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则虎之弟,鹰则鹞之兄。
青天含翠彩,素日扬清晖。
亲始死,鸡斯徒跣,扱上衽,交手哭。
恻怛之心,痛疾之意,伤肾干肝焦肺,水浆不入口,三日不举火,故邻里为之糜粥以饮食之。
夫悲哀在中,故形变于外也,痛疾在心,故口不甘味,身不安美也。
三日而敛,在床曰尸,在棺曰柩,动尸举柩,哭踊无数。
恻怛之心,痛疾之意,悲哀志懑气盛,故袒而踊之,所以动体安心下气也。
妇人不宜袒,故发胸击心爵踊,殷殷田田,如坏墙然,悲哀痛疾之至也。
故曰:「辟踊哭泣,哀以送之。
送形而往,迎精而反也。」
其往送也,望望然、汲汲然如有追而弗及也;其反哭也,皇皇然若有求而弗得也。
故其往送也如慕,其反也如疑。
求而无所得之也,入门而弗见也,上堂又弗见也,入室又弗见也。
亡矣丧矣!不可复见矣!故哭泣辟踊,尽哀而止矣。
心怅焉怆焉、惚焉忾焉,心绝志悲而已矣。
祭之宗庙,以鬼飨之,徼幸复反也。
成圹而归,不敢入处室,居于倚庐,哀亲之在外也;寝苫枕块,哀亲之在土也。
故哭泣无时,服勤三年,思慕之心,孝子之志也,人情之实也。
或问曰:「死三日而后敛者,何也?」曰:孝子亲死,悲哀志懑,故匍匐而哭之,若将复生然,安可得夺而敛之也。
故曰三日而后敛者,以俟其生也;三日而不生,亦不生矣。
孝子之心亦益衰矣;家室之计,衣服之具,亦可以成矣;亲戚之远者,亦可以至矣。
是故圣人为之断决以三日为之礼制也。
或问曰:「冠者不肉袒,何也?」曰:冠,至尊也,不居肉袒之体也,故为之免以代之也。
然则秃者不免,伛者不袒,跛者不踊,非不悲也;身有锢疾,不可以备礼也。
故曰:丧礼唯哀为主矣。
女子哭泣悲哀,击胸伤心;男子哭泣悲哀,稽颡触地无容,哀之至也。
或问曰:「免者以何为也?」曰:不冠者之所服也。
《礼》曰:「童子不缌,唯当室缌。」缌者其免也,当室则免而杖矣。
或问曰:「杖者何也?」曰:竹、桐一也。
故为父苴杖--苴杖,竹也;为母削杖--削杖,桐也。
或问曰:「杖者以何为也?」曰:孝子丧亲,哭泣无数,服勤三年,身病体羸,以杖扶病也。
则父在不敢杖矣,尊者在故也;堂上不杖,辟尊者之处也;堂上不趋,示不遽也。
此孝子之志也,人情之实也,礼义之经也,非从天降也,非从地出也,人情而已矣。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比年入学,中年考校。
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
《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
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
此七者,教之大伦也。
《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
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
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
《兑命》曰:「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其此之谓乎!
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
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
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
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发然后禁,则捍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
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
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其言也约
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
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洁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
故《诗》之失,愚;《书》之失,诬;《乐》之失,奢;《易》之失,贼;《礼》之失,烦;《春秋》之失,乱。
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疏通知远而不诬,则深于《书》者也;广博易良而不奢,则深于《乐》者也;洁静精微而不贼,则深于《易》者也;恭俭庄敬而不烦,则深于《礼》者也;属辞比事而不乱,则深于《春秋》者也。」
乡饮酒之义。
主人拜迎宾于庠门之外,入,三揖而后至阶,三让而后升,所以致尊让也。
盥洗扬觯,所以致也。
拜至,拜洗,拜受,拜送,拜既,所以致敬也。
尊让敬也者,君子之所以相接也。
君子尊让则不争,敬则不慢,不慢不争,则远于斗辨矣,不斗辨则无暴乱之祸矣,斯君子之所以免于人祸也,故圣人制之以道。
乡人、士、君子,尊于房户之间,宾主共之也。
尊有玄酒,贵其质也。
羞出自东房,主人共之也。
洗当于东荣,主人之所以自,而以事宾也。
宾主象天地也;介僎象阴阳也;三宾象三光也;让之三也,象月之三日而成魄也;四面之坐,象四时也。
天地严凝之气,始于西南,而盛于西北,此天地之尊严气也,此天地之义气也。
天地温厚之气,始于东北,而盛于东南,此天地之盛德气也,此天地之仁气也。
主人者尊宾,故坐宾于西北,而坐介于西南以辅宾,宾者,接人以义者也,故坐于西北。
主人者,接人以德厚者也,故坐于东南。
而坐亻巽于东北,以辅主人也。
仁义接,宾主有事,俎豆有数曰圣,圣立而将之以敬曰礼,礼以体长幼曰德。
德也者,得于身也。
故曰:“古之学术道者,将以得身也。
是故圣人务焉。
”祭荐、祭酒,敬礼也。
哜肺,尝礼也。
啐酒,成礼也。
于席末,言是席之正,非专为饮食也,为行礼也,此所以贵礼而贱财也。
卒觯,致实于西阶上,言是席之上,非专为饮食也,此先礼而后财之义也。
先礼而后财,则民作敬让而不争矣。
乡饮酒之礼,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以听政役,所以明尊长也。
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所以明养老也。
民知尊长养老,而后乃能入孝弟。
民入孝弟,出尊长养老,而后成教,成教而后国可安也。
君子之所谓孝者,非家至而日见之也,合诸乡射,教之乡饮酒之礼,而孝弟之行立矣。
孔子曰:“吾观于乡,而知王道之易易也。

主人亲速宾及介,而众宾自众之。
至于门外,主人拜宾及介,而众宾自入。
贵贱之义别矣。
三揖至于阶,三让以宾升,拜至、献、酬、辞让之节繁。
及介省矣。
至于众宾升受,坐祭,立饮,不酢而降。
隆杀之义别矣。
工入,升歌三终,主人献之。
笙入三终,主人戏之。
间歌三终,合乐三终,工告乐备,遂出。
一人扬觯,乃立司正焉。
知其能和乐而不流也。
宾酬主人,主人酬介,介酬众宾,少长以齿,终于沃洗者焉。
知其能弟长而无遗矣。
降,说屦升坐,修爵无数。
饮酒之节,朝不废朝,莫不废夕。
宾出,主人拜送,节文终遂焉。
知其能安燕而不乱也。
贵贱明,隆杀辨,和乐
斩衰何以服苴?苴,恶貌也,所以首其内而见诸外也。
斩衰貌若苴,齐衰貌若枲,大功貌若止,小功、缌麻容貌可也,此哀之发于容体者也。
斩衰之哭,若往而不反;齐衰之哭,若往而反;大功之哭,三曲而偯;小功缌麻,哀容可也。
此哀之发于声音者也。
斩衰,唯而不对;齐衰,对而不言;大功,言而不议;小功缌麻,议而不及乐。
此哀之发于言语者也。
斩衰,三日不食;齐衰,二日不食;大功,三不食;小功缌麻,再不食;士与敛焉,则壹不食。
故父母之丧,既殡食粥,朝一溢米,莫一溢米;齐衰之丧,疏食水饮,不食菜果;大功之丧,不食酰酱;小功缌麻,不饮醴酒。
此哀之发于饮食者也。
父母之丧,既虞卒哭,疏食水饮,不食菜果;期而小祥,食菜果;又期而大祥,有酰酱;中月而禫,禫而饮醴酒。
始饮酒者先饮醴酒。
始食肉者先食干肉。
父母之丧,居倚庐,寝苫枕块,不说绖带;齐衰之丧,居垩室,芐剪不纳;大功之丧,寝有席,小功缌麻,床可也。
此哀之发于居处者也。
父母之丧,既虞卒哭,柱楣剪屏,芐剪不纳;期而小祥,居垩室,寝有席;又期而大祥,居复寝;中月而禫,禫而床。
斩衰三升,齐衰四升、五升、六升,大功七升、八升、九升,小功十升、十一升、十二升,缌麻十五升去其半,有事其缕、无事其布曰缌。
此哀之发于衣服者也。
斩衰三升,既虞卒哭,受以成布六升、冠七升;为母疏衰四升,受以成布七升、冠八升。
去麻服葛,葛带三重。
期而小祥,练冠縓缘,要绖不除,男子除乎首,妇人除乎带。
男子何为除乎首也?妇人何为除乎带也?男子重首,妇人重带。
除服者先重者,易服者易轻者。
又期而大祥,素缟麻衣。
中月而禫,禫而纤,无所不佩。
易服者何?为易轻者也。
斩衰之丧,既虞卒哭,遭齐衰之丧,轻者包,重者特。
既练,遭大功之丧,麻葛重。
齐衰之丧,既虞卒哭,遭大功之丧,麻葛兼服之。
斩衰之葛,与齐衰之麻同;齐衰之葛,与大功之麻同;大功之葛,与小功之麻同;小功之葛,与缌之麻同,麻同则兼服之。
兼服之服重者,则易轻者也。
闻始见君子者,辞曰:「某固愿闻名于将命者。」不得阶主。
敌者曰:「某固愿见。」罕见曰:「闻名」。
亟见曰:「朝夕」。
瞽曰:「闻名」。
适有丧者曰:「比」。
童子曰:「听事」。
适公卿之丧,则曰:「听役于司徒」。
君将适他,臣如致金玉货贝于君,则曰:「致马资于有司」;敌者曰:「赠从者」。
臣致禭于君,则曰:「致废衣于贾人」;敌者曰:「襚」。
亲者兄弟不,以襚进。
臣为君丧,纳货贝于君,则曰:「纳甸于有司」。
赗马入庙门;赙马与其币,大白兵车,不入庙门。
赙者既致命,坐委之,摈者举之。
主人无亲受也。
受立,授立不坐。
性之直者则有之矣。
始入而辞,曰:「辞矣」。
即席,曰:「可矣」。
排阖说屦于户内者,一人而已矣。
有尊长在则否。
问品味曰:「子亟食于某乎?」问道艺曰:「子习于某乎?」、「子善于某乎?」不疑在躬,不度民械,不愿于大家,不訾重器。
泛扫曰扫,扫席前曰拚;拚席不以鬣。
执箕膺鬛。
不贰问。
问卜筮曰:「义与?志与?」义则可问,志则否。
尊长于己逾等,不敢问其年。
燕见不将命。
遇于道,见则面,不请所之。
丧俟事不特吊。
侍坐弗使,不执琴瑟,不画地,手无容,不翣也。
寝则坐而将命。
侍射则约矢,侍投则拥矢。
胜则洗而以请,客亦如之。
不角,不擢马。
执君之乘车则坐。
仆者右带剑,负良绥,申之面,拖诸幦,以散绥升,执辔然后步。
请见不请退。
朝廷曰退,燕游曰归,师役曰罢。
侍坐于君子,君子欠伸,运笏,泽剑首,还屦,问日之蚤莫,虽请退可也。
事君者量而后入,不入而后量;凡乞假于人,为人从事者亦然。
然,故上无怨,而下远罪也。
不窥密,不旁狎,不道旧故,不戏色。
为人臣下者,有谏而无讪,有亡而无疾;颂而无谄,谏而无骄;怠则张而相之,废则扫而更之;谓之社稷之役。
毋拔来,毋报往,毋渎神,毋循枉,毋测未至。
士依于德,游于艺;工依于法,游于说。
毋訾衣服成器,毋身质言语。
言语之美,穆穆皇皇;朝廷之美,济济翔翔;祭祀之美,齐齐皇皇;车马之美,匪匪翼翼;鸾和之美,肃肃雍雍。
问国君之子长幼,长,则曰:「能从社稷之事矣」;幼,则曰:「能御」,「未能御」。
问大夫之子长幼,长,则曰:「能从乐人之事矣」;幼,则曰:「能正于乐人」,未能正于乐人」。
问士之子长幼,长,则曰:「能耕矣」;幼,则曰:「能负薪」、「未能负薪」。
执玉执龟策不趋,堂上不趋,城上不趋。
武车不式;介者不拜。
妇人吉事,虽有君赐,肃拜。
为尸坐,则不手拜,肃拜;为丧主则不手拜。
葛绖而麻带。
取俎
古者周天子之官,有庶子官。
庶子官职诸侯、卿、大夫、士之庶子之卒,掌其戒令,与其教治,别其等,正其位。
国有大事,则率国子而致于大子,唯所用之。
若有甲兵之事,则授之以车甲,合其卒伍,置其有司,以军法治之,司马弗正。
凡国之政事,国子存游卒,使之修德学道,春合诸学,秋合诸射,以考其艺而进退之。
诸侯燕礼之义:君立阼阶之东南,南乡尔卿,大夫皆少进,定位也。
君席阼阶之上,居主位也;君独升立席上,西面特立,莫敢适之义也。
设宾主,饮酒之礼也。
使宰夫为献主,臣莫敢与君亢礼也。
不以公卿为宾,而以大夫为宾,为疑也,明嫌之义也。
宾入中庭,君降一等而揖之,礼之也。
君举旅于宾,及君所赐爵,皆降再拜稽首,升成拜,明臣礼也。
君答拜之,礼无不答,明君上之礼也。
臣下竭力尽能以立功于国,君必报之以爵禄,故臣下皆务竭力尽能以立功,是以国安而君宁。
礼无不答,言上之不虚取于下也。
上必明正道以道民,民道之而有功,然后取其什一,故上用足而下不匮也,是以上下和亲而不相怨也。
和宁,礼之用也,此君臣上下之大义也。
故曰:“燕礼者,所以明君臣之义也。

席,小卿次上卿,大夫次小卿,士庶子以次就位于下。
献君,君举旅行酬而后献卿,卿举旅行酬而后献大夫,大夫举旅行酬而后献士,士举旅行酬而后献庶子。
俎豆、牲体、荐羞,皆有等差,所以明贵贱也。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9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