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燮
〔清〕 1693 - 1765 年
清江苏兴化人,「扬州八怪」之一,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
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西元一七三六年)进士。
授范县知县,为人疏放不羁,日事诗酒。
及调潍县,有政声。
「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作官前后,均居扬州,以书画营生。
恣情山水,与骚人、野衲作醉乡游。
时写丛兰瘦石于酒廊、僧壁,随手题句,观者叹绝。
工诗词,不屑作熟语,词远祖辛,近师陈,痛快淋漓,独树一帜。
善书画,擅花卉木石,尤长兰竹,写竹最多,兰石次之,间有松菊。
兰叶之妙以焦墨挥毫,藉草书中之中竖,长撇运之,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
书亦有别致,隶、楷参半,自称「六分半书」。
间亦以画法行之。
印章笔力朴古逼文、何。
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
著有《板桥全集》,手书刻之。
所作卖画润格,传颂一时。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
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苦之,坡洒然不倦。
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
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
反覆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
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一间茅屋在深山,白云半间僧半间。
白云有时行雨去,回头却羡老僧闲。
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
此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
懵懵懂懂,没没墨墨,绝不知乐在何处。
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苦茗,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径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
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告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16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