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影摇红 · 上元有怀
双阙中天,凤楼十二春寒浅。
去年元夜奉宸游,曾侍瑶池宴。
玉殿珠帘尽卷,拥群仙、蓬壶阆苑。
五云深处,万烛光中,揭天丝管。
驰隙流年,恍如一瞬星霜换。
今宵谁念泣孤臣,回首长安远。
可是尘缘未断,谩惆怅。
华胥梦短。
满怀幽恨,数点寒灯,几声归雁。
经历了靖康之难后,作者于次年(1128)上元之夜写了这曲感怀词。
词中回忆了去年元夜的荣幸与欢乐,对照眼前的漂泊和孤独,表现了深沉的故国之思。
上片追怀去年元宵汴京宫苑奉侍皇帝游赏之胜景。
下片写南渡后上元节冷清状况。
全词今昔遥映,盛衰哀乐对比,情景跌宕,构思巧妙。
然而,词人于北宋末世念念于宫苑豪奢,无一语深思反省,亦觉其情思狭隘,仅止怅恨而已。
上元: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十五夜称元夜、元宵。
双阙(què):指皇宫前面两边高大的城楼。
阙,古代宫庙及墓门立双柱者谓阙。
中天:天空之中。
杜甫《宿府》:“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凤楼十二:形容禁中宫殿楼观之多。
凤楼,鲍照《代陈思王京洛篇》:“凤楼十二重,四户八绮窗。
”此谓装饰华美的楼台。
宸(chén)游:帝王的巡游。
宸,北极星之所在,后借指帝王的居所,又引申指帝王。
瑶(yáo)池宴:喻指宫廷豪华宴会。
瑶池,本为古代神话传说中昆仑山上的池名,西王母居所。
西王母曾在此宴请远道而来的周穆王。
后世遂用以为典,或指仙境,或喻游冶之处,或比喻宫廷宴会等。
蓬壶阆苑(pénghúlángyuàn):蓬壶,山名,即蓬莱。
古代方士传说为仙人所居。
阆苑,仙人所居之境。
李商隐《碧城》:“阆苑有书多附鹤,女墙无处不栖鸾。
”此喻指帝王宫苑如仙境。
五云:五种颜色的云彩,古人以为祥瑞。
借指皇帝所在地。
王建《赠郭将军》:“承恩新拜上将军,当直巡更近五云。

揭(jiē)天丝管:管弦乐声响彻云霄。
揭,举。
驰隙流年:如同阳光照过空隙,喻时光极其短暂。
《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
”流年,光阴、年华。
因易逝如流水,故称。
星霜:星辰运行一年一循环,霜则每年至秋始降。
因用以指年岁,一星霜即一年。
张九龄《与弟游家园》:“星霜屡尔别,兰麝为谁幽?”
泣孤臣:泣孤臣:即孤臣哭泣。
张元干《石州慢·己酉秋吴兴舟中作》:“万里想龙沙,泣孤臣吴越。
”孤臣,流落之臣。
长安远: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夙惠》:西晋时司马睿在南方建立偏安江东的东晋王朝,他对故乡长安的陷落,颇多怀念感伤之情。
其子晋明帝只数岁,元帝(司马睿)问道:“你说长安和太阳哪一个距离我们远?”明帝回答说:“日近长安远。
”因为“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后人以“长安”指帝都。
以“长安不见”、“长安远”等为典,借指向往帝都而不得至。
尘缘:佛教认为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是污染人心、使生嗜欲的根缘。
韦应物《春月观省属城,始憩东西林精舍》:“佳士亦栖息,善身绝尘缘。
”此指思念故土的心情。

谩:通“漫”,满,广泛。
华胥(huáxū)梦:《列子·黄帝》:“(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
”这里喻指汴京往日的繁华。
宫前双阙高耸云间,宫中重重楼阁弥漫着微微的春寒。
去年上元之夜,我侍奉皇上游玩,曾陪同后妃们参与豪华盛宴。
玉殿的珠帘全都卷起,众宫女如仙女一般,簇拥着皇上漫步在仙境般的宫廷林园。
五彩祥云笼罩之中,千万灯烛辉映之间,云天之上充盈着乐声。
年华的流逝,好像快马驰过缝隙前;星移斗转,严霜再降,好像只是一眨眼问。
今夜又是上元夜,有谁还会把我这个孤臣同情惦念?回头遥望,故都汴京是如此遥远。
难道是我还没有把尘缘割断?空自悲伤,那超脱尘世的美梦如此暂短!我满怀深深的哀怨,望着那凄清的灯光,耳听到几声凄厉的归雁。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5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