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简体
繁體
登錄
中華詩詞
搜索
搜內容
搜標題
個人中心
所有
詩
詞
文
曲
賦
反饋
內容
標題
詩
詞
文
曲
賦
所有
商
周
秦
漢
三國
晉
南北朝
隋
唐
五代十國
宋
金
元
明
清
老子
〔周〕
? - ? 年
春秋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陽,或曰諡伯陽。籍貫等信息尚有爭議(籍貫苦縣厲鄉曲仁里,一說即今河南省鹿邑縣,一說為安徽省亳州市)。唐高宗乾封元年(666年)因與李唐皇室同姓而被追封爲圣祖太上玄元皇帝。其故里苦縣亦因之先後更名爲眞源縣、衞眞縣、鹿邑縣。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真偽亦尚存爭議),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辨證法,主張無爲而治,其學説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爲道祖。
作品(本站共收錄81作品)
道德經(第二十章)
唯之與阿,相去幾何?美之與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衆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
我獨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嬰兒之未孩;儡儡兮,若無所歸
衆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
我愚人之心也哉,噸噸兮!俗人昭昭,我獨昏昏
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淡兮,其若海,望兮,若無止
衆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似鄙
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道德經(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
道之爲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閱衆甫
吾何以知衆甫之狀哉?以此
道德經(第二十二章)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是以聖人抱一爲天下式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道德經(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
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孰爲此者?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故從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
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道德經(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其在道也,曰餘食贅形,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居
1
...
4
5
6
...
17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存到桌面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39s
Copyright ©2022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