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文房
〔元〕 ? - ? 年
辛文房,元代﹐字良史﹐西域人﹐曾官省郎。能詩﹐與王執謙﹑楊載齊名。有《披沙詩集》﹐已佚。泰定元年(公元1324)官居省郎之職。此書成於元成宗大德甲辰(公元1304),共收唐五代詩人傳記二百七十八篇,傳中附及一百二十,合計三百九十八人。 唐代許多詩人在舊史中無傳可稽,辛氏廣採資料,“遊目簡編,宅以史集,或求詳累帙,因備先傳,撰以成篇,斑斑有據,以悉全時之盛,用成一家之言”(《唐才子傳·引》)其中一些史料,例如記載詩人登進士第年等,十分可貴;“傳後附以論,多掎摭詩家利病,亦足以津逮藝林”(《四庫全書總目》)。辛氏雖爲衆多的唐代詩人立傳,而其主旨卻似乎在因人而品詩,重點在標其詩格,而不在考敘行跡,所以其中敘述詩人生平部分,雜採文集、筆記、小說等,而又缺乏必要的鑑辨,史實的疏誤甚多。相反,辛氏或摘取作家本人及他人詩文,或採擇前人舊評,或在前人舊評基礎上有所增飾,或自出新意,品評詩歌,則頗具啓發性。所以,“此書的主要價值與其說在提供詩人傳記史料方面,倒不如說是在唐詩的品評方面。”(陶敏、李一飛《隋唐五代文學史料學》)但它畢竟是唯一的一部唐代詩人傳記,故歷來爲研究者所重視。
常,字中行,叔向之子也
京兆人
大曆十四年王儲榜及第
初歷從事,累官水部員外郎,連除閬、夔、江、撫四州刺史
後人爲國子祭酒而終
常兄弟五人,聯芳比藻,詞價靄然,法度風流,相距不遠
且俱陳力王事,膺寵清流,豈懷玉迷津區區之比哉
後人集所著詩通一百首爲五卷,名《竇氏聯珠集》,謂若五星然
常集十八卷,及撰韓翃至皎然三十人詩,合三百五十篇爲《南薰集》,各系以贊,爲三卷,今並傳焉
牟,字貽周,貞元二年張正甫榜進士
初,學問於江東,家居孝謹,善事繼母,奇文異行,聞於京師
舅給事中袁高,當時專重名,甄拔甚多,而牟未嘗干謁,竟捷文場
始佐六府五公,八遷至檢校虞部
元和五年,拜尚書虞部郎中,轉洛陽令、都官郎中,出爲澤州刺史
仕終國子司業
牟晚從昭義盧從史,從史浸驕,牟度不可諫,即移疾歸,居東都別業
長慶二年卒
昌黎韓先生爲之《墓誌》雲
羣,字丹列,初隱毗陵,稱處士
性至孝,定省無少怠
及母卒,哀踊不已,齧一指置棺中,結廬墓次
終喪,蘇州刺史韋夏卿薦之,舉孝廉,德宗擢爲左拾遺
憲宗立,轉吏部郎中,出爲唐州刺史
節度使於頔奇之,表以自副
武元衡輔政,薦爲御史中丞
羣引呂溫、羊士諤爲御史,宰相李吉甫不可
羣等怨,遂捃摭吉甫陰事告之
帝面覆多誑,大怒,欲殺羣等,吉甫又爲力救得解
出爲黔南觀察使,遷容管經略使,卒官所
家無餘財,惟圖書萬軸耳
庠,字胄卿,嘗應闢三佐大府,調奉先令,遷東都留守判官,拜戶部員外郎
貞元中,出爲婺、登二州刺史
平生工文甚苦,著述亦多,今並傳之
鞏,字友封,狀貌瑰偉,少博覽,無不通
性宏放,好談古今,所居多長者車轍
時諸兄已達,鞏尚來場屋間,頗抑初志
作《放魚》詩云:黃金贖得免刀痕,聞道禽魚亦感恩
好去長江千萬裏,不須辛苦上龍門
人知其述懷也
元和二年王源中榜進士
佐緇青幕府,累遷祕書少監,拜御史中丞,仕終武昌觀察副使
鞏平居與人言不出口,時號爲囁嚅翁雲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3.28s
Copyright ©2022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