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
〔唐〕 709 - 784 年
唐琅邪临沂人,字清臣。
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
颜师古五世从孙。
玄宗开元二十二年进士。
又擢制科。
累擢武部员外郎。
为杨国忠所挤,出为平原太守。
安禄山叛,约从兄常山太守颜杲卿等起兵抵抗,响应者众,共推为盟主,兵至二十万。
肃宗立,为河北招讨使。
诸郡复陷,间道奔凤翔,累除御史大夫,出为冯翊太守。
以直不容,屡贬官。
历迁尚书右丞、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世称颜鲁公。
德宗时,卢杞恶之,会李希烈叛,命往劝谕,遂为希烈缢死。
谥文忠。
工书法,初学褚遂良,后从张旭,创为“颜体”。
有集及《韵海镜源》等。
马伏波语云“闻人之过,如闻父母之名耳,可闻而口不可道也。
”有唐大历三年夏四月,金紫光禄大夫行抚州刺史上柱国鲁郡开国公颜真卿书。
白云堂道士谭仙岩立。
【乞御书题天下放生池碑额表并御书批答】
臣真卿言:臣闻帝王之德,莫大于生成;臣子之心,敢忘于赞述?臣冬任升州刺史日,属左骁卫左郎将史元琮、中使张庭玉等奉宣恩命,于天下州县临江带郭处?各置于生池。
始于洋州兴道,迄于升州江宁秦淮太平桥,凡八十一所,恩沾动植,泽及昆虫,发自皇心,遍于天下。
历选列辟,未之前闻,海隅苍生,孰不欣喜?臣时不揆愚昧,辄述《天下放生池碑铭》一章。
又以俸钱于当州采石,兼力拙自书。
盖欲使天下元元,知陛下有好生之德。
因令微臣获广昔贤善颂之义,遂绢写一本,附史元琮奉进,兼乞御书题额,以光扬不朽。
缘前书点画稍细,恐不堪经久。
臣今谨据石擘窠大书一本,随表奉进,庶以竭臣下屡屡之诚,特乞圣恩俯遂前请,则天下幸甚,岂惟愚臣?昔秦始皇暴虐之君,李斯邪诌之臣,犹刻金石,垂于后代。
魏文帝外禅之主,钟繇偏方之佐,亦于繁昌,立表颂德。
况陛下以巍巍功业,而无纪述,则臣窃耻之。
谨昧死以闻,伏增战越。
臣真卿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谨言。
上元元年七月十七日,银青光禄大夫行尚书刑部侍郎柱国丹杨县开国侯臣颜真卿上表。
【乞御书题额恩敕批答碑阴记】
金紫光禄大夫行湖州刺史上柱国鲁郡开国公颜真卿撰并书。
肃宗皇帝恩许,既有斯答。
御札垂下,而真卿以疏拙蒙谴。
粤若来八月既望,贬授蓬州长史。
洎今上即位,宝应元年夏五月,拜利州刺史。
属羌贼围城,不得入。
恩敕追赴上都,为今尚书前相国彭城公刘公晏所让,授尚书户部侍郎。
二年春三月,改吏部。
广德元年秋八月,拜江陵尹兼御史大夫,充荆南节度观察处置等使。
未行,受代,转尚书右丞。
春正月,检校刑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充朔方行营汾晋等六州宣慰使,以招谕太师中书令仆固怀恩,不行,遂知省事。
永泰二年春二月,贬峡州别驾,旬余移贬吉州。
大历三年夏五月,蒙除抚州刺史,六年闰三月代。
到秋八月,至上元,尔来十有六年,困于疏愚,累蒙窜谪。
其所采碑石,迄今委诸岩麓之际,未遑崇树。
七年秋九月,归自东京,起家蒙除湖州刺史,来年春正月至任。
州东有苕、霅两溪,溪左有放生池焉,即我宝应元圣文武皇帝所置也。
州西有白鹤山,山多砾石。
于是采而斫之,命吏干磨砻之,家僮镌刻之,建于州之骆驼桥东。
盖以抒臣下追远之诚,昭先帝生成之德。
额既未立,追思莫远。
客或请先帝所赐敕书批答,答中诸事,以缉而勒之,真卿从焉。
勒愿斯毕,瞻慕不足,遂志诸碑阴。
庶乎乾象昭回,与宇宙而终始;天文焕发,将日月而齐晖。
剑南节度孔目、官征仕郎、行太仆寺典厩署丞张庭询检校,朝议郎、行殿中侍御史颜真卿撰并书。
维唐天宝八载,太岁己丑,夏六月甲午,朔十有五日戊申,银青光禄大夫、守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蜀郡大都督府长史、上柱国郭公,薨于蜀郡之官舍,春秋五十有九。
皇上闻而悼焉!诏赠太子太师,赙物千匹,米粟千石,官给灵舆,递还东京,所缘葬事,量事官供。
明年青龙庚寅,夏五月戊子,朔十五日壬寅,葬于偃师县之首阳原,先茔之东,礼也。
呜呼!公讳虚己,字虚己,太原人也。
其先虢叔之后,虢或为郭,因而姓焉。
巨、况、泰、璞,蝉联史、氏。
公即隋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昶之玄,皇朝泾州刺史、朔方道大总管、赠荆州都督、谥曰“忠”澄之曾,朝散大夫、太子洗马琰之孙,朝议大夫、赠郑州刺史义之子也。
自骠骑至于郑州,世济鸿休,有嘉闻而不陨名矣。
公粹精元和,禀秀星象,蹈道深至,安仁峻极。
孝悌发于岐嶷,德行沦于骨髓。
幼怀开济之心,长有将明之望。
十岁诵老庄,即能讲解,臬诸经典,一览无遗。
十一丁郑州府君忧,泣血斋诵,三年不怠。
太夫人在堂,终鲜兄弟,左右就养,朝夕无违,六亲感叹焉!未冠,授左司御率府兵曹。
秩满,授邠州司功,充河西支度营田判官,拜监察御史里行,改充节度使判官,正除监察御史,转殿中侍御史,判官仍旧属。
吐蕃入寇瓜、沙,军城凶惧,公躬率将士,大殄戎师。
皇帝闻而壮之,拜侍御史。
俄迁虞部员外郎、检校凉州长史、河西行军司马,转本司郎中,馀如故。
转驾部郎中兼侍御史,充朔方行军司马。
开元廿四载,以本官兼御史中丞、关内道采访处置使,加朝散大夫、太子左庶子兼中丞,使如故。
数年,迁工部侍郎。
顷之,充河南道黜陟使,转户部侍郎,赐紫金鱼袋。
天宝五载,以本官兼御史大夫、蜀郡长史、剑南节度支度营田副大使、本道并山南西道采访处置使。
清静寡欲,不言而化,施宽大之政,变绞讦之风,不戮一人,吏亦无犯。
省繇费,蠲力役,巴蜀之士,暖然生春。
前后摧破吐蕃,不可胜纪。
有羌豪董哥罗者,屡怀翻覆,公奏诛之,而西山底定,特加银青光禄大夫、工部尚书。
七载,又破千碉城,擒其宰相。
八载三月,破其摩弥、咄霸等八国卌馀城,置金川都护府以镇之。
深涉贼庭,蒙犯冷瘴,夏六月舆归蜀郡,旬有五日而薨。
呜呼!公秉文武之姿,竭公忠之节,德无不济,道无不周,宜其丹青,盛时登翼。
王室大命不至,殁于王事,上阻圣君之心,下孤苍生之志,不其惜欤?至若幕府之士,荐延同升,则中丞张公、鲜
人心无路见,时事只天知。
长路迢遥吞吐丝,蟭螟蚊睫察难知。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19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