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文房
〔元〕 ? - ? 年
辛文房,元代﹐字良史﹐西域人﹐曾官省郎。
能诗﹐与王执谦﹑杨载齐名。
有《披沙诗集》﹐已佚。
泰定元年(公元1324)官居省郎之职。
此书成于元成宗大德甲辰(公元1304),共收唐五代诗人传记二百七十八篇,传中附及一百二十,合计三百九十八人。
唐代许多诗人在旧史中无传可稽,辛氏广采资料,“游目简编,宅以史集,或求详累帙,因备先传,撰以成篇,斑斑有据,以悉全时之盛,用成一家之言”(《唐才子传·引》)其中一些史料,例如记载诗人登进士第年等,十分可贵;“传后附以论,多掎摭诗家利病,亦足以津逮艺林”(《四库全书总目》)。
辛氏虽为众多的唐代诗人立传,而其主旨却似乎在因人而品诗,重点在标其诗格,而不在考叙行迹,所以其中叙述诗人生平部分,杂采文集、笔记、小说等,而又缺乏必要的鉴辨,史实的疏误甚多。
相反,辛氏或摘取作家本人及他人诗文,或采择前人旧评,或在前人旧评基础上有所增饰,或自出新意,品评诗歌,则颇具启发性。
所以,“此书的主要价值与其说在提供诗人传记史料方面,倒不如说是在唐诗的品评方面。
”(陶敏、李一飞《隋唐五代文学史料学》)但它毕竟是唯一的一部唐代诗人传记,故历来为研究者所重视。
浩然,襄阳人。
少好节义,诗工五言。
隐鹿门山,即汉庞公栖隐处也。
四十游京师,诸名士间尝集秘省联句,浩然曰:"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众钦服。
张九龄、王维极称道之。
维待诏金銮,一旦私邀入,商较风雅,俄报玄宗临幸,浩然错愕,伏匿床下,维不敢隐,因奏闻。
帝喜曰:"朕素闻其人,而未见也。
"诏出,再拜。
帝问曰:"卿将诗来耶。
"对曰:"偶不赍。
"即命吟近作,诵至"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之句,帝慨然曰:"卿不求仕,朕何尝弃卿,奈何诬我!"因命放还南山。
后张九龄署为从事。
开元末,王昌龄游襄阳,时新病起,相见甚欢,浪情宴谑,食鲜疾动而终。
古称祢衡不遇,赵壹无禄。
观浩然磬拆谦退,才名日高,竟沦明代,终身白衣,良可悲夫!其诗文采丰茸,经纬绵密,半遵雅调,全削凡近。
所著三卷,今传。
王维画浩然像于郢州,为浩然亭。
咸通中,郑諴谓贤者名不可斥,更名曰"孟亭",今存焉。
据,荆南人。
开元十九年王维榜进士。
天宝六年,又中风雅古调科第一人。
于吏部参选,据自恃才名,请受万年录事。
流外官诉宰执,以为赤县是某等清要,据无媒,改涉县令。
后仕历司议郎,终水部郎中。
据为人骨鲠,有气魄,文章亦然。
尝自伤不得早达,造句往往追凌鲍、谢。
初好栖遁,居高山炼药。
晚岁置别业终南山下老焉。
有集今传。
甫,字子美,京兆人。
审言生闲,闲生甫。
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
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
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诏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
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数上赋颂,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
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
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
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
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
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左拾遗。
与房管为布衣交,管时败兵,又以琴客董廷兰之故罢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
"帝怒,诏三司杂问。
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
"帝解,不复问。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
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关辅饥,辄弃官去。
客秦州,负薪拾橡栗自给。
流落剑南,营草堂成都西郭浣花溪。
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不至。
会严武节度剑南西川,往依焉。
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诣其家。
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常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中衔之。
一日,欲杀甫,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者三,左右走报其母,力救得止。
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
大历中,出瞿塘,溯沅、湘以登衡山。
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暴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为设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放旷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也。
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
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
为歌诗,伤时挠弱,情不忘君,人皆怜之。
坟在岳阳。
有集六十卷,及润州刺史樊晃纂《小集》,今传。
能言者未必能行,能行者未必能言。
观李、杜二公,崎岖版荡之际,语语王霸,褒贬得失,忠孝之心,惊动千古,骚雅之妙,双振当时,兼众善于无今,集大成于往作,历世之下,想见风尘。
惜乎长辔未骋,奇才并屈,竹帛少色,徒列空言,呜呼哀哉!昔谓杜之典重,李之飘逸,神圣之际,二公造焉。
观于海者难为水,游李、杜之门者难为诗,斯言信哉!
国辅,山阴人。
开元十四年严迪榜进士,与储光羲、綦毋潜同时。
举县令,累迁集贤直学士、礼部郎中。
天宝间,坐是王鉷近亲,贬竟陵司马。
有文及诗,婉娈清楚,深宜讽咏。
乐府短章,古人有不能过也。
初至竟陵,与处士陆鸿渐游,三岁,交情至厚,谑笑永日。
又相与较定茶水之品。
临别谓羽曰:"予有襄阳太守李憕所遗白驴、乌犎牛各一头,及卢黄门所遗文槐书函一枚,此物皆己之所惜者,宜野人乘蓄,故特以相赠。
"雅意高情,一时所尚。
有酬酢之歌诗,并集传焉。
諲,永嘉人。
初隐少室下,闭门修肄,志甚勤苦,不及声利。
后应举,官到刑部员外郎。
明《易•象》,善草隶,兼画山水,诗格高古。
与李颀友善,事王维为兄,皆为诗酒丹青之契。
维赠诗云:"屏风误点惑孙郎,团扇草书惊内史。
"李颀赠曰:"小王破体闲支策,落月梨花照空壁。
诗堪记室妒风流,画与将军作勍敌。
"天宝中谢官,归故山偃仰,不复来人间矣。
有诗传世。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16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