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文房
〔元〕 ? - ? 年
辛文房,元代﹐字良史﹐西域人﹐曾官省郎。
能诗﹐与王执谦﹑杨载齐名。
有《披沙诗集》﹐已佚。
泰定元年(公元1324)官居省郎之职。
此书成于元成宗大德甲辰(公元1304),共收唐五代诗人传记二百七十八篇,传中附及一百二十,合计三百九十八人。
唐代许多诗人在旧史中无传可稽,辛氏广采资料,“游目简编,宅以史集,或求详累帙,因备先传,撰以成篇,斑斑有据,以悉全时之盛,用成一家之言”(《唐才子传·引》)其中一些史料,例如记载诗人登进士第年等,十分可贵;“传后附以论,多掎摭诗家利病,亦足以津逮艺林”(《四库全书总目》)。
辛氏虽为众多的唐代诗人立传,而其主旨却似乎在因人而品诗,重点在标其诗格,而不在考叙行迹,所以其中叙述诗人生平部分,杂采文集、笔记、小说等,而又缺乏必要的鉴辨,史实的疏误甚多。
相反,辛氏或摘取作家本人及他人诗文,或采择前人旧评,或在前人旧评基础上有所增饰,或自出新意,品评诗歌,则颇具启发性。
所以,“此书的主要价值与其说在提供诗人传记史料方面,倒不如说是在唐诗的品评方面。
”(陶敏、李一飞《隋唐五代文学史料学》)但它毕竟是唯一的一部唐代诗人传记,故历来为研究者所重视。
照邻,字升之,范阳人。
调邓王府典签,王爱重,谓人曰:"此吾之相如也。
"
后迁新都尉,婴病去官。
居太白山草阁,得方士玄明膏饵之。
会父丧,号恸,因呕,丹辄出,疾愈甚。
家贫苦,贵宦时时供衣药,乃去具茨山下,买园数十亩,疏颍水周舍,复豫为墓,偃卧其中。
自以当高宗时尚吏,己独儒;武后尚法,己独黄老;后封嵩山,屡聘贤士,己已废;着《五悲文》以自明。
手足挛缓,不起行已十年,每春归秋至,云壑烟郊,辄舆出户庭,悠然一望。
遂自伤,作《释疾文》,有云:"覆焘虽广,嗟不容乎此生;亭育虽繁,恩已绝乎斯代。
"与亲属诀,自沉颍水。
有诗文二十卷及《幽忧子》三卷行于世。
泠然,山东人。
开元五年,裴耀卿下进士,授将仕郎,守太子校书郎。
工文赋诗。
气质豪爽,当言无所回忌,乃卓荦奇才,济世之器。
惜其不大显而终。
有集今传
慎虚,嵩山人。
姿容秀拔。
九岁属文,上书,召见,拜童子郎。
开元十一年,徐征榜进士,调洛阳尉,迁夏县令。
性高古,脱略势利,啸傲风尘。
后欲卜隐庐阜,不果。
交游多山僧道侣。
为诗情幽兴远,思雅词奇,忽有所得,便惊众听。
当时东南高唱者数十人,声律婉态,无出其右,惟气骨不逮诸公。
永明已还,端可杰立江表。
善为方外之言。
夫何不永,天碎国宝,有志不就,惜哉!集今传世。
融,延陵人。
开元间仕历大理司直。
与参军殷遥、孟浩然交厚。
工为诗。
二子何、佶,纵声雅道,齐名当时,号"三包"。
有诗一卷,行世。
夫人之于学,苦心难;既苦心,成业难;成业者获名不朽,兼父子兄弟间尤难。
历观唐人,父子如三包,六窦,张碧、张瀛,顾况、非熊,章孝标、章碣,温庭筠、温宪;公孙如杜审言、杜甫,钱起、钱珝;兄弟如皇甫冉、皇甫曾,李宣古、李宣远,姚系、姚伦等;皆联玉无瑕,清尘远播。
芝兰继芳,重难改于父道;骚雅接响,庶不慊于祖风。
四难之间,挥麈之际,亦可以为美谈矣。
为,嘉兴人。
初累举不第,归山读书数年。
天宝初刘单榜进士。
王维甚称许之,尝与唱和。
初,事继母孝,有灵芝生堂下。
累官太子右庶子,时年八十余,母犹无恙,给俸禄之半。
及居忧观察使韩滉以为致仕官给禄,所以惠养老臣,不可在丧为异,唯罢春秋羊酒。
初还乡,县令谒之,为候门磬折,令坐,乃拜,里胥立庭下,既出,乃敢坐。
经县署,降马而过,举动有礼。
卒年九十六。
有集行世。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14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