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茲楊柳,先生後傷。
蔚茂炎夏,多陰可凉。
伐之原野,樹之中塘。
漑浸以時,日引月長。
巨本洪枝,條修遠揚。
夭繞連枝,猗那其旁。
或拳句以逮下土,或擢迹而接穹蒼。
綠葉累疊,鬱茂翳沉。
蒙籠交錯,應風悲吟。
鳴鵠集聚,百變其音。
爾乃觀其四布,運其所臨。
南垂大陽,北被宏陰。
西奄梓園,東覆果林。
規方冒乎,半頃清室,莫與比深。
於是朋友同好,幾筵列行。
論道飲燕,流川浮觴。
肴核紛雜,賦詩斷章。
各陳厥志,考以先王。
賞恭罰慢,事有紀綱。
洗觶酌樽,兕觥幷揚。
飲不至醉,樂不及荒。
威儀抑抑,動合典章。
退坐分別,其樂難忘。
惟萬物之自然,固神妙之不如。
意此楊樹,依我以生。
未以一紀,我賴以寧。
暑不御箑,凄而凉清。
內蔭我宗,外及有生。
物有可貴,云何不銘?乃作斯賦,以敍斯情。
蔚茂炎夏,多陰可凉。
伐之原野,樹之中塘。
漑浸以時,日引月長。
巨本洪枝,條修遠揚。
夭繞連枝,猗那其旁。
或拳句以逮下土,或擢迹而接穹蒼。
綠葉累疊,鬱茂翳沉。
蒙籠交錯,應風悲吟。
鳴鵠集聚,百變其音。
爾乃觀其四布,運其所臨。
南垂大陽,北被宏陰。
西奄梓園,東覆果林。
規方冒乎,半頃清室,莫與比深。
於是朋友同好,幾筵列行。
論道飲燕,流川浮觴。
肴核紛雜,賦詩斷章。
各陳厥志,考以先王。
賞恭罰慢,事有紀綱。
洗觶酌樽,兕觥幷揚。
飲不至醉,樂不及荒。
威儀抑抑,動合典章。
退坐分別,其樂難忘。
惟萬物之自然,固神妙之不如。
意此楊樹,依我以生。
未以一紀,我賴以寧。
暑不御箑,凄而凉清。
內蔭我宗,外及有生。
物有可貴,云何不銘?乃作斯賦,以敍斯情。
張平子將遊目於九野,觀化乎八方。
星回日運,鳳舉龍驤。
南遊赤岸,北陟幽鄉。
西經昧谷,東極扶桑。
於是季秋之辰,微風涼。
聊回軒駕,左翔右昂。
步馬於疇阜,逍遙乎陵岡。
顧見髑髏,委於路旁。
下居淤壤,上負玄霜。
平子悵然而問之曰︰「子將并糧推命,以夭逝乎?本喪此土,流遷來乎?爲是上智,爲是下愚?爲是女人,爲是丈夫?」
於是肅然有靈,但聞神響,不見其形。
答曰:「吾宋人也,姓莊名周。
遊心方外,不能自修。
壽命終極,來此玄幽。
公子何以問之?」
對曰:「我欲告之於五嶽,禱之於神祇。
起子素骨,反子四肢;取耳北坎,求目南離;使東震獻足,西坤授腹;五內皆還,六神盡復;子欲之不乎?」
髑髏曰:「公子之言殊難也。
死爲休息,生爲役勞。
冬水之凝,何如春冰之消?榮位在身,不亦輕於塵毛?飛鋒曜景,秉尺持刀,巢許所恥,伯成所逃。
況我已化,與道逍遙。
離朱不能見,子野不能聽。
堯舜不能賞,桀紂不能刑。
虎豹不能害,劍戟不能傷。
與陰陽同其流,與元氣合其樸。
以造化爲父母,以天墜爲牀褥。
以雷電爲鼓扇,以日月爲燈燭。
以雲漢爲川池,以星宿爲珠玉。
合體自然,無情無欲。
澄之不清,渾之不濁。
不行而至,不疾而速。」
於是言卒響絶,神除滅。
顧盼發軫;乃命僕夫,假之以縞巾,衾之以玄塵,爲之傷涕,酬於路濱。
星回日運,鳳舉龍驤。
南遊赤岸,北陟幽鄉。
西經昧谷,東極扶桑。
於是季秋之辰,微風涼。
聊回軒駕,左翔右昂。
步馬於疇阜,逍遙乎陵岡。
顧見髑髏,委於路旁。
下居淤壤,上負玄霜。
平子悵然而問之曰︰「子將并糧推命,以夭逝乎?本喪此土,流遷來乎?爲是上智,爲是下愚?爲是女人,爲是丈夫?」
於是肅然有靈,但聞神響,不見其形。
答曰:「吾宋人也,姓莊名周。
遊心方外,不能自修。
壽命終極,來此玄幽。
公子何以問之?」
對曰:「我欲告之於五嶽,禱之於神祇。
起子素骨,反子四肢;取耳北坎,求目南離;使東震獻足,西坤授腹;五內皆還,六神盡復;子欲之不乎?」
髑髏曰:「公子之言殊難也。
死爲休息,生爲役勞。
冬水之凝,何如春冰之消?榮位在身,不亦輕於塵毛?飛鋒曜景,秉尺持刀,巢許所恥,伯成所逃。
況我已化,與道逍遙。
離朱不能見,子野不能聽。
堯舜不能賞,桀紂不能刑。
虎豹不能害,劍戟不能傷。
與陰陽同其流,與元氣合其樸。
以造化爲父母,以天墜爲牀褥。
以雷電爲鼓扇,以日月爲燈燭。
以雲漢爲川池,以星宿爲珠玉。
合體自然,無情無欲。
澄之不清,渾之不濁。
不行而至,不疾而速。」
於是言卒響絶,神除滅。
顧盼發軫;乃命僕夫,假之以縞巾,衾之以玄塵,爲之傷涕,酬於路濱。
嗚呼嗟乎,遐哉邈矣。
時來曷遲,去之速矣。
屈意從人,悲吾族矣。
正身俟時,將就木矣。
悠悠偕時,豈能覺矣。
心之憂歟,不期祿矣。
遑遑匪寧,秪增辱矣。
努力觸藩,徒摧角矣。
不出戶庭,庶無過矣。
重曰:「生不丁三代之盛隆兮,而丁三季之末俗。
以辯詐而期通兮,貞士耿介而自束,雖日三省於吾身,繇懷進退之惟谷。
彼寔繁之有徒兮,指其白以為黑。
目信嫮而言眇兮,口信辯而言訥。
鬼神不能正人事之變戾兮,聖賢亦不能開愚夫之違惑。
出門則不可與偕往兮,藏器又蚩其不容。
退洗心而內訟兮,亦未知其所從也。
觀上古之清濁兮,廉士亦焭焭而靡歸。
殷湯有卞隨與務光兮,周武有伯夷與叔齊。
卞隨務光遁跡於深淵兮,伯夷、叔齊登山而採薇。
使彼聖賢其繇周遑兮,矧舉世而同迷。
若伍員與屈原兮,固亦無所復顧。
亦不能同彼數子兮,將遠游而終慕。
於吾儕之云遠兮,疑荒塗而難踐。
憚君子之於行兮,誡三日而不飯。
嗟天下之偕違兮,悵無與之偕返。
孰若返身於素業兮,莫隨世而輸轉。
雖矯情而獲百利兮,復不如正心而歸一善。
紛既迫而後動兮,豈雲稟性之惟褊。
昭同人而大有兮,明謙光而務展。
遵幽昧於默足兮,豈舒採而蘄顯。
苟肝膽之可同兮,奚鬚髮之足辨也。」
時來曷遲,去之速矣。
屈意從人,悲吾族矣。
正身俟時,將就木矣。
悠悠偕時,豈能覺矣。
心之憂歟,不期祿矣。
遑遑匪寧,秪增辱矣。
努力觸藩,徒摧角矣。
不出戶庭,庶無過矣。
重曰:「生不丁三代之盛隆兮,而丁三季之末俗。
以辯詐而期通兮,貞士耿介而自束,雖日三省於吾身,繇懷進退之惟谷。
彼寔繁之有徒兮,指其白以為黑。
目信嫮而言眇兮,口信辯而言訥。
鬼神不能正人事之變戾兮,聖賢亦不能開愚夫之違惑。
出門則不可與偕往兮,藏器又蚩其不容。
退洗心而內訟兮,亦未知其所從也。
觀上古之清濁兮,廉士亦焭焭而靡歸。
殷湯有卞隨與務光兮,周武有伯夷與叔齊。
卞隨務光遁跡於深淵兮,伯夷、叔齊登山而採薇。
使彼聖賢其繇周遑兮,矧舉世而同迷。
若伍員與屈原兮,固亦無所復顧。
亦不能同彼數子兮,將遠游而終慕。
於吾儕之云遠兮,疑荒塗而難踐。
憚君子之於行兮,誡三日而不飯。
嗟天下之偕違兮,悵無與之偕返。
孰若返身於素業兮,莫隨世而輸轉。
雖矯情而獲百利兮,復不如正心而歸一善。
紛既迫而後動兮,豈雲稟性之惟褊。
昭同人而大有兮,明謙光而務展。
遵幽昧於默足兮,豈舒採而蘄顯。
苟肝膽之可同兮,奚鬚髮之足辨也。」
昔遂初之顯祿兮,遭閭闔之開通。
跖三臺而上徵兮,入北辰之紫官。
備列宿於鉤陳兮,擁大常之樞極。
總六龍於駟房兮,奉華蓋於帝側。
惟太階之侈闊兮,機衡爲之難運。
懼魁杓之前後兮,遂隆集於河濱。
遭陽侯之豐沛兮,乘素波以聊戾。
得玄武之嘉兆兮,守五原之烽燧。
二乘駕而既俟,僕伕期而在□。
馳太行之嚴防兮,入天井之喬關。
歷岡岑以升降兮,馬龍騰以超攄。
無雙駟以優遊兮,濟黎侯之舊居。
心滌盪以慕遠兮,回高都而北征。
劇強秦之暴虐兮,吊趙括於長平。
好周文之嘉德兮,躬尊賢而下士。
騖駟馬而觀風兮,慶辛甲於長子。
哀衰周之失權兮,數辱而莫扶。
執孫蒯於屯留兮,救王師於途吾。
過下虒而嘆息兮,悲平公之作臺。
背宗周而不恤兮,苟偷樂而惰怠。
枝葉落而不省兮,公族闃其無人。
曰不爨而俞甚兮,政委棄於家門。
載約屨而正朝服兮,降皮弁以爲履。
寶礫石於廟堂兮,面隋和而不視。
始建衰而造亂兮,公室由此遂卑。
憐後君之寄寓兮,唁靖公於銅鞮。
越侯甲[2] 而長驅兮,釋叔向之飛患。
悅善人之有救兮,勞祁奚於太原。
何叔子之好直兮,爲羣邪之所惡。
賴祁子之一言兮,幾不免乎徂落。
美不必爲偶兮,時有差而不相及。
雖韞寶而求賈兮,嗟千載其焉合?昔仲尼之淑聖兮,竟隘窮乎蔡陳。
彼屈原之貞專兮,卒放沉於湘淵。
何方直之難容兮,柳下黜出而三辱。
蘧瑗抑而再奔兮,豈材知之不足。
揚蛾眉而見妒兮,固醜女之情也。
曲木惡直繩兮,亦不人之誠也。
以夫子之博觀兮,何此道之必然。
空下時而矔世兮,自命己之取患。
悲積習之生常兮,固明智之所別。
叔羣既在皁隸兮,六卿興而爲桀。
荀寅肆而顓恣兮,吉射叛而擅兵。
憎人臣之若茲兮,責趙鞅於晉陽。
軼中國之都邑兮,登句注以陵厲。
歷雁門而入雲中兮,超絕轍而遠逝。
濟臨沃而遙思兮,垂意兮邊都。
野蕭條以寥廓兮,陵谷錯以盤紆。
飄寂寥以荒昒兮,沙埃起之杳冥。
迴風育其飄忽兮,回之泠泠。
薄涸凍之凝滯兮,沸溪谷之清涼。
漂積雪之皚皚兮,涉凝露之降霜。
揚雹霰之復陸兮,慨原泉之凌陰。
激流澌之漻淚兮,窺九淵之潛淋。
颯悽愴以慘怛兮,慽風漻以冽寒。
獸望浪以穴竄兮,烏脅翼之浚浚。
山蕭瑟以鳴兮,樹木壞而哇吟。
地坼裂而憤忽
急兮,石捌破之巖巖。
天烈烈以厲高兮,廖(土孝)窗以梟窂。
雁邕邕以遲遲兮,野鸛鳴而嘈嘈。
望亭隧之皦皦兮,飛旗幟之翩翩迥。
百里之無家兮,路修遠而綿綿。
於是勒障塞而固守兮,奮武靈之精誠。
攄趙奢之策慮兮,威謀完乎金城。
外折衝以無虞兮,內撫民以永寧。
既邕容以自得兮,唯惕懼於笁寒。
跖三臺而上徵兮,入北辰之紫官。
備列宿於鉤陳兮,擁大常之樞極。
總六龍於駟房兮,奉華蓋於帝側。
惟太階之侈闊兮,機衡爲之難運。
懼魁杓之前後兮,遂隆集於河濱。
遭陽侯之豐沛兮,乘素波以聊戾。
得玄武之嘉兆兮,守五原之烽燧。
二乘駕而既俟,僕伕期而在□。
馳太行之嚴防兮,入天井之喬關。
歷岡岑以升降兮,馬龍騰以超攄。
無雙駟以優遊兮,濟黎侯之舊居。
心滌盪以慕遠兮,回高都而北征。
劇強秦之暴虐兮,吊趙括於長平。
好周文之嘉德兮,躬尊賢而下士。
騖駟馬而觀風兮,慶辛甲於長子。
哀衰周之失權兮,數辱而莫扶。
執孫蒯於屯留兮,救王師於途吾。
過下虒而嘆息兮,悲平公之作臺。
背宗周而不恤兮,苟偷樂而惰怠。
枝葉落而不省兮,公族闃其無人。
曰不爨而俞甚兮,政委棄於家門。
載約屨而正朝服兮,降皮弁以爲履。
寶礫石於廟堂兮,面隋和而不視。
始建衰而造亂兮,公室由此遂卑。
憐後君之寄寓兮,唁靖公於銅鞮。
越侯甲[2] 而長驅兮,釋叔向之飛患。
悅善人之有救兮,勞祁奚於太原。
何叔子之好直兮,爲羣邪之所惡。
賴祁子之一言兮,幾不免乎徂落。
美不必爲偶兮,時有差而不相及。
雖韞寶而求賈兮,嗟千載其焉合?昔仲尼之淑聖兮,竟隘窮乎蔡陳。
彼屈原之貞專兮,卒放沉於湘淵。
何方直之難容兮,柳下黜出而三辱。
蘧瑗抑而再奔兮,豈材知之不足。
揚蛾眉而見妒兮,固醜女之情也。
曲木惡直繩兮,亦不人之誠也。
以夫子之博觀兮,何此道之必然。
空下時而矔世兮,自命己之取患。
悲積習之生常兮,固明智之所別。
叔羣既在皁隸兮,六卿興而爲桀。
荀寅肆而顓恣兮,吉射叛而擅兵。
憎人臣之若茲兮,責趙鞅於晉陽。
軼中國之都邑兮,登句注以陵厲。
歷雁門而入雲中兮,超絕轍而遠逝。
濟臨沃而遙思兮,垂意兮邊都。
野蕭條以寥廓兮,陵谷錯以盤紆。
飄寂寥以荒昒兮,沙埃起之杳冥。
迴風育其飄忽兮,回之泠泠。
薄涸凍之凝滯兮,沸溪谷之清涼。
漂積雪之皚皚兮,涉凝露之降霜。
揚雹霰之復陸兮,慨原泉之凌陰。
激流澌之漻淚兮,窺九淵之潛淋。
颯悽愴以慘怛兮,慽風漻以冽寒。
獸望浪以穴竄兮,烏脅翼之浚浚。
山蕭瑟以鳴兮,樹木壞而哇吟。
地坼裂而憤忽
急兮,石捌破之巖巖。
天烈烈以厲高兮,廖(土孝)窗以梟窂。
雁邕邕以遲遲兮,野鸛鳴而嘈嘈。
望亭隧之皦皦兮,飛旗幟之翩翩迥。
百里之無家兮,路修遠而綿綿。
於是勒障塞而固守兮,奮武靈之精誠。
攄趙奢之策慮兮,威謀完乎金城。
外折衝以無虞兮,內撫民以永寧。
既邕容以自得兮,唯惕懼於笁寒。
承祖考之遺德兮,何性命之淑靈。
登薄軀於宮闕兮,充下陳爲後庭。
蒙聖皇之渥惠兮,當日月之聖明。
揚光烈之翕赫兮,奉隆寵於增成。
既過幸於非位兮,竊庶幾乎嘉時。
每寤寐而累息兮,申佩離以自思。
陳女圖以鏡監兮,顧女史而問詩。
悲晨婦之作戒兮,哀褒、閻之爲郵;美皇、英之女虞兮,榮任、姒之母周。
雖愚陋其靡及兮,敢舍心而忘茲。
歷年歲而悼懼兮,閔蕃華之不滋。
痛陽祿與柘館兮,仍襁褓而離災。
豈妾人之殃咎兮,將天命之不可求。
白日忽已移光兮,遂晻莫而昧幽。
猶被覆載之厚德兮,不廢捐於罪郵。
奉共養於東宮兮,託長信之末流。
共灑掃於帷幄兮,永終死以爲期。
願歸骨于山足兮,依松柏之餘休。
重曰:潛玄宮兮幽以清,應門閉兮禁闥扃。
華殿塵兮玉階菭,中庭萋兮綠草生。
廣室陰兮幃幄暗,房櫳虛兮風泠泠。
感帷裳兮發紅羅,紛綷縩兮紈素聲。
神眇眇兮密靚處,君不御兮誰爲榮?俯視兮丹墀,思君兮履綦。
仰視兮雲屋,雙涕兮橫流。
顧左右兮和顏,酌羽觴兮銷憂。
惟人生兮一世,忽一過兮若浮。
已獨享兮高明,處生民兮極休。
勉虞精兮極樂,與福祿兮無期。
綠衣兮白華,自古兮有之。
登薄軀於宮闕兮,充下陳爲後庭。
蒙聖皇之渥惠兮,當日月之聖明。
揚光烈之翕赫兮,奉隆寵於增成。
既過幸於非位兮,竊庶幾乎嘉時。
每寤寐而累息兮,申佩離以自思。
陳女圖以鏡監兮,顧女史而問詩。
悲晨婦之作戒兮,哀褒、閻之爲郵;美皇、英之女虞兮,榮任、姒之母周。
雖愚陋其靡及兮,敢舍心而忘茲。
歷年歲而悼懼兮,閔蕃華之不滋。
痛陽祿與柘館兮,仍襁褓而離災。
豈妾人之殃咎兮,將天命之不可求。
白日忽已移光兮,遂晻莫而昧幽。
猶被覆載之厚德兮,不廢捐於罪郵。
奉共養於東宮兮,託長信之末流。
共灑掃於帷幄兮,永終死以爲期。
願歸骨于山足兮,依松柏之餘休。
重曰:潛玄宮兮幽以清,應門閉兮禁闥扃。
華殿塵兮玉階菭,中庭萋兮綠草生。
廣室陰兮幃幄暗,房櫳虛兮風泠泠。
感帷裳兮發紅羅,紛綷縩兮紈素聲。
神眇眇兮密靚處,君不御兮誰爲榮?俯視兮丹墀,思君兮履綦。
仰視兮雲屋,雙涕兮橫流。
顧左右兮和顏,酌羽觴兮銷憂。
惟人生兮一世,忽一過兮若浮。
已獨享兮高明,處生民兮極休。
勉虞精兮極樂,與福祿兮無期。
綠衣兮白華,自古兮有之。
惟昊天之大旱兮,失精和之正理。
遙望白雲之蓬勃兮,滃澹澹而妄止。
運淖濁之□洞兮,正重沓而並起。
嵬隆崇以崔巍兮,時彷彿而有似。
屈巻輪而中天兮,象虎驚與龍駭。
相搏據而具興兮,妄倚儷而時有。
遂積聚而給沓兮,相紛薄而慷慨。
若飛翔之從橫兮,陽波怒而澎濞。
正帷布而雷動兮,相擊衝而破碎。
或窈窕而四塞兮,誠若雨而不墜。
陰陽分而不相得兮,更惟貪邪而狼戾。
終風解而霰散兮,陵遲而堵潰。
或深潛而閉藏兮,爭離而並逝。
廓蕩蕩其若滌兮,日炤炤而無穢。
隆盛暑而無聊兮,煎砂石而爛渭。
湯風至而含熱兮,羣生悶滿而愁憒。
畎畆枯槁而失澤兮,壤石相聚而為害。
農夫垂拱而無聊兮,釋其鉏耨而下淚。
憂疆畔之遇害兮,痛皇天之靡惠。
惜稚稼之旱天兮,離天災而不遂。
懷怨心而不已兮,竊托咎於在位。
獨不聞唐虞之積烈兮,與三代之風氣。
時俗殊而不還兮,恐功久而壞敗。
何操行之不徳兮,政治失中而違節。
陰氣辟而留滯兮,猒暴至而沈沒。
嗟乎!惜旱大劇,何辜於天無恩澤,忍兮嗇夫,何寡德矣。
既已生之,不與福矣。
來何暴也,去何躁也。
孳孳望之,其可悼也。
憭兮栗兮,以鬰怫兮。
念思白雲,腸如結兮。
終怨不雨,甚不仁兮。
布而不下,甚不信兮。
白雲何怨,奈何人兮!
遙望白雲之蓬勃兮,滃澹澹而妄止。
運淖濁之□洞兮,正重沓而並起。
嵬隆崇以崔巍兮,時彷彿而有似。
屈巻輪而中天兮,象虎驚與龍駭。
相搏據而具興兮,妄倚儷而時有。
遂積聚而給沓兮,相紛薄而慷慨。
若飛翔之從橫兮,陽波怒而澎濞。
正帷布而雷動兮,相擊衝而破碎。
或窈窕而四塞兮,誠若雨而不墜。
陰陽分而不相得兮,更惟貪邪而狼戾。
終風解而霰散兮,陵遲而堵潰。
或深潛而閉藏兮,爭離而並逝。
廓蕩蕩其若滌兮,日炤炤而無穢。
隆盛暑而無聊兮,煎砂石而爛渭。
湯風至而含熱兮,羣生悶滿而愁憒。
畎畆枯槁而失澤兮,壤石相聚而為害。
農夫垂拱而無聊兮,釋其鉏耨而下淚。
憂疆畔之遇害兮,痛皇天之靡惠。
惜稚稼之旱天兮,離天災而不遂。
懷怨心而不已兮,竊托咎於在位。
獨不聞唐虞之積烈兮,與三代之風氣。
時俗殊而不還兮,恐功久而壞敗。
何操行之不徳兮,政治失中而違節。
陰氣辟而留滯兮,猒暴至而沈沒。
嗟乎!惜旱大劇,何辜於天無恩澤,忍兮嗇夫,何寡德矣。
既已生之,不與福矣。
來何暴也,去何躁也。
孳孳望之,其可悼也。
憭兮栗兮,以鬰怫兮。
念思白雲,腸如結兮。
終怨不雨,甚不仁兮。
布而不下,甚不信兮。
白雲何怨,奈何人兮!
楚使子虛使於齊,齊王悉發境內之士,備車騎之衆,與使者出畋。
畋罷,子虛過詫烏有先生,而亡是公存焉。
坐定,烏有先生問曰:「今日畋樂乎?」子虛曰:「樂。」「獲多乎?」曰:「少。」「然則何樂?」對曰:「僕樂齊王之欲夸僕以車騎之衆,而僕對以雲夢之事也。」曰:「可得聞乎?」
子虛曰:「可。
王車駕千乘,選徒萬騎,畋於海濱,列卒滿澤,罘網彌山。
掩兔轔鹿,射麋腳麟,騖於鹽浦,割鮮染輪。
射中獲多,矜而自功,顧謂僕曰:『楚亦有平原廣澤遊獵之地饒樂若此者乎?楚王之獵孰與寡人乎?』僕下車對曰:『臣,楚國之鄙人也,幸得宿衛十有餘年,時從出遊,遊於後園,覽於有無,然猶未能徧覩也,又焉足以言其外澤者乎?』齊王曰:『雖然,略以子之所聞見而言之。
』」
「僕對曰:『唯唯。
臣聞楚有七澤,嘗見其一,未覩其餘也。
臣之所見,蓋特其小小者耳,名曰雲夢。
雲夢者,方九百里,其中有山焉。
其山則盤紆岪鬱,隆崇𡷏崒;岑崟參差,日月蔽虧;交錯糾紛,上干青雲;罷池陂陁,下屬江河。
其土則丹青赭堊,雌黃白坿,錫碧金銀,衆色炫耀,照爛龍鱗。
其石則赤玉玫瑰,琳瑉昆吾,瑊玏玄厲,碝石碔砆。
其東則有蕙圃蘅蘭,茝若射干,𦲄藭菖蒲,江離蘪蕪,諸柘巴且。
其南則有平原廣澤,登降阤靡,案衍壇曼,緣以大江,限以巫山。
其高燥則生葴菥苞荔,薜莎青薠。
其埤濕則生藏莨蒹葭,東蘠彫胡,蓮藕觚蘆,菴䕡軒芋。
衆物居之,不可勝圖。
其西則有湧泉清池,激水推移,外發芙蓉蔆華,內隱鉅石白沙。
其中則有神龜蛟鼉,瑇瑁鱉黿。
其北則有陰林巨樹,楩柟豫樟,桂椒木蘭,蘗離朱楊。
樝棃梬栗,橘柚芬芳。
其上則有赤猿玃猱,鵷鶵孔鸞,騰遠射干。
其下則有白虎玄豹,蟃蜒貙犴,兕象野犀,窮奇獌狿。」
「『於是乎乃使專諸之倫,手格此獸。
楚王乃駕馴駮之駟,乘彫玉之輿,靡魚鬚之橈旃,曳明月之珠旗,建干將之雄戟,左烏號之彫弓,右夏服之勁箭;陽子驂乘,孅阿爲御,案節未舒,即陵狡獸。
蹴蛩蛩,轔距虛,軼野馬,𨎥騊駼,乘遺風,射游騏,鯈眒倩浰,雷動猋至,星流霆擊。
弓不虛發,中必決眥,洞胸達掖,絕乎心繫,獲若雨獸,揜草蔽地。
於是楚王乃弭節徘徊,翱翔容與。
覽乎陰林,觀壯士之暴怒,與猛獸之恐懼,徼𠫷受詘,殫覩衆物之變態。」
「『於是鄭女曼姬,被阿緆,揄紵縞,雜纖羅,垂霧縠,襞積褰縐,紆徐委曲,鬱橈谿谷;衯衯裶裶,揚袘戌削,蜚襳垂髾;扶輿猗靡,翕呷萃蔡;下靡蘭蕙,上拂羽蓋;錯翡翠之威蕤,繆繞玉綏;眇眇忽忽,
畋罷,子虛過詫烏有先生,而亡是公存焉。
坐定,烏有先生問曰:「今日畋樂乎?」子虛曰:「樂。」「獲多乎?」曰:「少。」「然則何樂?」對曰:「僕樂齊王之欲夸僕以車騎之衆,而僕對以雲夢之事也。」曰:「可得聞乎?」
子虛曰:「可。
王車駕千乘,選徒萬騎,畋於海濱,列卒滿澤,罘網彌山。
掩兔轔鹿,射麋腳麟,騖於鹽浦,割鮮染輪。
射中獲多,矜而自功,顧謂僕曰:『楚亦有平原廣澤遊獵之地饒樂若此者乎?楚王之獵孰與寡人乎?』僕下車對曰:『臣,楚國之鄙人也,幸得宿衛十有餘年,時從出遊,遊於後園,覽於有無,然猶未能徧覩也,又焉足以言其外澤者乎?』齊王曰:『雖然,略以子之所聞見而言之。
』」
「僕對曰:『唯唯。
臣聞楚有七澤,嘗見其一,未覩其餘也。
臣之所見,蓋特其小小者耳,名曰雲夢。
雲夢者,方九百里,其中有山焉。
其山則盤紆岪鬱,隆崇𡷏崒;岑崟參差,日月蔽虧;交錯糾紛,上干青雲;罷池陂陁,下屬江河。
其土則丹青赭堊,雌黃白坿,錫碧金銀,衆色炫耀,照爛龍鱗。
其石則赤玉玫瑰,琳瑉昆吾,瑊玏玄厲,碝石碔砆。
其東則有蕙圃蘅蘭,茝若射干,𦲄藭菖蒲,江離蘪蕪,諸柘巴且。
其南則有平原廣澤,登降阤靡,案衍壇曼,緣以大江,限以巫山。
其高燥則生葴菥苞荔,薜莎青薠。
其埤濕則生藏莨蒹葭,東蘠彫胡,蓮藕觚蘆,菴䕡軒芋。
衆物居之,不可勝圖。
其西則有湧泉清池,激水推移,外發芙蓉蔆華,內隱鉅石白沙。
其中則有神龜蛟鼉,瑇瑁鱉黿。
其北則有陰林巨樹,楩柟豫樟,桂椒木蘭,蘗離朱楊。
樝棃梬栗,橘柚芬芳。
其上則有赤猿玃猱,鵷鶵孔鸞,騰遠射干。
其下則有白虎玄豹,蟃蜒貙犴,兕象野犀,窮奇獌狿。」
「『於是乎乃使專諸之倫,手格此獸。
楚王乃駕馴駮之駟,乘彫玉之輿,靡魚鬚之橈旃,曳明月之珠旗,建干將之雄戟,左烏號之彫弓,右夏服之勁箭;陽子驂乘,孅阿爲御,案節未舒,即陵狡獸。
蹴蛩蛩,轔距虛,軼野馬,𨎥騊駼,乘遺風,射游騏,鯈眒倩浰,雷動猋至,星流霆擊。
弓不虛發,中必決眥,洞胸達掖,絕乎心繫,獲若雨獸,揜草蔽地。
於是楚王乃弭節徘徊,翱翔容與。
覽乎陰林,觀壯士之暴怒,與猛獸之恐懼,徼𠫷受詘,殫覩衆物之變態。」
「『於是鄭女曼姬,被阿緆,揄紵縞,雜纖羅,垂霧縠,襞積褰縐,紆徐委曲,鬱橈谿谷;衯衯裶裶,揚袘戌削,蜚襳垂髾;扶輿猗靡,翕呷萃蔡;下靡蘭蕙,上拂羽蓋;錯翡翠之威蕤,繆繞玉綏;眇眇忽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