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清之始也,和顺以寂漠,质真而素朴,闲静而不躁,推移而无故,在内而 合乎道,出外而调于义,发动而成于文,行快而便于物。
其言略而循理,其行亻 兑而顺情,其心愉而不伪,其事素而不饰,是以不择时日,不占卦兆,不谋所始, 不议所终,安则止,激则行,通体于天地,同精于阴阳,一和于四时,明照于日 月,与造化者相雌雄。
是以天覆以德,地载以乐,四时不失其叙,风雨不降其虐, 日月淑清而扬光,五星循轨而不失其行。
当此之时,玄元至砀而运照,凤麟至, 著龟兆,甘露下,竹实满,流黄出,而朱草生,机械诈伪莫藏于心。
逮至衰世,镌山石,钅挈金玉,レ蚌蜃,消铜铁,而万物不滋,刳胎杀夭, 麒麟不游,覆巢毁卵,凤凰不翔,钻燧取火,构木为台,焚林而田,竭泽而渔。
人械不足,畜藏有余,而万物不繁兆,萌牙卵胎而不成者,处之太半矣。
积壤而 丘处,粪田而种谷,掘地而井饮,疏川而为利,筑城而为固,拘兽以为畜,则阴 阳缪戾,四时失叙,雷霆毁折,雹霰降虐,氛雾霜雪不霁,而万物ㄡ夭。
榛秽, 聚埒亩,芟野,长苗秀,草木之句萌、衔华、戴实而死者,不可胜数。
乃至夏 屋宫驾,县联房植,檐榱题,雕琢刻镂,乔枝菱阿,夫容芰荷,五采争胜,流 漫陆离,修曲扌交,夭矫曾桡,芒繁纷,以相交持,公输、王尔无所错其剞 屈刂削锯,然犹未能澹人主之欲也。
是以松柏露夏槁,江、河、三川绝而不流, 夷羊在牧,飞蛩满野,天旱地坼,凤皇不下,句爪、居牙、戴色、出距之兽,于 是鸷矣。
民之专室蓬庐,无所归宿,冻饿饥寒死者,相枕席也。
及至分山川溪谷, 使有壤界,计人多少众寡,使有分数,筑城掘池,设机械险阻以为备,饰职事, 制服等,异贵贱,差贤不肖,经诽誉,行赏罚,则兵革兴而分争生,民之灭抑夭 隐,虐杀不辜而刑诛无罪,于是生矣。
天地之合和,阴阳之陶化万物,皆乘人气 者也。
是故上下离心,气乃上蒸,君臣不和,五谷不为。
距日冬至四十六日,天 含和而未降,地怀气而未扬,阴阳储与,呼吸浸潭,包裹风俗,斟酌万殊,?9薄 众宜,以相呕咐酝酿,而成育群生。
是故春肃秋荣,冬雷夏霜,皆贼气之所生。
由此观之,天地宇宙,一人之身也;六合之内,一人之制也。
是故明于性者,天 地不能胁也;审于符者,怪物不能惑也。
故圣人者,由近知远,而万殊为一。
古之 人同气于天地,与一世而优游。
当此之时,无庆贺之利,刑罚之威,礼义廉耻不 设,毁誉仁鄙不立,而万民莫相侵欺暴虐,犹在于混冥之中。
逮至
其言略而循理,其行亻 兑而顺情,其心愉而不伪,其事素而不饰,是以不择时日,不占卦兆,不谋所始, 不议所终,安则止,激则行,通体于天地,同精于阴阳,一和于四时,明照于日 月,与造化者相雌雄。
是以天覆以德,地载以乐,四时不失其叙,风雨不降其虐, 日月淑清而扬光,五星循轨而不失其行。
当此之时,玄元至砀而运照,凤麟至, 著龟兆,甘露下,竹实满,流黄出,而朱草生,机械诈伪莫藏于心。
逮至衰世,镌山石,钅挈金玉,レ蚌蜃,消铜铁,而万物不滋,刳胎杀夭, 麒麟不游,覆巢毁卵,凤凰不翔,钻燧取火,构木为台,焚林而田,竭泽而渔。
人械不足,畜藏有余,而万物不繁兆,萌牙卵胎而不成者,处之太半矣。
积壤而 丘处,粪田而种谷,掘地而井饮,疏川而为利,筑城而为固,拘兽以为畜,则阴 阳缪戾,四时失叙,雷霆毁折,雹霰降虐,氛雾霜雪不霁,而万物ㄡ夭。
榛秽, 聚埒亩,芟野,长苗秀,草木之句萌、衔华、戴实而死者,不可胜数。
乃至夏 屋宫驾,县联房植,檐榱题,雕琢刻镂,乔枝菱阿,夫容芰荷,五采争胜,流 漫陆离,修曲扌交,夭矫曾桡,芒繁纷,以相交持,公输、王尔无所错其剞 屈刂削锯,然犹未能澹人主之欲也。
是以松柏露夏槁,江、河、三川绝而不流, 夷羊在牧,飞蛩满野,天旱地坼,凤皇不下,句爪、居牙、戴色、出距之兽,于 是鸷矣。
民之专室蓬庐,无所归宿,冻饿饥寒死者,相枕席也。
及至分山川溪谷, 使有壤界,计人多少众寡,使有分数,筑城掘池,设机械险阻以为备,饰职事, 制服等,异贵贱,差贤不肖,经诽誉,行赏罚,则兵革兴而分争生,民之灭抑夭 隐,虐杀不辜而刑诛无罪,于是生矣。
天地之合和,阴阳之陶化万物,皆乘人气 者也。
是故上下离心,气乃上蒸,君臣不和,五谷不为。
距日冬至四十六日,天 含和而未降,地怀气而未扬,阴阳储与,呼吸浸潭,包裹风俗,斟酌万殊,?9薄 众宜,以相呕咐酝酿,而成育群生。
是故春肃秋荣,冬雷夏霜,皆贼气之所生。
由此观之,天地宇宙,一人之身也;六合之内,一人之制也。
是故明于性者,天 地不能胁也;审于符者,怪物不能惑也。
故圣人者,由近知远,而万殊为一。
古之 人同气于天地,与一世而优游。
当此之时,无庆贺之利,刑罚之威,礼义廉耻不 设,毁誉仁鄙不立,而万民莫相侵欺暴虐,犹在于混冥之中。
逮至
道至高无上,至深无下,平乎准,直乎绳,圆乎规,方乎矩,包裹宇宙而无 表里,洞同覆载而无所碍。
是故体道者,不哀不乐,不喜不怒,其坐无虑,其寝 无梦,物来而名,事来而应。
主者,国之心,心治则百节皆安,心扰则百节皆乱。
故其心治者,支体相遗也;其国治者,君臣相忘也。
黄帝曰:“芒芒昧昧,从天 之道,与元同气。
”故至德者,言同略,事同指,上下一心,无岐道?9见者,遏 障之于邪,开道之于善,而民乡方矣。
故《易》曰:“同人于野,利涉大川。
” 道者,物之所导也;德者,性之所扶也;仁者,积恩之见证也;义者,比于 人心而合于众适者也。
故道灭而德用,德衰而仁义生。
故上世体道而不德,中世 守德而弗坏也,末世绳绳乎唯恐失仁义。
君子非仁义无以生,失仁义,则失其所 以生;小人非嗜欲无以活,失嗜欲,则失其所以活。
故君子惧失仁义,小人惧失 利。
观其所惧,知各殊矣。
易曰:“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 吝。
”其施厚者其报美,其怨大者其祸深。
薄施而厚望,畜怨而无患者,古今未 之有也。
是故圣人察其所以往,则知其所以来者。
圣人之道,犹中衢而致尊邪: 过者斟酌,多少不同,各得其所宜。
是故得一人,所以得百人也。
人以其所愿于 上,以交其下,谁弗戴?以其所欲于下,以事其上,谁弗喜?《诗》云:“媚兹 一人,应侯慎德。
”慎德大矣,一人小矣。
能善小,其能善大矣。
君子见过忘罚,故能谏;见贤忘贱,故能让;见不足忘贫,故能施。
情系于 中,行形于外。
凡行戴情,虽过无怨;不戴其情,虽忠来恶。
后稷广利天下,犹 不自矜。
禹无废功,无废财,自视犹觖如也。
满如陷,实如虚,尽之者也。
凡人 各贤其所说,而说其所快。
世莫不举贤,或以治,或以乱,非自遁,求同乎己者 也。
己未必得贤,而求与己同者,而欲得贤,亦不几矣!使尧度舜则可,使桀度 尧,是犹以升量石也。
今谓狐狸,则必不知狐,又不知狸。
非未尝见狐者,必未 尝见狸也。
狐、狸非异,同类也。
而谓狐狸,则不知狐、狸。
是故谓不肖者贤, 则必不知贤;谓贤者不肖,则必不知不肖者矣。
圣人在上,则民乐其治;在下,则民慕其意。
小人在上位,如寝关曝纩,不 得须臾宁。
故《易》曰:“乘马班如,泣血涟如。
”言小人处非其位,不可长也。
物莫无所不用,天雄乌喙,药之凶毒也,良医以活人;侏儒鼓师,人之困慰者也, 人主以备乐。
是故圣人制其刂材,无所不用矣。
勇士一呼,三军皆辟,其出之也 诚。
故倡而不和,意而不戴,
是故体道者,不哀不乐,不喜不怒,其坐无虑,其寝 无梦,物来而名,事来而应。
主者,国之心,心治则百节皆安,心扰则百节皆乱。
故其心治者,支体相遗也;其国治者,君臣相忘也。
黄帝曰:“芒芒昧昧,从天 之道,与元同气。
”故至德者,言同略,事同指,上下一心,无岐道?9见者,遏 障之于邪,开道之于善,而民乡方矣。
故《易》曰:“同人于野,利涉大川。
” 道者,物之所导也;德者,性之所扶也;仁者,积恩之见证也;义者,比于 人心而合于众适者也。
故道灭而德用,德衰而仁义生。
故上世体道而不德,中世 守德而弗坏也,末世绳绳乎唯恐失仁义。
君子非仁义无以生,失仁义,则失其所 以生;小人非嗜欲无以活,失嗜欲,则失其所以活。
故君子惧失仁义,小人惧失 利。
观其所惧,知各殊矣。
易曰:“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 吝。
”其施厚者其报美,其怨大者其祸深。
薄施而厚望,畜怨而无患者,古今未 之有也。
是故圣人察其所以往,则知其所以来者。
圣人之道,犹中衢而致尊邪: 过者斟酌,多少不同,各得其所宜。
是故得一人,所以得百人也。
人以其所愿于 上,以交其下,谁弗戴?以其所欲于下,以事其上,谁弗喜?《诗》云:“媚兹 一人,应侯慎德。
”慎德大矣,一人小矣。
能善小,其能善大矣。
君子见过忘罚,故能谏;见贤忘贱,故能让;见不足忘贫,故能施。
情系于 中,行形于外。
凡行戴情,虽过无怨;不戴其情,虽忠来恶。
后稷广利天下,犹 不自矜。
禹无废功,无废财,自视犹觖如也。
满如陷,实如虚,尽之者也。
凡人 各贤其所说,而说其所快。
世莫不举贤,或以治,或以乱,非自遁,求同乎己者 也。
己未必得贤,而求与己同者,而欲得贤,亦不几矣!使尧度舜则可,使桀度 尧,是犹以升量石也。
今谓狐狸,则必不知狐,又不知狸。
非未尝见狐者,必未 尝见狸也。
狐、狸非异,同类也。
而谓狐狸,则不知狐、狸。
是故谓不肖者贤, 则必不知贤;谓贤者不肖,则必不知不肖者矣。
圣人在上,则民乐其治;在下,则民慕其意。
小人在上位,如寝关曝纩,不 得须臾宁。
故《易》曰:“乘马班如,泣血涟如。
”言小人处非其位,不可长也。
物莫无所不用,天雄乌喙,药之凶毒也,良医以活人;侏儒鼓师,人之困慰者也, 人主以备乐。
是故圣人制其刂材,无所不用矣。
勇士一呼,三军皆辟,其出之也 诚。
故倡而不和,意而不戴,
率性而行谓之道,得其天性谓之德。
性失然后贵仁,道失然后贵义。
是故仁 义立而道德迁矣,礼乐饰则纯朴散矣,是非形则百姓眩矣,珠玉尊则天下争矣。
凡此四者,衰世之造也,末世之用也。
夫礼者,所以别尊卑,异贵贱;义者,所以合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 友之际也。
今世之为礼者,恭敬而忮;为义者,布施而德。
君臣以相非,骨肉以 生怨,则失礼义之本也。
故构而多责。
夫水积则生相食之鱼,圭积则生自肉之兽, 礼义饰则生伪匿之本。
夫吹灰而欲无眯,涉水而欲无濡,不可得也。
古者,民童 蒙不知东西,貌不羡乎情,而言不溢乎行。
其衣致暖而无文,其兵戈铢而无刃, 其歌乐而无转,其哭哀而无声。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无所施其美,亦不求得。
亲戚不相毁誉,朋友不相怨德。
及至礼义之生,货财之贵,而诈伪萌兴,非誉相 纷,怨德并行。
于是乃有曾参、孝己之美,而生盗跖、庄乔之邪。
故有大路龙 旌,羽盖垂,结驷连骑,则必有穿窬拊楗,抽箕逾备之奸;有诡文繁绣,弱纟 易罗纨,必有菅ハ此,短褐不完者。
故高下之相倾也,短修之相形也,亦明 矣。
夫虾蟆为鹑,水虿为?19?20,皆生非其类,唯圣人知其化。
夫胡人见? 不知其可以为布也;越人见毳,不知其可以为旃也。
故不通于物者,难与言化。
昔太公望、周公旦受封而相见。
太公问周公曰:“何以治鲁?”周公曰:“尊尊 亲亲。
”太公曰:“鲁从此弱矣。
”周公问太公曰:“何以治齐?”太公曰:“ 举贤而上功。
”周公曰:“后世必有劫杀之君。
”其后,齐日以大,至于霸,二 十四世而田氏代之;鲁日以削,至三十二世而亡。
故《易》曰:“履霜,坚冰至。
”圣人之见终始微言。
故糟丘生乎象著,炮烙生乎热斗。
子路扌登溺而受牛谢。
孔子曰:“鲁国必好救人于患。
”子赣赎人,而不受金于府,孔子曰:“鲁国不 复赎人矣。
”子路受而劝德,子赣让而止善。
孔子之明,以小知大,以近知远, 通于论者也。
由此观之,廉有所在,而不可公行也。
故行齐于俗,可随也;事周于能,易 为也。
矜伪以惑世,伉行以违众,圣人不以为民俗。
广厦阔屋,连闼通房,人之 所安也;鸟入之而忧。
高山险阻,深林丛薄,虎豹之所乐也;人入之而畏。
川谷 通原,积水重泉,鼋鼍之所便也;人入之而死。
咸池、承云,九韶、六英,人之 所乐也;鸟兽闻之而惊。
深溪峭岸,峻木寻枝,猿之所乐也;人上之而栗。
形 殊性诡,所以为乐者,乃所以为哀;所以为安者,乃所以为危也。
乃至天地之所 覆载,
性失然后贵仁,道失然后贵义。
是故仁 义立而道德迁矣,礼乐饰则纯朴散矣,是非形则百姓眩矣,珠玉尊则天下争矣。
凡此四者,衰世之造也,末世之用也。
夫礼者,所以别尊卑,异贵贱;义者,所以合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 友之际也。
今世之为礼者,恭敬而忮;为义者,布施而德。
君臣以相非,骨肉以 生怨,则失礼义之本也。
故构而多责。
夫水积则生相食之鱼,圭积则生自肉之兽, 礼义饰则生伪匿之本。
夫吹灰而欲无眯,涉水而欲无濡,不可得也。
古者,民童 蒙不知东西,貌不羡乎情,而言不溢乎行。
其衣致暖而无文,其兵戈铢而无刃, 其歌乐而无转,其哭哀而无声。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无所施其美,亦不求得。
亲戚不相毁誉,朋友不相怨德。
及至礼义之生,货财之贵,而诈伪萌兴,非誉相 纷,怨德并行。
于是乃有曾参、孝己之美,而生盗跖、庄乔之邪。
故有大路龙 旌,羽盖垂,结驷连骑,则必有穿窬拊楗,抽箕逾备之奸;有诡文繁绣,弱纟 易罗纨,必有菅ハ此,短褐不完者。
故高下之相倾也,短修之相形也,亦明 矣。
夫虾蟆为鹑,水虿为?19?20,皆生非其类,唯圣人知其化。
夫胡人见? 不知其可以为布也;越人见毳,不知其可以为旃也。
故不通于物者,难与言化。
昔太公望、周公旦受封而相见。
太公问周公曰:“何以治鲁?”周公曰:“尊尊 亲亲。
”太公曰:“鲁从此弱矣。
”周公问太公曰:“何以治齐?”太公曰:“ 举贤而上功。
”周公曰:“后世必有劫杀之君。
”其后,齐日以大,至于霸,二 十四世而田氏代之;鲁日以削,至三十二世而亡。
故《易》曰:“履霜,坚冰至。
”圣人之见终始微言。
故糟丘生乎象著,炮烙生乎热斗。
子路扌登溺而受牛谢。
孔子曰:“鲁国必好救人于患。
”子赣赎人,而不受金于府,孔子曰:“鲁国不 复赎人矣。
”子路受而劝德,子赣让而止善。
孔子之明,以小知大,以近知远, 通于论者也。
由此观之,廉有所在,而不可公行也。
故行齐于俗,可随也;事周于能,易 为也。
矜伪以惑世,伉行以违众,圣人不以为民俗。
广厦阔屋,连闼通房,人之 所安也;鸟入之而忧。
高山险阻,深林丛薄,虎豹之所乐也;人入之而畏。
川谷 通原,积水重泉,鼋鼍之所便也;人入之而死。
咸池、承云,九韶、六英,人之 所乐也;鸟兽闻之而惊。
深溪峭岸,峻木寻枝,猿之所乐也;人上之而栗。
形 殊性诡,所以为乐者,乃所以为哀;所以为安者,乃所以为危也。
乃至天地之所 覆载,
洞同天地,浑沌为朴,未造而成物,谓之太一。
同出于一,所为各异,有鸟、 有鱼、有兽,谓之分物。
方以类别,物以群分,性命不同,皆形于有。
隔而不通, 分而为万物,莫能及宗,故动而谓之生,死而谓之穷。
皆为物矣,非不物而物物 者也,物物者亡乎万物之中。
稽古太初,人生于无,形于有,有形而制于物。
能 反其所生,故未有形,谓之真人。
真人者,未始分于太一者也。
圣人不为名尸, 不为谋府,不为事任,不为智主。
藏无形,行无迹,游无朕,不为福先,不为祸 始,保于虚无,动于不得已。
欲福者或为祸,欲利者或离害。
故无为而宁者,失 其所以宁则危;无事而治者,失其所以治则乱。
星列于天而明,故人指之;义列 于德而见,故人视之。
人之所指,动则有章;人之所视,行则有迹。
动有章则词, 行有迹则议。
故圣人掩明于不形,藏迹于无为。
王子庆忌死于剑,羿死于桃棓, 子路菹于卫,苏秦死于口。
人莫不贵其所有,而贱其所短,然而皆溺其所贵,而 极其所贱。
所贵者有形,所贱者无朕也。
故虎豹之强来射,蝯狖之捷来措。
人 能贵其所贱,贱其所贵,可与言至论矣。
自信者,不可以诽誉迁也;知足者,不可以势利诱也。
故通性情者,不务性 之所无以为;通命之情者,不忧命之所无奈何;通于道者,物莫不足滑其调。
詹 何曰:“未尝闻身治而国乱者也,未尝闻身乱而国治者也。
”矩不正,不可以为 方;规不正,不可以为员;身者,事之规矩也。
未闻枉己而能正人者也。
原天命, 治心术,理好憎,适情性,则治道通矣。
原天命,则不惑祸福;治心术,则不妄 喜怒;理好憎,则不贪无用;适情性,则欲不过节。
不惑祸福,则动静循理;不 妄喜怒,则赏罚不阿;不贪无用,则不以欲用害性;欲不过节,则养性知足。
凡 此四者,弗求于外,弗假于人,反己而得矣。
天下不可以智为也,不可以慧识也,不可以事治也,不可以仁附也,不可以 强胜也。
五者皆人才也,德不盛,不能成一焉。
德立则五无殆,五见则德无位矣。
故得道则愚者有余,失道则智者不足。
渡水而无游数,虽强必沉;有游数,虽羸 必遂。
又况托于舟航之上乎!为政之本,务在于安民;安民之本,在于足用;足 用之本,在于勿夺时;勿夺时之本,在于省事;省事之本,在于节欲;节欲之本, 在于反性;反性之本,在于去载。
去载则虚,虚则平。
平者,道之素也;虚者, 道之舍也。
能有天下者,必不失其国;能有其国者,必不丧其家;能治其家者, 必不遗其身;能修其身者,必不忘其心;能原其心者
同出于一,所为各异,有鸟、 有鱼、有兽,谓之分物。
方以类别,物以群分,性命不同,皆形于有。
隔而不通, 分而为万物,莫能及宗,故动而谓之生,死而谓之穷。
皆为物矣,非不物而物物 者也,物物者亡乎万物之中。
稽古太初,人生于无,形于有,有形而制于物。
能 反其所生,故未有形,谓之真人。
真人者,未始分于太一者也。
圣人不为名尸, 不为谋府,不为事任,不为智主。
藏无形,行无迹,游无朕,不为福先,不为祸 始,保于虚无,动于不得已。
欲福者或为祸,欲利者或离害。
故无为而宁者,失 其所以宁则危;无事而治者,失其所以治则乱。
星列于天而明,故人指之;义列 于德而见,故人视之。
人之所指,动则有章;人之所视,行则有迹。
动有章则词, 行有迹则议。
故圣人掩明于不形,藏迹于无为。
王子庆忌死于剑,羿死于桃棓, 子路菹于卫,苏秦死于口。
人莫不贵其所有,而贱其所短,然而皆溺其所贵,而 极其所贱。
所贵者有形,所贱者无朕也。
故虎豹之强来射,蝯狖之捷来措。
人 能贵其所贱,贱其所贵,可与言至论矣。
自信者,不可以诽誉迁也;知足者,不可以势利诱也。
故通性情者,不务性 之所无以为;通命之情者,不忧命之所无奈何;通于道者,物莫不足滑其调。
詹 何曰:“未尝闻身治而国乱者也,未尝闻身乱而国治者也。
”矩不正,不可以为 方;规不正,不可以为员;身者,事之规矩也。
未闻枉己而能正人者也。
原天命, 治心术,理好憎,适情性,则治道通矣。
原天命,则不惑祸福;治心术,则不妄 喜怒;理好憎,则不贪无用;适情性,则欲不过节。
不惑祸福,则动静循理;不 妄喜怒,则赏罚不阿;不贪无用,则不以欲用害性;欲不过节,则养性知足。
凡 此四者,弗求于外,弗假于人,反己而得矣。
天下不可以智为也,不可以慧识也,不可以事治也,不可以仁附也,不可以 强胜也。
五者皆人才也,德不盛,不能成一焉。
德立则五无殆,五见则德无位矣。
故得道则愚者有余,失道则智者不足。
渡水而无游数,虽强必沉;有游数,虽羸 必遂。
又况托于舟航之上乎!为政之本,务在于安民;安民之本,在于足用;足 用之本,在于勿夺时;勿夺时之本,在于省事;省事之本,在于节欲;节欲之本, 在于反性;反性之本,在于去载。
去载则虚,虚则平。
平者,道之素也;虚者, 道之舍也。
能有天下者,必不失其国;能有其国者,必不丧其家;能治其家者, 必不遗其身;能修其身者,必不忘其心;能原其心者
古之用兵者,非利土壤之广而贪金玉之略,将以存亡继绝,平天下之乱,而 除万民之害也。
凡有血气之虫,含牙带角,前爪后距,有角者触,有齿者噬,有 毒者螫,有蹄者趹。
喜而相戏,怒而相害,天之性也。
人有衣食之情,而物弗 能足也。
故群居杂处,分不均,求不澹,则争;争,则强胁弱,而勇侵怯。
人无 筋骨之强,爪牙之利,故割革而为甲,铄铁而为刃。
贪昧饕餮之人,残贼天下, 万人搔动,莫宁其所。
有圣人勃然而起,乃讨强暴,平乱世,夷险除秽,以浊为 清,以危为宁,故不得不中绝。
兵之所由来者远矣!黄帝尝与炎帝战矣,颛顼尝 与共工争矣。
故黄帝战于涿鹿之野,尧战于丹水之浦,舜伐有苗,启攻有扈。
自 五帝而弗能偃也,又况衰世乎!
夫兵者,所以禁暴讨乱也。
炎帝为火灾,故黄帝禽之;共工为水害,故颛顼 诛之。
教之以道,导之以德而不听,则临之以威武;临之威武而不从,则制之以 兵革。
故圣人之用兵也,若栉发耨苗,所去者少,而所利者多。
杀无辜之民,而 养无义之君,害莫大焉;殚天下之财,而澹一人之欲,祸莫深焉。
使夏桀、殷纣 有害于民而立被其患,不至于为炮烙;晋厉、宋康行一不义而身死国亡,不至于 侵夺为暴。
此四君者,皆有小过而莫之讨也,故至于攘天下,害百姓,肆一人之 邪,而长海内之祸,此大伦之所不取也。
所为立君者,以禁暴讨乱也。
今乘万民 之力,而反为残贼,是为虎傅翼,曷为弗除!夫畜池鱼者必去猵獭,养禽兽者 必去豺狼,又况治人乎!
故霸王之兵,以论虑之,以策图之,以义扶之,非以亡存也,将以存亡也。
故闻敌国之君,有加虐于民者,则举兵而临其境,责之以不义,刺之以过行。
兵 至其郊,乃令军师曰:“毋伐树木,毋抉坟墓,毋烧五谷,毋焚积聚,毋捕民虏, 毋收六畜。
”乃发号施令曰:“其国之君,傲天悔鬼,决狱不辜,杀戮无罪,此 天之所以诛也,民之所以仇也。
兵之来也,以废不义而复有德也。
有逆天之道, 帅民之贼者,身死族灭!以家听者,禄以家;以里听者,赏以里;以乡听者,封 以乡;以县听者,侯以县。
”克国不及其民,废其君而易其政。
尊其秀士而显其 贤良,振其孤寡,恤其贫穷,出其囹圄,赏其有功,百姓开门而待之,淅米而储 之,唯恐其不来也。
此汤、武之所以致王,而齐桓之所以成霸也。
故君为无道, 民之思兵也,若旱而望雨,渴而求饮。
夫有谁与交兵接刃乎!故义兵之至也,至 于不战而止。
晚世之兵,君虽无道,莫不设渠堑,傅堞而守,攻者非以禁暴除害也,欲以
凡有血气之虫,含牙带角,前爪后距,有角者触,有齿者噬,有 毒者螫,有蹄者趹。
喜而相戏,怒而相害,天之性也。
人有衣食之情,而物弗 能足也。
故群居杂处,分不均,求不澹,则争;争,则强胁弱,而勇侵怯。
人无 筋骨之强,爪牙之利,故割革而为甲,铄铁而为刃。
贪昧饕餮之人,残贼天下, 万人搔动,莫宁其所。
有圣人勃然而起,乃讨强暴,平乱世,夷险除秽,以浊为 清,以危为宁,故不得不中绝。
兵之所由来者远矣!黄帝尝与炎帝战矣,颛顼尝 与共工争矣。
故黄帝战于涿鹿之野,尧战于丹水之浦,舜伐有苗,启攻有扈。
自 五帝而弗能偃也,又况衰世乎!
夫兵者,所以禁暴讨乱也。
炎帝为火灾,故黄帝禽之;共工为水害,故颛顼 诛之。
教之以道,导之以德而不听,则临之以威武;临之威武而不从,则制之以 兵革。
故圣人之用兵也,若栉发耨苗,所去者少,而所利者多。
杀无辜之民,而 养无义之君,害莫大焉;殚天下之财,而澹一人之欲,祸莫深焉。
使夏桀、殷纣 有害于民而立被其患,不至于为炮烙;晋厉、宋康行一不义而身死国亡,不至于 侵夺为暴。
此四君者,皆有小过而莫之讨也,故至于攘天下,害百姓,肆一人之 邪,而长海内之祸,此大伦之所不取也。
所为立君者,以禁暴讨乱也。
今乘万民 之力,而反为残贼,是为虎傅翼,曷为弗除!夫畜池鱼者必去猵獭,养禽兽者 必去豺狼,又况治人乎!
故霸王之兵,以论虑之,以策图之,以义扶之,非以亡存也,将以存亡也。
故闻敌国之君,有加虐于民者,则举兵而临其境,责之以不义,刺之以过行。
兵 至其郊,乃令军师曰:“毋伐树木,毋抉坟墓,毋烧五谷,毋焚积聚,毋捕民虏, 毋收六畜。
”乃发号施令曰:“其国之君,傲天悔鬼,决狱不辜,杀戮无罪,此 天之所以诛也,民之所以仇也。
兵之来也,以废不义而复有德也。
有逆天之道, 帅民之贼者,身死族灭!以家听者,禄以家;以里听者,赏以里;以乡听者,封 以乡;以县听者,侯以县。
”克国不及其民,废其君而易其政。
尊其秀士而显其 贤良,振其孤寡,恤其贫穷,出其囹圄,赏其有功,百姓开门而待之,淅米而储 之,唯恐其不来也。
此汤、武之所以致王,而齐桓之所以成霸也。
故君为无道, 民之思兵也,若旱而望雨,渴而求饮。
夫有谁与交兵接刃乎!故义兵之至也,至 于不战而止。
晚世之兵,君虽无道,莫不设渠堑,傅堞而守,攻者非以禁暴除害也,欲以
魄问于魂曰:“道何以为体?”曰:“以无有为体。
”魄曰:“无有有形乎? ”魂曰:“无有。
”“何得而闻也?”魂曰:“吾直有所遇之耳。
视之无形,听 之无声,谓之幽冥。
幽冥者,所以喻道,而非道也。
魄曰:“吾闻得之矣。
乃内 视而自反也。
”魂曰:“凡得道者,形不可得而见,名不可得而扬。
今汝已有形 名矣,何道之所能乎!”魄曰:“言者,独何为者?”“吾将反吾宗矣。
”魄反 顾,魂忽然不见,反而自存,亦以沦于无形矣。
人不小学,不大迷;不小慧,不大愚。
人莫鉴于沫雨,而鉴于澄水者,以其 休止不荡也。
詹公之钓,千岁之鲤不能避;曾子攀柩车,引楯者为之止也;老母 行歌而动申喜,精之至也;瓠巴鼓瑟,而淫鱼出听;伯牙鼓琴,驷马仰秣;介子 歌龙蛇,而文君垂泣。
故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岸不枯。
螾无筋骨之强, 爪牙之利,上食晞堁,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清之为明,杯水见眸子;浊之为 暗,河水不见太山。
视日者眩,听雷者聋;人无为则治,有为则伤。
无为而治者, 载无也;为者,不能有也;不能无为者,不能有为也。
人无言而神,有言则伤。
无言而神者载无,有言则伤其神。
之神者,鼻之所以息,耳之所以听,终以其无 用者为用矣。
物莫不因其所有,而用其所无。
以为不信,视籁与竽。
念虑者不得卧,止念 虑,则有为其所止矣,两者俱忘,则至德纯矣。
圣人终身言治,所用者非其言也, 用所以言也。
歌者有诗,然使人善之者,非其诗也。
鹦鹉能言,而不可使长。
是 何则?得其所言,而不得其所以言。
故循迹者,非能生迹者也。
神蛇能断而复续, 而不能使人勿断也;神龟能见梦元王,而不能自出渔者之笼。
四方皆道之门户牖 向也,在所从窥之。
故钓可以教骑,骑可以教御,御可以教刺舟。
越人学远射, 参天而发,适在五步之内,不易仪也。
世已变矣,而守其故,譬犹越人之射也。
月望,日夺其光,阴不可以乘阳也。
日出星不见,不能与之争光也。
故末不可以 强本,指不可以大于臂。
下轻上重,其覆必易。
一渊不两鲛。
水定则清正,动则 失平。
故惟不动,则所以无不动也。
江河所以能长百谷者,能下之也。
夫惟能下之,是以能上之。
天下莫相憎于 胶漆,而莫相爱于冰炭。
胶漆相贼,冰炭相息也。
墙之坏,愈其立也;冰之泮, 愈其凝也,以其反宗。
泰山之容,巍巍然高,去之千里,不见埵堁,远之故 也。
秋豪之末,沦于不测。
是故小不可以为内者,大不可以为外矣。
兰生幽谷, 不为莫服而不芳。
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
君子
”魄曰:“无有有形乎? ”魂曰:“无有。
”“何得而闻也?”魂曰:“吾直有所遇之耳。
视之无形,听 之无声,谓之幽冥。
幽冥者,所以喻道,而非道也。
魄曰:“吾闻得之矣。
乃内 视而自反也。
”魂曰:“凡得道者,形不可得而见,名不可得而扬。
今汝已有形 名矣,何道之所能乎!”魄曰:“言者,独何为者?”“吾将反吾宗矣。
”魄反 顾,魂忽然不见,反而自存,亦以沦于无形矣。
人不小学,不大迷;不小慧,不大愚。
人莫鉴于沫雨,而鉴于澄水者,以其 休止不荡也。
詹公之钓,千岁之鲤不能避;曾子攀柩车,引楯者为之止也;老母 行歌而动申喜,精之至也;瓠巴鼓瑟,而淫鱼出听;伯牙鼓琴,驷马仰秣;介子 歌龙蛇,而文君垂泣。
故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岸不枯。
螾无筋骨之强, 爪牙之利,上食晞堁,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清之为明,杯水见眸子;浊之为 暗,河水不见太山。
视日者眩,听雷者聋;人无为则治,有为则伤。
无为而治者, 载无也;为者,不能有也;不能无为者,不能有为也。
人无言而神,有言则伤。
无言而神者载无,有言则伤其神。
之神者,鼻之所以息,耳之所以听,终以其无 用者为用矣。
物莫不因其所有,而用其所无。
以为不信,视籁与竽。
念虑者不得卧,止念 虑,则有为其所止矣,两者俱忘,则至德纯矣。
圣人终身言治,所用者非其言也, 用所以言也。
歌者有诗,然使人善之者,非其诗也。
鹦鹉能言,而不可使长。
是 何则?得其所言,而不得其所以言。
故循迹者,非能生迹者也。
神蛇能断而复续, 而不能使人勿断也;神龟能见梦元王,而不能自出渔者之笼。
四方皆道之门户牖 向也,在所从窥之。
故钓可以教骑,骑可以教御,御可以教刺舟。
越人学远射, 参天而发,适在五步之内,不易仪也。
世已变矣,而守其故,譬犹越人之射也。
月望,日夺其光,阴不可以乘阳也。
日出星不见,不能与之争光也。
故末不可以 强本,指不可以大于臂。
下轻上重,其覆必易。
一渊不两鲛。
水定则清正,动则 失平。
故惟不动,则所以无不动也。
江河所以能长百谷者,能下之也。
夫惟能下之,是以能上之。
天下莫相憎于 胶漆,而莫相爱于冰炭。
胶漆相贼,冰炭相息也。
墙之坏,愈其立也;冰之泮, 愈其凝也,以其反宗。
泰山之容,巍巍然高,去之千里,不见埵堁,远之故 也。
秋豪之末,沦于不测。
是故小不可以为内者,大不可以为外矣。
兰生幽谷, 不为莫服而不芳。
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
君子
以一世之度制治天下,譬犹客之乘舟,中流遗其剑,遽契其舟桅,暮薄而求之,其不知物类亦甚矣!夫随一隅之迹,而不知因天地以游,惑莫大焉。
虽时有所合,然而不足贵也。
譬若旱岁之土龙,疾疫之刍狗,是时为帝者也。
曹氏之裂布,蛷者贵之,然非夏后氏之璜。
无古无今,无始无终,未有天地而生天地,至深微广大矣。
足以蹍者浅矣,然待所不蹍而后行;智所知者偏矣,然待所不知而后明。
游者以足■,以手扌市,不得其数,愈■愈败。
及其能游者,非手足者矣。
鸟飞反乡,兔走归窟,狐死首丘,寒将翔水,各哀其所生。
毋贻盲者镜,毋予躄者履,毋赏越人章甫,非其用也。
椎固有柄,不能自椓;目见百步之外,不能自见其眦。
狗彘不择甂瓯而食,偷肥其体而顾近其死。
凤皇高翔千仞之上,故莫之能致。
月照天下,蚀于詹诸。
腾蛇游雾,而殆于蝍蛆。
鸟力胜日,而服于鵻礼,能有修短也。
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矣。
短绠不可以汲深,器小不可以盛大,非其任也。
怒出于不怒,为出于不为。
视于无形,则得其所见矣;听于无声,则得其所闻矣。
至味不慊,至言不文,至乐不笑,至音不叫,大匠不斫,大豆不具,大勇不斗,得道而德从之矣。
譬若黄钟之比宫,太簇之比商,无更调焉。
以瓦鉒者全,以金钅主者跋,以玉鉒者发,是故所重者在外,则内为之掘。
逐兽者目不见太山,嗜欲在外,则明所蔽矣。
听有音之音者聋,听无音之音者聪;不聋不聪,与神明通。
卜者操龟,筮者端策,以问于数,安所问之哉!舞者举节,坐者不期而皆如一,所极同也。
日出旸谷,入于虞渊,莫知其动,须臾之间,俯人之颈。
人莫欲学御龙,而皆欲学御马;莫欲学治鬼,而欲学治人。
急所用也。
解门以为薪,塞井以为臼,人之从事,或时相似,水火相憎,鏏在其间,五味以和。
骨肉相爱,谗贼间之,而父子相危。
夫所以养而害所养,譬犹削足而适履,杀头而便冠。
昌羊去蚤虱而来蚙穷,除小害而致大贼,欲小快而害大利。
墙之坏也,不若无也,然逾屋之覆。
璧瑗成器,礛诸之功;镆邪断割,砥砺之力。
狡兔得而猎犬烹,高鸟尽而强弩藏。
虻与骥,致千里而不飞,无糗粮之资而不饥。
失火而遇雨,失火则不幸,遇雨则幸也。
故祸中有福也。
鬻棺者,欲民之疾病也;畜粟者,欲岁之荒饥也。
水静则平,平则清,清则见物之形,弗能匿也。
故可以为正。
川竭而谷虚,丘夷而渊塞,唇竭而齿寒,河水之深,其壤在山。
钧之缟也,一端以为冠,一端以为纟末,冠则戴致之,纟末则蹍履之。
知己者不可诱以物,明于死生者,不可却以危。
故善游
虽时有所合,然而不足贵也。
譬若旱岁之土龙,疾疫之刍狗,是时为帝者也。
曹氏之裂布,蛷者贵之,然非夏后氏之璜。
无古无今,无始无终,未有天地而生天地,至深微广大矣。
足以蹍者浅矣,然待所不蹍而后行;智所知者偏矣,然待所不知而后明。
游者以足■,以手扌市,不得其数,愈■愈败。
及其能游者,非手足者矣。
鸟飞反乡,兔走归窟,狐死首丘,寒将翔水,各哀其所生。
毋贻盲者镜,毋予躄者履,毋赏越人章甫,非其用也。
椎固有柄,不能自椓;目见百步之外,不能自见其眦。
狗彘不择甂瓯而食,偷肥其体而顾近其死。
凤皇高翔千仞之上,故莫之能致。
月照天下,蚀于詹诸。
腾蛇游雾,而殆于蝍蛆。
鸟力胜日,而服于鵻礼,能有修短也。
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矣。
短绠不可以汲深,器小不可以盛大,非其任也。
怒出于不怒,为出于不为。
视于无形,则得其所见矣;听于无声,则得其所闻矣。
至味不慊,至言不文,至乐不笑,至音不叫,大匠不斫,大豆不具,大勇不斗,得道而德从之矣。
譬若黄钟之比宫,太簇之比商,无更调焉。
以瓦鉒者全,以金钅主者跋,以玉鉒者发,是故所重者在外,则内为之掘。
逐兽者目不见太山,嗜欲在外,则明所蔽矣。
听有音之音者聋,听无音之音者聪;不聋不聪,与神明通。
卜者操龟,筮者端策,以问于数,安所问之哉!舞者举节,坐者不期而皆如一,所极同也。
日出旸谷,入于虞渊,莫知其动,须臾之间,俯人之颈。
人莫欲学御龙,而皆欲学御马;莫欲学治鬼,而欲学治人。
急所用也。
解门以为薪,塞井以为臼,人之从事,或时相似,水火相憎,鏏在其间,五味以和。
骨肉相爱,谗贼间之,而父子相危。
夫所以养而害所养,譬犹削足而适履,杀头而便冠。
昌羊去蚤虱而来蚙穷,除小害而致大贼,欲小快而害大利。
墙之坏也,不若无也,然逾屋之覆。
璧瑗成器,礛诸之功;镆邪断割,砥砺之力。
狡兔得而猎犬烹,高鸟尽而强弩藏。
虻与骥,致千里而不飞,无糗粮之资而不饥。
失火而遇雨,失火则不幸,遇雨则幸也。
故祸中有福也。
鬻棺者,欲民之疾病也;畜粟者,欲岁之荒饥也。
水静则平,平则清,清则见物之形,弗能匿也。
故可以为正。
川竭而谷虚,丘夷而渊塞,唇竭而齿寒,河水之深,其壤在山。
钧之缟也,一端以为冠,一端以为纟末,冠则戴致之,纟末则蹍履之。
知己者不可诱以物,明于死生者,不可却以危。
故善游
或曰:“无为者,寂然无声,漠然不动,引之不来,推之不往。
如此者,乃 得道之像。
”吾以为不然。
尝试问之矣:“若夫神农、尧、舜、禹、汤,可谓圣 人乎?”有论者必不能废。
以五圣观之,则莫得无为,明矣。
古者,民茹草饮水, 采树木之实,食蠃蠬之肉。
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 相土地宜,燥湿肥墝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
当此 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尧立孝慈仁爱,使民如子弟。
西教沃民,东至黑齿,北 抚幽都,南道交趾。
放讙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流共工于幽州,殛鲧于羽山。
舜作室,筑墙茨屋,辟地树谷,令民皆知去岩穴,各有家室。
南征三苗,道死苍 梧。
禹沐浴霪雨,栉扶风,决江疏河,凿龙门,辟伊阙,修彭蠡之防,乘四载, 随山刊木,平治水土,定千八百国。
汤夙兴夜寐,以致聪明,轻赋薄敛,以宽民 氓,布德施惠,以振困穷,吊死问疾,以养孤孀。
百姓亲附,政令流行,乃整兵 鸣条,困夏南巢,谯以其过,放之历山。
此五圣者,天下之盛主,劳形尽虑,为 民兴利除害而不懈。
奉一爵酒不知于色,挈一石之尊则白汗交流,又况赢天下之 忧,而海内事者乎?其重于尊亦远也!且夫圣人者,不耻身之贱,而愧道之不行; 不忧命之短,而忧百姓之穷。
是故禹之为水,以身解于阳盱之河。
汤旱,以身祷 于桑山之林。
圣人忧民,如此其明也,而称以“无为”,岂不悖哉!
且古之立帝王者,非以奉养其欲也;圣人践位者,非以逸乐其身也。
为天下 强掩弱,众暴寡,诈欺愚,勇侵怯,怀知而不以相教,积财而不以相分,故立天 子以齐一之。
为一人聪明而不足以遍照海内,故立三公九卿以辅翼之。
绝国殊俗、 僻远幽间之处,不能被德承泽,故立诸侯以教诲之。
是以地无不任,时无不应, 官无隐事,国无遗利。
所以衣寒食饥,养老弱而息劳倦也。
若以布衣徒步之人观 之,则伊尹负鼎而干汤,吕望鼓刀而入周,百里奚转鬻,管仲束缚,孔子无黔■, 墨子无暖席。
是以圣人不高山,不广河,蒙耻辱以干世主,非以贪禄慕位,欲事 起天下利,而除万民之害。
盖闻传书曰:“神农憔悴,尧瘦癯,舜霉黑,禹胼胝。
”由此观之,则圣人之忧劳百姓甚矣。
故自天子以下至于庶人,四胑不动,思 虑不用,事治求澹者,未之闻也。
夫地势,水东流,人必事焉,然后水潦得谷行。
禾稼春生,人必加功焉,故 五谷得遂长。
听其自流,待其自生,则鲧、禹之功不立,而后稷之智不用。
若吾 所谓无为者,私志不得入公道,嗜欲不得
如此者,乃 得道之像。
”吾以为不然。
尝试问之矣:“若夫神农、尧、舜、禹、汤,可谓圣 人乎?”有论者必不能废。
以五圣观之,则莫得无为,明矣。
古者,民茹草饮水, 采树木之实,食蠃蠬之肉。
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 相土地宜,燥湿肥墝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
当此 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尧立孝慈仁爱,使民如子弟。
西教沃民,东至黑齿,北 抚幽都,南道交趾。
放讙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流共工于幽州,殛鲧于羽山。
舜作室,筑墙茨屋,辟地树谷,令民皆知去岩穴,各有家室。
南征三苗,道死苍 梧。
禹沐浴霪雨,栉扶风,决江疏河,凿龙门,辟伊阙,修彭蠡之防,乘四载, 随山刊木,平治水土,定千八百国。
汤夙兴夜寐,以致聪明,轻赋薄敛,以宽民 氓,布德施惠,以振困穷,吊死问疾,以养孤孀。
百姓亲附,政令流行,乃整兵 鸣条,困夏南巢,谯以其过,放之历山。
此五圣者,天下之盛主,劳形尽虑,为 民兴利除害而不懈。
奉一爵酒不知于色,挈一石之尊则白汗交流,又况赢天下之 忧,而海内事者乎?其重于尊亦远也!且夫圣人者,不耻身之贱,而愧道之不行; 不忧命之短,而忧百姓之穷。
是故禹之为水,以身解于阳盱之河。
汤旱,以身祷 于桑山之林。
圣人忧民,如此其明也,而称以“无为”,岂不悖哉!
且古之立帝王者,非以奉养其欲也;圣人践位者,非以逸乐其身也。
为天下 强掩弱,众暴寡,诈欺愚,勇侵怯,怀知而不以相教,积财而不以相分,故立天 子以齐一之。
为一人聪明而不足以遍照海内,故立三公九卿以辅翼之。
绝国殊俗、 僻远幽间之处,不能被德承泽,故立诸侯以教诲之。
是以地无不任,时无不应, 官无隐事,国无遗利。
所以衣寒食饥,养老弱而息劳倦也。
若以布衣徒步之人观 之,则伊尹负鼎而干汤,吕望鼓刀而入周,百里奚转鬻,管仲束缚,孔子无黔■, 墨子无暖席。
是以圣人不高山,不广河,蒙耻辱以干世主,非以贪禄慕位,欲事 起天下利,而除万民之害。
盖闻传书曰:“神农憔悴,尧瘦癯,舜霉黑,禹胼胝。
”由此观之,则圣人之忧劳百姓甚矣。
故自天子以下至于庶人,四胑不动,思 虑不用,事治求澹者,未之闻也。
夫地势,水东流,人必事焉,然后水潦得谷行。
禾稼春生,人必加功焉,故 五谷得遂长。
听其自流,待其自生,则鲧、禹之功不立,而后稷之智不用。
若吾 所谓无为者,私志不得入公道,嗜欲不得
夫作为书论者,所以纪纲道德,经纬人事,上考之天,下揆之地,中通诸理, 虽未能抽引玄妙之中才,繁然足以观终始矣。
总要举凡,而语不剖判纯朴,靡■ 大宗,惧为人之惽惽然弗能知也;故多为之辞,博为之说,又恐人之离本就 末也。
故言道而不言事,则无以与世浮沉;言事而不言道,则无以与化游息。
故 著二十篇,有《原道》、有《俶真》、有《天文》、有《坠形》、有《时则》、 有《览冥》、有《精神》、有《本经》、有《主术》、有《缪称》、有《齐俗》、 有《道应》、有《氾论》、有《诠言》、有《兵略》、有《说山》、有《说林》、 有《人间》、有《修务》、有《泰族》也。
《原道》者,卢牟六合,混沌万物,象太一之容,测窈冥之深,以翔虚无之 轸,托小以苞大,守约以治广,使人知先后之祸富,动静之利害。
诚通其志,浩 然可以大观矣。
欲一言而寤,则尊天而保真;欲再言而通,则贱物而贵身;欲参 言而究,则外物而反情。
执其大指,以内治五藏,瀸濇肌肤,被服法则,而 与之终身,所以应待万方,鉴耦百变也。
若转丸掌中,足以自乐也。
《俶真》者,穷逐终始之化,嬴垀有无之精,离别万物之变,合同死生之 形。
使人遗物反己,审仁义之间,通同异之理,观至德之统,知变化之纪,说符 玄妙之中,通回造化之母也。
《天文》者,所以和阴阳之气,理日月之光,节开塞之时,列星辰之行,知 逆顺之变,避忌讳之殃,顺时运之应,法五神之常,使人有以仰天承顺,而不乱 其常者也。
《地形》者,所以穷南北之修,极东西之广,经山陵之形,区川谷之居,明 万物之主,知生类之众,列山渊之数,规远近之路。
使人通回周备,不可动以物, 不可惊以怪者也。
《时则》者,所以上因天时,下尽地力,据度行当,合诸人则,形十二节, 以为法式,终而复始,转于无极,因循仿依,以知祸福,操舍开塞,各有龙忌, 发号施令,以时教期。
使君人者知所以从事。
《览冥》者,所以言至精之通九天也,至微之沦无形也,纯粹之入至清也, 昭昭之通冥冥也。
乃始揽物引类,览取挢掇,浸想宵类,物之可以喻意象形者, 乃以穿通窘滞,决渎壅塞,引人之意,系之无极,乃以明物类之感,同气之应, 阴阳之合,形埒之朕,所以令人远观博见者也。
《精神》者,所以原本人之所由生,而晓寤其形骸九窍,取象与天,合同其 血气,与雷霆风雨比类其喜怒,与昼宵寒暑并明,审死生之分,别同异之迹,节 动静之机,以反其性命之宗,所以使人爱养其精神,
总要举凡,而语不剖判纯朴,靡■ 大宗,惧为人之惽惽然弗能知也;故多为之辞,博为之说,又恐人之离本就 末也。
故言道而不言事,则无以与世浮沉;言事而不言道,则无以与化游息。
故 著二十篇,有《原道》、有《俶真》、有《天文》、有《坠形》、有《时则》、 有《览冥》、有《精神》、有《本经》、有《主术》、有《缪称》、有《齐俗》、 有《道应》、有《氾论》、有《诠言》、有《兵略》、有《说山》、有《说林》、 有《人间》、有《修务》、有《泰族》也。
《原道》者,卢牟六合,混沌万物,象太一之容,测窈冥之深,以翔虚无之 轸,托小以苞大,守约以治广,使人知先后之祸富,动静之利害。
诚通其志,浩 然可以大观矣。
欲一言而寤,则尊天而保真;欲再言而通,则贱物而贵身;欲参 言而究,则外物而反情。
执其大指,以内治五藏,瀸濇肌肤,被服法则,而 与之终身,所以应待万方,鉴耦百变也。
若转丸掌中,足以自乐也。
《俶真》者,穷逐终始之化,嬴垀有无之精,离别万物之变,合同死生之 形。
使人遗物反己,审仁义之间,通同异之理,观至德之统,知变化之纪,说符 玄妙之中,通回造化之母也。
《天文》者,所以和阴阳之气,理日月之光,节开塞之时,列星辰之行,知 逆顺之变,避忌讳之殃,顺时运之应,法五神之常,使人有以仰天承顺,而不乱 其常者也。
《地形》者,所以穷南北之修,极东西之广,经山陵之形,区川谷之居,明 万物之主,知生类之众,列山渊之数,规远近之路。
使人通回周备,不可动以物, 不可惊以怪者也。
《时则》者,所以上因天时,下尽地力,据度行当,合诸人则,形十二节, 以为法式,终而复始,转于无极,因循仿依,以知祸福,操舍开塞,各有龙忌, 发号施令,以时教期。
使君人者知所以从事。
《览冥》者,所以言至精之通九天也,至微之沦无形也,纯粹之入至清也, 昭昭之通冥冥也。
乃始揽物引类,览取挢掇,浸想宵类,物之可以喻意象形者, 乃以穿通窘滞,决渎壅塞,引人之意,系之无极,乃以明物类之感,同气之应, 阴阳之合,形埒之朕,所以令人远观博见者也。
《精神》者,所以原本人之所由生,而晓寤其形骸九窍,取象与天,合同其 血气,与雷霆风雨比类其喜怒,与昼宵寒暑并明,审死生之分,别同异之迹,节 动静之机,以反其性命之宗,所以使人爱养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