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
黄云紫塞三千里,女墙西畔啼乌起。
落日万山寒,萧萧猎马还。
笳声听不得,入夜空城黑。
秋梦不归家,残灯落碎花。
落日万山寒,萧萧猎马还。
笳声听不得,入夜空城黑。
秋梦不归家,残灯落碎花。
《菩萨蛮·黄云紫塞三千里》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写的一首词。
此词上片写日落时分的边塞之景,苍劲雄浑。
下片写入夜的边城,“笳声”“空城”“残灯”,凄凉之意甚浓。
全词描绘出荒漠凄凉,肃煞萧索的情境,烘托出思乡的悲怆孤独的心情。
此词上片写日落时分的边塞之景,苍劲雄浑。
下片写入夜的边城,“笳声”“空城”“残灯”,凄凉之意甚浓。
全词描绘出荒漠凄凉,肃煞萧索的情境,烘托出思乡的悲怆孤独的心情。
菩萨蛮:词牌名,双调,四十四字。
从唐代开始有作品出现,原为女蛮国的乐曲,开元、天宝(713—756)年间传入中国。
黄云:指边塞之云。
紫塞:原指长城,此泛指边塞。
崔豹《古今注·都邑》:“秦筑长城,土色皆紫。
汉塞亦然,故称紫塞焉。
”
女墙:城墙上呈凹凸状的短墙。
出自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
萧萧:马嘶声。
茄(jīa):胡笳。
落碎花:灯花掉落。
出自戎昱《桂州腊夜》:“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
从唐代开始有作品出现,原为女蛮国的乐曲,开元、天宝(713—756)年间传入中国。
黄云:指边塞之云。
紫塞:原指长城,此泛指边塞。
崔豹《古今注·都邑》:“秦筑长城,土色皆紫。
汉塞亦然,故称紫塞焉。
”
女墙:城墙上呈凹凸状的短墙。
出自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
萧萧:马嘶声。
茄(jīa):胡笳。
落碎花:灯花掉落。
出自戎昱《桂州腊夜》:“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
莽莽几千里的边塞,女墙一路延绵。
黄昏之时,无数乌鸦的啼音滴落在城墙西畔。
夕阳收拢最后一丝光热,落入西山。
远处的群山被暮色清寒笼罩,天光暗沉下来。
此时可见猎队回归,马鸣萧萧响彻耳际。
入夜时分,便有人吹响胡笳。
秋夜瑟瑟,笳声凄凄切切不堪听。
不堪听,还生愁。
他是身处异乡的人。
愁绪会带来无端的空寂之感,遁入无尽的黑暗后又重新和着夜色将他包裹。
梦里不归家,离别有多苦,这一夜,他怕是又要彻夜不眠。
一盏残灯相伴幽怀,灯花泪水两簌簌。
黄昏之时,无数乌鸦的啼音滴落在城墙西畔。
夕阳收拢最后一丝光热,落入西山。
远处的群山被暮色清寒笼罩,天光暗沉下来。
此时可见猎队回归,马鸣萧萧响彻耳际。
入夜时分,便有人吹响胡笳。
秋夜瑟瑟,笳声凄凄切切不堪听。
不堪听,还生愁。
他是身处异乡的人。
愁绪会带来无端的空寂之感,遁入无尽的黑暗后又重新和着夜色将他包裹。
梦里不归家,离别有多苦,这一夜,他怕是又要彻夜不眠。
一盏残灯相伴幽怀,灯花泪水两簌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