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文房
〔元〕 ? - ? 年
辛文房,元代﹐字良史﹐西域人﹐曾官省郎。能詩﹐與王執謙﹑楊載齊名。有《披沙詩集》﹐已佚。泰定元年(公元1324)官居省郎之職。此書成於元成宗大德甲辰(公元1304),共收唐五代詩人傳記二百七十八篇,傳中附及一百二十,合計三百九十八人。 唐代許多詩人在舊史中無傳可稽,辛氏廣採資料,“遊目簡編,宅以史集,或求詳累帙,因備先傳,撰以成篇,斑斑有據,以悉全時之盛,用成一家之言”(《唐才子傳·引》)其中一些史料,例如記載詩人登進士第年等,十分可貴;“傳後附以論,多掎摭詩家利病,亦足以津逮藝林”(《四庫全書總目》)。辛氏雖爲衆多的唐代詩人立傳,而其主旨卻似乎在因人而品詩,重點在標其詩格,而不在考敘行跡,所以其中敘述詩人生平部分,雜採文集、筆記、小說等,而又缺乏必要的鑑辨,史實的疏誤甚多。相反,辛氏或摘取作家本人及他人詩文,或採擇前人舊評,或在前人舊評基礎上有所增飾,或自出新意,品評詩歌,則頗具啓發性。所以,“此書的主要價值與其說在提供詩人傳記史料方面,倒不如說是在唐詩的品評方面。”(陶敏、李一飛《隋唐五代文學史料學》)但它畢竟是唯一的一部唐代詩人傳記,故歷來爲研究者所重視。
昂,開元二年王丘下狀元及第
天寶間仕爲禮部侍郎,知貢舉,獎拔寒素甚多
工詩,有《戚夫人楚舞歌》一篇,播傳人口,真佳作也
逖,博州人
幼而有文,屬思警敏,援筆成篇
開元二年,舉手筆俊拔、哲人奇士隱淪屠釣及文藻宏麗等科,第一人及第
玄宗引見,擢左拾遺,集賢殿修撰
改考功員外郎,遷中書舍人
與顏真卿、李華、蕭穎士皆同時,稱海內名士
仕終刑部侍郎
善詩,古調今格,悉其所長
集二十卷,今傳
鴻,字浩然,隱居嵩山
博學,善八分書,工詩,兼畫山水樹石
開元初,玄宗備禮徵再三,不至
詔曰:鴻有泰一之道,中庸之德,鉤深詣微,確乎自高
詔書屢下,每輒辭託,使朕虛心引領,於今有年
雖有素履幽人之介,而失考父滋恭之誼
禮有大倫,君臣之義,不可廢也
有司其齎束帛之具,重宣茲旨,想其翻然易節,副朕意焉
鴻遂至東都,謁見不拜,宰相問狀,答曰:禮者,忠信所薄
臣敢以忠信見帝
召升內殿,置酒
拜諫議大夫,固辭,復下詔許還山
將行,賜隱居服,官營草堂
鴻到山中,廣精舍,從學者五百人
及卒,詔賜萬錢營葬
後皮日休爲《七愛詩》謂:傲大君者,必有真隱,盧徵君是也
工詩,今傳甚多
泠然,山東人
開元五年,裴耀卿下進士,授將仕郎,守太子校書郎
工文賦詩
氣質豪爽,當言無所回忌,乃卓犖奇才,濟世之器
惜其不大顯而終
有集今傳
慎虛,嵩山人
姿容秀拔
九歲屬文,上書,召見,拜童子郎
開元十一年,徐徵榜進士,調洛陽尉,遷夏縣令
性高古,脫略勢利,嘯傲風塵
後欲卜隱廬阜,不果
交遊多山僧道侶
爲詩情幽興遠,思雅詞奇,忽有所得,便驚衆聽
當時東南高唱者數十人,聲律婉態,無出其右,惟氣骨不逮諸公
永明已還,端可傑立江表
善爲方外之言
夫何不永,天碎國寶,有志不就,惜哉!集今傳世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38s
Copyright ©2022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