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丘明
〔周〕 前556 - 前451 年
左丘明,姜姓丘氏,名明,丘穆公呂印的後代。因其先祖曾任楚國的左史官(左史官記言,右史官記事),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稱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稱“左丘明”,後其父移居魯國並世代擔任魯國太史。 左丘明籍貫,一說爲魯國中都人,一說爲春秋末年魯國都君莊(今山東省肥城市石橫鎮東衡魚村)人,按新見《左傳精舍志》,當以後說近是。 左氏世爲魯國太史,至丘明則約與孔子(公元前551-479)同時,而年輩稍晚。他是當時著名史家、學者與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傳》、《國語》等。他品行高潔,爲孔子推崇,稱“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即與其同好惡;漢司馬遷亦稱其爲“魯君子”,且以“左丘失明,厥有《國語》”爲己著述《史記》的先型典範。 左丘明的最重要貢獻在於其所著《春秋左氏傳》與《國語》二書。左氏家族世爲太史,左丘明又與孔子一起“如周,觀書於周史”,故熟悉諸國史事,並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左傳》、《國語》對中國傳統史學影響深遠,對司馬遷的《史記》創作尤其具有重要啓發。從這個意義講,左丘明堪爲中國傳統史學的鼻祖之一。後世或稱其爲“文宗史聖”、“經臣史祖”,或譽爲“百家文字之宗、萬世古文之祖”。歷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經師;宋封瑕丘伯,改封中都伯;明封先儒,改封先賢。今山東泰安肥城市建有丘明中學以紀念其鄉先賢左丘明。
晉文公既定襄王於郟,王勞之以地,辭,請隧焉
王弗許,曰:“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規方千里,以爲甸服,以供上帝山川百神之祀,以備百姓兆民之用,以待不庭、不虞之患
其餘,以均分公、侯、伯、子、男,使各有寧宇,以順及天地,無逢其災害
先王豈有賴焉?內官不過九御,外官不過九品,足以供給神祇而已,豈敢厭縱其耳目心腹,以亂百度?亦唯是死生之服物採章,以臨長百姓而輕重布之,王何異之有?”
“今天降禍災於周室,餘一人僅亦守府,又不佞以勤叔父,而班先王之大物以賞私德,其叔父實應且憎,以非餘一人,餘一人豈敢有愛也?先民有言曰:‘改玉改行
’叔父若能光裕大德,更姓改物,以創制天下,自顯庸也,而縮取備物,以鎮撫百姓,餘一人其流闢於裔土,何辭之有與?若猶是姬姓也,尚將列爲公侯,以復先王之職,大物其未可改也
叔父其茂昭明德,物將自至,餘何敢以私勞變前之大章,以忝天下,其若先王與百姓何?何政令之爲也?若不然,叔父有地而隧焉,餘安能知之?”
文公遂不敢請,受地而還
厲王虐,國人謗王
邵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衛巫,使監謗者
以告,則殺之
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邵公曰:“吾能弭謗矣,乃不敢言

邵公曰:“是障之也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
是故爲川者決之使導,爲民者宣之使言
故天子聽政,使公卿至於列士獻詩,瞽獻曲,史獻書,師箴,瞍賦,蒙誦,百工諫,庶人傳語,近臣盡規,親戚補察,瞽、史教誨,耆、艾修之,而後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
民之有口也,猶土之有山川也,財用於是乎出;猶其原隰之有衍沃也,衣食於是乎生
口之宣言也,善敗於是乎興
行善而備敗,其所以阜財用衣食者也
夫民慮之於心而宣之於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與能幾何?”
王不聽,於是國人莫敢出言
三年,乃流王於彘
(注:該文出自《國語》
公父文伯退朝,朝其母,其母方績,文伯曰:“以歜之家而主猶績,懼乾季孫之怒也
其以歜爲不能事主乎?”其母嘆曰:“魯其亡乎?使僮子備官而未之聞耶?居,吾語女
昔聖王之處民也,擇瘠土而處之,勞其民而用之,故長王天下
夫民勞則思,思則善心生;逸則淫,淫則忘善;忘善則噁心生
沃土之民不材,淫也
瘠土之民,莫不向義,勞也
是故天子大采朝日,與三公九卿,祖識地德,日中考政,與百官之政事
師尹惟旅牧相,宣序民事
少採夕月,與太史司載糾虔天刑
日入,監九御,使潔奉禘、郊之粢盛,而後即安
諸侯朝修天子之業命,晝考其國職,夕省其典刑,夜儆百工,使無慆淫,而後即安
卿大夫朝考其職,晝講其庶政,夕序其業,夜庀其家事,而後即安
士朝受業,晝而講貫,夕而習復,夜而計過,無憾,而後即安
自庶人以下,明而動,晦而休,無日以怠
王后親織玄紞,公侯之夫人,加之紘、綖
卿之內子爲大帶,命婦成祭服
列士之妻,加之以朝服
自庶士以下,皆衣其夫
社而賦事,烝而獻功,男女效績,愆則有闢
古之制也!君子勞心,小人勞力,先王之訓也!自上以下,誰敢淫心舍力?
今我寡也,爾又在下位,朝夕處事,猶恐忘先人之業
況有怠惰,其何以避闢?吾冀而朝夕修我,曰:‘必無廢先人
’爾今曰:‘胡不自安?’以是承君之官,餘懼穆伯之絕祀也?”
仲尼聞之曰:“弟子志之,季氏之婦不淫矣!”
叔向見韓宣子,宣子憂貧,叔向賀之
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無其實,無以從二三子,吾是以憂,子賀我,何故?”
對曰:“昔欒武子無一卒之田,其宮不備其宗器,宣其德行,順其憲則,使越於諸侯
諸侯親之,戎狄懷之,以正晉國
行刑不疚,以免於難
及桓子,驕泰奢侈,貪慾無藝,略則行志,假貨居賄,宜及於難,而賴武之德以沒其身
及懷子,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可以免於難,而離桓之罪,以亡於楚
夫郤昭子,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軍,恃其富寵,以泰於國
其身屍於朝,其宗滅於絳
不然,夫八郤,五大夫,三卿,其寵大矣,一朝而滅,莫之哀也,唯無德也
今吾子有欒武子之貧,吾以爲能其德矣,是以賀
若不憂德之不建,而患貨之不足,將吊不暇,何賀之有?”
宣子拜,稽首焉,曰:“起也將亡,賴子存之,非起也敢專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賜
王孫圉聘於晉,定公饗之
趙簡子鳴玉以相,問於王孫圉曰:“楚之白珩猶在乎?”對曰“然
”簡子曰:“其爲寶也幾何矣?”曰:“未嘗爲寶
楚之所寶者,曰觀射父,能作訓辭,以行事於諸侯,使無以寡君爲口實
又有左史倚相,能道訓典,以敘百物,以朝夕獻善敗於寡君,使寡君無忘先王之業;又能上下說乎鬼神,順道其欲惡,使神無有怨痛於楚國
又有藪曰云,連徒洲,金、木、竹、箭之所生也
龜、珠、角、齒,皮、革、羽、毛,所以備賦用以戒不虞者也
所以共幣帛,以賓享於諸侯者也
若諸侯之好幣具,而導之以訓辭,有不虞之備,而皇神相之
寡君其可以免罪於諸侯,而國民保焉
此楚國之寶也
若夫白珩,先王之玩也,何寶之焉?
“圉聞國之寶,六而已
明王聖人能制議百物,以輔相國家,則寶之;玉足以庇廕嘉穀,使無水旱之災,則寶之;龜足以憲臧否,則寶之;珠足以御火災,則寶之;金足以御兵亂,則寶之;山林藪澤足以備財用,則寶之
若夫譁囂之美,楚雖蠻夷,不能寶也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4.07s
Copyright ©2022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