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文房
〔元〕 ? - ? 年
辛文房,元代﹐字良史﹐西域人﹐曾官省郎。
能诗﹐与王执谦﹑杨载齐名。
有《披沙诗集》﹐已佚。
泰定元年(公元1324)官居省郎之职。
此书成于元成宗大德甲辰(公元1304),共收唐五代诗人传记二百七十八篇,传中附及一百二十,合计三百九十八人。
唐代许多诗人在旧史中无传可稽,辛氏广采资料,“游目简编,宅以史集,或求详累帙,因备先传,撰以成篇,斑斑有据,以悉全时之盛,用成一家之言”(《唐才子传·引》)其中一些史料,例如记载诗人登进士第年等,十分可贵;“传后附以论,多掎摭诗家利病,亦足以津逮艺林”(《四库全书总目》)。
辛氏虽为众多的唐代诗人立传,而其主旨却似乎在因人而品诗,重点在标其诗格,而不在考叙行迹,所以其中叙述诗人生平部分,杂采文集、笔记、小说等,而又缺乏必要的鉴辨,史实的疏误甚多。
相反,辛氏或摘取作家本人及他人诗文,或采择前人旧评,或在前人旧评基础上有所增饰,或自出新意,品评诗歌,则颇具启发性。
所以,“此书的主要价值与其说在提供诗人传记史料方面,倒不如说是在唐诗的品评方面。
”(陶敏、李一飞《隋唐五代文学史料学》)但它毕竟是唯一的一部唐代诗人传记,故历来为研究者所重视。
颀,东川人。
开元二十三年贾季邻榜进士及第。
调新乡县尉。
性疏简,厌薄世务。
慕神仙,服饵丹砂,明轻举之道,结好尘喧之外。
一时名辈,莫不重之。
工诗,发调既清,修词亦秀,杂歌咸善,玄理最长,多为放浪之语,足可震荡心神。
惜其伟材,只到黄绶。
故其论家,往往高于众作。
有集今传。
适,字达夫,一字仲武,沧州人。
少性拓落,不拘小节,耻预常科,隐迹博徒,才名便远。
后举有道,授封丘尉。
未几,哥舒翰表掌书记。
后擢谏议大夫。
负气敢言,权近侧目。
李辅国忌其才。
蜀乱,出为蜀、彭二州刺史,迁西川节度使。
还,为左散骑常侍。
永泰初卒。
适尚气节,语王霸,衮衮不厌。
遭时多难,以功名自许。
年五十,始学为诗,即工,以气质自高,多胸臆间语。
每一篇已,好事者辄传播吟玩。
尝过汴州,与李白、杜甫会,酒酣登吹台,慷慨悲歌,临风怀古,人莫测也。
中间唱和颇多。
今有诗文等二十卷,及所选至德迄大历述作者二十六人诗,为《中兴间气集》二卷,并传。
虔,郑州人,高士也。
苏许公为宰相,申以忘年之契,荐为著作郎。
尝以当世事着书八十余篇。
有告虔私撰国史者,虔苍惶焚之,坐谪十年。
玄宗爱其才,开元二十五年,为更置广文馆,虔为博士。
广文博士自虔始。
杜甫为交,有赠诗曰:"才名四十年,坐客寒无毡。
惟有苏司业,时时与酒钱。
"其穷饥轗轲,淡如也。
好琴酒篇咏,善图山水。
能书,苦无纸,于慈恩寺贮柿叶数屋,遂日就书殆遍。
尝自写其诗并画,表献之,玄宗大署其尾曰:"郑虔三绝。
"与李、杜为密友,多称郑广文。
禄山反,伪授水部员外郎,托以疾,不夺。
贼平,张通、王维并囚系,三人皆善画,崔圆使绘斋壁,因为祈解,得贬台州司户,卒。
有集行世。
千运,吴兴人。
工旧体诗,气格高古,当时士流,皆敬慕之,号为"沈四山人"。
天宝中,数应举不第,时年齿已迈,遨游襄、邓间,干谒名公。
来濮上,感怀赋诗曰:"圣朝优贤良,草泽无遗族。
人生各有命,在余胡不淑。
一生但区区,五十无寸禄。
衰落当捐弃,贫贱招谤讟。
"其时多艰,自知屯蹇,遂浩然有归欤之志,赋诗曰:"栖隐无别事,所愿离风尘,不来城邑游,礼乐拘束人。
"又曰:"如何巢与由,天子不得臣。
"遂释志,还山中别业。
尝曰:"衡门之下,可以栖迟。
有薄田园,儿稼女织,偃仰今古,自足此生。
谁能作小吏,走风尘下乎"高适赋《还山吟》赠行曰:"还山吟,天高日暮寒山深。
送君还山识君心,人生老大须恣意。
看君解作一生事,山间偃仰无不至。
石泉淙淙若风雨,桂花松子常满地。
卖药囊中应有钱,还山服药又长年。
白云劝尽杯中物,明月相随何处眠。
眠时忆同醒时意,梦魂可以相周旋。
"肃宗议备礼征致,会卒而罢。
有诗传世。
云卿,关西人。
天宝间不第,气颇难平,志亦高尚,怀嘉遯之节。
与薛据相友善。
尝流寓荆州,杜工部多有与云卿赠答之作,甚爱重之。
工诗,其体祖述沈千运,渔猎陈拾遗,词气伤怨,虽然模效才得升堂,犹未入室,然当时古调,无出其右,一时之英也。
如"虎豹不相食,哀哉人食人";又"朝亦常苦饥,暮亦常苦饥。
飘飘万里余,贫贱多是非。
少年莫远游,远游多不归";皆为当代推服。
韦应物《过广陵遇孟九赠诗》云:"高文激颓波,四海靡不传。
西施且一笑,众女安得妍。
"其才名于此可见矣。
仕终校书郎。
集今传。
云卿禀通济之才,沦吞噬之俗,栖栖南北,苦无所遇,何生之不辰也。
身处江湖,心存魏阙,犹杞国之人忧天坠,相率而逃者,匹夫之志,亦可念矣。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15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