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元王刘交者,高祖之同母(此处有误,应为异母)少弟也,字游。
高祖兄弟四人,长兄伯,伯蚤卒。
始高祖微时,尝辟事,时时与宾客过巨嫂食。
嫂厌叔,叔与客来,嫂详为羹尽,栎釜,宾客以故去。
已而视釜中尚有羹,高祖由此怨其嫂。
及高祖为帝,封昆弟,而伯子独不得封。
太上皇以为言,高祖曰:“某非忘封之也,为其母不长者耳。
”于是乃封其子信为羹颉侯。
而王次兄仲于代。
高祖六年,已禽楚王韩信于陈,乃以弟交为楚王,都彭城。
即位二十三年卒,子夷王郢立。
夷王四年卒,子王戊立。
王戊立二十年,冬,坐为薄太后服私奸,削东海郡。
春,戊与吴王合谋反,其相张尚、太傅赵夷吾谏,不听。
戊则杀尚、夷吾,起兵与吴西攻梁,破棘壁。
至昌邑南,与汉将周亚夫战。
汉绝吴楚粮道,士卒饥,吴王走,楚王戊自杀,军遂降汉。
汉已平吴楚,孝景帝欲以德侯子续吴,以元王子礼续楚。
窦太后曰:“吴王,老人也,宜为宗室顺善。
今乃首率七国,纷乱天下,柰何续其后!”不许吴,许立楚后。
是时礼为汉宗正。
乃拜礼为楚王,奉元王宗庙,是为楚文王。
文王立三年卒,子安王道立。
安王二十二年卒,子襄王注立。
襄王立十四年卒,子王纯代立。
王纯立,地节二年,中人上书告楚王谋反,王自杀,国除,入汉为彭城郡。
赵王刘遂者,其父高祖中子,名友,谥曰“幽”。
幽王以忧死,故为“幽”。
高后王吕禄于赵,一岁而高后崩。
大臣诛诸吕吕禄等,乃立幽王子遂为赵王。
孝文帝即位二年,立遂弟辟彊,取赵之河间郡为河间王,(以)[是]为文王。
立十三年卒,子哀王福立。
一年卒,无子,绝后,国除,入于汉。
遂既王赵二十六年,孝景帝时坐晁错以适削赵王常山之郡。
吴楚反,赵王遂与合谋起兵。
其相建德、内史王悍谏,不听。
遂烧杀建德、王悍,发兵屯其西界,欲待吴与俱西。
北使匈奴,与连和攻汉。
汉使曲周侯郦寄击之。
赵王遂还,城守邯郸,相距七月。
吴楚败于梁,不能西。
匈奴闻之,亦止,不肯入汉边。
栾布自破齐还,乃并兵引水灌赵城。
赵城坏,赵王自杀,邯郸遂降。
赵幽王绝后。
太史公曰:国之将兴,必有祯祥,君子用而小人退。
国之将亡,贤人隐,乱臣贵。
使楚王戊毋刑申公,遵其言,赵任防与先生,岂有篡杀之谋,为天下僇哉?贤人乎,贤人乎!非质有其内,恶能用之哉?甚矣,“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任”,诚\哉是言也!
齐悼惠王刘肥者,高祖长庶男也。
其母外妇也,曰曹氏。
高祖六年,立肥为齐王,食七十城,诸民能齐言者皆予齐王。
齐王,孝惠帝兄也。
孝惠帝二年,齐王入朝。
惠帝与齐王燕饮,亢礼如家人。
吕太后怒,且诛齐王。
齐王惧不得脱,乃用其内史勋计,献城阳郡,以为鲁元公主汤沐邑。
吕太后喜,乃得辞就国。
悼惠王即位十三年,以惠帝六年卒。
子襄立,是为哀王。
哀王元年,孝惠帝崩,吕太后称制,天下事皆决于高后。
二年,高后立其兄子郦侯吕台为吕王,割齐之济南郡为吕王奉邑。
哀王三年,其弟章入宿卫于汉,吕太后封为朱虚侯,以吕禄女妻之。
后四年,封章弟兴居为东牟侯,皆宿卫长安中。
哀王八年,高后割齐琅邪郡立营陵侯刘泽为琅邪王。
三赵王皆废。
高后立诸吕诸吕为三王,擅权用事。
朱虚侯年二十,有气力,忿刘氏不得职。
尝入待高后燕饮,高后令朱虚侯刘章为酒吏。
章自请曰:“臣,将种也,请得以军法行酒。
”高后曰:“可。
”酒酣,章进饮歌舞。
已而曰:“请为太后言耕田歌。
”高后儿子畜之,笑曰:“顾而父知田耳。
若生而为王子,安知田乎?”章曰:“臣知之。
”太后曰:“试为我言田。
”章曰:“深耕穊种,立苗欲疏,非其种者,锄而去之。
”吕后默然。
顷之,诸吕有一人醉,亡酒,章追,拔剑斩之,而还报曰:“有亡酒一人,臣谨行法斩之。
”太后左右皆大惊。
业已许其军法,无以罪也。
因罢。
自是之后,诸吕惮朱虚侯,虽大臣皆依朱虚侯,刘氏为益彊。
赵王吕禄为上将军,吕王产为相国,皆居长安中,聚兵以威大臣,欲为乱。
朱虚侯章以吕禄女为妇,知其谋,乃使人阴出告其兄齐王,欲令发兵西,朱虚侯、东牟侯为内应,以诛诸吕,因立齐王为帝。
齐王既闻此计,乃与其舅父驷钧、郎中令祝午、中尉魏勃阴谋发兵。
齐相召平闻之,乃发卒卫王宫。
魏勃绐召平曰:“王欲发兵,非有汉虎符验也。
而相君围王,固善。
勃请为君将兵卫卫王。
”召平信之,乃使魏勃将兵围王宫。
勃既将兵,使围相府。
召平曰:“嗟乎!道家之言‘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乃是也。
”遂自杀。
于是齐王以驷钧为相,魏勃为将军,祝午为内史,悉发国中兵。
使祝午东诈琅邪王曰:“吕氏作乱,齐王发兵欲西诛之。
齐王自以儿子,年少,不习兵革之事,愿举国委大王。
大王自高帝将也,习战事。
齐王不敢离兵,使臣请大王幸之临菑见齐王计事,并将齐兵以西平关中之乱。
”琅邪王信之,以为然,(西)[乃]驰见齐王。
齐王与魏勃等因留琅邪王,而使祝午尽发琅邪国而并将其兵。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
以文无害为沛主吏掾。
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吏事护高祖。
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
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
秦御史监郡者与从事,常辨之。
何乃给泗水卒史事,第一。
秦御史欲入言徵何,何固请,得毋行。
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
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
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
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阸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
语在淮阴侯事中。
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
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
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
关中事计户口转漕给军,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
上以此专属任何关中事。
汉三年,汉王与项羽相距京索之间,上数使使劳苦丞相。
鲍生谓丞相曰:“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
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
”于是何从其计,汉王大说。
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
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
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
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
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
”“知猎狗乎?”曰:“知之。
”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
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
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
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
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
”群臣皆莫敢言。
上已桡功臣,多封萧何,至位次未有以复难之,然心欲何第一。
陛下虽数亡山东,萧何常全关中以待陛下,此万世之功也。
今虽亡曹参等百数,何缺于汉?汉得之不必待以全。
柰何欲以一旦之功而加万世之功哉!萧何第一,曹参次之。
”高祖曰:“善。
”于是乃令萧何第一,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上曰:“吾闻进贤受上赏。
萧何功虽高,得鄂君乃益明。
”于是因鄂君故所食关内侯邑封为安平侯。
是日,悉封何父子兄弟十余人,皆有食邑。
乃益封何二千户,以帝尝繇咸阳时何送我独赢奉钱二也。
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
未罢,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
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
秦时为沛狱掾,而萧何为主吏,居县为豪吏矣。
高祖为沛公而初起也,参以中涓从。
将击胡陵、方与,攻秦监公军,大破之。
东下薛,击泗水守军薛郭西。
复攻胡陵,取之。
徙守方与。
方与反为魏,击之。
丰反为魏,攻之。
赐爵七大夫。
击秦司马夷军砀东,破之,取砀、狐父、祁善置。
又攻下邑以西,至虞,击章邯车骑。
攻爰戚及亢父,先登。
迁为五大夫。
北救阿,击章邯军,陷陈,追至濮阳。
攻定陶,取临济。
南救雍丘。
击李由军,破之,杀李由,虏秦侯一人。
秦将章邯破杀项梁也,沛公与项羽引而东。
楚怀王以沛公为砀郡长,将砀郡兵。
于是乃封参为执帛,号曰建成君。
迁为戚公,属砀郡。
其后从攻东郡尉军,破之成武南。
击王离军成阳南,复攻之杠里,大破之。
追北,西至开封,击赵贲军,破之,围赵贲开封城中。
西击将杨熊军于曲遇,破之,虏秦司马及御史各一人。
迁为执珪。
从攻阳武,下轩辕、缑氏,绝河津,还击赵贲军尸北,破之。
从南攻犨,与南阳守齮战阳城郭东,陷陈,取宛,虏齮,尽定南阳郡。
从西攻武关、峣关,取之。
前攻秦军蓝田南,又夜击其北,秦军大破,遂至咸阳,灭秦。
项羽至,以沛公为汉王。
汉王封参为建成侯。
从至汉中,迁为将军。
从还定三秦,初攻下辩、故道、雍、斄。
击章平军于好畤南,破之,围好畤,取壤乡。
击三秦军壤东及高栎,破之。
复围章平,章平出好畤走。
因击赵贲、内史保军,破之。
东取咸阳,更名曰新城。
参将兵守景陵二十日,三秦使章平等攻参,参出击,大破之。
赐食邑于宁秦。
参以将军引兵围章邯于废丘。
以中尉从汉王出临晋关。
至河内,下修武,渡围津,东击龙且、项他定陶,破之。
东取砀、萧、彭城。
击项籍军,汉军大败走。
参以中尉围取雍丘。
王武反于黄,程处反于燕,往击,尽破之。
柱天侯反于衍氏,又进破取衍氏。
击羽婴于昆阳,追至叶。
还攻武彊,因至荥阳。
参自汉中为将军中尉,从击诸侯,及项羽败,还至荥阳,凡二岁。
高祖(三)年,拜为假左丞相,入屯兵关中。
月馀,魏王豹反,以假左丞相别与韩信东攻魏将军孙遬军东张,大破之。
因攻安邑,得魏将王襄。
击魏王于曲阳,追至武垣,生得魏王豹。
取平阳,得魏王母妻子,尽定魏地,凡五十二城。
赐食邑平阳。
因从韩信击赵相国夏说军于邬东,大破之,斩夏说。
韩信与故常山王张耳引兵下井陉,击成安君,而令参还围赵别将戚将军于邬城中。
戚将军出走,追斩之。
乃引兵诣敖仓汉王之所。
韩信已破赵,为相国,东击齐。
参以右丞相属韩信,攻破齐历下军,遂
绛侯周勃者,沛人也。
其先卷人,徙沛。
勃以织薄曲为生,常为人吹箫给丧事,材官引强。
高祖之为沛公初起,勃以中涓从攻胡陵,下方与。
方与反,与战,却适。
攻丰。
击秦军砀东。
还军留及萧。
复攻砀,破之。
下下邑,先登。
赐爵五大夫。
攻蒙、虞,取之。
击章邯车骑,殿。
定魏地。
攻爰戚、东缗,以往至栗,取之。
攻啮桑,先登。
击秦军阿下,破之。
追至濮阳,下鄄城。
攻都关、定陶,袭取宛朐,得单父令。
夜袭取临济,攻张,以前至卷,破之。
击李由军雍丘下。
攻开封,先至城下为多。
后章邯破杀项梁,沛公与项羽引兵东如砀。
自初起沛还至砀,一岁二月。
楚怀王封沛公号安武侯,为砀郡长。
沛公拜勃为虎贲令,以令从沛公定魏地。
攻东郡尉于城武,破之。
击王离军,破之。
攻长社,先登。
攻颍阳、缑氏,绝河津。
击赵贲军尸北。
南攻南阳守齮,破武关、峣关。
破秦军于蓝田,至咸阳,灭秦。
项羽至,以沛公为汉王。
汉王赐勃爵为威武侯。
从入汉中,拜为将军。
还定三秦,至秦,赐食邑怀德。
攻槐里、好畤,最。
击赵贲、内史保于咸阳,最。
北攻漆。
击章平、姚昂军。
西定汧。
还下郿、频阳。
围章邯废丘。
破西丞。
击盗巴军,破之。
攻上邽。
东守峣关。
转击项籍。
攻曲逆,最。
还守敖仓,追项籍。
籍已死,因东定楚地泗(川)、东海郡,凡得二十二县。
还守雒阳、栎阳,赐与颍(阳)侯共食钟离。
以将军从高帝反者燕王臧荼,破之易下。
所将卒当驰道为多。
赐爵列侯,剖符世世勿绝。
食绛八千一百八十户,号绛侯。
以将军从高帝击反韩王信于代,降下霍人。
以前至武泉,击胡骑,破之武泉北。
转攻韩信军铜鞮,破之。
还,降太原六城。
击韩信胡骑晋阳下,破之,下晋阳。
后击韩信军于硰石,破之,追北八十里。
还攻楼烦三城,因击胡骑平城下,所将卒当驰道为多。
勃迁为太尉。
击陈豨,屠马邑。
所将卒斩豨将军乘马絺。
击韩信、陈豨、赵利军于楼烦,破之。
得豨将宋最、雁门守圂。
因转攻得云中守遬、丞相箕肆、将勋。
定雁门郡十七县,云中郡十二县。
因复击豨灵丘,破之,斩豨,得豨丞相程纵、将军陈武、都尉高肆。
定代郡九县。
燕王卢绾反,勃以相国代樊哙将,击下蓟,得绾大将抵、丞相偃、守陉、太尉弱、御史大夫施,屠浑都。
破绾军上兰,复击破绾军沮阳。
追至长城,定上谷十二县,右北平十六县,辽西、辽东二十九县,渔阳二十二县。
最从高帝得相国一人,丞相二人,将军、二千石各三人;别破军二,下城三,定郡五,县七十九,得丞相、大将各一人。
勃为人木强敦厚,高帝以为可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
少时家贫,好读书,有田三十亩,独与兄伯居。
伯常耕田,纵平使游学。
平为人长大美色。
人或谓陈平曰:“贫何食而肥若是?”其嫂嫉平之不视家生产,曰:“亦食糠核耳。
有叔如此,不如无有。
”伯闻之,逐其妇而弃之。
及平长,可娶妻,富人莫肯与者,贫者平亦耻之。
久之,户牖富人有张负,张负女孙五嫁而夫辄死,人莫敢娶。
平欲得之。
邑中有丧,平贫,侍丧,以先往后罢为助。
张负既见之丧所,独视伟平,平亦以故后去。
负随平至其家,家乃负郭穷巷,以弊席为门,然门外多有长者车辙。
张负归,谓其子仲曰:“吾欲以女孙予陈平。
”张仲曰:“平贫不事事,一县中尽笑其所为,独柰何予女乎?”负曰:“人固有好美如陈平而长贫贱者乎?”卒与女。
为平贫,乃假贷币以聘,予酒肉之资以内妇。
负诫其孙曰:“毋以贫故,事人不谨。
事兄伯如事父,事嫂如母。
”平既娶张氏女,赍用益饶,游道日广。
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
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陈涉起而王陈,使周市略定魏地,立魏咎为魏王,与秦军相攻于临济。
陈平固已前谢其兄伯,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
魏王以为太仆。
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
久之,项羽略地至河上,陈平往归之,从入破秦,赐平爵卿。
项羽之东王彭城也,汉王还定三秦而东,殷王反楚。
项羽乃以平为信武君,将魏王咎客在楚者以往,击降殷王而还。
项王使项悍拜平为都尉,赐金二十镒。
居无何,汉王攻下殷。
项王怒,将诛定殷者将吏。
陈平惧诛,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而平身间行杖剑亡。
渡河,船人见其美丈夫独行,疑其亡将,要中当有金玉宝器,目之,欲杀平。
平恐,乃解衣裸而佐刺船。
船人知其无有,乃止。
平遂至修武降汉,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入。
是时万石君奋为汉王中涓,受平谒,入见平。
平等七人俱进,赐食。
王曰:“罢,就舍矣。
”平曰:“臣为事来,所言不可以过今日。
”于是汉王与语而说之,问曰:“子之居楚何官?”曰:“为都尉。
”是日乃拜平为都尉,使为参乘,典护军。
诸将尽讙,曰:“大王一日得楚之亡卒,未知其高下,而即与同载,反使监护军长者!”汉王闻之,愈益幸平。
遂与东伐项王。
至彭城,为楚所败。
引而还,收散兵至荥阳,以平为亚将,属于韩王信,军广武。
绛侯、灌婴等咸谗陈平曰:“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
臣闻平居家时,盗其嫂;事魏不容,亡归楚;归楚不中,又亡归汉。
今日大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
大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
父平,相釐王、悼惠王。
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
卒二十岁,秦灭韩。
良年少,未宦事韩。
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良尝学礼淮阳。
东见仓海君。
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
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
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
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良尝间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
为其老,彊忍,下取履。
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
父以足受,笑而去。
良殊大惊,随目之。
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
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
”良因怪之,跪曰:“诺。
”五日平明,良往。
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
”五日鸡鸣,良往。
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
”五日,良夜未半往。
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
”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
后十年兴。
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穀城山下黄石即我矣。
”遂去,无他言,不复见。
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
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居下邳,为任侠。
项伯常杀人,从良匿。
  后十年,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馀人。
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
良欲往从之,道还沛公。
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
沛公拜良为厩将。
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
良为他人者,皆不省。
良曰:“沛公殆天授。
”故遂从之,不去见景驹。
  及沛公之薛,见项梁。
项梁立楚怀王。
良乃说项梁曰:“君已立楚后,而韩诸公子横阳君成贤,可立为王,益树党。
”项梁使良求韩成,立以为韩王。
以良为韩申徒,与韩王将千馀人西略韩地,得数城,秦辄复取之,往来为游兵颍川。
  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轘辕,良引兵从沛公,下韩十馀城,击破杨熊军。
沛公乃令韩王成留守阳翟,与良俱南,攻下宛,西入武关。
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彊,未可轻。
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
原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啗秦将。
”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
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
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
”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
北至蓝田,再战,秦兵竟败。
遂至咸
梁孝王武者,孝文皇帝子也,而与孝景帝同母。
母,窦太后也。
孝文帝凡四男:长子曰太子,是为孝景帝;次子武;次子参;次子胜。
孝文帝即位二年,以武为代王,以参为太原王,以胜为梁王。
二岁,徙代王为淮阳王。
以代尽与太原王,号曰代王。
参立十七年,孝文后二年卒,谥为孝王。
子登嗣立,是为代共王。
立二十九年,元光二年卒。
子义立,是为代王。
十九年,汉广关,以常山为限,而徙代王王清河。
清河王徙以元鼎三年也。
初,武为淮阳王十年,而梁王胜卒,谥为梁怀王。
怀王最少子,爱幸异于他子。
其明年,徙淮阳王武为梁王。
梁王之初王梁,孝文帝之十二年也。
梁王自初王通历已十一年矣。
梁王十四年,入朝。
十七年,十八年,比年入朝,留,其明年,乃之国。
二十一年,入朝。
二十二年,孝文帝崩。
二十四年,入朝。
二十五年,复入朝。
是时上未置太子也。
上与梁王燕饮,尝从容言曰:“千秋万岁后传于王。
”王辞谢。
虽知非至言,然心内喜,太后亦然。
其春,吴楚齐赵七国反。
吴楚先击梁棘壁,杀数万人,梁孝王城守睢阳,而使韩安国、张羽等为大将军,以距吴楚。
吴楚以梁为限,不敢过而西,与太尉亚夫等相距三月。
吴楚破,而梁所破杀虏略与汉中分。
明年,汉立太子。
其后梁最亲,有功,又为大国,居天下膏腴地。
地北界泰山,西至高阳,四十馀城,皆多大县。
孝王,窦太后少子也,爱之,赏赐不可胜道。
于是孝王筑东苑,方三百馀里。
广睢阳城七十里。
大治宫室,为复道,自宫连属于平台三十馀里。
得赐天子旌旗,出从千乘万骑。
东西驰猎,拟于天子。
出言跸,入言警。
招延四方豪桀,自山以东游说之士。
莫不毕至,齐人羊胜、公孙诡、邹阳之属。
公孙诡多奇邪计,初见王,赐千金,官至中尉,梁号之曰公孙将军,梁多作兵器弩弓矛数十万,而府库金钱且百巨万,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二十九年十月,梁孝王入朝。
景帝使使持节乘舆驷马,迎梁王于关下。
既朝,上疏因留,以太后亲故。
王入则侍景帝同辇,出则同车游猎,射禽兽上林中。
梁之侍中、郎、谒者著籍引出入天子殿门,与汉宦官无异。
十一月,上废栗太子,窦太后心欲以孝王为后嗣。
大臣及袁盎等有所关说于景帝,窦太后义格,亦遂不复言以梁王为嗣事由此。
以事秘,世莫知。
乃辞归国。
其夏四月,上立胶东王为太子。
梁王怨袁盎及议臣,乃与羊胜、公孙诡之属阴使人刺杀袁盎及他议臣十馀人。
逐其贼,未得也。
于是天子意梁王,逐贼\,果梁使之。
乃遣使冠盖相望于道,覆按梁,捕公孙诡、羊胜。
公孙诡、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
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
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
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
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
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
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
”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
老子,隐君子也。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
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
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昂太傅,因家于齐焉。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
“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
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
其学无所不闚,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
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
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
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
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
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
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
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
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申不害者,京人也,故郑之贱臣。
学术以干韩昭侯,昭侯用为相。
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十五年。
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
申子之学本于黄老而主刑名。
著书二篇,号曰申子。
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
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
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
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
非见韩之削弱,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9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