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周〕 前372年 - 前289年 年
孟子,名軻,或字子輿,華夏族(漢族),鄒(今山東鄒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孫孔伋的再傳弟子。孟子是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並稱“孔孟”。後世追封孟子爲“亞聖公”,尊稱爲“亞聖”,其弟子及再傳弟子將孟子的言行記錄成《孟子》一書,屬語錄體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及其弟子萬章共同編寫完成。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捨魚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
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
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
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筑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梁惠王曰:“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
河內兇,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兇亦然
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
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對曰:“王好戰,請以戰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

“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
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
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有餓殍而不知發,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
’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裏之城,七裏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
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1.71s
Copyright ©2022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