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天者有三家,一曰宣夜,二曰盖天,三曰浑天,而天之正体,经无前说,马《书》、班《志》,又阙其文。
汉灵帝议郎蔡邕于朔方上书曰“论天体者三家,宣夜之学,绝无师法。
《周髀》术数具存,考验天状,多所违失。
惟浑天仅得其情,今史官所用候台铜仪,则其法也。
立八尺圆体,而具天地之形,以正黄道。
占察发敛,以行日月,以步五纬,精微深妙,百世不易之道也。
官有其器而无本书,前志亦阙而不论。
本欲寝伏仪下,思惟微意,按度成数,以著篇章。
罪恶无状,投畀有北,灰灭雨绝,势路无由。
宜问群臣,下及岩穴,知浑天之意者,使述其义”时阉官用事,邕议不行。
汉末吴人陆绩善天文,始推浑天意。
王蕃者,卢江人,吴时为中常侍,善数术,传刘洪《乾象历》。
依《乾象法》而制浑仪,立论考度曰:
前儒旧说,天地之体,状如鸟卵,天包地外,犹壳之裹黄也。
周旋无端,其形浑浑然,故曰浑天也。
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五百八十九分度之百四十五,半露地上,半在地下。
其二端谓之南极、北极。
北极出地三十六度,南极入地亦三十六度,两极相去一百八十二度半强。
绕北极径七十二度,常见不隐,谓之上规。
绕南极七十二度,常隐不见,谓之下规。
赤道带天之纮,去两极各九十一度少强。
黄道,日之所行也。
半在赤道外,半在赤道内,与赤道东交于角五少弱,西交于奎十四少强。
其出赤道外极远者,去赤道二十四度,斗二十一度是也。
其入赤道内极远者,亦二十四度,井二十五度是也。
日南至在斗二十一度,去极百一十五度少强是也。
日最南,去极最远,故景最长。
黄道斗二十一度,出辰入申,故日亦出辰入申。
日昼行地上百四十六度强,故日短。
夜行地下二百一十九度少弱,故夜长。
自南至之后,日去极稍近,故景稍短。
日昼行地上度稍多,故日稍长。
夜行地下度稍少,故夜稍短。
日所在度稍北,故日稍北,以至于夏至,日在井二十五度,去极六十七度少强,是日最北,去极最近,景最短。
黄道井二十五度,出寅入戌,故日亦出寅入戌。
日昼行地上二百一十九度少弱,故日长。
夜行地下百四十六度强,故夜短。
自夏至之后,日去极稍远,故景稍长。
日昼行地上度稍少,故日稍短。
夜行地下度稍多,故夜稍长。
日所在度稍南,故日出入稍南,以至于南至而复初焉。
斗二十一,井二十五,南北相觉四十八度。
春分日,在奎十四少强。
秋分日,在角五少弱,此黄赤二道之交中也。
去极俱九十一度少强,南北处斗二十一井二十五之中,故景居二至长短之中。
奎十四,角五,出卯入酉,故日亦出卯入酉。
日
汉灵帝议郎蔡邕于朔方上书曰“论天体者三家,宣夜之学,绝无师法。
《周髀》术数具存,考验天状,多所违失。
惟浑天仅得其情,今史官所用候台铜仪,则其法也。
立八尺圆体,而具天地之形,以正黄道。
占察发敛,以行日月,以步五纬,精微深妙,百世不易之道也。
官有其器而无本书,前志亦阙而不论。
本欲寝伏仪下,思惟微意,按度成数,以著篇章。
罪恶无状,投畀有北,灰灭雨绝,势路无由。
宜问群臣,下及岩穴,知浑天之意者,使述其义”时阉官用事,邕议不行。
汉末吴人陆绩善天文,始推浑天意。
王蕃者,卢江人,吴时为中常侍,善数术,传刘洪《乾象历》。
依《乾象法》而制浑仪,立论考度曰:
前儒旧说,天地之体,状如鸟卵,天包地外,犹壳之裹黄也。
周旋无端,其形浑浑然,故曰浑天也。
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五百八十九分度之百四十五,半露地上,半在地下。
其二端谓之南极、北极。
北极出地三十六度,南极入地亦三十六度,两极相去一百八十二度半强。
绕北极径七十二度,常见不隐,谓之上规。
绕南极七十二度,常隐不见,谓之下规。
赤道带天之纮,去两极各九十一度少强。
黄道,日之所行也。
半在赤道外,半在赤道内,与赤道东交于角五少弱,西交于奎十四少强。
其出赤道外极远者,去赤道二十四度,斗二十一度是也。
其入赤道内极远者,亦二十四度,井二十五度是也。
日南至在斗二十一度,去极百一十五度少强是也。
日最南,去极最远,故景最长。
黄道斗二十一度,出辰入申,故日亦出辰入申。
日昼行地上百四十六度强,故日短。
夜行地下二百一十九度少弱,故夜长。
自南至之后,日去极稍近,故景稍短。
日昼行地上度稍多,故日稍长。
夜行地下度稍少,故夜稍短。
日所在度稍北,故日稍北,以至于夏至,日在井二十五度,去极六十七度少强,是日最北,去极最近,景最短。
黄道井二十五度,出寅入戌,故日亦出寅入戌。
日昼行地上二百一十九度少弱,故日长。
夜行地下百四十六度强,故夜短。
自夏至之后,日去极稍远,故景稍长。
日昼行地上度稍少,故日稍短。
夜行地下度稍多,故夜稍长。
日所在度稍南,故日出入稍南,以至于南至而复初焉。
斗二十一,井二十五,南北相觉四十八度。
春分日,在奎十四少强。
秋分日,在角五少弱,此黄赤二道之交中也。
去极俱九十一度少强,南北处斗二十一井二十五之中,故景居二至长短之中。
奎十四,角五,出卯入酉,故日亦出卯入酉。
日
晋惠帝元康二年二月,天西北大裂。
按刘向说“天裂,阳不足。
地动,阴有余”是时人主拱默,妇后专制。
元康三年四月,荧惑守太微六十日。
占曰“诸侯三公谋其上,必有斩臣”一曰“天子亡国”是春,太白守毕,至是百余日。
占曰“有急令之忧”一曰“相亡。
又为边境不安”是年,镇、岁、太白三星聚于毕昴。
占曰“为兵丧。
毕昴,赵地也”后贾后陷杀太子,赵王废后,又杀之,斩张华、裴頠,遂篡位,废帝为太上皇。
天下从此遘乱连祸。
元康五年四月,有星孛于奎,至轩辕、太微,经三台、大陵。
占曰“奎为鲁,又为库兵,轩辕为后宫,太微天子廷,三台为三司,大陵有积尸死丧之事”明年,武库火,西羌反。
后五年,司空张华遇祸,贾后废死,鲁公贾谧诛。
又明年,赵王俭篡位。
于是三王兴兵讨伦,士民战死十余万人。
元康六年六月丙午夜,有枉矢自斗魁东南行。
按占曰“以乱伐乱。
北斗主执杀,出斗魁,居中执杀者不直象也”十月,太白昼见。
后赵王杀张、裴,废贾后,以理太子之冤,因自篡盗,以至屠灭。
以乱伐乱,兵丧臣强之应也。
元康九年二月,荧惑守心。
占曰“王者恶之”八月,荧惑入羽林。
占曰“禁兵大起”后二年,惠帝见废为太上皇,俄而三王起兵讨伦。
伦悉遣中军兵,相距累月。
晋惠帝永康元年三月,妖星见南方,中台星坼,太白昼见。
占曰“妖星出,天下大兵将起。
台星失常,三公忧。
太白昼见为不臣”是月,贾后杀太子,赵王伦寻废杀后及司空张华,又废帝自立。
于是三王并起,迭总大权。
永康元年五月,荧惑入南斗。
占曰“宰相死,兵大起。
斗又吴分也”是时赵王伦为相,明年篡位,三王兴师诛之。
太安二年,石冰破扬州。
永康元年八月,荧惑入箕。
占曰“人主失位,兵起”十二月,彗出牵牛之西,指天市。
占曰“牛者七政始,彗出之,改元易号之象也”天市一名天府,一名天子禖,帝座在其中。
明年,赵王篡位,改元,寻为大兵所灭。
永康二年二月,太白出西方,逆行入东井。
占曰“国失政,臣为乱”四月,彗星见齐分。
占曰“齐有兵丧”是时齐王冏起兵讨赵王伦。
伦灭,冏拥兵不朝,专权淫侈,明年诛死。
晋惠帝永宁元年,自正月至于闰月,五星互经天。
《星传》曰“日阳,君道也。
星阴,臣道也。
日出则星亡,臣不得专也。
昼而星见午上者为经天,其占为不臣,为更王。
今五星悉经天,天变所未有也”石氏说曰“辰星昼见,其国不亡,则大乱”是后台鼎方伯,互秉大权。
二帝流亡,遂至六夷强,迭据华夏,亦载籍所未有也。
永宁元年五月,太白昼见。
占同前
按刘向说“天裂,阳不足。
地动,阴有余”是时人主拱默,妇后专制。
元康三年四月,荧惑守太微六十日。
占曰“诸侯三公谋其上,必有斩臣”一曰“天子亡国”是春,太白守毕,至是百余日。
占曰“有急令之忧”一曰“相亡。
又为边境不安”是年,镇、岁、太白三星聚于毕昴。
占曰“为兵丧。
毕昴,赵地也”后贾后陷杀太子,赵王废后,又杀之,斩张华、裴頠,遂篡位,废帝为太上皇。
天下从此遘乱连祸。
元康五年四月,有星孛于奎,至轩辕、太微,经三台、大陵。
占曰“奎为鲁,又为库兵,轩辕为后宫,太微天子廷,三台为三司,大陵有积尸死丧之事”明年,武库火,西羌反。
后五年,司空张华遇祸,贾后废死,鲁公贾谧诛。
又明年,赵王俭篡位。
于是三王兴兵讨伦,士民战死十余万人。
元康六年六月丙午夜,有枉矢自斗魁东南行。
按占曰“以乱伐乱。
北斗主执杀,出斗魁,居中执杀者不直象也”十月,太白昼见。
后赵王杀张、裴,废贾后,以理太子之冤,因自篡盗,以至屠灭。
以乱伐乱,兵丧臣强之应也。
元康九年二月,荧惑守心。
占曰“王者恶之”八月,荧惑入羽林。
占曰“禁兵大起”后二年,惠帝见废为太上皇,俄而三王起兵讨伦。
伦悉遣中军兵,相距累月。
晋惠帝永康元年三月,妖星见南方,中台星坼,太白昼见。
占曰“妖星出,天下大兵将起。
台星失常,三公忧。
太白昼见为不臣”是月,贾后杀太子,赵王伦寻废杀后及司空张华,又废帝自立。
于是三王并起,迭总大权。
永康元年五月,荧惑入南斗。
占曰“宰相死,兵大起。
斗又吴分也”是时赵王伦为相,明年篡位,三王兴师诛之。
太安二年,石冰破扬州。
永康元年八月,荧惑入箕。
占曰“人主失位,兵起”十二月,彗出牵牛之西,指天市。
占曰“牛者七政始,彗出之,改元易号之象也”天市一名天府,一名天子禖,帝座在其中。
明年,赵王篡位,改元,寻为大兵所灭。
永康二年二月,太白出西方,逆行入东井。
占曰“国失政,臣为乱”四月,彗星见齐分。
占曰“齐有兵丧”是时齐王冏起兵讨赵王伦。
伦灭,冏拥兵不朝,专权淫侈,明年诛死。
晋惠帝永宁元年,自正月至于闰月,五星互经天。
《星传》曰“日阳,君道也。
星阴,臣道也。
日出则星亡,臣不得专也。
昼而星见午上者为经天,其占为不臣,为更王。
今五星悉经天,天变所未有也”石氏说曰“辰星昼见,其国不亡,则大乱”是后台鼎方伯,互秉大权。
二帝流亡,遂至六夷强,迭据华夏,亦载籍所未有也。
永宁元年五月,太白昼见。
占同前
夫体睿穷几,含灵独秀,谓之圣人,所以能君四海而役万物,使动植之类,莫不各得其所。
百姓仰之,欢若亲戚,芬若椒兰,故为旗章舆服以崇之,玉玺黄屋以尊之。
以神器之重,推之于兆民之上,自中智以降,则万物之为役者也。
性识殊品,盖有愚暴之理存焉。
见圣人利天下,谓天下可以为利。
见万物之归圣人,谓之利万物。
力争之徒,至以逐鹿方之,乱臣贼子,所以多于世也。
夫龙飞九五,配天光宅,有受命之符,天人之应。
《易》曰“河出《图》,洛出《书》,而圣人则之”符瑞之义大矣。
赫胥、燧人之前,无闻焉。
太昊帝宓牺氏,母曰华胥。
燧人之世,有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而生伏牺于成纪。
蛇身人首,有圣德。
燧人氏没,宓牺代之,受《龙图》,画八卦,所谓“河出《图》”者也。
有景龙之瑞。
炎帝神农氏,母曰女登,游于华阳,有神龙首感女登于常羊山,生炎帝。
人身牛首,有圣德,致大火之瑞。
嘉禾生,醴泉出。
黄帝轩辕氏,母曰附宝,见大电光绕北斗枢星,照郊野,感而孕。
二十五月而生黄帝于寿丘。
弱而能言,龙颜,有圣德,劾百神朝而使之。
应龙攻蚩尤,战虎、豹、熊、罴四兽之力。
以女魃止淫雨。
天下既定,圣德光被,群瑞毕臻。
有屈轶之草生于庭,佞人入朝,则草指之,是以佞人不敢进。
有景云之瑞,有赤方气与青方气相连。
赤方中有两星,青方中有一星,凡三星,皆黄色,以天清明时见于摄提,名曰景星。
黄帝黄服斋于中宫,坐于玄扈洛水之上,有凤皇集,不食生虫,不履生草,或止帝之东园,或巢于阿阁,或鸣于庭,其雄自歌,其雌自舞。
麒麟在囿,神鸟来仪。
有大蝼如羊,大螾如虹。
黄帝以土气胜,遂以土德王。
五十年秋七月庚申,天雾三日三夜,昼昏。
黄帝以问天老、力牧、容成曰“于公何如”天老曰“臣闻之,国安,其主好文,则凤凰居之。
国乱,其主好武,则凤凰去之。
今凤凰翔于东郊而乐之,其鸣音中夷则,与天相副。
以是观之,天有严教以赐帝,帝勿犯也”乃召史卜之,龟燋。
史曰“臣不能占也。
其问之圣人”帝曰“已问天老、力牧、容成矣”史北面再拜曰“龟不违圣智,故燋”雾除,游于洛水之上,见大鱼,杀五牲以醮之,天乃甚雨。
七日七夜,鱼流于海,得《图》、《书》焉。
《龙图》出河,《龟书》出洛,赤文篆字,以授轩辕。
轩辕接万神于明庭,今寒门谷口是也。
帝挚少昊氏,母曰女节,见星如虹,下流华渚,既而梦接意感,生少昊。
登帝位,有凤皇之瑞。
帝颛顼高阳氏,母曰女枢,见瑶光之星,贯月如虹,感己于幽房之宫,生颛顼于若水。
首戴干戈,有圣
百姓仰之,欢若亲戚,芬若椒兰,故为旗章舆服以崇之,玉玺黄屋以尊之。
以神器之重,推之于兆民之上,自中智以降,则万物之为役者也。
性识殊品,盖有愚暴之理存焉。
见圣人利天下,谓天下可以为利。
见万物之归圣人,谓之利万物。
力争之徒,至以逐鹿方之,乱臣贼子,所以多于世也。
夫龙飞九五,配天光宅,有受命之符,天人之应。
《易》曰“河出《图》,洛出《书》,而圣人则之”符瑞之义大矣。
赫胥、燧人之前,无闻焉。
太昊帝宓牺氏,母曰华胥。
燧人之世,有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而生伏牺于成纪。
蛇身人首,有圣德。
燧人氏没,宓牺代之,受《龙图》,画八卦,所谓“河出《图》”者也。
有景龙之瑞。
炎帝神农氏,母曰女登,游于华阳,有神龙首感女登于常羊山,生炎帝。
人身牛首,有圣德,致大火之瑞。
嘉禾生,醴泉出。
黄帝轩辕氏,母曰附宝,见大电光绕北斗枢星,照郊野,感而孕。
二十五月而生黄帝于寿丘。
弱而能言,龙颜,有圣德,劾百神朝而使之。
应龙攻蚩尤,战虎、豹、熊、罴四兽之力。
以女魃止淫雨。
天下既定,圣德光被,群瑞毕臻。
有屈轶之草生于庭,佞人入朝,则草指之,是以佞人不敢进。
有景云之瑞,有赤方气与青方气相连。
赤方中有两星,青方中有一星,凡三星,皆黄色,以天清明时见于摄提,名曰景星。
黄帝黄服斋于中宫,坐于玄扈洛水之上,有凤皇集,不食生虫,不履生草,或止帝之东园,或巢于阿阁,或鸣于庭,其雄自歌,其雌自舞。
麒麟在囿,神鸟来仪。
有大蝼如羊,大螾如虹。
黄帝以土气胜,遂以土德王。
五十年秋七月庚申,天雾三日三夜,昼昏。
黄帝以问天老、力牧、容成曰“于公何如”天老曰“臣闻之,国安,其主好文,则凤凰居之。
国乱,其主好武,则凤凰去之。
今凤凰翔于东郊而乐之,其鸣音中夷则,与天相副。
以是观之,天有严教以赐帝,帝勿犯也”乃召史卜之,龟燋。
史曰“臣不能占也。
其问之圣人”帝曰“已问天老、力牧、容成矣”史北面再拜曰“龟不违圣智,故燋”雾除,游于洛水之上,见大鱼,杀五牲以醮之,天乃甚雨。
七日七夜,鱼流于海,得《图》、《书》焉。
《龙图》出河,《龟书》出洛,赤文篆字,以授轩辕。
轩辕接万神于明庭,今寒门谷口是也。
帝挚少昊氏,母曰女节,见星如虹,下流华渚,既而梦接意感,生少昊。
登帝位,有凤皇之瑞。
帝颛顼高阳氏,母曰女枢,见瑶光之星,贯月如虹,感己于幽房之宫,生颛顼于若水。
首戴干戈,有圣
嘉禾,五谷之长,王者德盛,则二苗共秀。
于周德,三苗共穗。
于商德,同本异穟。
于夏德,异本同秀。
汉宣帝元康四年,嘉谷玄稷,降于郡国。
汉章帝元和中,嘉禾生郡国。
汉安帝延光二年六月,嘉禾生九真,百五十六本,七百六十八穗。
汉桓帝建和二年四月,嘉禾生大司农帑。
汉桓帝永康元年八月,嘉禾生魏郡。
魏文帝黄初元年,郡国三言嘉禾生。
吴孙权黄龙三年十月,会稽南始平言嘉禾生。
孙权赤乌七年秋,宛陵言嘉禾生。
晋武帝泰始八年十月,泸水胡王彭护献嘉禾。
晋武帝太康四年十二月,嘉禾生扶风雍。
太康五年七月,嘉禾生豫章南昌。
太康八年闰三月,嘉禾生东夷校尉园。
太康八年九月,嘉禾生东莱掖。
晋愍帝建兴元年八月癸亥,嘉禾生襄平县,一茎七穗。
建兴二年六月,嘉禾生平州治,三实同蒂。
建兴三年七月,嘉禾生襄平县,异体同蒂。
宋文帝元嘉二年十月,嘉禾生颍川阳翟,太守垣苗以闻。
元嘉九年三月,嘉禾生义阳,豫州刺史长沙王义欣以献。
元嘉十年八月,嘉禾生汝南苞信,豫州刺史长沙王义欣以献。
元嘉十一年八月,嘉禾一茎九穗生北汝阴,太守王玄谟以献。
元嘉二十年六月,嘉禾一茎九穗生上庸新安,梁州刺史刘道以献。
元嘉二十一年,嘉禾生新野邓县,雍州刺史萧思话以献。
元嘉二十二年六月,嘉禾生籍田,一茎九穗。
元嘉二十二年七月癸酉,嘉禾生平虏陵,徐州刺史臧质以献。
元嘉二十二年九月,嘉禾生太尉府田,太尉江夏王义恭以闻。
元嘉二十二年九月,嘉禾生扬州东耕田,刺史始兴王浚以闻。
元嘉二十二年,嘉禾生华林园,百六十穗,园丞陈袭祖以闻。
元嘉二十二年,嘉禾生颍川阳白,豫州刺史赵伯符以献。
元嘉二十三年七月乙丑,嘉禾旅生藉田,藉田令褚熙伯以闻。
元嘉二十三年七月庚午,嘉禾生丹阳椒唐里,扬州刺史始兴王浚以闻。
元嘉二十三年七月庚辰,嘉禾生醴湖屯,屯主王世宗以闻。
元嘉二十三年八月己酉,嘉禾生华林园,园丞陈袭祖以闻。
元嘉二十三年九月庚申,嘉禾生沛郡萧,征北大将军衡阳王义季以闻。
元嘉二十三年,嘉禾生江夏汝南,荆州刺史南谯王义宣以闻。
元嘉二十四年七月乙卯,嘉禾旅生华林园及景阳山,园丞梅道念以闻。
太尉江夏王义恭上表曰:
臣闻居高听卑,上帝之功。
天且弗违,圣王之德。
故能影响二仪,甄陶万有。
鉴观今古,采验图纬,未有道阙化亏,而祯物著明者也。
自皇运受终,辰曜交和,是以卉木表灵,山渊效宝。
伏惟陛下体《乾》统极,休符袭逮。
若乃凤仪西郊,龙见东邑,海酋献改缁之羽,河祗开俟清之源。
于周德,三苗共穗。
于商德,同本异穟。
于夏德,异本同秀。
汉宣帝元康四年,嘉谷玄稷,降于郡国。
汉章帝元和中,嘉禾生郡国。
汉安帝延光二年六月,嘉禾生九真,百五十六本,七百六十八穗。
汉桓帝建和二年四月,嘉禾生大司农帑。
汉桓帝永康元年八月,嘉禾生魏郡。
魏文帝黄初元年,郡国三言嘉禾生。
吴孙权黄龙三年十月,会稽南始平言嘉禾生。
孙权赤乌七年秋,宛陵言嘉禾生。
晋武帝泰始八年十月,泸水胡王彭护献嘉禾。
晋武帝太康四年十二月,嘉禾生扶风雍。
太康五年七月,嘉禾生豫章南昌。
太康八年闰三月,嘉禾生东夷校尉园。
太康八年九月,嘉禾生东莱掖。
晋愍帝建兴元年八月癸亥,嘉禾生襄平县,一茎七穗。
建兴二年六月,嘉禾生平州治,三实同蒂。
建兴三年七月,嘉禾生襄平县,异体同蒂。
宋文帝元嘉二年十月,嘉禾生颍川阳翟,太守垣苗以闻。
元嘉九年三月,嘉禾生义阳,豫州刺史长沙王义欣以献。
元嘉十年八月,嘉禾生汝南苞信,豫州刺史长沙王义欣以献。
元嘉十一年八月,嘉禾一茎九穗生北汝阴,太守王玄谟以献。
元嘉二十年六月,嘉禾一茎九穗生上庸新安,梁州刺史刘道以献。
元嘉二十一年,嘉禾生新野邓县,雍州刺史萧思话以献。
元嘉二十二年六月,嘉禾生籍田,一茎九穗。
元嘉二十二年七月癸酉,嘉禾生平虏陵,徐州刺史臧质以献。
元嘉二十二年九月,嘉禾生太尉府田,太尉江夏王义恭以闻。
元嘉二十二年九月,嘉禾生扬州东耕田,刺史始兴王浚以闻。
元嘉二十二年,嘉禾生华林园,百六十穗,园丞陈袭祖以闻。
元嘉二十二年,嘉禾生颍川阳白,豫州刺史赵伯符以献。
元嘉二十三年七月乙丑,嘉禾旅生藉田,藉田令褚熙伯以闻。
元嘉二十三年七月庚午,嘉禾生丹阳椒唐里,扬州刺史始兴王浚以闻。
元嘉二十三年七月庚辰,嘉禾生醴湖屯,屯主王世宗以闻。
元嘉二十三年八月己酉,嘉禾生华林园,园丞陈袭祖以闻。
元嘉二十三年九月庚申,嘉禾生沛郡萧,征北大将军衡阳王义季以闻。
元嘉二十三年,嘉禾生江夏汝南,荆州刺史南谯王义宣以闻。
元嘉二十四年七月乙卯,嘉禾旅生华林园及景阳山,园丞梅道念以闻。
太尉江夏王义恭上表曰:
臣闻居高听卑,上帝之功。
天且弗违,圣王之德。
故能影响二仪,甄陶万有。
鉴观今古,采验图纬,未有道阙化亏,而祯物著明者也。
自皇运受终,辰曜交和,是以卉木表灵,山渊效宝。
伏惟陛下体《乾》统极,休符袭逮。
若乃凤仪西郊,龙见东邑,海酋献改缁之羽,河祗开俟清之源。
麒麟者,仁兽也。
牡曰麒,牝曰麟。
不刳胎剖卵则至。
麇身而牛尾,狼项而一角,黄色而马足。
含仁而戴义,音中钟吕,步中规矩,不践生虫,不折生草,不食不义,不饮洿池,不入坑阱,不行罗网。
明王动静有仪则见。
牡鸣曰“逝圣”,牝鸣曰“归和”,春鸣曰“扶幼”,夏鸣曰“养绥”。
汉武帝元狩元年十月,行幸雍,祠五畤,获白麟。
汉武帝太始二年三月,获白麟。
汉章帝元和二年以来,至章和元年,凡三年,麒麟五十一见郡国。
汉安帝延光三年七月,麒麟见颍川阳翟。
延光三年八月戊子,麒麟见颍川阳翟。
延光四年正月壬午,麒麟见东郡濮阳。
汉献帝延康元年,麒麟十见郡国。
吴孙权赤乌元年八月,武昌言麒麟见。
又白麟见建业。
晋武帝泰始元年十二月,麒麟见南郡枝江。
晋武帝咸宁五年二月甲午,白麟见平原鬲县。
咸宁五年九月甲午,麒麟见河南阳城。
晋武帝太康元年四月,白麟见顿丘。
晋愍帝建兴二年九月丙戌,麒麟见襄平,州刺史崔毖以闻。
晋元帝太兴元年正月戊子,麒麟见豫章。
晋成帝咸和八年五月己巳,麒麟见辽东。
凤凰者,仁鸟也。
不刳胎剖卵则至。
或翔或集。
雄曰凤,雌曰凰。
蛇头燕颔,龟背鳖腹,鹤颈鸡喙,鸿前鱼尾,青首骈翼,鹭立而鸳鸯思。
首戴德而背负仁,项荷义而膺抱信,足履正而尾系武。
小音中钟,大音中鼓。
延颈奋翼,五光备举。
兴八风,降时雨,食有节,饮有仪,往有文,来有嘉,游必择地,饮不妄下。
其鸣,雄曰“节节”,雌曰“足足”。
晨鸣曰“发明”,昼鸣曰“上朔”,夕鸣曰“归昌”,昏鸣曰“固常”,夜鸣曰“保长”。
其乐也,徘徘徊徊,雍雍喈喈。
唯凤皇为能究万物,通天祉,象百状,达王道,率五音,成九德,备文武,正下国。
故得凤之象,一则过之,二则翔之,三则集之,四则春秋居之,五则终身居之。
汉昭帝始元三年十月,凤皇集东海,遣使祠其处。
汉宣帝本始元年五月,凤皇集胶东。
本始四年五月,凤皇集北海。
汉宣帝地节二年四月,凤皇集鲁,群鸟从之。
汉宣帝元康元年三月,凤皇集泰山、陈留。
元康四年,南郡获威凤。
汉宣帝神雀二年二月,凤皇集京师,群鸟从之以万数。
神雀四年春,凤皇集京师。
神雀四年十月,凤皇十一集杜陵。
神雀四年十二月,凤皇集上林。
汉宣帝甘露三年二月,凤皇集新蔡,群鸟四面行列,皆向凤皇立,以万数。
汉光武建武十七年十月,凤皇五,高八九尺,毛羽五采,集颍川郡,群鸟并从行列,盖地数顷,留十七日乃去。
汉章帝元和二年以来,至章和元年,凡三年,凤皇百三十九见郡国。
汉安帝延光
牡曰麒,牝曰麟。
不刳胎剖卵则至。
麇身而牛尾,狼项而一角,黄色而马足。
含仁而戴义,音中钟吕,步中规矩,不践生虫,不折生草,不食不义,不饮洿池,不入坑阱,不行罗网。
明王动静有仪则见。
牡鸣曰“逝圣”,牝鸣曰“归和”,春鸣曰“扶幼”,夏鸣曰“养绥”。
汉武帝元狩元年十月,行幸雍,祠五畤,获白麟。
汉武帝太始二年三月,获白麟。
汉章帝元和二年以来,至章和元年,凡三年,麒麟五十一见郡国。
汉安帝延光三年七月,麒麟见颍川阳翟。
延光三年八月戊子,麒麟见颍川阳翟。
延光四年正月壬午,麒麟见东郡濮阳。
汉献帝延康元年,麒麟十见郡国。
吴孙权赤乌元年八月,武昌言麒麟见。
又白麟见建业。
晋武帝泰始元年十二月,麒麟见南郡枝江。
晋武帝咸宁五年二月甲午,白麟见平原鬲县。
咸宁五年九月甲午,麒麟见河南阳城。
晋武帝太康元年四月,白麟见顿丘。
晋愍帝建兴二年九月丙戌,麒麟见襄平,州刺史崔毖以闻。
晋元帝太兴元年正月戊子,麒麟见豫章。
晋成帝咸和八年五月己巳,麒麟见辽东。
凤凰者,仁鸟也。
不刳胎剖卵则至。
或翔或集。
雄曰凤,雌曰凰。
蛇头燕颔,龟背鳖腹,鹤颈鸡喙,鸿前鱼尾,青首骈翼,鹭立而鸳鸯思。
首戴德而背负仁,项荷义而膺抱信,足履正而尾系武。
小音中钟,大音中鼓。
延颈奋翼,五光备举。
兴八风,降时雨,食有节,饮有仪,往有文,来有嘉,游必择地,饮不妄下。
其鸣,雄曰“节节”,雌曰“足足”。
晨鸣曰“发明”,昼鸣曰“上朔”,夕鸣曰“归昌”,昏鸣曰“固常”,夜鸣曰“保长”。
其乐也,徘徘徊徊,雍雍喈喈。
唯凤皇为能究万物,通天祉,象百状,达王道,率五音,成九德,备文武,正下国。
故得凤之象,一则过之,二则翔之,三则集之,四则春秋居之,五则终身居之。
汉昭帝始元三年十月,凤皇集东海,遣使祠其处。
汉宣帝本始元年五月,凤皇集胶东。
本始四年五月,凤皇集北海。
汉宣帝地节二年四月,凤皇集鲁,群鸟从之。
汉宣帝元康元年三月,凤皇集泰山、陈留。
元康四年,南郡获威凤。
汉宣帝神雀二年二月,凤皇集京师,群鸟从之以万数。
神雀四年春,凤皇集京师。
神雀四年十月,凤皇十一集杜陵。
神雀四年十二月,凤皇集上林。
汉宣帝甘露三年二月,凤皇集新蔡,群鸟四面行列,皆向凤皇立,以万数。
汉光武建武十七年十月,凤皇五,高八九尺,毛羽五采,集颍川郡,群鸟并从行列,盖地数顷,留十七日乃去。
汉章帝元和二年以来,至章和元年,凡三年,凤皇百三十九见郡国。
汉安帝延光
《五行传》曰“好战攻,轻百姓,饰城郭,侵边境,则金不从革。
谓金失其性而为灾也”又曰“言之不从,是谓不乂。
厥咎僭,厥罚恒旸,厥极忧。
时则有诗妖,时则有介虫之孽,时则有犬祸,时则有口舌之疴,时则有白眚、白祥。
惟木沴金”介虫,刘歆传以为毛虫。
金不从革:
魏世张掖石瑞,虽是晋氏之符命,而于魏为妖。
好攻战,轻百姓,饰城郭,侵边境,魏氏三祖皆有其事。
刘歆以为金石同类,石图发非常之文,此不从革之异也。
晋定大业,多敝曹氏,石瑞文“大讨曹”之应也。
魏明帝青龙中,盛修宫室,西取长安金狄,承露盘折,声闻数十里,金狄泣,于是因留霸城。
此金失其性而为异也。
吴时,历阳县有岩穿似印,咸云“石印封发,天下太平”。
孙皓天玺元年印发。
又阳羡山有石穴,长十余丈。
皓初修武昌宫,有迁都之意。
是时武昌为离宫。
班固云“离宫与城郭同占”饰城郭之谓也。
宝鼎三年,皓出东关,遣丁奉至合肥。
建衡三年,皓又大举出华里。
侵边境之谓也。
故令金失其性,卒面缚而吴亡。
晋惠帝永兴元年,成都伐长沙,每夜戈戟锋有火光如县烛。
此轻民命,好攻战,金失其性而为变也。
天戒若曰,兵犹火也,不戢将自焚。
成都不悟,终以败亡。
晋怀帝永嘉元年,项县有魏豫州刺史贾逵石碑,生金可采。
此金不从革而为变也。
五月,汲桑作乱,群寇飙起。
晋清河王覃为世子时,所佩金铃忽生起如粟者。
康王母疑不祥,毁弃之。
及后为惠帝太子,不终于位,卒为司马越所杀。
晋元帝永昌元年,甘卓将袭王敦,既而中止。
及还家,多变怪,照镜不见其头。
此金失其性而为妖也。
寻为敦所袭,遂夷灭。
石虎时,邺城凤阳门上金凤凰二头,飞入漳河。
晋海西太和中,会稽山阴县起仓,凿地得两大船,满中钱,钱皆轮文大形。
时日向莫,凿者驰以告官。
官夜遣防守甚严。
至明旦,失钱所在,唯有船存,视其状,悉有钱处。
晋安帝义熙初,东阳太守殷仲文照镜不见其头,寻亦诛剪。
占与甘同。
宋后废帝元徽四年,义熙、晋陵二郡,并有霹雳车坠地,如青石,草木燋死。
言之不从:
魏齐王嘉平初,东郡有讹言云,白马河出妖马,夜过官牧边鸣呼,众马皆应。
明日见其迹,大如斛,行数里,还入河。
楚王彪本封白马,兖州刺史令狐愚以彪有智勇,及闻此言,遂与王凌谋共立之。
遣人谓曰“天下事未可知,愿王自爱”彪答曰“知厚意”事泄,凌、愚被诛,彪赐死。
此言不从之罚也。
诗云“民之讹言,宁莫之惩”
刘禅嗣位,谯周引晋穆侯、汉灵帝命子事讥之曰“先主讳备,其训具
谓金失其性而为灾也”又曰“言之不从,是谓不乂。
厥咎僭,厥罚恒旸,厥极忧。
时则有诗妖,时则有介虫之孽,时则有犬祸,时则有口舌之疴,时则有白眚、白祥。
惟木沴金”介虫,刘歆传以为毛虫。
金不从革:
魏世张掖石瑞,虽是晋氏之符命,而于魏为妖。
好攻战,轻百姓,饰城郭,侵边境,魏氏三祖皆有其事。
刘歆以为金石同类,石图发非常之文,此不从革之异也。
晋定大业,多敝曹氏,石瑞文“大讨曹”之应也。
魏明帝青龙中,盛修宫室,西取长安金狄,承露盘折,声闻数十里,金狄泣,于是因留霸城。
此金失其性而为异也。
吴时,历阳县有岩穿似印,咸云“石印封发,天下太平”。
孙皓天玺元年印发。
又阳羡山有石穴,长十余丈。
皓初修武昌宫,有迁都之意。
是时武昌为离宫。
班固云“离宫与城郭同占”饰城郭之谓也。
宝鼎三年,皓出东关,遣丁奉至合肥。
建衡三年,皓又大举出华里。
侵边境之谓也。
故令金失其性,卒面缚而吴亡。
晋惠帝永兴元年,成都伐长沙,每夜戈戟锋有火光如县烛。
此轻民命,好攻战,金失其性而为变也。
天戒若曰,兵犹火也,不戢将自焚。
成都不悟,终以败亡。
晋怀帝永嘉元年,项县有魏豫州刺史贾逵石碑,生金可采。
此金不从革而为变也。
五月,汲桑作乱,群寇飙起。
晋清河王覃为世子时,所佩金铃忽生起如粟者。
康王母疑不祥,毁弃之。
及后为惠帝太子,不终于位,卒为司马越所杀。
晋元帝永昌元年,甘卓将袭王敦,既而中止。
及还家,多变怪,照镜不见其头。
此金失其性而为妖也。
寻为敦所袭,遂夷灭。
石虎时,邺城凤阳门上金凤凰二头,飞入漳河。
晋海西太和中,会稽山阴县起仓,凿地得两大船,满中钱,钱皆轮文大形。
时日向莫,凿者驰以告官。
官夜遣防守甚严。
至明旦,失钱所在,唯有船存,视其状,悉有钱处。
晋安帝义熙初,东阳太守殷仲文照镜不见其头,寻亦诛剪。
占与甘同。
宋后废帝元徽四年,义熙、晋陵二郡,并有霹雳车坠地,如青石,草木燋死。
言之不从:
魏齐王嘉平初,东郡有讹言云,白马河出妖马,夜过官牧边鸣呼,众马皆应。
明日见其迹,大如斛,行数里,还入河。
楚王彪本封白马,兖州刺史令狐愚以彪有智勇,及闻此言,遂与王凌谋共立之。
遣人谓曰“天下事未可知,愿王自爱”彪答曰“知厚意”事泄,凌、愚被诛,彪赐死。
此言不从之罚也。
诗云“民之讹言,宁莫之惩”
刘禅嗣位,谯周引晋穆侯、汉灵帝命子事讥之曰“先主讳备,其训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