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冰
〔唐〕 710 - 805 年
王冰,号启玄子,又作启元子。
约生于唐景云元年(710年),卒于贞元二十年(805年),里居籍贯不详,唐宝应中(762~763年)为太仆令,故称为王太仆。
王冰年轻时笃好养生之术,留心医学,潜心研究《素问》达12年之久。
他著成《补注黄帝内经素问》24卷,81篇,为整理保存古医籍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后人的《素问》研究多是在王冰研究的基础上进行。
著成《补注黄帝内经素问》24卷,81篇。
另袭《素问》而铺张为《灵枢》一部。
王氏另有《玄珠》一书,宋代己佚。
世传还有《玄珠密语》十卷,《昭明隐旨》三卷、《天元玉册》三十卷,《元和纪用经》一卷等,皆后人托名之作。
黄帝曰:余闻阴阳之人何如?伯高曰: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于五,人亦应之。
故五五二十五人之政,而阴阳之人不与焉。
其态又不合于众者五,余已知之矣。
愿闻二十五人之形,血气之所生,别而以候,从外知内,何如?歧伯曰:悉乎哉问也,此先师之秘也,虽伯高犹不能明之也。
黄帝避席遵循而却曰:余闻之得其人弗教,是谓重失,得而泄之,天将厌之,余愿得而明之,金柜藏之,不敢扬之。
歧伯曰:先立五形金木水火土,别其五色,异其五形之人,而二十五人具矣。
黄帝曰:愿卒闻之。
歧伯曰:慎之慎之,臣请言之。
木形之人,比于上角似于苍帝,其为人苍色,小头,长面大肩背直身小,手足好。
有才,劳心少力多忧,劳于事,能春夏不能秋冬感而病生。
足厥阴,佗佗然,大角之人比于左足少阳,少阳之上遗遗然。
左角之人比于右足少阳,少阳之下随随然。
钛角之人,比于右足少阳,少阳之上推推然。
判角之人比于左足少阳,少阳之下枯枯然。
火形之人,比于上征,似于赤帝。
其为人赤色广脱面小头,好肩背,髀腹小手足,行安地疾心,行摇肩背肉满。
有气轻财少信多虑,见事明好颜,急心不寿暴死。
能春夏不能秋冬,秋冬感而病生,手少阴核核然。
质征之人,比于左手太阳,太阳之上,肌肌然,少征之人比于右手太阳,太阳之下慆慆然,右征之人比于右手太阳,太阳之上鲛鲛然。
质判之人,比于左手太阳,太阳之下支支颐颐然。
土形之人,比于上宫,似于上古黄帝,其为人黄色圆面、大头、美肩背、大腹、美股胫、小手足、多肉、上下相称行安地,举足浮。
安心,好利人不喜权势,善附人也。
能秋冬不能春夏,春夏感而病生,足太阴,敦敦然。
大宫之人比于左足阳明,阳明之上婉婉然。
加宫之人,比于左足阳明,阳明之下坎坎然。
少宫之人,比于右足阳明,阳明之上,枢枢然。
左宫之人,比于右足阳明,阳明之下,兀兀然。
金形之人比于上商,似于白帝,其为人方面白色、小头、小肩背小腹、小手足如骨发踵外,骨轻。
身清廉,急心静悍,善为吏,能秋冬,不能春夏,春夏感而病生。
手太阴敦敦然,釱商之人比于左手阳明,阳明之上,廉廉然。
右商之人,比于左手阳明,阳明之下脱脱然。
左商之人比于右手阳明,阳明之上监监然。
少商之人,比于右手阳明,阳明之下,严严然。
水形之人,比于上羽,似于黑帝,其为人,黑色面不平,大头廉颐,小肩大腹动手足,发行摇身下尻长,背延延然。
不敬畏善欺绍人,戮死。
能秋冬不能春夏,春夏感而病生。
足少阴汗汗然。
大羽之人,比于右足太阳,太阳之上
黄帝问于歧伯曰:余欲无视色持脉,独调其尺,以言其病,从外知内,为之奈何?
歧伯曰:审其尺之缓急小大滑涩,肉之坚脆,而病形定矣。
视人之目窠上微痈,如新卧起状,其颈脉动,时咳,按其手足上,窅而不起者,风水肤胀也。
尺膏滑,其淖泽者,风也。
尺肉弱者,解□安卧,脱肉者,寒热,不治。
尺肤泽而泽脂者,风也。
尺肤涩者,风痹也。
尺肤粗如枯鱼之鳞者,水泆饮也。
尺肤热甚,脉盛躁者,病温也,其脉盛而滑者,病且出也。
尺肤寒,其脉小者,泄、少气。
尺肤炬然,先热后寒者,寒热也;尺肤先寒,久大之而热者,亦寒热也。
肘所独热者,腰以上热;手所独热者,腰以下热。
肘前独热者,膺前热;肘后独热者,肩背热。
臂中独热者,腰腹热;肘后粗以下三四寸热者,肠中有虫。
掌中热者,腹中热;掌中寒者,腹中寒。
鱼上白肉有青血脉者,胃中有寒。
尺炬然热,人迎大者,当夺血;尺坚大,脉小甚,少气,俯有加,立死。
目赤色者病在心,白在肺,青在肝,黄在脾,黑在肾。
黄色不可名者,病在胸中。
诊目痛,赤脉从上下者,太阳病;从下上者,阳明病;从外走内者,少阳病。
诊寒热,赤脉上下至瞳子,见一脉一岁死;见一脉半,一岁半死;见二脉,二岁死;见二脉半,二岁半死;见三脉,三岁死。
诊龋齿痛,按其阳之来,有过者独热,在左左热,在右右热,在上上热,在下下热。
诊血脉者,多赤多热,多青多痛,多黑为久痹,多赤、多黑、多青皆见者,寒热。
身痛而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
安卧小便黄赤,脉小而涩者不嗜食。
人病,其寸口之脉,与人迎之脉小大等,及其浮沉等者,病难已也。
女子手少阴脉动甚者□子。
婴儿病,其头毛皆逆上者必死。
耳闻青脉起者掣痛。
大便赤瓣飧食,脉小手,手足寒,难已;飧泄,脉小,手足温,泄易已。
四时之变,寒暑之胜,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故阴主寒,阳主热,故寒甚则热,热甚则寒,故曰寒生热,热生寒,此阴阳之变也。
故曰:冬伤于寒,春生病热;春伤于风,夏生飧泄肠僻,夏伤于暑,秋生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是谓四时之序也。
黄帝问于少师曰:余尝闻人有阴阳,何谓阴人?何谓阳人?少师曰: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于五,人亦应之,非徒一阴一阳而已也,而略言耳,口弗能遍明也。
黄帝曰:愿略闻其意,有贤人圣人,心能备而行之乎?少师曰:盖有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和平之人。
凡五人者,其态不同,其筋骨气血各不等。
黄帝曰:其不等者,可得闻乎?少师曰:太阴之人,贪而不仁,下齐湛湛,好内而恶出,人和而不发,不务于时,动而后之,此太阴之人也。
少阴之人,小贪而贼心,见人有亡,常若有得,好伤好害,见人有荣,乃反愠怒,心疾而无恩,此少阴之人也。
太阳之人,居处于于,好言大事,无能而虚说,志发于四野,举措不顾是非,为事如常自用,事虽败,而常无悔,此太阳之人也。
少阳之人,提谛好自贵,有小小官,则高自宜,好为外交,而不内附,此少阳之人也。
阴阳和平之人,居处安静,无为惧惧,无为欣欣,婉然从物,或与不争,与时变化,尊则谦谦,谭而不治,是谓至治。
古之善用针艾者,视人五态,乃治之。
盛者泻之,虚者补之。
黄帝曰:治人之五态奈何?少师曰:太阴之人,多阴而无阳,其阴血浊,其卫气涩,阴阳不和,缓筋而厚皮,不之疾泻,不能移之。
少阴之人,多阴少阳,小胃而大肠,六府不调,其阳明脉小,而太阳脉大,必审调之,其血易脱,其气易败也。
太阳之人,多阳而少阴,必谨调之,无脱其阴,而泻其阳。
阳重脱者易狂,阴阳皆脱者,暴死,不知人也。
少阳之人,多阳而少阴,经小而脉大,血在中而气外,实阴而虚阳。
独泻其络脉则强,气脱而疾,中气不足,病不起也。
阴阳和平之人,其阴阳之气和,血脉调,谨诊其阴阳,视其邪正,安容仪,审有余不足,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此所以调阴阳,别五态之人者也。
黄帝曰:夫五态之人者,相与无故,卒然新会,未知其行也,何以别之?少师答曰:众人之属,不知五态之人者,故五五二十五人,而五态之人不与焉。
五态之人,尤不合于众者也。
黄帝曰:别五态之人,奈何?少师曰:太阴之人,其状黮黮然黑色,念然下意,临临然长大,腘然未偻,此太阴之人也。
少阴之人,其状清然窃然,固以阴贼,立而躁险,行而似伏,此少阴之人也。
太阳之人,其状轩轩储储,反身折腘,此太阳之人也。
少阳之人,其状立则好仰,行则好摇,其两臂两肘,则常出于背,此少阳之人也。
阴阳和平之人,其状委委然,随随然,颙颙然,愉愉然,服困然,豆豆然,众人皆曰君子,此阴阳和平之人也。
黄帝问于少俞曰:五味入于口也,各有所走,各有所病,酸走筋,多食之,令人癃;咸走血,多食之,令人渴;辛走气,多食之,令人洞心;苦走骨,多食之,令人变呕;甘走肉,多食之,令人挽心。
余知其然也,不知其何由?愿闻其故。
少俞答曰:酸入于胃,其气涩以收,上之两焦,弗能出入也,不出即留于胃中,胃中和温,则下注膀胱,膀胱之胞薄以懦,得酸则缩绻,约而不通,水道不行,故癃。
阴者,积筋之所终也,故酸入而走筋矣。
黄帝曰:咸走血,多食之,令人渴,何也?少俞曰:咸入于胃;其气上走中焦,注于脉,则血气走之,血与咸相得,则凝,凝则胃中汁注之,注之则胃中竭,竭则咽路焦,故舌本干而善渴。
血脉者,中焦之道也,故咸入而走血矣。
黄帝曰:辛走气,多食之,令人洞心,何也?少俞曰:辛入于胃,其气走于上焦,上焦者,受气而营诸阳者也,姜韭之气熏之,营卫之气,不时受之,久留心下,故洞心。
辛与气俱行,故辛入而与汗俱出。
黄帝曰:苦走骨,多食之,令人变呕,何也?少俞曰:苦入于胃,五榖之气,皆不能胜苦,苦入下脘,三焦之道,皆闭而不通,故变呕。
齿者,骨之所终也,故苦入而走骨,故入而复出,知其走骨也。
黄帝曰:甘走肉,多食之。
令人悗心,何也?少俞曰:甘入于胃,其气弱小,不能上至于上焦,而与谷留于胃中者,令人柔润者也,胃柔则缓,缓则,虫动,虫动则令人悗心。
其气外通于肉,故甘走肉。
黄帝问于少师曰:人之卒然忧恚,而言无音者,何道之塞?何气出行?使音不彰?愿闻其方。
少师答曰:咽喉者,水谷之道也。
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者也。
会厌者,声音之户也。
口唇者,声音之扇也。
舌者,声音之机也。
悬壅垂者,声音之关者。
颃颡者,分气之所泄也。
横骨者,神气所使,主发舌者也。
故人之鼻洞,涕出不收者,颃颡不开,分气失也。
是故厌小而疾薄,则发气疾,其开阖利,其出气易。
其厌大而厚,则开阖难,其气出迟,故重言也。
人卒然无音者,寒气客于厌,则厌不能发,发下能下,至其开阖不致,故无音。
黄帝曰:刺之奈何?歧伯曰:足之少阴,上系于舌,络于横骨,终于会厌。
两泻其血脉,浊气乃辟。
会厌之脉,上络任脉,取之天突,其厌乃发也。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19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