乱丝。
乃可读诗。
余虽无治丝之能。
而悟闻诗之义。
太平御览学部。
艺文类聚杂文部
鲁恭王坏孔子旧宅。
得周书。
阙无冬官。
汉武购千金而莫有得者。
遂以考工记备其数。
太平御覧学部
礼者。
履也。
律也。
义同而名异。
五礼者。
吉凶军宾嘉也。
艺文类聚礼部。
太平御览礼仪部
礼云继父服齐衰。
傅子曰母舍己父。
更嫁他人。
与己父绝。
甚于两夫也。
又制服。
恐非周孔所制。
亡秦焚书以后。
俗儒造之。
意林
论语。
圣人之至教。
王者之大化。
鄕党篇则有朝廷之仪。
聘享之礼。
尧曰篇则有禅代之事。
意林
楚汉之际。
有好事者作世本。
上录黄帝。
下逮秦汉。
意林
班固汉书。
因父得成。
遂没不言彪。
殊异马迁也。
意林
吾观班固汉书。
论国体则饰主阙而抑忠臣。
敍世教则贵取容而贱直节。
述时务则谨辞章而略事实。
非良史也。
意林
夫文采之在人。
犹荣华之在草。
意林
晔若春华之并发。
馥若秋兰之俱茂。
意林
平子二京。
文章卓然。
文选西京赋注
夫虚无之谈。
(案太平御览虫豸部引作太虚元年。
误。
)尙其华藻。
无异春鼃秋蝉聒耳而已。
太平御览学部
夫论事比类。
不得其体。
虽饰以华辞。
文以美言。
无异锦绣衣掘株。
管弦乐土梗。
非其趋也。
太平御览布帛部
夫解小而引大。
了浅而伸深。
犹以牛刀割鸡。
长殳刈荠。
太平御览菜茹部
树上悬瓠。
非木实也。
背上披裘。
非脊毛也。
此似而非。
意林
经巨海者。
终年不见其涯。
测虞渊者。
终世不知其底。
故近者不可以度远也。
意林
九日养亲。
一日饿之。
岂得言孝。
饱多饥少。
固非孝乎。
谷马十日。
一日饿之。
马肥不损。
于义无伤。
不可同之一日饿母也。
意林
大孝养志。
其次养形。
养志者尽其和。
养形者不失其敬。
意林
墨子兼爱是废亲也。
知丧是忘忧也。
意林
傅子云孟轲孙卿。
若在孔门。
非唯游夏而已。
乃冉闵之徒也。
意林
闻一善言。
见一善事。
行之唯恐不及。
闻一恶言。
见一恶事。
远之唯恐不速。
意林
悬千金于市。
市人不敢取者。
分定也。
委一钱于路。
童儿争之者。
分未定也。
意林
检身止欲。
无过于蚓。
此志士所不及也。
太平御览虫豸部
范蠡字少伯。
楚三户人也。
使越灭吴。
已后乘轻舟。
游五湖。
王令人写其状。
恒朝礼之。
列仙传云徐人也。
意林
傅氏之先。
出自陶唐傅说之后。
玄字休奕。
子咸字长虞。
晋书有传。
意林
吕子义当世淸贤士。
常往友人处。
(案太平御览引作有田人性省。
)嫌其设酒食。
怀乾糒而往。
(案以上又见北堂书钞饮食部)主人荣其降。
乃盛为馔。
义出怀中乾糒。
求一杯冷水食之。
太平御览人事部飮食部
今有吕子义。
淸贤士。
为率更令。
有人就之宿。
非其度数之内。
子义燃烛。
危坐通晓。
目不转睛。
膝不移处。
太平御览人事部
吕义为太子率更令。
严毅淸高。
北堂书钞设官部
汉末有管秋阳者。
与弟及伴一人。
避乱俱行。
天雨雪。
粮绝。
谓其弟曰今不食伴。
则三人俱死。
乃与弟共杀之。
得粮。
达舍。
后遇赦无罪。
此人可谓善士乎。
孔文举曰管秋阳爱先人之遗体。
食伴无嫌也。
荀侍中难曰管秋阳贪生杀生。
岂不罪邪。
文举曰此伴非会友也。
若管仲啖鲍叔。
贡禹食王阳。
此则不可。
向所杀者。
特鸟兽而能言耳。
今有犬啮一狸。
狸啮一鹦鹉。
何足怪也。
昔重耳恋齐女而欲食狐偃。
叔敖怒楚师而欲食伍参。
贤哲之忿。
犹欲啖人。
而况遭穷者乎。
意林
积薪若山。
纵火其下。
火未及燃。
一杯之水。
尙可灭也。
及至火猛风起。
虽倾河海。
不能救也。
秦昭王是积薪而纵火其下。
始皇燃而方炽。
二世风起而怒也。
意林
秦人视山东之民。
犹猛虎之睨羣羊。
何隔惮哉。
意林
始皇远游并海。
而不免平台之变。
及葬骊山。
寻见发掘。
今有铅锡之铤。
虽欧冶百鍊。
犹不如瓦刃。
有驽钝之马。
虽造父驾之。
终不及飞兔绝景。
质钝故也。
土不可以作铁。
而可以作瓦。
意林
秦始皇起骊山之冢。
使蒙恬筑长城。
死者相属。
民歌曰生男愼勿举。
生女哺用餔。
不见长城下。
尸骸相支柱。
其寃痛如此矣。
蒙恬临死曰夫起临洮。
属辽东。
城堑万余里。
不能不绝地脉。
此固当死也。
水经注河水。
太平御览乐部
始皇冢。
令人作机弩。
有人穿者。
卽射之。
以人鱼膏作烛。
意林
汉高祖度阔而网疏。
故后世推诚而简直。
光武教一而网密。
故后世守常而礼义。
魏武纠乱以尙猛。
天下修法而贵理。
意林
光武凤翔于南阳。
燕雀化为鵷雏。
二汉之臣。
焕烂如三辰之附长天。
长平之卒。
磊落如秋草之中繁霜。
势使然也。
意林
傅子曰诸葛亮诚一时之异人也。
治国有分。
御军有法。
积功兴业。
事得其机。
入无遗刃。
出有余粮。
知蜀本弱而危。
故持重以鎭之。
若姜维欲速立其功。
勇而无决也。
意林
我欲战而彼不欲战者。
我鼓而进之。
若山崩河溢。
当其冲者摧。
値其锋者破。
所谓疾雷不暇掩耳。
则又谁御之。
意林
吴起吮疮者之脓。
积恩以感下也。
史记云吴起吮痈。
昼战目相见。
夜战耳相闻。
得利同势。
失利相救。
意林
汉末黄门张让段珪等于灵帝幄后相对泣。
帝惊问尙复几时哉。
于是大收诸党。
太平御览服用部
黄巾被服纯黄。
不将尺兵。
肩长衣。
翔行舒步。
所至郡县无不从。
是日天大黄。
汉书五行志注
世传有夫死而妇许不嫁者。
誓以绣衣襚以衣尸。
纳诸棺焉。
后三年。
妇出适。
迎有日矣。
有行道人。
夜求人家宿。
晨向主人语妇约之辞。
寄所誓之衣曰子到千里当逢之。
还此衣焉。
主者出门。
到所言处。
果见迎车。
具以事吿。
还其绣衣。
妇遂自经而死。
太平御览布帛部
昔燕赵之闲有三男共娶一女。
生四子后。
争讼。
廷尉奏云禽兽生子逐父。
宜以子还母。
尸三男于市。
意林
逐兔之犬。
终朝寻兔。
不失其迹。
虽见麋鹿。
不暇顾也。
意林
夫医者。
非仁爱不可托也。
非聪明理逹不可任也。
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
是以古之用医。
必选名姓之后。
其德能仁恕博爱。
其智能宣畅曲解。
能知天地神祇之次。
能明性命吉凶之数。
处虚实之分。
定逆顺之节。
原疾疹之轻重。
而量药剂之多少。
贯微逹幽。
不失细微。
如是乃谓良医。
且道家则尙冷。
以草木以冷生。
医家则尙温。
以血脉以煗通。
徒知其大趣。
不逹其细理。
不知刚柔有轻重。
节气有多少。
进退盈缩有节□也。
名医逹脉者。
求之寸口三候之闲。
则得之矣。
度节气而候温冷。
参脉理而合轻重。
量药石皆相应。
此可谓名医。
医有名而不良者。
有无名而良者。
人主之用医。
必参知而隐括之。
初学记政理部
凡病可治也。
人不可治也。
体羸性弱。
不堪药石。
或刚暴狷急。
喜怒不节。
或情欲放纵。
贪淫嗜食。
此皆良医不能加功焉。
夫君子病也。
犹可为也。
必使无病也。
不可为矣。
盖谓节其飮食。
量其多少也。
太平御览疾病部
赵简子有疾。
扁鹊诊候。
出曰疾可治也。
而必杀医焉。
以吿太子。
太子保之。
扁鹊领召而入。
入而著履登牀。
简子太怒。
便以戟追杀之。
扁鹊知简子大怒则气通。
血脉畅达也。
太平御览疾病部
谷气胜元气。
其人肥而不寿。
(案二句见太平御览人事部。
)元气胜谷气。
其人瘦而寿。
(案二句从太平御览疾病部引增。
)养性之术。
常使谷气少。
则病不生矣。
粱者。
黍稷之惣名。
(句又见太平御览谷部。
)稻者。
漑种之总名。
菽者。
众豆之惣名。
(案二句见艺文类聚谷部。
)三谷各二十种。
为六十。
疏果之实助谷。
各二十。
凡为百谷。
故诗曰播厥百谷者。
谷种。
众种之大名也。
初学记宝器部。
太平御览谷部
稼。
借耕也。
穑。
犹收也。
古今之言云尔。
稼。
农之本。
穑。
农之末。
农本轻而末重。
前缓而后急。
稼欲少。
穑欲多。
耨欲缓。
收欲速。
此良农之务。
太平御览资产部
凡种有强弱。
土有高柔。
土宜强。
高茎而疏粟。
长穗而大粒。
初学记宝器部
忿飙焚衣。
其损多矣。
覆(案意林引作推。
)甑而弃之。
所害亦多矣。
意林。
太平御览饮食部
恐不知味而唾残。
一切经音义三
听淸浊五声之和。
然后制为钟律。
取宏农宜阳县金门山竹为律管。
河内葭为灰。
可谓同气。
艺文类聚岁时部。
太平御览时序部
琹欲高张。
瑟欲下声。
文选颜延年秋胡诗注
化狐作舟。
初学记器物部
若谓黄帝后方有舟檝。
庖牺之时。
长江大海何所用之。
意林
鸿毛一羽。
在水而没者。
无势也。
黄金万钧。
在舟而浮者。
托舟之势也。
意林
夫工匠经涉河海。
为●(舟句)●(舟鹿)。
以浮大渊。
皆成乎手。
出乎圣意。
北堂书钞舟部。
艺文类聚舟车部。
太平御览舟部
指南车见周官。
亦见鬼谷子先生。
意林
给事中与高堂隆秦朗争指南车。
二子云古无此车。
记虚言耳。
先生曰争虚空言。
不及如试之效也。
言于明帝。
明帝诏使作之。
车乃成。
意林
翻车。
先生居在京师。
有地作园。
而患无水可漑。
乃作翻车。
令童儿转之。
其功百倍。
意林
金以利用。
钱以轻流。
此二物饥不可食。
意林
世富钱流。
则禁盗铸钱。
世贫钱滞。
则禁盗坏钱。
意林
夫蜘蛛之罗网。
蜂之作巢。
其巧妙矣。
而况于人乎。
故工匠之方圆规矩出乎心。
巧成于手。
非睿敏精密。
孰能著勋形。
成器用哉。
太平御览艺术部
古有阮师之刀。
天下之所宝贵也。
初阮之作刀。
受法于金精之灵。
七月庚辛。
见金人于冶监之门。
其人光色炜燿。
向神再拜。
神执其手曰子可教也。
阮致之开宴设馔而问焉。
神教以水火之齐。
五精之陶。
用阴阳之候。
取刚柔之和。
行其术三年。
作刀千七百七十口。
而丧其明。
其刀平背狭刃。
方口洪首。
截轻微不绝丝发之系。
斫坚刚无变动之异。
世不恡百金精求不可得也。
其次有苏家刀。
虽不。
(案下有阙字。
)亦一时之利器也。
次有阳纪赵靑闲。
皆不能继。
太平御览兵部
古有阮师之刀。
苏家之楯。
皆为良工利器。
时所宝贵也。
夫刀者。
身之宝也。
楯者。
身之衞也。
御难之藩墙。
守□之城池也。
太平御览兵部
幽州之骑。
冀州之刀。
劲悍之士。
文选阳给事诔注
天下之害。
莫害于女饰。
一头之饰。
盈千金之价。
婢妾之服。
亦重四海之珍。
意林
马先生。
绫机先生。
名钧字衡。
天下之名巧也。
绫机本五十纵。
五十●(聶)。
六十纵。
六十●(聶)。
先生乃易二●(聶)。
奇文异变。
因感而作。
自能成阴阳无穷也。
意林
西国胡言苏合香是兽便中。
兽便而臭。
忽闻西极兽便而香。
则不信矣。
意林
旋也。
均也。
积阳为刚。
其体回旋。
羣生之所大仰。
北堂书钞天部。
太平御览天部
杨雄非浑天而作盖天圆。
其盖左转。
日月星辰随而东西。
桓谭难之。
雄不解。
此盖天者。
复难知也。
太平御览天部
元气皓大则称皓天。
皓天。
元气也。
皓然而已。
无他物也。
太平御览天部
儒家立浑天。
以追天形。
从车轮焉。
周髀立天(案天上应有葢字。
)言天气循边而行。
从磨石焉。
斗极。
天之中也。
言天者必拟之人。
故自脐以下。
人之阴也。
自极以北。
天之阴也。
所以立天地者。
水也。
成天地者。
气也。
水土之气升而为天。
(案水土句又见初学记天部。
)天者。
君也。
夫地有形而天无体。
譬如灰焉。
烟在上。
灰在下也。
浑天说天。
言天如车轮。
而日月旦从上过。
夜从下过。
故得出卯入酉。
或以斗极难之。
故作盖天。
言天左转。
日月不行。
皆缘边为道。
就浑天之说。
则斗极不正。
若用盖天。
则日月出入不定。
夫天。
元气也。
皓然而已。
无他物焉。
太平御览天部
自极以南。
天之阳。
自极以北。
天之阴。
北堂书钞天部
北极。
天之中。
阳气之北极也。
极南为太阳。
极北为太阴。
太阴则无光。
太阳则能照。
故为昏明寒暑之极也。
史记天官书索隐。
北堂书钞天部
日者。
太阳之精也。
夏则阳盛阴衰。
故昼长夜短。
冬则阴盛阳衰。
故昼短夜长。
气之引也。
行阴阳之道长。
故出入卯酉之北。
行阴阳之道短。
故出入卯酉之南。
春秋阴阳等。
故日行中平。
昼夜等也。
太平御览天部
月。
水之精。
潮有大小。
月有亏盈。
北堂书钞天部
上弦月从下侵。
北堂书钞天部
日月之□为星辰。
星辰。
辰生於地。
太平御览天部
京房说月与星。
至阴也。
有形无光。
日照之乃光。
如以影照日而有影见。
艺文类聚天部
星者。
元气之英也。
汉水之精也。
气发而升。
精华上浮。
宛转随流。
名之曰天河。
一曰云汉。
众星出焉。
诗小雅正义。
北堂书钞天部。
太平御览天部
星。
元气之精。
日精也。
二十八宿。
度数有数。
故谓恒星。
太平御览天部
斗极所以成寒暑。
北堂书钞天部
岁行一次谓之岁星。
则十二岁而星一周天也。
史记天官书索隐
岂有太乙之君坐于庶人之座。
魁罡之神存于匹妇之室。
意林
风者。
阴阳乱气激。
(案文选风赋注引作击。
)发而起者也。
犹人之内气。
因喜怒哀乐激越而发也。
故春气温。
其风温以和。
喜风也。
夏气盛。
其风熛以怒。
怒风也。
秋风劲。
其风淸以直。
淸风也。
冬气□。
其风惨以烈。
固风也。
此四正之风也。
又有四维之风。
东北明庶。
庶物出幽入明也。
东南融风。
以道以长也。
西南淸和。
万物备成也。
西北不周。
方潜藏也。
此八风者。
方土异气。
疾徐不同。
和平则顺。
违逆则凶。
非有使之者也。
气积自然。
怒则飞沙扬砾。
发屋拔树。
喜则不摇枝动草。
顺物布气。
天下之性。
自然之理也。
太平御览天部。
事类赋天部注
积风成雷。
北堂书钞天部。
初学记天部。
艺文类聚天部。
太平御览天部。
事类赋天部注
风。
淸热之气。
散为电。
北堂书钞天部。
太平御览天部(案北堂书钞引作热气散而为电。
)
轩辕。
主雷雨之神。
北堂书钞天部
云雨于是乎出。
霜雪于是乎降。
北堂书钞天部
畴昔神农始治农功。
正节气。
正寒温。
以为早晚之期。
故立历日。
艺文类聚岁时部。
事物纪原一(案事物纪原又引神农立历日。
)
正月朝四面黄气。
其岁大丰。
此黄帝用事。
土气均和。
四方并熟。
太平御览岁时部
阳盈而过。
故致旱。
艺文类聚灾异部。
太平御览咎徵部
地者。
底也。
底之言著也。
阴体下著也。
尔雅释文
地者。
卦曰坤。
其德曰母。
其神曰祗。
亦曰媪。
大而名之曰黄地祗。
小而名之曰神州。
亦曰后土。
初学记地部。
太平御览地部
其神曰祗。
祗。
成也。
百生万物备成也。
其卦为坤。
其德曰母。
地形有高下。
气有刚柔。
物有巨细。
味有甘苦。
鎭之以五岳。
积之以邱陵。
播之以四渎。
流之以四川。
盖气。
自然之体也。
地发黄泉。
周伏回转。
以生万物。
地者。
天之根本也。
形西北高而东南下。
东西长。
南北短。
其尽四海者也。
北堂书钞地理部。
太平御览地部
凡居地。
有大利而无小害者。
上地也。
初学记地理部。
太平御览地部
陆田者。
命悬于天。
人力虽修。
水旱不时。
则一年之功弃矣。
水田制之由人。
人力苟修。
则地利可尽。
意林
游浊为土。
土气合和而庶类自生。
太平御览地部
夫土地皆有形名。
而人莫察焉。
有龟龙体。
有麟凤皃。
有弓弩势。
有斗石象。
有张舒形。
有塞闭容。
有隐眞之安。
有累卵之危。
有膏英之利。
有塉埆之害。
此四形者。
气势之始终。
阴阳之所极也。
初学记地理部。
事类赋地部注
形有高下。
气有刚柔。
北堂书钞天部
炎气郁蒸。
地之张也。
秋风荡生。
地之闭也。
北堂书钞天部
定宁无不载。
广厚无不容。
北堂书钞天部
土精为石。
艺文类聚地部
石。
气之核也。
气之生石。
犹人筋络之生爪牙也。
初学记地理部
必得崐山之玉而后宝。
则荆璞无夜光之美。
必须南国之珠而后珍。
则隋侯无明月之称。
意林
所以立天地者。
水也。
夫水。
地之本也。
吐元气。
发日月。
经星辰。
皆由水而兴。
太平御览地部
九州之外。
皆水也。
余昔在会稽。
仰看南山。
见云如瀑练。
方数丈。
其声如硠礚。
须臾。
山下居民惊骇。
洪水大至。
太平御览地部
河色黄(案白帖引作黄赤象。
)者。
众川之流。
盖浊之也。
百里一小曲。
千里一曲一直矣。
水经注河水。
太平御览地部
尧世洪水。
民登木而栖。
悬釜而爨。
太平御览器物部
九州变易。
交错不同。
禹贡有梁州。
无幷州。
周官有幷州。
无梁州。
尔疋有营州。
无靑州。
汉兴。
武帝开拓三方。
立十三州。
通幷梁之数。
而增交益焉。
太平御览州郡部
买宅者先卜邻焉。
初学记居处部。
白帖。
太平御览州郡部
买邻之直。
贵于买宅。
太平御览州郡部
故人之在孕者。
总其名籍。
上之天府。
天子立金匮玉阁。
命司录以监省之。
太平御览居处部
夫齿者。
年也。
身之实也。
藏之斧凿。
调谐五味。
以安性气者。
太平御览人事部
咽喉者。
生之要孔。
太平御览人事部
肠胃。
五藏之府。
陶冶之大化也。
太平御览人事部
长人数丈。
身横十亩。
四臂共骨。
老人生角。
男女变化。
何益於贤愚耶。
意林
相者曰三亭九候。
定於一尺之面。
愚智勇怯。
形于一寸之目。
天仓金匮。
以别富贵贫贱。
意林
人含气而生。
精尽而死。
死犹澌也。
灭也。
譬如火焉。
薪尽而火灭。
则无光矣。
故灭火之余。
无遗炎矣。
人死之后。
无遗魂矣。
初学记礼部。
太平御览礼仪部
人之涉世。
譬如奕棋。
苟不尽道。
谁无死地。
但不幸耳。
意林
古者。
尊祭重神。
祭宗庙。
追养也。
祭天地。
报往也。
艺文类聚礼部
三皇贵道而尙德。
五帝先仁而后义。
三王先义而后辞。
意林
使民主养民如蚕母之养蚕。
则其用岂徒丝蚕而已哉。
太平御览资产部
语曰上不正。
下参差。
古者所以不欺其民也。
割剥富强。
以养贫弱。
何异饿耕牛乘马而饱吠犬。
弃干将而砺铅刃也。
意林
天地成岁也。
先春而后秋。
人君之治也。
先礼而后刑。
意林
奸与天地俱生。
自然之气也。
人主以政御人。
政宽则奸易禁。
政急则奸难绝。
文苑英华
威行法明。
漏呑舟之鱼。
法不明则类於细栉。
细栉则苟慝生也。
太平御览服用部
人之性如水焉。
置之圆则圆。
置之方则方。
澄之则渟而淸。
动之则流而浊。
先王知中流之易扰乱。
故随而教之。
谓其偏好者。
故立一定之法。
意林
塞一蚁孔而河决息。
施一车辖而覆乘止。
立法令者亦宜举要。
意林
秉纲而目自张。
执本而末自从。
善赏者。
赏一善而天下之善皆劝。
善罚者。
罚一恶而天下之恶皆除矣。
意林
止响以声。
逐影以形。
奸争流荡。
不知所止也。
意林
汉太宗除肉刑。
匹夫之仁也。
非天下之仁也。
不忍残人之体而忍杀人。
故曰匹夫。
意林
救婴孩之疾而不忍针艾。
更加他物。
以至死也。
今除肉刑者更众。
何异服他药也。
肉刑虽斩其足。
犹能生育也。
张苍除肉刑。
每岁所杀万计。
钟繇复肉刑。
岁生二千人也。
名肉刑者。
犹鸟兽登俎而作肉。
意林
今有弱子当陷大辟。
问其慈父。
必乞以肉刑代之。
苟可以生易死也。
有道之君。
能不以此加百姓乎。
蛇螫在手。
壮夫断其腕。
谓其虽断不死也。
意林
曹义(一作羲。
)曰絷驯驹以骖绊。
御悍马以腐索。
今制民以轻刑。
亦如此也。
意林
入粟补吏。
是卖官也。
罪人以赎。
是纵恶也。
意林
夫有公心。
必有公道。
爱己者不能不爱。
憎己者不能不憎。
民富则安鄕重家。
敬上而从教。
贫则危鄕轻家。
相聚而犯上。
饥寒切身而不行非者。
寡矣。
意林
妄进者若卵投石。
逃诛者若走赴深。
意林
吏者。
理也。
所以理万机。
(案理字北堂书钞引作助。
)平百揆也。
武士宰物。
犹使狼牧羊。
鹰养雏也。
是以人主务在审官择人。
艺文类聚职官部。
太平御览职官部羽族部
世质则官少。
时文则吏多。
有虞氏官五十。
夏后氏官一百。
殷有二百。
周有三百。
意林
国典之坠。
犹位丧也。
位之不建。
名理废也。
意林
高祖定天下。
置丞相。
以统文德。
立大司马。
以统武事。
为二府焉。
艺文类聚职官部。
广韵
但知管子借耳(案此下疑脱目字。
)于天下。
不知尧借人心而后用其耳目。
意林
构大厦者。
先择匠而后简材。
治国家者。
先择佐而后定民。
意林
在金石曰坚。
在草木曰紧。
在人曰贤。
千里一贤。
谓之比肩。
贤人为德。
体自然也。
故语曰黄金累千。
不如一贤。
艺文类聚人部。
太平御览人事部
夫淸忠之士乃千人之表。
万人之英。
得其人则事易于反手。
不得其人则难于拔筯。
太平御览人事部
龙舟整檝。
王良不能执也。
骥騄齐行。
越人不能御也。
各有所能。
意林
伊尹耕于有莘。
孰知非夏之野人。
吕尙钓于渭滨。
孰知非殷之渔者。
遇汤武文王。
然后知其非也。
意林
形之正。
不求影之直而影自直。
声之平。
不求响之和而响自和。
德之崇。
不求名之远而名自远。
意林
语曰士非玉璧。
谈者为价。
艺文类聚宝玉部
以誉取人。
则权势移于下。
而朋党之交用。
以功进士。
则有德者未必授。
而凡下之人或见任也。
君子内洗其心。
以虚受人。
外设法度。
立不易方。
今人称古多贤。
患世无人。
退不三思。
坐语一世。
岂不惑耶。
意林
公卿大夫刻石作碑。
镌石作虎。
碑虎崇伪。
陈于三衢。
妨功丧德。
异端并起。
撞亡秦之钟。
作郑卫之乐。
欲以兴治。
岂不难哉。
意林
赏不避疏贱。
罚不避亲贵。
贵有常名。
而贱不得冒。
尊有定位。
而卑不敢逾。
经之以道德。
纬之以仁义。
织之以礼法。
旣成而后用之。
谓有孝廉秀才之贡。
或千里望风承声而举。
故任实者渐消。
积虚者日长。
意林
夫欲定天下而任小人。
犹欲(案太平御览引作於。
)捕麋(案意林引作麞。
)鹿而兔苴不可得也。
(案四字从意林增。
)兔苴不能击麋鹿。
犹小人不能任大事。
意林。
太平御览资产部
赵尧。
锥钻之吏。
能探心致位丞相。
太平御览器物部
割地利己。
天下雠之。
推心及物。
天下归之。
以信接人。
天下信之。
不以信接人。
妻子疑之。
见疑妻子。
难以事君。
君子修身居位。
非利名也。
在乎仁义。
意林
人皆知涤其器。
莫知洗其心。
意林
君子审其宗而后学。
明其道而后行。
或云玄衡以善诗至宰相。
张禹以善论作帝师。
岂非儒学之荣乎。
傅子曰学以道逹荣。
不以位显。
意林
面歧路者。
有行迷之虑。
仰高山者。
有飞天之志。
或乘车马而至秦者。
所谓形异而实同也。
意林
辨上下者。
莫正乎位。
兴国家者。
莫贵乎人。
统内外者。
莫齐乎分。
宣德教者。
莫明乎学。
意林
人之学如渴而飮河。
大飮则大盈。
小飮则小盈。
大观则大见。
小观则小见。
意林
拟金人铭作口铭曰神以感通。
心由口宣。
福生有兆。
祸来有端。
情莫多妄。
口莫多言。
蚁孔溃河。
淄川倾山。
病从口入。
患自口出。
存亡之机。
开辟之术。
口与心谋。
安危之源。
枢机之发。
荣辱随焉。
意林
见虎一毛。
不见其斑。
道家笑儒者之拘。
儒者嗤道家之放。
皆不见本也。
意林
傅子曰圣人之道如天地。
诸子之异如四时。
四时相反。
天地合而通焉。
意林
夫五经则四海也。
传记则四渎也。
诸子则泾渭也。
至于百川沟洫畎浍。
苟能通阴阳之气。
逹水泉之流。
以四海为归者。
皆溢也。
北堂书钞艺文部。
太平御览学部
语曰能理乱丝。
乃可读诗。
余虽无治丝之能。
而悟闻诗之义。
太平御览学部。
艺文类聚杂文部
鲁恭王坏孔子旧宅。
得周书。
阙无冬官。
汉武购千金而莫有得者。
遂以考工记备其数。
太平御覧学部
礼者。
履也。
律也。
义同而名异。
五礼者。
吉凶军宾嘉也。
艺文类聚礼部。
太平御览礼仪部
礼云继父服齐衰。
傅子曰母舍己父。
更嫁他人。
与己父绝。
甚于两夫也。
又制服。
恐非周孔所制。
亡秦焚书以后。
俗儒造之。
意林
论语。
圣人之至教。
王者之大化。
鄕党篇则有朝廷之仪。
聘享之礼。
尧曰篇则有禅代之事。
意林
楚汉之际。
有好事者作世本。
上录黄帝。
下逮秦汉。
意林
班固汉书。
因父得成。
遂没不言彪。
殊异马迁也。
意林
吾观班固汉书。
论国体则饰主阙而抑忠臣。
敍世教则贵取容而贱直节。
述时务则谨辞章而略事实。
非良史也。
意林
夫文采之在人。
犹荣华之在草。
意林
晔若春华之并发。
馥若秋兰之俱茂。
意林
平子二京。
文章卓然。
文选西京赋注
夫虚无之谈。
(案太平御览虫豸部引作太虚元年。
误。
)尙其华藻。
无异春鼃秋蝉聒耳而已。
太平御览学部
夫论事比类。
不得其体。
虽饰以华辞。
文以美言。
无异锦绣衣掘株。
管弦乐土梗。
非其趋也。
太平御览布帛部
夫解小而引大。
了浅而伸深。
犹以牛刀割鸡。
长殳刈荠。
太平御览菜茹部
树上悬瓠。
非木实也。
背上披裘。
非脊毛也。
此似而非。
意林
经巨海者。
终年不见其涯。
测虞渊者。
终世不知其底。
故近者不可以度远也。
意林
九日养亲。
一日饿之。
岂得言孝。
饱多饥少。
固非孝乎。
谷马十日。
一日饿之。
马肥不损。
于义无伤。
不可同之一日饿母也。
意林
大孝养志。
其次养形。
养志者尽其和。
养形者不失其敬。
意林
墨子兼爱是废亲也。
知丧是忘忧也。
意林
傅子云孟轲孙卿。
若在孔门。
非唯游夏而已。
乃冉闵之徒也。
意林
闻一善言。
见一善事。
行之唯恐不及。
闻一恶言。
见一恶事。
远之唯恐不速。
意林
悬千金于市。
市人不敢取者。
分定也。
委一钱于路。
童儿争之者。
分未定也。
意林
检身止欲。
无过于蚓。
此志士所不及也。
太平御览虫豸部
范蠡字少伯。
楚三户人也。
使越灭吴。
已后乘轻舟。
游五湖。
王令人写其状。
恒朝礼之。
列仙传云徐人也。
意林
傅氏之先。
出自陶唐傅说之后。
玄字休奕。
子咸字长虞。
晋书有传。
意林
吕子义当世淸贤士。
常往友人处。
(案太平御览引作有田人性省。
)嫌其设酒食。
怀乾糒而往。
(案以上又见北堂书钞饮食部)主人荣其降。
乃盛为馔。
义出怀中乾糒。
求一杯冷水食之。
太平御览人事部飮食部
今有吕子义。
淸贤士。
为率更令。
有人就之宿。
非其度数之内。
子义燃烛。
危坐通晓。
目不转睛。
膝不移处。
太平御览人事部
吕义为太子率更令。
严毅淸高。
北堂书钞设官部
汉末有管秋阳者。
与弟及伴一人。
避乱俱行。
天雨雪。
粮绝。
谓其弟曰今不食伴。
则三人俱死。
乃与弟共杀之。
得粮。
达舍。
后遇赦无罪。
此人可谓善士乎。
孔文举曰管秋阳爱先人之遗体。
食伴无嫌也。
荀侍中难曰管秋阳贪生杀生。
岂不罪邪。
文举曰此伴非会友也。
若管仲啖鲍叔。
贡禹食王阳。
此则不可。
向所杀者。
特鸟兽而能言耳。
今有犬啮一狸。
狸啮一鹦鹉。
何足怪也。
昔重耳恋齐女而欲食狐偃。
叔敖怒楚师而欲食伍参。
贤哲之忿。
犹欲啖人。
而况遭穷者乎。
意林
积薪若山。
纵火其下。
火未及燃。
一杯之水。
尙可灭也。
及至火猛风起。
虽倾河海。
不能救也。
秦昭王是积薪而纵火其下。
始皇燃而方炽。
二世风起而怒也。
意林
秦人视山东之民。
犹猛虎之睨羣羊。
何隔惮哉。
意林
始皇远游并海。
而不免平台之变。
及葬骊山。
寻见发掘。
今有铅锡之铤。
虽欧冶百鍊。
犹不如瓦刃。
有驽钝之马。
虽造父驾之。
终不及飞兔绝景。
质钝故也。
土不可以作铁。
而可以作瓦。
意林
秦始皇起骊山之冢。
使蒙恬筑长城。
死者相属。
民歌曰生男愼勿举。
生女哺用餔。
不见长城下。
尸骸相支柱。
其寃痛如此矣。
蒙恬临死曰夫起临洮。
属辽东。
城堑万余里。
不能不绝地脉。
此固当死也。
水经注河水。
太平御览乐部
始皇冢。
令人作机弩。
有人穿者。
卽射之。
以人鱼膏作烛。
意林
汉高祖度阔而网疏。
故后世推诚而简直。
光武教一而网密。
故后世守常而礼义。
魏武纠乱以尙猛。
天下修法而贵理。
意林
光武凤翔于南阳。
燕雀化为鵷雏。
二汉之臣。
焕烂如三辰之附长天。
长平之卒。
磊落如秋草之中繁霜。
势使然也。
意林
傅子曰诸葛亮诚一时之异人也。
治国有分。
御军有法。
积功兴业。
事得其机。
入无遗刃。
出有余粮。
知蜀本弱而危。
故持重以鎭之。
若姜维欲速立其功。
勇而无决也。
意林
我欲战而彼不欲战者。
我鼓而进之。
若山崩河溢。
当其冲者摧。
値其锋者破。
所谓疾雷不暇掩耳。
则又谁御之。
意林
吴起吮疮者之脓。
积恩以感下也。
史记云吴起吮痈。
昼战目相见。
夜战耳相闻。
得利同势。
失利相救。
意林
汉末黄门张让段珪等于灵帝幄后相对泣。
帝惊问尙复几时哉。
于是大收诸党。
太平御览服用部
黄巾被服纯黄。
不将尺兵。
肩长衣。
翔行舒步。
所至郡县无不从。
是日天大黄。
汉书五行志注
世传有夫死而妇许不嫁者。
誓以绣衣襚以衣尸。
纳诸棺焉。
后三年。
妇出适。
迎有日矣。
有行道人。
夜求人家宿。
晨向主人语妇约之辞。
寄所誓之衣曰子到千里当逢之。
还此衣焉。
主者出门。
到所言处。
果见迎车。
具以事吿。
还其绣衣。
妇遂自经而死。
太平御览布帛部
昔燕赵之闲有三男共娶一女。
生四子后。
争讼。
廷尉奏云禽兽生子逐父。
宜以子还母。
尸三男于市。
意林
逐兔之犬。
终朝寻兔。
不失其迹。
虽见麋鹿。
不暇顾也。
意林
夫医者。
非仁爱不可托也。
非聪明理逹不可任也。
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
是以古之用医。
必选名姓之后。
其德能仁恕博爱。
其智能宣畅曲解。
能知天地神祇之次。
能明性命吉凶之数。
处虚实之分。
定逆顺之节。
原疾疹之轻重。
而量药剂之多少。
贯微逹幽。
不失细微。
如是乃谓良医。
且道家则尙冷。
以草木以冷生。
医家则尙温。
以血脉以煗通。
徒知其大趣。
不逹其细理。
不知刚柔有轻重。
节气有多少。
进退盈缩有节□也。
名医逹脉者。
求之寸口三候之闲。
则得之矣。
度节气而候温冷。
参脉理而合轻重。
量药石皆相应。
此可谓名医。
医有名而不良者。
有无名而良者。
人主之用医。
必参知而隐括之。
初学记政理部
凡病可治也。
人不可治也。
体羸性弱。
不堪药石。
或刚暴狷急。
喜怒不节。
或情欲放纵。
贪淫嗜食。
此皆良医不能加功焉。
夫君子病也。
犹可为也。
必使无病也。
不可为矣。
盖谓节其飮食。
量其多少也。
太平御览疾病部
赵简子有疾。
扁鹊诊候。
出曰疾可治也。
而必杀医焉。
以吿太子。
太子保之。
扁鹊领召而入。
入而著履登牀。
简子太怒。
便以戟追杀之。
扁鹊知简子大怒则气通。
血脉畅达也。
太平御览疾病部
谷气胜元气。
其人肥而不寿。
(案二句见太平御览人事部。
)元气胜谷气。
其人瘦而寿。
(案二句从太平御览疾病部引增。
)养性之术。
常使谷气少。
则病不生矣。
粱者。
黍稷之惣名。
(句又见太平御览谷部。
)稻者。
漑种之总名。
菽者。
众豆之惣名。
(案二句见艺文类聚谷部。
)三谷各二十种。
为六十。
疏果之实助谷。
各二十。
凡为百谷。
故诗曰播厥百谷者。
谷种。
众种之大名也。
初学记宝器部。
太平御览谷部
稼。
借耕也。
穑。
犹收也。
古今之言云尔。
稼。
农之本。
穑。
农之末。
农本轻而末重。
前缓而后急。
稼欲少。
穑欲多。
耨欲缓。
收欲速。
此良农之务。
太平御览资产部
凡种有强弱。
土有高柔。
土宜强。
高茎而疏粟。
长穗而大粒。
初学记宝器部
忿飙焚衣。
其损多矣。
覆(案意林引作推。
)甑而弃之。
所害亦多矣。
意林。
太平御览饮食部
恐不知味而唾残。
一切经音义三
听淸浊五声之和。
然后制为钟律。
取宏农宜阳县金门山竹为律管。
河内葭为灰。
可谓同气。
艺文类聚岁时部。
太平御览时序部
琹欲高张。
瑟欲下声。
文选颜延年秋胡诗注
化狐作舟。
初学记器物部
若谓黄帝后方有舟檝。
庖牺之时。
长江大海何所用之。
意林
鸿毛一羽。
在水而没者。
无势也。
黄金万钧。
在舟而浮者。
托舟之势也。
意林
夫工匠经涉河海。
为●(舟句)●(舟鹿)。
以浮大渊。
皆成乎手。
出乎圣意。
北堂书钞舟部。
艺文类聚舟车部。
太平御览舟部
指南车见周官。
亦见鬼谷子先生。
意林
给事中与高堂隆秦朗争指南车。
二子云古无此车。
记虚言耳。
先生曰争虚空言。
不及如试之效也。
言于明帝。
明帝诏使作之。
车乃成。
意林
翻车。
先生居在京师。
有地作园。
而患无水可漑。
乃作翻车。
令童儿转之。
其功百倍。
意林
金以利用。
钱以轻流。
此二物饥不可食。
意林
世富钱流。
则禁盗铸钱。
世贫钱滞。
则禁盗坏钱。
意林
夫蜘蛛之罗网。
蜂之作巢。
其巧妙矣。
而况于人乎。
故工匠之方圆规矩出乎心。
巧成于手。
非睿敏精密。
孰能著勋形。
成器用哉。
太平御览艺术部
古有阮师之刀。
天下之所宝贵也。
初阮之作刀。
受法于金精之灵。
七月庚辛。
见金人于冶监之门。
其人光色炜燿。
向神再拜。
神执其手曰子可教也。
阮致之开宴设馔而问焉。
神教以水火之齐。
五精之陶。
用阴阳之候。
取刚柔之和。
行其术三年。
作刀千七百七十口。
而丧其明。
其刀平背狭刃。
方口洪首。
截轻微不绝丝发之系。
斫坚刚无变动之异。
世不恡百金精求不可得也。
其次有苏家刀。
虽不。
(案下有阙字。
)亦一时之利器也。
次有阳纪赵靑闲。
皆不能继。
太平御览兵部
古有阮师之刀。
苏家之楯。
皆为良工利器。
时所宝贵也。
夫刀者。
身之宝也。
楯者。
身之衞也。
御难之藩墙。
守□之城池也。
太平御览兵部
幽州之骑。
冀州之刀。
劲悍之士。
文选阳给事诔注
天下之害。
莫害于女饰。
一头之饰。
盈千金之价。
婢妾之服。
亦重四海之珍。
意林
马先生。
绫机先生。
名钧字衡。
天下之名巧也。
绫机本五十纵。
五十●(聶)。
六十纵。
六十●(聶)。
先生乃易二●(聶)。
奇文异变。
因感而作。
自能成阴阳无穷也。
意林
西国胡言苏合香是兽便中。
兽便而臭。
忽闻西极兽便而香。
则不信矣。
意林
暂无
暂无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