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吳桓王廟文
餘年十七讀吳桓王傳,心感慕焉。
後十年宰江寧,過銅井廟,有美少年像,披王者冕旒,英年奕奕。
野人曰,是桓王也。
餘欷歔拜謁,奠少牢,爲民祈福,而使祝讀文曰:
惟正值天地之睢剌,爲孤露之童牙。
初亡姑蔑之旗,便射徒林之兕。
先破虜將軍,玉璽方收,金棺遽埋,有功帝室,未享侯封。
王收斟灌之遺兵,零星一旅;就渭陽之舅氏,涕淚千行。
志在復仇,身先下士。
神亭擲戟,立杆知太史之心;金鼓開城,解甲拜子魚之坐。
鳴角以招部曲,戌衣而習春秋。
則有公瑾同年,舍道南之宅;喬公淑女,聯吉偶之歡。
自覺風流,私誇二婿;有誰旗鼓,敢鬥三軍。
江有霧以皆清,陳無堅而不破。
待豪傑如一體,用降兵如故人。
逐奉佛之笮融,功高明帝;誅妖言之於吉,識過茂陵。
起家曲阿,收兵牛渚。
廓清吳會,奄有江東。
百姓以爲龍自天來,虎憑風至,勢必山傾地坼,井堙木刊矣。
而乃望見兜鍪,陳平冠玉;再瞻談笑,子晉神仙。
三軍無雞犬之驚,千里有壺漿之獻。
氣吞魏武,避猘兒之鋒;表奏漢皇,迎許昌之駕。
蓋不逾年而大勳集矣。
不圖天意佳兵,三分已定;丹徒逐鹿,一矢相遺。
劍出匣以沙埋,日東昇而云掩。
天實爲之,非偶然也。
夫漢家之火德方衰,妖讖之黃龍已死。
王如創業,美矣君哉。
然觀其絕公路之手書,宣昭大義;問劉繇之兒子,繾綣平生。
雖神勇之非常,偏深情之若揭。
就使請隧周室,謀鼎暉臺,必非操、莽之奸邪,終見高、光之磊落也。
而說者謂坐竟垂堂,勇忘重閉,未免粗同項羽,死類諸樊。
不知伏弩軍門,亦傷劉季;深追銅馬,幾失蕭王。
成敗論人,古今同慨。
彼齊武王之沉鷙,晉悼公之雍容,俱未輕身,亦無永歲,抑有何也?
今者廟貌雖頹,風雲自在。
端坐悒悒,郎君之神采珊然;秋草茫茫,討逆之旌旗可想。
三吳士女,皆王之遺民;六代雲山,皆王之陳跡。
守土官袁枚,幼讀史書,掩卷生慕。
來瞻祠宇,雪涕沾襟。
難從隔代以執鞭,誤欲升堂而拜母。
修下士天台之表,寄將軍帳下之兒。
願安泰歷之壇,永錫編氓之福。
勿孤普淖,鑑此丹誠。
嗚呼!千載論交,王識少年之令尹;九原若作,吾從總角之英雄!
本文爲袁枚27歲時祭奠三國東吳長沙桓王孫策的一篇祭文。
暂无
暂无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4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