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鸿祚
〔清〕 一七九八 - 一八三五 年
清词名家,浙江钱塘人,原名继章,後改名廷纪,字莲生。
生於嘉庆三年(公元一七九八年)道光十二年(西元一八三二年)举人。
屡应进士试试不第,幽忧不振。
越二年(西元一八三五年)卒,年仅三十八岁。
鸿祚一生,大似纳兰性德,与龚自珍同时为「西湖双杰」。
「善词,上溯温、韦,下逮周密、吴文英。」(《清史稿》),其词多表现抑郁、感伤之情,著有《忆云楼词甲乙丙丁稿》四卷,《补遗》一卷,有光绪癸巳钱塘榆园丛刻本。
其自序云:「生幼有愁癖,故其情艳而苦,其感于物也郁而深;连峰巉巉,中夜猿啸,复如清湘戛瑟,鱼沉雁起,孤月微明;其窅敻幽凄,则山鬼晨吟,琼妃暮泣,风鬟雨鬓,相对支离;不无累德之言,抑亦伤心之极致矣!」(《忆云楼词·甲稿·序》)又云:「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时异境迁,结习不改,霜花腴之剩稿,念奴娇之过腔,茫茫谁复知者?」(《忆云楼词·丙稿·序》)又云:「当沉郁无憀之极,仅托之绮罗芗泽以洩其思,盖辞婉而情伤矣!」(《忆云楼词·丁稿·序》)於此略见作者之情趣。
项鸿祚论词云:「夫词者,意内而言外也。
意生言,言成声,声分调,亦犹春庚秋蟋,气至则鸣,不自知其然也。」(《忆云楼词·甲稿·自序》)自謂「幼有愁癖」,其作他多伤心之語,愁苦之音。
如「黄叶声多,红尘梦断,中有檀栾径。
空明积水,诗愁浩荡千顷」(《湘月》)、「更更更鼓凄凉,翠绡弹泪千行。
并作一江春水,几时流到钱塘」(《清平乐·元夜》),可见一斑。
莲生词出入於五代、两宋之间,在浙派、常州派之外,自具清真哀艳、婉转幽深的特色,与纳兰容若、蒋鹿潭词风较近。
谭復堂《箧中词》评为「荡气回肠,一波三折」,「幽艳哀断」。
缺点在于题材狭窄,且囿于言愁说恨,风格不够多样。
朱彊村《彊村语业》评:「无益事,能遣有涯生。
自是伤心成结习,不辞累德为闲情,兹意了生平」,道出莲生词的创作特点和局限所在。
谭復堂评曰:「文字无大小,必有正变,必有家数,乐善好施。
水云楼词,固清商变徵之声,而流别甚正,家数颇大,与成容若、蒋鹿潭,二百年中,分鼎三足。」谭復堂《箧中词》评曰:「莲生,古之伤心人也!荡气回肠,一波三折,有白石之幽涩而去其俗,有玉田之秀折而无其率,有梦窗之深细而化其滞,殆欲前无古人。
其《乙稿自序》:『近日江南诸子,竞尚填词,辨韵辨律,翕然同声,几使姜、张俯首。
及观其著述,往往不逮所言。
』云云,婉而可思。
又《丙稿序》云:『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亦可以哀其志矣。
以成容若之贵,项莲生之富,而填词皆幽艳哀断,异曲同工,所谓别有怀抱者也。」
江城几夜听箫鼓,看看又过除夕。
拥被不成眠,更寒侵帘隙。
蜡灯摇瘦碧,第一度、凄凉今日。
红袖尊前,玉梅窗底,有人相忆。
岑寂。
送华年,青衫上,零乱粉香犹湿。
镜卜总无凭,断天涯消息。
可怜归未得,怕明岁、依然为客。
拌捡点十万鸾笺,记倦游踪迹。
西风无着处,如今闲了,斜阳高树。
摇落江潭,一片乱鸦飞去。
客思吟商最苦,更消得、庾郎愁赋。
深院宇,残萤断雁,伴人凄楚。
谁怜病枕难禁,正飒飒吹来,萧萧不住。
采绿前游,空有砌蛩能诉。
弹指几番怨恨,怕化作、漫天碎雨。
君听取,凉声又惊秋暮。
几时飞上瑶京,月中环佩珊珊静。
朦胧似醉,悠扬似梦,迷离似影。
真个曾销,黯然欲别,凄凉谁省。
寄相思只在,黄泉碧落,听一片,啼鹃冷。
楚些歌残漏永,翠帘空,篆香温鼎。
梨云罩夜,絮烟笼晓,梧阴弄暝。
来不分明,去无凭据,旧情难证。
待亭亭倩女,前村缓步,唤春风醒。
玉骢嘶过垂杨陌,停鞭却系朱楼侧。
和笑出门迎,嫩霞双脸明。
粟钿金夹膝,带绾迦陵翼。
灯烬琐窗寒,酒醒更漏残。
茶烟半榻书连屋,幽深别开池馆。
柳下惯维船,记柴门曾款。
陂塘秋未老,正风里、露华香满。
几踏槐花,几题桐叶,鬓丝偷换。
金粉。
忆南朝,移家后,定有新诗盈卷。
高阁枕江流,卷涛声不断。
梦游思往事,尽分付、传神翠管。
写故园一片斜阳,怕暮鸦啼乱。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20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