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
〔周〕 ? - ? 年
春秋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陽,或曰諡伯陽。籍貫等信息尚有爭議(籍貫苦縣厲鄉曲仁里,一說即今河南省鹿邑縣,一說為安徽省亳州市)。唐高宗乾封元年(666年)因與李唐皇室同姓而被追封爲圣祖太上玄元皇帝。其故里苦縣亦因之先後更名爲眞源縣、衞眞縣、鹿邑縣。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真偽亦尚存爭議),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辨證法,主張無爲而治,其學説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爲道祖。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爲天地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爲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重爲輕根,靜爲躁君
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
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
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
是謂襲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
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
是謂要妙
知其雄,守其雌,爲天下溪
爲天下溪,常德不離
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
知其榮,守其辱,爲天下谷
爲天下谷,常德乃足
常德乃足,復歸於樸
知其白,守其黑,爲天下式
爲天下式,常德不忒
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
樸散則爲器,聖人用之,則爲官長,故大智不割
將欲取天下而爲之,吾見其不得已
天下神器,不可爲也,不可執也
爲者敗之,執者失之
是以聖人無爲,故無敗;無執,故無失
夫物或行或隨;或噓或吹;或強或羸;或載或隳
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53s
Copyright ©2022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